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aea (嘎雅§无焦距的凝视), 信区: Wisdom
标  题: [溶解权力] 第四章(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1日20:14:3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第三节 权力的强力更新

  民主制最大的进步在于建立了社会选择和更换当权人物的机制,虽然选择被限

制在特定集团的范围内,但因此产生的制约,迫使权力意志总是要自觉地与社会意

志“相碰”,从而使社会意志以压力方式对权力进行调整成为有保证的。而在专制

制度下,权力属于当权人物个人私有,权力的自我调整完全依赖于当权者的明智和

自觉,社会一元没有对权力一元进行沟通的渠道。如果当权者是昏聩的,或被佞臣

所包围,别说准确地感受压力,甚至可能完全不知道压力的存在;或者当权者一意

孤行,把镇压当作解决一切的办法,而不对社会意志的反扭力让步,在这种情况下

反扭力就会从压力逐步演化成强力,以更新权力的方式使社会意志体现。

  前面谈过权力的实质在于沟通。当权者使用权力,无非是实现沟通——组织、

统一决策、指挥、协调……,或对沟通进行有意识的阻塞——如控制信息、愚民政

策、分而治之、垄断资源……等。以权力的能量,加上强化权力的制度以及世代权

力文化创造的权术技巧,有时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对社会意志的扭曲,使社

会意志无能为力。但是,沟通的基础首先在于人,沟通的结构与方法皆产生于人,

权力的沟通如果对社会有损害,反扭力就会促使社会意志去寻找并发展权力控制之

外的沟通,以获得能够体现自身的“目标”和“决定”,最后转化为更新权力的行

动。

  我们具体看一下这种权力之外的沟通可以怎样形成和发展。

  ●思想者社会意志被扭曲所产生的反扭力,体现为社会不满和要求变革。但变

革需要有明确的整体目标和决定。考虑这种宏观问题,任何时代的大多数社会成员

都是既没能力,也没兴趣的,即使思考,一般也得不到有意义的结果。后面将会谈

到,面对大规模社会,一般社会成员的个人意志永远达不到“理性”水平。因此,

社会变革的目标,包括理论、纲领、具体方案,只能出自一些特殊人物。那些人有

能力在理性上把握宏观世界,他们的思考正好与整体的社会意志吻合或接近,从而

就可以通过他们使社会意志的目标从隐性变为显性,在权力意志之外为社会意志指

明消除扭曲的途径。

  这种人物往往处身社会的敏感地带,深刻地感受到社会意志被扭曲所造成的社

会紧张与危机,了解大众疾苦和要求,归根结底是在社会意志反扭力的推动下,单

枪匹马地向权力意志发起挑战,以笔和思想去勾画新世界。

  ●思想的传播在专制统治下,思想者的思想成果只有通过权力结构外的沟通才

有可能走向社会。而怎么才能形成权力结构之外的沟通呢?

  一种途径是所谓的不胫而走,即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口口相传或文稿的自

发传抄。

  那种途径一般只能进行与大众的理解能力相适应的低水平沟通,如简单明了的

口号、小道消息、谣言、“总理遗书”、“天安门诗抄”等,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起

到挑动事端和煽动情绪的作用,对于思想体系、社会纲领的整体传播是不足以的。


  另一种途径是建立新的沟通结构,即组织起来,自觉、明确、有系统地对新的

社会目标与思想进行传播。在专制社会,那种组织经常只能是地下的,或是披上其

他色彩的外衣,如宗教组织、道会门、读书社、共产主义小组等,通过布道、地下

出版物、秘密串联、传单、“飞行集会”等诸种形式,有组织有系统地与社会意志

进行沟通。

  现代传播技术提供的短波收音机、卫星电视、国际电话网,尤其是Internet,

使得新思想的传播变得难以阻挡,电脑、复印机、传真机一类工具的发展和普及,

也为思想传播提供了新手段。可想而知,形成此类传播的主要前提是反扭力。是什

么使人们对“异端邪说”产生兴趣?经验表明只有在公众普遍不满之时,才会有这

样做的热情与动力。

  有组织的传播与沟通也如此,为何会有人不畏镇压去建立体制外组织,从事地

下传播活动?为何又能被公众接受,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也同样要靠反

扭力,才能产生这种作用和效果。

  思想者并非都有幸成为推动历史的人物,只有那些为社会意志所接受了的人才

有此殊荣。不管他们的思想是深奥哲学还是世俗要求,或是脚踏实地的改革方案以

至“分田均地”的口号,正是他们以自己的思想为社会意志树立了目标。没有他们

提供的目标,社会意志积聚的反扭力就只能停留在压力阶段,而不能发展成为“改

天换地”的自主行动,这就是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意志的选择那么,这种人物的作用与社会意志的作用哪个更具决定性呢

