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我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在我的理论系统中,马克思主义的许多正确的原理
是我所赞成并努力加以推广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阐明我的观点。
正如Rainy先生所指出的, 哲学一门讲解规律的学科,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
最基本的问题。但哲学并不是数论,因此不能将物质与意识进行"排列组合"。在诸多存
在的关系中,必然有一种或几种是决定性的。我坚持的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
为了不玩弄手段,让我来正面回答"决定"的含义。"决定"一方面是"必然的因果"和
"必然的产生"。 同时又是"创造条件"。因此,在人类的、哲学的范畴中,物质决定意识
,就是说物质必然导致意识的产生;物质必然规定意识的方向与范畴;物质创造了意识
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性"这个概念又如何解释呢?我认为,"性"所指出的是"主次关
系"。因此"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说明的是"物质是主导的",这个结论是"物质
决定意识"的必然推论。
因此,当作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推论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有人或许那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反驳
,那么我要问一句:"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国当前的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好的,我们不妨也按Rainy先生的量变与质变的原理来分析一下。Rainy先生从"如果
物质高度发达会使道德意识变得非常高尚"推出了"那么这种事物的量变就是物质水平一
般会使道德意识变得一般,物质水平低下会使道德意识变得低下",从而推出了"不可能
"这个结论。但他忘记的是,物质与意识发展的不同步性。如前所述,物质在导致与规定
意识的同时,又创造了意识发展的条件。它的推论就是"生产里决定了生产关系,同时生
产力又为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一定的社会阶段(物质水平),必然有
先进的生产关系发展的条件与萌芽,其一个表现既是先进的道德意识。如果不是这样的
话,人类是怎样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呢?
Rainy先生又说,马克思的学说"并不是用来快速发展生产力,而是用来建立一个平
等的、无阶级、无私有制、无剥削的社会的"。对此,我想说明的是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
上升的,"一个平等的、无阶级、无私有制、无剥削的社会"能够并且只能够是动态地存
在的。一种学说、理论,如果只提出目标而不给出操作过程,是不可能站得住脚的。如
果一种学说能够建立一种社会制度的话,那么必然有起相应的过程的方法来支持。马克
思学说就其本身来说作到了这一点。之所以没有一个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达到真正的社
会主义社会的原因绝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而是一系列的对它的所谓的
"引申"、"结合"与"发展"的理论的错误。反而,坚持真正的、而非被歪曲了的马克思主
义原理才能达到动态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我所讲的"原理",并不是"理论",其含义的差别就在于并不是
马克思主义的所有理论全部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提高的哲学
(指其基础而言)的理论,但这并不等于它 的基础与框架是靠"文字游戏"建立起来的。
人类的基本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前行的历史;人类的所有活动是螺旋的、发展的活动。
我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地讨论下去。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