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s (木头), 信区: Wisdom
标  题: 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06日21:21:01 星期一), 转信

发信人: Redflagman (点香斋之汉人行正), 信区: ProAndCon
标  题: 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4)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un Aug  5 17:14:05 2001) , 转信

                         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4)

                                 王力雄

    十三、未解的矛盾

    现在回头看,更令人感兴趣的倒不是毛的荒谬——那已是有目共睹——而是
毛为什么能在那么长的时间里迷倒数亿中国人,并在地球的东西方同时刮起令人
耳目一新的风暴?

    我不把毛在五七年后的所作所为只看作他个人的疯狂,我宁愿相信那其中有
一种必然——那是沿着共产主义的体系深挖下去,最终一定会出现的一口井。

    人类自古就有消灭贫富差别的平等理想,共产主义可以说是这一理想的顶峰
;同时人类又有人人都为自身追求个人幸福的要求。二者之间形成的张力,导致
在以物质为崇拜的现代世界中,追求平等的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物质极大丰富”
做为前提和号召。何况世界体系中还存在着另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进行
参照。如果不能在物质上超过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便无
法战胜资本主义。因此共产主义的成败,最终的关键就归结为是否能在经济发展
法战胜资本主义。因此共产主义的成败,最终的关键就归结为是否能在经济发展
上实现“超英赶美”。

    而这也就引出一个悖论: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离不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而如果承认人的本性自私,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就只能对“私”进行迎合
。然而,迎合“私”的结果会是实现共产主义吗?要知道,共产主义的目的并不
在发展经济,而是要消灭剥削,实现平等呀!迎合“私”的结果只能与这样的目
的背道而驰——因为归根结底调动“私”的源泉就是打破平等和扩大差距,而在
那样一个过程中,就一定会产生两极分化和新的剥削,最终不可避免地回到资本
主义老路上去。

    由此而知,只要真诚地坚持共产主义目标,就不能对“私”有任何妥协。那
么就只剩下两种可能,一种是坚持不迎合“私”,宁愿劳动者在公有制下失去生
产积极性,大家一块穷,然而那最终仍然无法战胜资本主义;另一种就是除了不
迎合“私”,还要去改造人,消灭人性中的“私”,最终把全体社会成员改造成
无私“新人”,让他们在公有制下忘我地工作和无私奉献——那不恰恰就是毛泽
东的追求和所作所为吗?因此,只要是沿着共产主义的逻辑往下走,最终结果只
有此路一条,别无他途。从这种共产主义的角度来看,毛泽东其实一点也不荒谬
,他只是比其他共产主义者都走得远和彻底而已。

    有这样一句话——“三十岁以前不信共产主义是没有心,三十岁以后还信共
产主义是没有脑”, 典型地反映了人类的困惑。一方面,消灭剥削和追求平等的

理想曾使无数人类优秀分子前仆后继;另一方面,毛泽东、斯大林、波尔布特一
理想曾使无数人类优秀分子前仆后继;另一方面,毛泽东、斯大林、波尔布特一
类的共产帝王又给人们留下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残暴和恐怖。难道在人类的良心
之上,长出的结果只能是魔鬼?难道挺进天堂的征途,最终到达的必定是地狱?
而我们的理性之脑,是不是一定就得抛弃我们的审美之心呢?那么多天才头脑的
思考,人类的千年之梦,百年来激荡全球牺牲了千万英烈与剥削、压迫、不公正
和贪婪进行的斗争,到头来难道全然是一个误会,一次可耻的自我蒙蔽,一场白
白捉弄人的闹剧和徒劳吗?

    世纪末写下这段文字,我的心是非常沉重的。这一个千年显然已经没有可能
得到答案,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接踵而来的下一千年,人类不会最终依然迷茫。

    公平与效率至今仍然是人类一对不解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立身基础在于效率
,共产主义的立身基础在于公平。公平虽然总是能令更多的人同情,但是共产主
义终究敌不过资本主义,原因就在资本主义已经找到了效率的“无形之手”,共
产主义却一直没有找到公平的“无形之手”。而只要是用“有形之手”去实现公
平,除了效率降低是在所必然,也就一定免不了产生形形色色的毛泽东,以及那
些匪夷所思的残酷故事。