既然社会意志的目标由思想者树立,为什么说思想者只是体现了社会意志,而不是

塑造了社会意志呢?道理在于,思想者可以有成百上千,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理

论,然而哪个理论能最终成为社会意志的目标和行动纲领,却完全取决于社会意志

自身的选择。

  在二元结构中,社会意志虽不能自发树立目标,但其可以自发形成的判断却是

一道绵密的过滤体,任何思想,无论多么严密高深,也无论披着多少光晕,如果通

不过这道简单的“判断”过滤,对社会意志也就起不了作用。之所以有人成为影响

甚至改变人类历史的思想家,有人仅仅是书斋里自娱的学究,区别就在其思想是否

被社会意志所接受,成为社会意志的组成部分,从而汇入历史发展的进程。

  ●新的权力结构思想家提出的社会目标需要通过传播接受社会意志的检验;社

会意志也需要在思想的传播中逐步理性化,从感性判断上升到对目标明确的追求。

如果说思想的传播在具有了各种科技手段的今天已经无须依赖组织,然而若将思想

变成变革社会的实际行动,却一定离不开组织化。尤其是对权力进行强力更新,一

定要在旧有权力的沟通结构之外,建立起新的沟通结构。

  可知,一旦出现新的沟通结构,那结构肯定就具有权力的性质,新结构初始可

能是同志式的,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就分离为二元结构,权力结构的特征也将越

来越明显。

  历史上那些地下组织、起义军、革命党都是这样的权力结构。有些时期甚至出

现山头林立的局面。然而社会意志以大浪淘沙的方式进行选择,只有真正代表社会

意志的新权力结构,才能受到社会意志拥戴,也才能在与专制权力的对抗中生存并

发展壮大。社会意志以提供最多的追随者来发挥它的决定性作用。谁的追随者越来

越多,谁的沟通就越来越广泛,也就是其作为一个新的权力结构,规模的增长扩大

使其权力越来越大。直到最后,作为新的权力结构,取代旧的权力结构,登上整个

社会的权力宝座。

  ●强力更新无疑,专制权力会千方百计地阻止新的权力结构取代自身。它垄断

着镇压能力和资源,占尽先天优势。新的结构在开始阶段很少是它的对手。一般来

讲,公众希望安定,惧怕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往往回避与“不合法”有关的一切,

而宁愿以压力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果权力意志能够明智地及时调整,通过减少

对社会意志的扭曲减轻压力,或至少不让压力继续增长,就能够维持其政权。

  然而专制社会的重要缺陷就在于不能及时调节权力意志对社会意志的扭曲。一

方面专制决定了权力难以真正明智,另一方面当利益关系已经固化,权力意志不愿

意退让时,就会与社会意志对抗到底。这时,社会意志的扭曲就会不断增加,公众

不满越来越强,原来仅以被动形式表达压力,就可能变成以主动方式进行反抗,正

所谓“逼上梁山”。

  人们将广泛地投入或支持造反阵营,最终以暴乱、起义、战争等强力形式拥戴

新的权力结构改朝换代,实现社会权力的更新。

  说到底,一切强力都是通过组织起来的人实现并获得的,只要代表社会意志的

人们组织起来,他们也就具有了强力。虽然开始弱小,不断失败,但他们既然代表

社会意志,就是有生命力的,将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万众归心;而脱离社会意

志的旧权力则会处处受到社会意志的抵触,日趋没落,其强力组织也会众叛亲离。

最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新的权力结构也就一定能够战胜旧的权力结构。

  强力更新政权并非一定流血,有时甚至可能比宫廷政变还少有血腥气。一般来

讲,宫廷政变大都属于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权力,权力结构并没有变化,只是更换

了掌权人。

  事实上,许多宫廷政变都是对社会意志不断增长的压力一种明智的举动。而强

力更新政权则是权力结构的更换,由一个与旧权力结构相敌对、分属两个阵营的新

权力结构取而代之。那时即使没有真使用强力,也必须有强力的巨大身影在后,才

可能实现那种取而代之。

  曾经有这样的情况,旧权力结构并未受到强力攻击,甚至连强力威慑也没有,

