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PersonalCorpus
标 题: [转载] 争鸣:也谈科学与人文(节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l 3 22:18:18 200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en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qpcwth 所发表 】
争鸣:也谈科学与人文
看了第八期《三思科学》上赵南元写的《科学人文,势同水火》,卒读之后,不禁发笑
,其中观点,不敢苟同,罗列如下。
在赵南元先生对科学的理解惊世骇俗,在他看来,科学价值体系符合生物价值体系,所
以为人们所接受。这真是荒谬绝伦,这所谓的"生物价值体系"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是生
长、进食、交配之类的生物本能吗?恐怕头脑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这没有一点科学的气味
,所以文中肯定了"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是符合"生物价值体系"。可
除人之外,又有哪一种生物有这样的包含了"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价值体系"呢
?这样的"体系"是和科学风马牛不相及的,科学的责任是阐明客观规律,并没有善恶之
分,科学既可以应用与造福人类,也可以应用于毁灭世界,"符合生物价值体系"就无从
谈起了。
赵南元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他像贝克莱大主教一样否定了科学规律的客观性
。赵南元在文中提出:承认"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与说科学"是独立于人的精
神世界之外的"自相矛盾。他称:"一切知识体系、认识体系都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产物,
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而不可能'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又因为"人的精神世
界同样在科学研究的视野之内",所以"科学同样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这些论
调,充分显示了他对哲学常识的无知,如果把"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作为"人的精神世界
的产物"的话,那么对这个体系正确性的评价标准在哪里呢?"人的精神世界"也产生过太
阳绕地球转之类的"体系",能被称为科学吗?事实上,人的思想决不是科学的源泉,科
学作为"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大脑对来自客观世界的感性材料加工而得到的,其正
确与否也永远在客观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科学规律不以人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无论"人的精神世界"是否有过这样的"产物",它都约束着物质世界和人类
社会的运动。这才是"科学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真正含义。此外,"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作为认识世界的主体,是属于主观方面的;而另一方面思维同样有其内在规律,
所以它在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时,又作为客观事物而存在。以上两点其实并没有什么难
以理解的地方,读过几本哲学书的人都会在里面找到对主观客观关系的类似解释(只读
贝克莱大主教和其徒子徒孙写的书的人除外),但就是这样一个稍微涉及一点事物对立
统一的两面性的问题,就在赵南元的大脑里产生了可怕的混乱。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此人
有补一下哲学ABC的必要。
在曲解科学的同时,赵南元也对人文指手画脚。虽然杨叔子院士对人文的界说偏重与研
究方法,而忽略了对研究对象的讨论,但大体是正确的。人文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其源泉
是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产物。由于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存在着自身规律;同时由于人类
社会和人的思维不可能离开人类探索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也由于人们认识的深化和人们
对精确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人文在保持传统的思辩性和形象的同时,也从自然科学中借
用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这正说明了科学与人文的联系。事实上,也已经产生了一些交叉
学科,比如历史地理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赵南元却把这些联系曲解为科学与人文
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人文的范围限定在玄学甚至神学的范围内,并且进一步认为:
人文就是"可以不讲道理","可以不顾事实","允许胡说"。这样的定义,很难让人不觉
得是在同时和科学和人文开玩笑。
诚然,杨叔子有关科学与人文联系的例子并不十分恰当,但这帮不了赵南元的忙。一切
科学工作者,无论是否自觉,都受到自己人文修养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认识论同科
学的相互关系是值得注意的。他们互为依存。认识论如果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
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混乱的东西。"他对科学
和哲学(虽然这仅仅是人文的一个分支)的他的是鲜明的。赵南元先手何必对杨叔子的
几条小辫子抓住不放呢?
科学为人文提供的东西很多,而且看得见、摸得着;但人文究竟如何影响科学,是必须
正面回答的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认识论的指导外(认识论正是从科学研究的进程中总
结出来的),还为科学提供了道德指引和语言工具。正如前文所说,科学本身并无善恶
,而科学工作者和公众的人文精神,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很
多科学家不但在探索自然的工作中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以高尚的人格力量为世人所崇
敬。比如爱因斯坦、约里奥·居里、朗之万等人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他们与灾难片里的
科学狂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足以使我们深思吧。同时,科学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
语言这个基本工具,而语言修养也正是人文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启蒙起到不可
估量作用的优秀科普作品,几乎都是语言生动,文笔流畅的,有很多还富有故事性,这
正是人文给予科学的巨大动力。我个人以为,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比照本宣
科要好得多,物理老师讲光的散射时如果举"日照香炉生紫烟"作例子,定能使课堂增色
不少,而不会有偏爱抬杠的学生去问什么"紫气东来"的问题。
总之,科学人文,密不可分。对饱受考试之苦的中国学生来说,补充人文知识不仅十分
必要,甚至是当务之急。赵南元先生重弹"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老调,恐怕除了
贻害子孙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54]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5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