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快”字当头
舒婷2002/03/2914:34:4
逛街。
原本是可以袖着双手,两脚像圆规似的,左画一弧,右探半圆地斜行歪走。
可是眼睛所到之处,俱是煽动性极强的“快”字当头,不知不觉脚底就像安了风
火轮似的,等气喘吁吁赶到既定目标,离朋友约见的时间早了半个多钟头,只好
在门口干晾着。
“闽南快运”,这是有了高速公路后的大巴中巴直达客运,日夜风驰电掣;
一分钟“快照”,做证件立等可取;“快洗”,交出胶卷,吃顿饭,即可欣赏当
日旅游风光;“快递”,虽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已经使日常生活闪电般加速
,仍有急需原件取信于人的救火时刻;再就是从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都旗幡高
张无孔不入的“快餐”。
70年代末,朋友阿西去香港打工,曾经在信中不厌其烦地描述了餐饮业这一
重大革命:“一次性的饭盒筷子,二两白米饭,一支鸡腿或一条炸鱼或几块肉片
自行选择,另加两根青菜少许豆腐。营养全面,卫生简便,管饱而且味道还不错
。”当时我们又羡慕又新奇,到底是香港,天天有鸡有鱼,岂不是跟过年差不多
?
后来阿西当了成功导游,收入不菲,天天带团出入大酒店,忙得腰圆腿粗。
他最大的享受便是趿双旧拖鞋,放盘旧歌,熬粥,香油拌榨菜。并且恨死了快餐
。
而今这些挖空心思的煲仔饭,套餐,小吃,无论翻出多少跟斗,都在快餐业
“短、平、快”的算计里。中国快餐甚至快手快脚直掏到异域的腰包去。我曾在
午间的维也纳中国餐馆,吃到不锈钢配盘的套餐,价钱比正式晚餐便宜一半。生
意十分红火,吸引了附近那些白领。至于更为短兵相接的盖浇饭,中国炒面,跟
比萨饼一样流行,在外国电影里就可以看到,“快”炙人口哩。
洋快餐例如麦当劳、肯德基,由于消费和口味尚不符合中国国情,目前仅是
父母陪孩子们度周末的休闲节目。窗明净几的麦当劳初为新贵之时,曾有人以在
那里举行婚礼为荣。还有朋友首次请吃比萨,约我在PIZZA HUT的“大堂”碰头。
他准以为是什么豪华西餐厅。
快餐是这样典型普及,春风得意,波及连带行业。它要求鸡们、猪们抛弃旧
黄历,几个月里迅速长大成肉;蔬菜隔绝阳光土壤风雨,在大棚和营养液里唧唧
如吸奶;鱼们懒得千里回游,只在围网里兜圈;虾兵蟹将真正养兵千日,重在“
养”字,用在刀口。舌头被激素、保鲜剂和味精哄骗得失去真知,终于认贼为父
。
延义出“快餐文化”。看过即扔的报刊,关上电视就忘的肥皂剧,听上去大
同小异的流行歌曲,轰动一时转瞬消踪匿迹的作家诗人。以及结完就离的婚姻。
以及刚上任公司便宣告倒闭的总经理。精神的萎缩,情感的空浮,几将忘记了“
幸福”和“悲伤”是什么东西。
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快”字成了每一个人脑袋的紧箍咒。
儿子在学校填表,母亲工作一栏里他写“文联打字员”。说得没错,我在家
打电脑,本可悠闲些,比方睡到日高三竿?可惜无此福分,每早必6点之前起身,
监督孩子早餐,催他快吃快喝快拉撒快赶公车以免迟到。我自己马不停蹄,夜夜
也要忙至12点才上床。身边还有一个尽职的好保姆哩。
参加笔会回家,电话接二连三催稿。上海某报女编辑原是见过面的,她再来
电话求援正撞上我心急火燎,就赌气回她另请“快手”。
我显然不是个好“打字员”,恐怕快被读者们炒鱿鱼了。
再无闲情逛街。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