面对赤手空拳的和平民众,它却自行土崩瓦解。如伊朗革命、菲律宾革命,以及东

欧和苏联的革命。这同样应该算做权力的强力更新,只不过旧权力受到的威慑不是

人民阵营的强力,而是自身之强力组织的背叛。当军队不再听从指挥、士兵掉转枪

口之时,独裁者就只好投降或逃亡。尤其在民主意识普及和传媒发达的今天,专制

政权灭亡于革命战争的可能性,已经远远不及灭亡于自身的失控。

  ●新权力与社会意志在权力更新的过程中,社会意志逐步认可代表自身的精神

领袖和组织领袖,并在领袖提供的“决定”指导下,把社会意志转变为有效的社会

行动。这种领袖此时已经具有了当权人物的性质,只不过还不是社会权力的担当者

而把这种领袖推举到社会最高当权者的位置,是社会意志在此阶段所能得到的唯一

直接成果。直到领袖全面掌握政权,再通过他的意志,将社会意志的“目标”付诸

实现,消除社会意志受到的扭曲。

  当然,实际情况不会这样简单和纯粹。在二元结构——也是“数量型求和结构

——中,并不存在彻底代表社会意志的权力意志,他们往往是阶级、集团(即大矢

量)的代表者;无论是他们对社会意志的体现还是社会意志对他们的推举,往往都

隔着很多间接层次,很少有直接完成的。但是至少,新权力与旧权力相比是更接近

社会意志的,也是愿意并且能够使社会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的。

  ●社会意志的“自发”体现——墙倒众人推有没有这种可能,只要不给能够充

当精神领袖与组织领袖的人物出现和被社会意志选择的机会,社会意志就无法形成

目标和决定,就不能组织起来,也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权力结构去取代旧权力结构?


  许多专制统治者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专制主义的恐怖政治正是以此

为核心发展到登峰造极。不错,恐怖政治能对社会意志进行长久扭曲,没有异端,

没有反抗,人人噤若寒蝉。然而那虽然会使社会意志被扭曲的时间加长,却不能保

持永恒。二元结构中的社会意志一方如果失去了推举自身代表人物的可能,不能以

理性方式、理性目标和理性决定进行行动,无处发泄的反扭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往

往就有可能在突然之间,被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一类的偶然因素,甚至可能是迷信

征兆(彗星、日食)或死人(周恩来、胡耀邦)引发成社会动乱。简单易懂的口号

会成为在最短时间内沟通社会意志之目标的旗帜,同时以“墙倒众人推”的方式实

现社会意志决定部分的沟通。此类目标和决定所导致的社会行动几乎只能停留在闹

事水平,盲目而无理性,但由于其积怨深,爆发猛,能够形成一呼百应、百呼万应

的局面,使社会对权力体系的对抗及不服从连锁扩大,往往在权力体系措手不及之

间就已陷入瘫痪以至崩溃。

  一般来讲,这种破坏性的爆发能推翻旧权力体系和当权人物,却很少具备建设

性。社会意志的反扭力盲目释放,只是冲破了压制,使社会陷入震荡,却不能使社

会意志得到体现。这个过程常常是痛苦的,煽动者或挑头者往往走马灯般地轮换,

无法代表社会意志,也难以胜任当权人物,直到最终新强人粉墨登场,收拾残局。


  当然,这是极端状况。举此极端之例,只是为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社会意志最终都能推翻扭曲自身的权力。

  ◎第四节 二元结构的必然滞后

  史学家和文学家往往把笔墨集中于当权者的丰功伟业和戏剧般起落的记载。确

实,二元社会结构在形象上可以比喻成一台浪漫的英雄剧,台上光色绚烂,布景华

美,千姿百态的人物轮番上场,灯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社会只是托举英雄的舞台

被他们踩在脚下。然而,英雄的盛衰昌亡归根结底是由另一元——踩他们脚下的百

姓所决定。社会意志通过对权力意志的压力调整或强力更新,描出自己对历史轨迹

的选择。聚光灯下的英雄们只能在那道无形轨迹的范围之内,去演出风云变幻的戏

剧。纵观人类史诗,英雄们沉沉浮浮,看似历史潮流被他们左右,其实他们不过是

在社会意志的大河上漂浮。没有河的托载,从何有他们的风流?

