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逻辑实证主义纲要
一、思想来源
哲学史上的两个研究传统:经验主义(经验论)和理性主义(唯理论),康德试图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实证主义也是如此。马赫的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陈述必须是经验上可证实的,必须能还原为关于感觉的陈述,这成为实证主义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彭加勒的约定主义
认为数学、逻辑不是用经验证明的,而是科学家之间的约定,是为了描述世界,讨论科学事实所需要的,这与马赫的观点相矛盾。新逻辑的产生把逻辑数学化,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把所有命题都用符号表示,使命题的推理、演算一目了然。
二、对成熟科学理论的逻辑重建
重建是指排除逻辑矛盾,使陈述不包含神秘的命题,即不包含形而上学的命题。(然而陈述是否也包含逻辑矛盾?eg 未婚妻)逻辑重建要求构造一个理论化的术语系统,只有让理论术语通过对应规则转化为观察术语,这个理论才有意义。科学假说原理——>(演绎过程)定理——>(约定
过程)已知的经验知识——>(归纳过程)科学假说原理。
三、可证实性标准
可证实性标准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宗教、艺术etc.)、伪科学的唯一标准。
四、对可证实性标准的质疑
逻辑实证主义将科学的发现归于思维的自由创造,以为避免了归纳问题,但它仍然面临归纳问题。科学理论系统中有两类陈述:单称陈述(eg 上海动物园里的乌鸦都是黑的)和全称陈述(天下乌鸦一般黑)。单称陈述涉及特定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其可证实性是不言而喻的,全称陈述涉
及所有时间地点的时间,由于无法穷尽,因此无法证实。用单称陈述证实全称陈述实际上就是一个归纳,循环论证在逻辑上是成立,但归纳问题在逻辑上具有不可靠性。

证伪主义纲要
一、对“可证实性标准”的批判
二、否证的逻辑
全称陈述的谬误可以从一个单称陈述中推论出来,全称陈述不能用单称陈述证实为真,但可证实为假。
三、可证伪性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所有证伪都用经验(单称陈述),数学命题不用经验证明,当列举所有逻辑可能性、同语反复以及命题过于模糊时,都无法证伪。一个命题断言越清晰越精确,断言的东西越多,命题的可证伪性就越高,一旦不能证伪便为大家所接受。
四、科学理论的进步模式
问题——猜测(假说)——可验证的实验——证实——新的实验
                                    ——证伪——新的问题
五、取消归纳问题
任何理论即使一再被证实也不是最终真理,因此经验失去了证明理论为真的任务;将经验(单称陈述)证明理论(全称陈述)为真的归纳问题改为用经验选择理论的问题;证实与证伪在检验理论中的地位不一样,证实只是暂时性的,而证伪则是一劳永逸的。
六、证伪主义的局限性
观测的易谬性;实际检验的复杂性。经验的作用不是证明一个理论为真,而是能排除理论中的错误。

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观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这一概念,即研究传统,科学家共同认同的一套理论规范,包括一组问题,解决的手段、标准等等。任何一门成熟的科学都是在一个范式下工作的,依照范式是否发生转变可分为革命时期和常规时期。从范式1到范式2不是知识的直线积累,范式1和范
式2不具可比性。范式1的常规时期出现“反常”后并不是马上进入革命时期,常规时期可调整、消化“反常”,当“反常”无法消化时进入革命时期,最后进入范式2的常规时期。
  范式1————————————>范式2
常规时期      革命时期        常规时期
历史主义强调范式的作用,否定经验在检验理论中的作用,认为科学没有分界标准。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