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ibyl (庵主),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之文化寻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22日16:13:0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文化寻根运动最初的敏感来自于诗歌,朦胧诗派诗人杨炼在他的组诗《半坡》、《
敦煌》《自在者说》等中在对历史的探询中带来了寻根的气息。1983年以后,随着贾平
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等
作品的发表,至1984年前后,文化寻根运动达到高潮。主流文学转变后的伤痕文学和文
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所代表的古老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在寻根文
化中找到共同的归宿。
    西方人类文化学的传入将对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的考察带入文学,文化反思从国民
性到文化性格,再到人种的一路探询,形成了一种寻根模式。文化内核的发掘,文化遗
风的重新领略,和对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挖掘,共同构成了"文化寻根"。"新儒学"
的提出,使传统与现代化不再表现为绝对的冲突和完全背叛的关系,两者的相对并存使
得从现代化向传统的寻根表现出更为宽容的历史态度。
    阿城的《棋王》以古典白话小说的写法和传奇性(武侠小说)的白描展现生动,简
洁、干净的文字,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语体系统。棋道反映了人生哲学和现实人的基本
生存方式,集儒(自强不息、孝道、谦让),道(无为、无争、清静),释(日常生活中的领
悟),墨(侠义)于一体的传统文化精神成为支柱。
    韩少功的《爸爸爸》,内外对照继承了"五·四"以来的文明冲突模式。"五·四"遗
留下来的文艺反思的核心--国民性,在《爸爸爸》中又一次地揭露,显然这样的一次寻
根的结果是寻到了一个烂根。比起阿城的《棋王》,《爸爸爸》似乎缺乏了它的创造性
和可读性,但它的象征主义的寓言体却成为了最为典型的寻根小说的文本。
    "第五代"导演之一,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可以说是寻根文学在电影中的延续。
"黄土地"成为整个影片的核心意象,所有画面成为整个民族的人格的象征体。保守的文
化积淀以及仪式化(如,祈雨仪式)的艺术再现,古老的文化反差在电影的语言革命中
实现了文化寻根的主题。
    文化寻根运动在文化领域掀起的浪潮于先锋运动之后逐渐减弱,但文化寻根所表现
的新的价值追求和民间价值取向的影响还是十分广泛的。

--
            笑看红尘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al210-75.sh.cnc17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