  但是,这种结构毕竟是断裂的,二元之间尽管存在上述的最终制约关系,却是

必须依赖反扭力,社会意志的一元才能穿透与权力意志之间的断裂,以压力或强力

方式对权力意志进行调整或更新。这种方式存在着必然的滞后。

  首先,反扭力的形成是以恶果显现为前提的,恶果既已显现,就是已经造成了

损害。

  这是“产生压力的滞后”。尤其在大规模社会,当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感受到

损害时,恶果的总体规模一定已经相当大。

  其次,二元结构社会中压力的反馈既不及时,也不充分。而当权者也很少一感

受压力就能立刻改变错误决策,而是直到压力增大到相当程度才不得不认真对待。

这是“压力作用的滞后”。无疑,这种滞后将使恶果继续加大。

  第三,恶果不会随错误决策的改变立刻消失,会延续一定时间,在延续期内,

甚至有可能继续加重。这是“恶果消除的滞后”。

  而以强力方式更新权力,对文明和财富造成的破坏就更大,甚至还要付出大量

生命的代价。压力调整尽管破坏性不那么大,但即便只是消极怠工,也会影响社会

运转效率,最终将不利于每个社会成员自己。即使社会给压力的表达提供了合法管

道,虽然可以避免使压力积累为强力,但压力的对抗性也会增加。类似民主社会的

罢工示威等活动,大大增加社会运转的内耗。

  更糟的还在于,由于二元结构中权力意志与社会意志的脱离不可避免,因此无

论是压力调整还是强力更新,都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周而

复始。也就是说,滞后要不断发生,恶果会反复出现,社会也将一次次地遭受损害


  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辆车,社会意志就应该是社会之车最正确的行驶路线。在

二元社会中,社会之车在大方向上虽不能脱离这条路线,然而不偏不倚地行驶在正

确路线上的时间却非常少。车的行驶状态总是来回摇摆,不断车毁人亡。即使用压

力或强力改变了方向,更换了司机,又会接着面临下一轮的“车祸”。

  应该提出这个问题了:难道只有强力和压力的方式才能使社会意志得到表达吗

为什么社会意志的体现必须不断克服巨大的阻力呢?难道只有不断使一代人甚至几

代人做出牺牲、受尽痛苦才能使社会前进,才能使社会之车回到正确路线上吗?

  能不能找到一种使社会意志无阻力表达的方式,从而使社会意志时刻都能得到

充分的体现呢?

  专题讨论4     社会系统的框图分析

  把前面几章的分析综合起来,可以用以下框图(图17)示意:


  图中u 代表输入,接受输入的框(箭头所指)被输出框所决定,二者是因果关

系;y 代表反馈,是返回到输入端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反作用”。反馈是系统

进行自我调节的依据。图中“人的基本性质”框是系统动力源,“社会发展”框是

输入末端,即系统目标。

  人类社会要素有两个,一是组成社会的人,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我把这两

个要素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与决定作用分别以u1和u5表示。

  人都具备“人的基本性质”,都为满足个人意志而努力。每一个努力都直接作

用于“社会发展”,全部社会成员的努力汇集在一起,就成为u1——“社会发展”

的基本输入。

  由于u1来自每个社会成员独立自发的活动,我将这种输入比拟为“自下而上的

输入”。

  “社会发展”的另一个输入——u5,相应地可以比拟为“自上而下”的输入。

此输入来源于社会的另一基本要素——沟通。具体而言,也就是任何社会都必不可

少的宏观控制和统一行动,如社会目标与决策、组织、管理、法律实施、行政、保

障体系等。在图中,u5来源于“权力意志”,因为权力是沟通的结构,产生于沟通

的输入只能由“权力意志”施加给“社会发展”。

  但是,图中如下这一部分(图18):


  虽分为四框,从沟通角度看,却可以视为一体。“社会意志”既为个人意志的

矢量之和,显然是一种沟通。“压力”和“强力”本身就是沟通的结果,又在“社

会意志”与“权力意志”之间搭起沟通之桥。“权力意志”归根结底受到“社会意

志”的制约。事实上图18可以看作就是目前的社会结构,典型地反映出二元社会的

形态——“权力意志”

  与“社会意志”相分离,后者只有通过前者才能对“社会发展”发生影响,而

“社会意志”对“权力意志”的制约(u4)又只有通过“压力”或“强力”才能实

现。也可以说,因为“权力意志”与“社会意志”分离,且二者之间存在沟通障碍

必须借助“压力”和“强力”才能打破障碍。

  图18中那根带“?”的连线表示一个问题:即是否存在着能使“社会意志”与

“权力意志”进行直接沟通,因此可以使“社会意志”无阻力地获得表达的方式?


