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tdog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为了失去的选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20日15:36:3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并非这样,刚读了几页萨特的书,胡乱用我整理后的理解解释一下(不
是萨特的观点是我的观点)。
选择实际上就是一个命题而已,什么是命题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1比2小。这是一个真命题,但是存在一个真命题的同时
就存在一个与它相对的逆命题:1比2大。这个逆命题可能是虚无的不存在
的,但是他是人逻辑思维所必需的。没有错误的逆命题根本就无法判断真
命题的真假。即使拒绝使用反证法的直觉主义者也只是说逆命题的虚无不
代表命题本身的存在。
再举一个例子:我存在。这个命题就蕴含着:我不存在这样一种虚无的可
能。但是我如果不存在就不可能提出这一命题,因此我是存在的。但“我
不存在”这一命题同样是逻辑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在没有给出判断以
前两个命题都可能是虚无的。
第三个例子:画蒙娜丽莎的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人。这个命题首先蕴含了
“画蒙娜丽莎的米开朗基罗”和“意大利人”是存在的这一基础,然后在
这一基础上判断是与不是。基础错了因此命题和逆命题都是错的。
弄清了这三个例子,选择的矛盾就很好解决了。
选择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命题:你在吃橘子和吃苹果之间选吃苹果不吃橘
子比不吃橘子不吃苹果对你更有利。
因此从第3个例子看一看出,这一命题蕴含着的不只是纸面上的意义。首先
你必须具“有吃苹果不吃橘”,“吃橘子不吃苹果”的行为能力。让你在
鱼翅和土豆间选择,鱼翅对你更有利,你却不能去选择它。其次这一命题
说明的是你要比较的是“吃苹果不吃橘”和“吃橘子不吃苹果”,至于
吃香蕉是不是对你更有利,或者什么也不吃对你更有利不在这一命题考察
范围之内,已经是一个新问题了。所以:什么都不选什么都得不到不在这
一命题考察范围之内。它既不存在于这一命题本身,也不存在着一命题相
对立的逆命题中。最终这一命题的一个解决是以“吃苹果不吃橘子”成为
存在而“吃橘子不吃苹果”成为虚无为结局,或者正好相反。
——————
上面的命题似乎已经解决,但是我们还是没有说明是不是选择带来的是失
去。“我本一无所有”,我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在你选择前“吃苹果”
和“吃橘子”都是虚无的东西,只有选择才能把它变成现实。而你的选择
是最有利的,你失掉了什么呢?你失掉的只是脑中假想出的虚无,“阿毛
要是活着也该这么大了”。阿毛已经死了,他没有活着,他长多大不过是
对应着他死掉的一种虚无而已。
——————
再来看看你扩展出的新的命题:怎样选择苹果和橘子更有利。这一命题对
应着的虚无不只是“吃苹果”“吃橘子”还包括“两个都吃”“什么也不
吃”,甚至把命题写的模糊些,还包括“吃香蕉”“吃葡萄”。
但是在你没有做出选择以前,一切都是虚假的,只是一种可能,什么也没
发生。你又怎么知道什么也不吃会是最坏的呢?孔融让梨换来的是名利,
“两个都吃”换来的可能是肠炎。
选择就像下棋中的先手,拥有先手的人总是有办法把虚无变成实空。如果
不是读秒的限制,哪个棋手不愿意长考呢?什么也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
择,而只要作出了选择你就比不做选择获得了更多的实地,但同时你失掉
了选择的权利。在苹果和橘子间选择,做出选择你举获得了你想要的东西,
你唯一丢掉的就是选择权。就像棋手拚死也不愿意放弃先手一样,丢掉了
选择权才是最可怕的。人做出选择以后感到后悔的是当初的草率,而不是
没有选择吃苹果。
但是实际的选择中,读秒的声音总是那么急促,时间催迫下人人昏招不断,
比赛已经不是比谁的棋艺高,而是比较谁的犯的错误少。很多人因此选择
了庸俗的招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棋它可以获胜,但永远赢得
不漂亮。既然选择后总是有所得的,何必为选择伤脑筋呢?


【 在 belia (也曾是天使)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是人生矛盾之所在,你要是什么都不选,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 【 在 sleepyman (sleepy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选择是为了得到还是为了失去?
: : 其实,你所选择的东西,你未必能够得到,但当你作出选择时,你放弃的东西却是你一定
: : 要失去的


--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50.103]
※ 修改:·catdog 於 05月20日16:26:19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50.10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