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1987年 夏
    "天上的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
    当一个小女孩踏上北京这块土地的时候,北京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名词,她不去赋
予它任何的内涵。
    天安门。那是广阔与拥挤的强烈对照。女孩费力地辨认着四四方方的方块字,一个
一个地似乎连不成完整的含义。在她这里没有历史,只有川流不息的人和车;在她这里
没有过往,只有迎风的旗,阳光下耀眼的鲜红。
    故宫。高大的朱漆拱门上有很多的钉子,我至今还是如此形容曾经锁住了多少故事
的皇城之门。我感受不到威严,剩下的只是疑问,门上要那么多钉子干什么?我已记不
清是否亲眼见过那把龙椅,但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想出它的样子。清宫戏的不断强化,我
已分不清真实与虚假的界限,那时我是否有去坐一下的念头呢?
    颐和园。记忆的空白只留下一点的闪光,我又看到了那一池的绿水,我又看到了小
女孩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硬币轻轻放于水面的模样。硬币沉了下去,女孩一脸执着地重
复同一个动作。为什么我的硬币不能浮在水面上呢?
     长城。湿滑的青石道上,一个小小的身影扶着栏杆缓缓地走着,万丈深渊着实让人
惊心动魄,那是苍翠的颜色。哭声打破了清晨的幽静,身影停留在另一个更小的点前,
伸出手,我回忆不起那张应该比我更幼小的脸庞,挂着泪痕的脸上是最为纯粹的笑容。
烽火台上,用手拨了拨头上的遮阳帽,薄雾轻笼的壮美,我无法诉说,却已感受。长城
就是这样在心中美丽起来的。
    香山。没有红叶。烈日晒得人有些晃眼,表哥们勇往直上的时候,我已经两腿发软
。终究没有爬上香山,那却是我有生以来爬的第一座山。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
一个"山"字,标上了拼音,谁能告诉我中国都有哪些山?……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
,还有北京的香山!脸上的表情是自豪中的得意。虽然那时候还不知什么《枫叶如丹》
,虽然那时候不知是否还记得香山的模样,我只清晰的记得--北京·香山。
    地铁。北京的夏天不比上海好多少,北京的地铁比上海早很多。喜欢地铁里凉风袭
来的快意,路过地铁站,我总是驻足留盼,不论我们的下一站是否需要登上那里的列车
。我们将水壶放在了列车的车门之间,门在关闭的进程中停止。我反复检验这种神奇,
直到有一次成为工作人员的目标……当地铁一号线在上海的地底奔腾起来的时候,我突
然怀念起北京的地铁,模糊的记忆无法再现当年的原貌,有点昏暗的地下铁留存北京特
有的气息,与上海的明亮与喧闹截然不同的的记忆。
    国防大学家属区。这是在北京我称之为家的地方。没有炕,也没有看到地窖,就像
上海,因为夏天离冬的凛冽太远太远。我们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大门口站岗的士兵似
乎都长一个样子。我站在车站的大树下踩着从来没见过的如此大个的蚂蚁,偶尔看一下
远处那一点绿色,每天站着不动他不累吗?
    猫。亲戚家的老猫刚产了一只小猫,通体雪白,我喜欢趁老猫不在的时候摸它。孩
子对于小动物的特殊爱好让我无法恪守别去碰它的告戒。回上海后的某一天,表哥说那
只小猫死了,也许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了内疚,这也是北京留给我的唯一遗憾。
1993年 暮春
    拿着爸妈在长城脚下的合影,看着花花绿绿的背景,我有说不出的失落。我努力搜
索着曾经湿漉漉的青石路,品位曾经的美丽。翻看着照片,它们正试图改写我的记忆,
闭起眼,我拒绝这种刷新。我喜欢北京,1987年夏天那个小女孩看到过的北京。
2001年5月
    朋友带来了她在五一长假时去北京的留影。我麻木地接受着与记忆无法重叠的北京
。一个背景跃入眼帘,断壁残垣,没有什么修饰,那是十几年来我记忆中的气息。不想
把历史带进感受,就如同当年小女孩的纯粹。广阔与古朴,还有我想了很久的冰糖葫芦
……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8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