  源自“权力意志”自上而下的输入u5如果对“社会发展”不利,形成恶果,就

会与自下而上的输入u1发生矛盾,通过y1反馈给“人的基本性质”,被社会成员个

人意志的判断所感知,“人的基本性质”因此不能满足,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会

下降,社会发展就受到阻碍。

  另外,“权力意志”对社会成员有面对面的直接影响,如各层权力机构和当权

人物的指挥决策。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惩罚等,这种关系在图17中以“权力意志

对“人的基本性质(个人意志)”的反馈y3表示。“权力意志”扭曲“个人意志”

通过两条渠道,一条是间接的(u5-y1 ),另一条直接的即是y3. 由于“社会意志

是“个人意志”的矢量之和,所以任何社会成员个人意志都会通过u2进入“社会意

志”,对“社会意志”发生影响。当一个社会多数成员的个人意志受到扭曲,就形

成“社会意志”总体的扭曲。这时“社会意志”会积聚起相应的反扭力,转化成“

压力”或“强力”,以u4输入,力图迫使“权力意志”进行自我调整,或对其进行

更新,从而使“权力意志”对“社会发展”的输入(u5)与u1的冲突得到解决或缓

和。

  从图17还可以看出,“权力意志”除了接受来自“社会意志”的输入u4,另有

一个输入来自“人的基本性质”(u3)。即当权人物也追求自身个人意志的满足。

在二元结构社会,如果他们的个人意志与社会意志正好一致,u4即使不起作用,社

会发展也会处于良好状态,并通过反馈y1和y3使社会意志感到满足。但是在大部分

情况下,“人的基本性质”往往促使权力意志与社会意志相脱离,尤其“人的基本

性质”对“权力意志”的输入u3没有障碍,畅通无阻,而“社会意志”对“权力意

志”的输入u4有“强力”或“压力”对输入产生的阻滞作用,所以在日常状态下,

权力意志会更多地被u3决定,有障碍的u4较难起到约束作用。“权力意志”的输出

u5,当然也就容易与“社会意志”脱离。

  y2是“权力意志”从“社会发展”接受的反馈,如果反馈迅速准确,应该能使

权力意志认识到u5与u1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对u5进行自我调节的依据,使其与社会

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协调。但此反馈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起不到促使权力意志进行自我

调节的作用,一是权力意志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对立,服从社会利益就会损害自

身利益;二是如果反馈渠道不通畅或是反馈信息虚假,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无调节

甚至反调节。

  如果“社会意志”真能实现对“权力意志”无阻力的输入,即图中那条带“?

的连线,无需压力和强力就能充分实现二者的直接沟通,使“社会意志”起到对“

权力意志”

  约束与决定作用,那时,“权力意志”与“社会意志”就不再是相分离的二元

而是合成为一体;实际就等于是由“社会意志”直接行使权力了。那种社会结构如

图19. 可以看出,图19的社会结构已成为一元结构。结构中的输入和反馈都直接了

当,路线明确,没有羁绊和阻隔,整个结构舒展,环节简练,由此该是一个消耗最

少、效率最高、调节自如,并且最有利于目标的结构。

  那条连线怎样实现,现在还是一个“?”,它将是逐层递选制的主要任务。

--
 http://gaea.hit.edu.cn/        嘎雅音乐  ( 202.118.230.7  )
 http://gaea.hit.edu.cn:99/     丁 香 雨  ( 紫丁香原创期刊 )
 http://gaea.hit.edu.cn:66/     故事接龙  ( 紫丁香故事期刊 )
 http://gaea.hit.edu.cn/hdw/    嘎雅硬件文摘

 嘎雅音乐 http://gaea.hit.edu.cn  嘎雅音乐 http://gaea.hit.edu.cn, 现14000多首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7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