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tdog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我的《中庸》评注——(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1日21:29:17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
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
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
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
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
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
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
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
也.
——————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
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
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
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
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
第一章很有意思,孔子认为鬼神虽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是鬼神是有德的
因此万民祭祀敬仰他。既然鬼神是看不到的,孔子何以知道他们是有德的呢?
孔子在这里玩了个骗人的游戏。实际上不是因为鬼神有德而万民敬仰,而是因
为万民敬仰所以得出鬼神有德!一个因果关系的倒转,中间却含有无限的深意。
很多人祭祀鬼神是因为惧怕他,也就是说让万民怕你你就是有德的了。于是臣
子们对皇帝三拜九扣,不敢有一点不敬。是不是这样的人就是有德的呢?正因
为孔子搞错了因果关系,后世的统治者更喜欢用这样的错误。统治者们都迷恋
在政绩工程上面,这样的遗风现在不减。从申办奥运到建三峡,无数的工程都
以万民敬仰为目的。寄希望于因此推出自己是有德的。因果颠倒始于孔子,流
芳百世!
后面三章讲的都是儒家的偶像舜、武王、周公等人。儒家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偶像的过分推崇导致落后前面已经批判过了。这里就不再提了。这里提到的很
多观点是儒家的仁制思想的内容“大德者必受命”,通过“宗庙飨之.子孙保
之”以类的利诱来骗取统治者相信不仁治是不能治国的。可这种仁治终究是统
治者施舍的,如果统治者不想要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呢?如果统治者只知道自
己的玩乐,根本不去管子孙后代怎么办?无数的混君就是这样的例子,儒家不
建立制度,妄想靠德来治国,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76]
※ 修改:·catdog 於 03月22日16:46:34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37.7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