    把毛泽东说成一个内心阴暗、专事弄权的暴君,无疑可以使在毛时代受过迫
害的人得到比较畅快的发泄。然而那样一个毛能够使我们得到的启示,远不如把
他视为一个追求至善天国的理想主义者。因为我们迫切地需要明白这一点:人类
不仅需要畏惧和防范暴君,更需要畏惧和防范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一旦让自以为
代表绝对真理和至善境界的理想主义者掌握了人类命运,他们就将以发自真心的
代表绝对真理和至善境界的理想主义者掌握了人类命运,他们就将以发自真心的
美好动机——类似解放全人类或实现共产主义——去命令人类无条件地服从他们
的理想,并把一切都交由他们安排。那时,所有的苦难和牺牲都会被他们视为“
必要代价”,而任何反抗与不满,也会被他们“以革命的名义”毫不留情地镇压


    问题是,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他们凭什么可以代表人民呢——如同毛
说“中国人好斗”或当今中共说“中国人有不同的人权”?人民难道给过他们授
权吗?他们又有什么权力把国家机器据为己有,强加全社会接受他们个人的理想
和价值呢?然而,这就是迄今为止所有社会理想降临到人间的通常途径。理想先
于一切追逐的是权力,因为只有牢牢抓住权力的“有形之手”,才能去实现“理
想”中那些均田分地、抑强扶弱、纯洁亚力安人种、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或是再
造人间、实现共产主义天堂等等的“远大目标”。不往远说,即便今日社会仅剩
的一点呼声微弱、苟延残喘的公平,不也是唯有依靠政府权力才能勉强维持吗?

    这就给我们展示出一个扭曲的现实:因为有“无形之手”, 产生效率的源泉

主要是自下而上的自由;因为没有“无形之手”,保持公平的力量只能是自上而
下的强加。而这样的结果,就把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令人啼笑皆非地转变成了自由
与控制、民主与专制的矛盾。公平也就被荒唐地推到了自由与民主的对立面。

    这就是许多心地善良的人三十岁后宁愿只要脑不要心的原因,也是“自由主
义者”常常对“左派”心存疑惧的根据所在。但是,我们能因为惧怕控制就牺牲
公平和正义吗?我们又能因为贪图利润就放弃大同理想和社会良心吗?在我看来
公平和正义吗?我们又能因为贪图利润就放弃大同理想和社会良心吗?在我看来
,以一句“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最不坏”就推脱该做的努力是不负责任的。公平
和效率并非能够只选择一个而不要另一个。它们二者的矛盾只在表象,深层却有
共进共退的关系。一旦社会只有自由没有控制,只有效率没有公平,最终的结果
一定是引狼入室——你所惧怕的毛泽东,就会在自由的舞台上高举着公正大旗而
崛起,并用强有力的“有形之手”去重新控制社会。那时效率就会自尝苦果,且
一定要加倍地偿还对公平所欠的陈债。

    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资源逐步匮乏、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人
类对总体控制的需求只能加强。仅仅靠自由和民主不能解决新时代摆到人类面前
的新问题。自私是人的本性——这在毛泽东改造人性的革命失败之后已经成为无
可争议的公论。而若没有控制,自私的人难道可能从贪婪与疯狂的物欲轨道上自
行退出吗?当我们意识到人类社会不能没有控制、并且还需要加强控制时,毛泽
东给我们留下的惨痛记忆就应该成为一种强烈提醒:未来社会的控制之手究竟是
“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实在是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难题,为
公平(也就是为控制)找到一只“无形之手”,并让它与效率的“无形之手”和
谐共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类势必难逃以往的轮回,只有找到那只“无形之
手”,我们才会有可靠无忧的未来——那未来也许不再有让人热血沸腾的理想本
身,却将永远保持在宁静而安全的理想境界。

    二十世纪末  写于北京

    注释:
    注释:

    【1】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314-315页。
    【2】见《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311页

    【3】 毛曾几次凭记忆手书这首宋玉所写的《大言赋》。见刘汉民,《毛泽
东与“昭明文选”》, 荆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社会科学版)。
    【4】 李锐,《庐山会议的教训》,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香港天地图
书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228页。
    【5】 李锐,《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载《毛泽东的功过是
非》,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280页。
    【6】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1年版,第528页【7】 胡乔木,《中国为什么犯20年的“左”倾错误》,载

