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ibyl (庵主),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孤独的跋涉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08日22:08:3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看鲁迅的小说总有一种沉重感,不仅仅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为今天而
沉重。"国民性"是鲁迅小说创作至始至终的主题,而"国民性"沿袭至今,似乎更能反映
鲁迅先生深刻的认识与敏锐的洞察。撇开今天所谓的"劣根性",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
认识充分体现了他的悲剧人生。
    从《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第一声呐喊,到《阿Q正传》中血泪交融的阿Q精神
;从《祝福》的爆竹声中隐约而现的祥林嫂麻木的神情,到《补天》中迸发的对于英雄
人物歌颂的情感,鲁迅的一生都在艰难地跋涉着,然而他终究"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
集的英雄",他注定了只能在孤独与抗争中走完他的人生,这一路都留下了他坚实而又深
刻的印迹。有人会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吗?
    《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是他深层心理
和意识的投射。日记体的写法,小说与杂文的结合,使《狂人日记》不很精彩。狂人的
回忆、联想、闪念、幻觉、幻梦、猜意,种种的意识形式,构成了鲁迅的小说。关于小
说的成因,鲁迅这样说:"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
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廖廖也。"从孔孟经书到二十四孝;从传统道德到宗教迷信;
从"保存国粹"到"东方文明";从"神童"到"遗老",鲁迅的笔尖总是像匕首一样直刺当时
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撕去旧社会的假面",露出它吃人的真相。诚然,我们一
直把《狂人日记》作为反封建的强烈音符,作为最深刻最激动人心的恩想力量,但在这
之后呢?鲁迅在呼喊的同时,有否犹豫、不安、惶恐或者是不确定?毕竟动摇四千多年
的历史是艰难的,狂人有点歇斯底里的变态心理以及他深深的恐惧,就是鲁迅深刻怀疑
和不安的表现。"救救孩子"那绝望无助的呼喊是鲁迅孤独人格的冲撞。孤独感不仅来自
于社会,即那些"吃人的人",而且也来源于鲁迅自身。在相当的程度上说,近乎窒息的
氛围的包围中,鲁迅的孤独感成为了他绝望感和末路感的先导。绝望的残酷,孤独的悲
哀不断强化着鲁迅,使他的作品不断地重复着同一个主题--"牺牲者的被弃与愤怒"。
    鲁迅经其一生都在探索中国的"国民性",对于国人的愚昧的失望和悲观,与其说是
他超拔于国民之外的洞察,不如说是他至身于目民的自我挣扎。当鲁迅清楚地看到自己
身上同样的"国民性"时,个性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加剧了他的负罪心理,这种意识使
鲁迅的生活开始真正具有 一种悲剧性质:他并非想成为"超人"而不能,恰恰是他意识到
不能成为"超人"却试图作出某种努力。随着一场"超人"梦幻的破灭,鲁迅体验到了一种
被自己所抛弃的绝望。
    鲁迅的绝望无助与内心的分裂,使他更加严酷地自我剖析。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
幸,并反抗这不幸,但他却根本无法把自己从意识到的不幸中解脱出来。他的人生悲剧
是无法避免,也无可避免。"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也许鲁迅早己意识到
了"灭亡"的必然结果。他的过于敏感的自我意识,注定了他将以孤独终其一生。忧愤深
广的鲁是个孤独的行路者,但他相信:走下去,前面是个天。
    《阿Q正传》,鲁迅一改尖锐的文风,轻松、诙谐起来,然而在那轻松背后却隐藏着
更为深广的严肃与抨击。和《故事新编》一起,鲁迅在那蚀人的寂寞中重新扬起了他严
重受到压抑的战斗意气。鲁迅的英雄情结固着于"反抗""复仇"的观念中。对于假恶丑的
憎厌、轻蔑、无情的嘲弄与辛辣讽刺,已成为鲁迅的一种习惯性、定型化的情感态度。
自尊、反抗、复仇,当鲁迅以"乞食者"的身份出现,当他感受到世态炎凉,这种售虑唤
醒了鲁迅的英雄情结,以反对人即攻击的方法来缓解。当个人的复仇与攻击得到升华,
鲁迅的英雄情结又成为鲁迅革命事业斗争最主要的强大动力。"我要'以眼还眼,以牙还
牙'","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友对复仇,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这里我们
已分不清这是革命的鲁迅,亦或是个人的鲁迅。
    走下去,前面是个天?鲁迅在不断的呐喊与彷徨中跋涉,无人应和。一曲终了,台
下哑雀无声。然后又是一曲,依旧无声。台上一曲接着一曲,越来越激越高昂,因为演
奏者知道,最终会有一下掌声亦或是骂声。鲁迅等到了吗?
    鲁迅是何人?变态的狂人?深情的涓生?无奈而悲哀的后羿?……也许都是,也许
都不是。在友抗与孤独中前行,这是一本难懂的书,因此无人喝彩。这是一本精深的书
,因此必将在沉默中暴发。
    一路孤独,一生寂寞。这便是鲁迅。在体察生活的同时,也"迷失"了自我。


--
     笑看红尘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51.56.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