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上面的文字,我从晚上10点敲到早晨7点,绕来绕去终于绕道了正题,到这个地方的时
候我的思路却开始阻塞了。
 我总结我这几年东跑西窜,其实是源于一种迷惘。一种对前途的迷惑,对自己能力的怀
疑。面对新鲜名词铺天盖地而来,我的脑海里茫然不知所措。
 我曾试图从一些人文管理的老师头脑里,找到网站运营的经济原理,但我看到的是一些
教条了的说教;我曾专门为此事造访了王树国院士,他还在那里研究到底是"B2B"还是"
B to B"。
 我等待着有人能给我答案,所以不停的去听一些讲座,我看到的却是一些自我卖弄或者
是商业炒作。
 我等待着我的老师给我答案,等到的却是一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
学习成绩"。
 "师者,以解惑",却没有一个老师来解答我的困惑,我只有自己去找。
 我曾经还疑惑,工大的学生到底比别人强在哪里?以至于这么多人为一个“哈工大人”
而感到无比的荣耀?
 工大的学生很骄傲,“我们学校在六七十年代是全国最好的”,“我们学校刘永坦是双
院士”,“我们学校的小卫星比清华的还牛”,“我们系有十几个博导”,“我们学校
全国排名第九”,“……”
 工大的学生瞧不起人,白岩松来了,bbs上一阵狂轰乱炸,“白岩松算什么东西?”我
对这种莫名其妙的狂妄自大感到无比的愤怒“白岩松尚且知道‘背靠着大树但我不是大
树’,而工大的学生却为‘哈工大’三个字翘起了孔雀尾巴,展露自己的屁股”,“工
大早年确实有个辉煌,但那已经是你的父字辈或者是爷字辈的人的事了,跟你有什么相
干?”,“靠着祖宗留下来的一点荣耀而沾沾自喜的人算什么国家栋梁?”,“工大是
有很多好的老师,有很多牛人,但你见过他们么?”,“工大是有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
,你进去过么?”,“工大确实做过很多大的工程,你参与过么?你见过么?”,“…
…”
 我恨不得拿一把砍刀,把工大身上的那一层虚妄的荣耀连同自己的虚荣一同砍掉。
 再回想我们的课堂,想想我们学的课本,想想教我们课的老师,想想我们所进行的试验
和练习,我们真的可以有那么多的骄傲么?
 作为一个知名大学,工大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但作为一个本科生,与其他学校同等专业
相比,在学校里是一样的课程,在社会面临同样的竞争,我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工大有很多很好的老师,但是他们从来不给我们本科生上课;工大有国家甚至国际一流
的实验室,但我们却被“重点实验室,闲人免进”的牌子栏在在了外面;工大有很多课
题组在外面承担了很多大工程,但带给我们本科生的,充其量是莫名其妙的希望和骄傲
而已。
 老师说,工大的人才培养计划是“本科打基础,硕士锻炼动手能力,博士生再攻理论研
究”。我对这句话感到有些不理解。
 有人说本科生出去只能充当一个熟练工人,但学校培养时却灌输了“一肚子理论”,动
手能力很差;研究生出去一般从事大型设计与规划,在学校锻炼动手能力,毕业时充其
量也就是一个熟练工人;博士生的问题我不懂,就不说了。
 我还有一个想法,认为“做工程是工科学生的天职”,学工的人就应该位国家假设做更
多的贡献,“技术为市场服务,科研为技术服务”,我们的劳动就是要创造价值。
 学校有很多的实验室,有很多的课题,为什么不能让本科生参与?很多再理论上讲半天
讲不明白的地方在实验中显得如此的简单,有些非常繁琐的实验再理论上又只是那么简
单的一句话;学校有那么多的项目,为什么不能培养一些本科生参加?这样既锻炼了能
力,又勤工助学,特困生也不用靠扫地卖包子过日子;工大真正财富,那些在学术界在
工程上取得重大成就的老师们,他们很忙,但不定期请他们给本科生作作报告,办个讲
座,讲讲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谈谈他们的看法,这样热门专业的学生也就减少了盲目的
自大,冷门专业的学生也就不会哀叹“敢问路在何方”。
 其实“工大”两个字在哈尔滨就是叫座力。很多的名人,社会企业家通过“201讲坛”
,“教与学讲坛”到学校活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听多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我们到
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
 外面的人知道利用我们,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利用自己,这或许就是工大的悲哀。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