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推理小說中,必備的元素除了神探、兇手、謎團之外,被害人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有時一案中甚至還會有好幾個被害人。然而,咱們好好仔細想想,似乎不多推理作家
願意花筆墨來刻畫被害人的特質個性。讀完整本書後,讀者們回顧起來,對死者的了解
好像很有限,充其量只記得他們總有些奇行怪癖,例如說:繼承丈夫遺產的寡婦,晚飯
前半小時喜歡坐在那張有靠背的長椅上;怪老頭在九點整,總會搬開某幅畫像,打開牆
上的保險櫃,拿出鎖在裡頭的私人文件;準新娘會閉上雙眼,花好久的時間梳頭髮;新
手總是口無遮攔,偏偏又會找錯對象傾訴;情報員收到密碼後,五分鐘內必定會跑到盥
洗室裡譯解訊息;女傭總是在四下無人時,對著剩飯狼吞虎嚥。

選擇被害人的依據標準

  奇行怪癖,沒錯。被害人總是有一些奇行怪癖,難怪作者一逮到機會,就迫不及待
地幹掉他們。很顯然地,這些被害人除了某些怪癖外,就很難再討讀者歡心。那麼,為
什麼作者要"殺掉"他們呢?作者是依據什麼標準,來選擇他/她故事中的被害人呢?

貪婪是首要動機

  首先要幹掉的,當然是擋人財路的被害人;換句話說,這種人勢必擁有某人需要的
東西,例如土地所有權、公司裡的高級職位、一大筆錢、法定繼承的傳家寶。在推理小
說裡,貪婪是謀財害命的首要原因。所以繼續推論下去,最可能的被害人,通常就是那
些富有但小氣吝嗇的傢伙。

愛情是次要動機

  第二可能的被害人,應該是那些陷入熱戀的可憐混帳。為何稱這類人為「混帳」呢
?由於他們一頭栽入情海,完全不顧他人眼光,因此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您說,這種人如何不會成為刀口下的亡魂呢?名作家賽兒絲曾說過:「在推理小說中
,情愛是無立足之地的。」此言其實差矣。神探是不可以談戀愛的,畢竟他/她的任務
是找出真兇,而非談情說愛;但若想預測誰是下一位犧牲者,"情愛"卻成了必備的判斷
條件。試想,有什麼比涉及男歡女愛的謀殺故事更令人讀來趣味盎然呢?

報仇雪恨不可忘

  第三種最有可能的被害人,絕對和「報仇雪恨」脫不了關係。這種人通常是某個家
族之恥,有時還會連累他人,甚至毀了另一個家族。奇怪的是,在間諜小說中,一般而
言報仇總是真正的動機。我們可能會看到被害人死於愛國主義者的行動下,但是再仔細
觀察,就會發現捍衛王室只是表面幌子,真正原因其實是男主角最好的朋友乃因那惡棍
而死。

其他考量

  也許有人會反駁:推理小說中,還是有一些死因是無來由的。這話其實沒錯,不過
多半發生在不入流的小說裡──例如讀者看到最後一頁,才發現兇手是個精神病患,殺
人根本無動機考量。此外,有些書裡的角色,塑造地相當莫測高深,此時作者會傾向於
選擇較多愁善感的角色作為被害人,例如身患輕微殘廢(如口吃)的小孩、寡婦、戰爭
英雄等等。

  還有兩種被害人,會慘遭殺身之禍絕非自己犯了什麼過錯,他們只是很倒楣,碰巧
在同一舞台撞上了名偵探(Great Detective)或哥特式的女主角(Gothic Heroine)
罷了。

名偵探顧前不顧後,草菅人命

  如果我們說,名偵探之中最偉大的是夏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說法應該不為過吧?
好啦,各位看官回憶一下,一旦福爾摩斯捲入某個案子,在他破案前共有多少人犧牲了
性命呢?把數字說出來會嚇死人的。福爾摩斯和後繼崛起的名探,通常會一邊檢查涉案
者是否穿了橡膠底帆皮鞋,或是去嗅聞殘留的煙燼、檢視戲院票根,同時還一邊指示「
華生」該去勸導下一位犧牲者在房間加上雙重門鎖。但這些被害人卻無視於福爾摩斯的
名聲。他們心裡想:像這樣的案子,根本無須勞動名偵探出馬,只要大家加把勁,憑著
一己的毅力應該也可以搞定偵破。然而,最後兇手不但擊敗這些挑釁者,甚至還有空檔
把保險庫搜刮一空、伏擊馬車、留下一堆無法追蹤的線索。到後來,還是得仰賴名偵探
來大顯身手。因此這些被害人,就成了案件中的祭品。更有甚之,那些煙燼來源的煙草
製造商,或是幫人換鞋底的工匠,有時也莫名其妙成為被滅口的被害人。這種角色其實
為數不少,但我們回想起來,故事中很少人會對其遭遇哀悼嘆息。一般來說,他們總是
孓然一身,沒有朋友,沒有親人,也沒有人會為他們掬一把同情之淚。這些人性格真誠
,工作努力,結果卻落到如此下場。福爾摩斯和其他名探,由於大意疏忽而造成這些人
的悲劇,大偵探們是否該為他們的死負些責任呢?

哥特式女主角,禍水攪局

  另一種倒楣的被害人,僅出現於哥特式小說裡。此例最早是發生於瑪麗?蘭哈特一
九O八年的作品《旋轉樓梯》。書中的哥特式女主角,通常都憑直覺行事,然而不幸的
是,她們的直覺卻像馬克白夫人一樣不靈。她們總是對真兇直言無隱,甚至連唯一證人
的名字都毫不遲疑地吐露;但是一碰到主持正義的警官時,她們卻口風甚緊、隻字不提
。各位看官啊,有這樣的人物存在,您想故事中豈能不遍地屍骨、哀號綿綿無絕期?

有趣與否,人心之所向

  整體歸納起來,被害人的死是出自於貪婪、情慾、報仇、吝嗇、傲慢,以及感覺遲
鈍等上述原因。這些原因不會造就他們成為有趣的角色,但諷刺的是,這些原因卻使得
兇手對他們興趣盎然。或許即是這些原因,推理迷才會對被害者的身分興趣缺缺,寧可
花時間精力去探索兇手的真面目吧。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