《学习》1992年创刊号。
    【8】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八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9】 一九五八年八月十日《人民日报》。
    【10】 李锐,《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载《毛泽东的功过是

非》,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278页。
    【11】 《人民日报》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三日社论《今年夏季的大丰收说明

了什么》【12】 李锐,《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载《毛泽东的功

过是非》,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284页。
    【13】 见Penny Kane,《中国的大饥荒(1959-1961)》,1993年,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99-106页;丁抒,《从“大跃进”到大饥荒》,《隧道》,sd97
会科学出版社,99-106页;丁抒,《从“大跃进”到大饥荒》,《隧道》,sd97
10c。
    【14】 邓力群,《七千人大会到“西楼会议”》, 载《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8年第5期【15】 Penny Kane,《中国的大饥荒(1959-1961)》,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7页。
    【16】引自邓子恢的秘书刘蓬勃的文章,见《农村未来》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17】一九五七年五月七日《人民日报》。
    【18】 对李先念和邓子恢的谈话,《党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19】 见毛泽东审定和改写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

上的教训》,《人民日报》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
    【20】 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八月北戴河会议的讲话,《学习文选》,307页。

    【2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272页。
    【22】 列宁,《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列宁全集》第2
8卷,403页。
    【23】 列宁,《致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贺词》,《列宁全集》

第3卷,816页。
    【24】 列宁,《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列宁全集》第2
8卷,403页。
    【25】 陈智杰,《青年毛泽东“个人主义”思想浅论》,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第十四卷第六期。
    【26】 《七律二首·送瘟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27】 李锐,《庐山会议的教训》,见《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香港天地图书

    【27】 李锐,《庐山会议的教训》,见《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香港天地图书

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二三二页。
    【28】 邓力群,《七千人大会到“西楼会议”》,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
年第5期【29】 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四九
页。
    【30】 冯建辉,《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思想史”》,多维新闻网(http://
www.duoweinews.com/ Nov 29 22:56:50 1999)。
    【31】 约翰·B·斯塔尔,《毛泽东“政治参与”的含义与作用》,《外国

学者评毛泽东·第三卷》,中国工人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一二八页。【32】 高

晓岩,《刘少奇、毛泽东和四清运动》,《南方周末》,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
日。
    【33】同上。
    【34】同上。
    【35】同上。
    【36】 张赞宁,《炎黄春秋》,一九九九年第五期,二页。
    【37】 毛泽东一九六七年二月的一次谈话,见《人民日报》一九六九年四月

二十八日。
    【38】 见《人民日报》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九日。
    【39】 见《人民日报》,一九六七年十月二日。
    【40】 薄一波,安子文对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所讲,见《南方周末》,一九九

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41】 《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一九二页。
    【42】 同上。
    【42】 同上。
    【43】 冯建辉,《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思想史”》,多维新闻网(http://
www.duoweinews.com/ Nov 29 22:56:50 1999)。
    【44】 《中共党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五期,四十一页。
    【45】 柳建辉,《周恩来限制“文化大革命”范围的三次努力》,《中共中

央党校学报》1998年第1期【46】 《“文化大革命”发动之际》,《当代中国史
研究》,1997年第6期【47】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第301页。
    【48】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3卷,253~254页。
    【49】 林彪,《在接见全国各地来京革命师生大会上的讲话》,一九六六年

十一月三日。
    【50】 见《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三卷》,中国工人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二○○页。
    【51】 毛泽东,《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一九六七年
九月。
    【52】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956年11月15日【53】 见《人民日报》一九六八年三月三十日。
    【54】 见《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55】 毛泽东,《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一九六七年
九月。
    【56】 见《人民日报》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57】 理查德·马德森,《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群众动员》,见《外国学者评

毛泽东·第四卷》,中国工人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一○一页。
    【58】 见《人民日报》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八日。
    【59】 见《党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六期,四十一页。
    【54】 见《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60】 丁抒,《人祸》。
    【61】 马立诚等,《交锋》,今日中国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一页。
    【62】 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

八六年,五三○页。
    【63】 李锐,《关于毛泽东功过是非的一些看法》,《毛泽东的功过是非》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一九二页。
    【64】 《人民日报》,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65】 R·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五五页

    【66】 李锐,《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

,三一二页。




--
※ 来源:.饮水思源站WWW bbs.sjtu.edu.cn. [FROM: 210.52.2.11]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