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ibyl (庵主),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再读鲁迅(恋母情结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02日20:55:3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一个人童年期的经验对于他经后的人生道路有着最为深刻的影响。鲁迅,出生于一
个落没的封建家庭,祖父的阴影牢牢地统治着周家的一切。祖父的训斥和乖戾暴躁的脾
气成就了鲁迅执拗的性格,虽然鲁迅不大喜欢他的祖父。如果说祖父对鲁迅的影响是在
无意识的层面上的,那么祖父对于鲁迅父亲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刻的——他造成了鲁迅
父亲的悲惨命运。而父亲对于鲁迅的影响就如祖父对于父亲的影响一样是那样地难以言
传。在《五猖会》中鲁迅写道:“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
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我忐忑着,……”父
亲严厉而冷酷的声音永远回荡在幼小的鲁迅心头,虽然鲁迅一再强调他是爱父亲的,然
而这只能作为一种心理暗示,以摆脱内心的不安。
    有着乖戾的脾气又身患痼疾的父亲无法作为幼年鲁迅情感的依托,于是,母亲——
一个支撑着破败家庭,忍辱负重的形象,本能地使鲁迅有了更深层的爱。同时,作为一
个长子,作为一种出身秩序,在这份爱中又参杂着某种感激、愧疚、自责或重负般的感
情。正是由于这般的深爱,导致了鲁迅的又一个不幸——婚姻。很难想象,像鲁迅这样
一个反封建的革命者居然被套上了封建婚姻的枷锁,它也让鲁迅尝到了这杯人生苦酒最
难以下咽的一口。“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的罪,又
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热风·随感录》
四十)但是真的如鲁迅自己所说的是由于道德和良心吗?不,是他的恋母情结驱使他走
下去,尽管那是一个深渊。就象周建人说的,鲁迅“对婚姻虽然失望,但他丝毫也没有
责备母亲,对她的态度还是和以前一样,既亲切又尊重,有什么事总愿意和母亲说说。
”(《鲁迅故家的败落》)即使鲁迅后来的“逃家”,以及他所说的“不久,我的母亲
大约要来了……中国的家族制度,真是麻烦,”(《书信·致萧军》)也可以看做是鲁
迅恋母情结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母亲给了鲁迅以爱,鲁迅也报之以爱;母亲给了鲁迅以
负担,鲁迅则接受了负担。
    鲁迅的恋母情结间接导致了鲁迅在爱情面前的迟疑、犹豫乃至自卑。失败的婚姻让
鲁迅怀疑爱情,还可以爱吗?就在他迎来爱的复苏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向许广平这样表
白:“我有时自己惭愧,怕不配爱那一个人……”(《鲁迅景宋通信集》九十)鲁迅在
《伤逝》中说道:“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但鲁迅本人对于爱情似乎就不
那么积极了。在爱的抉择口,鲁迅之所以会表现出明显的犹豫、徘徊和顾虑,主要是由
于鲁迅对其母亲的顾虑和他的自卑感。而他的偏执、猜疑、敏感、躁动、郁闷、孤独、
攻击……这一系列不无偏颇的性格和心理倾向,都在他的婚姻下造成了。《伤逝》作为
鲁迅的一篇少见的爱情作品,虽然处处洋溢着涓生对子君的爱,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着对
子君的指责,“她近来似乎也较为怯弱了”,“子君又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贴了
”……感情上的不断忏悔,在其意识深处却仍执着于自我解脱,可以说涓生是自私的。
而这正是作者鲁迅的心理投射。

--
            一个幽灵,无趣主义的幽灵,在紫丁香游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09.122.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