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sos (存在与虚无),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文学的明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5日09:16:4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文学的明天
    二十世纪,并非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尽管在中国,它载着五四青年的热情,未
尝不搞得轰轰烈烈;然而随了五四遗风的渐渐淡去,文学似乎越来越成为被时代豢养的
宠物,真正为大多数人注意的只是媚俗的撤娇亦或是光亮的皮毛。
    在文学的身边,一个曾在其身后蹒跚了千年的婴儿终于站了起来,成为了二十世纪
人类的宠儿。事实上,科学前进的每一步都昭示了人类前进的每一步。
    这是人类误入了歧途,还是历史的必然?
    二十世纪的表征之一,就是实用化。人类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伟大,于是要求所能控
制的一切都成为自己的奴仆。人类巨大的力量将所有游离于实用之外的理论拉进现实中
来,使其以最快的速度为人类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理论学科的俗化。
    科学和文学都在其之内,然而他们同样的俗化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科学的俗化,产生了工程。它生于科学同时摒弃了科学所有的对事物逻辑关系绝对
严密的探究和对事物绝对抽象化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变“由因导果”为“溯果寻因”
,从而又推动基础科学的发展。工程的特点就是能高速高效的产生生产力,科学的最终
日的得到了更优的实现,因而工程在二十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十世纪最夺目的成
果计算机还只是一个工程学科,没有哪个人会要求盖茨对win95代码的正确性给出严谨的
论证,而人们可以很舒适的用她。
    文学的俗化,我们称之为通俗文学。它与工程比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通俗文
学去除了文学对人文精神深层次的讨论和文学理论要求的束缚,它的目的是满足绝大多
数人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刺激,带来乐趣,带来易被接受的美。然而,通俗文学
往往被自诩为“严肃”的人所不齿,而所谓纯文学还是在与世隔绝的爬着自己的路,“
诗集只有诗人买”,就是例子之一。
    文学被通俗化了,还算文学吗?“媚俗”,绝对是文学的大忌,文人们必须有一个角
落,去静静的剖析社会,思考人生,在喧嚣的市井中能写出好文章么?然而,文学的产生
,绝离不开与人的探讨和交流,远离了喧嚣的人群,躲在寂静的角落思考,却无异于闭
门造车:这是文学与生俱来的矛盾。诠释心中的美,这未尝不是文学,然而其固有的弱
点在于无法与读者进行交互。可能有人会对孤傲的纯文学持欣赏态度,但这种顶礼膜拜
式的欣赏实在有悖于当今人类渐渐膨胀的控制一切的欲望。在这个连艰涩的操作系统源
代码都公开出来任人修改的年代,一群也吃着五谷杂粮的作家还是牛×哄哄的遗世孓立
,人们越来越无法接受就不足为奇了。.    或许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注定了文学的停滞
。二战以来人类在科学和工程上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突破性的发展,大科学家随着诺贝尔
奖、图灵奖的颁发一个个脱颖而出;然而文学却没有出现任何一位可以推动世界甚至于
推动哪个民族发展进程的大师。有位记者在钱钟书去世后要求为其降半旗,按理说不应
当批准政府也没有批准。钱先生虽然写出了好多好多好漂亮好漂亮的文章,但没有哪一
篇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哪一篇影响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哪一篇可以如
《荷马史诗》,如《汤姆叔叔和他的小屋》,如《阿Q正传》那样可以永彪史册。在这个
属于科学的时代里,可能只有缪斯最忠实的信徒才会为他默哀。
    在世纪末,这位记者的请求或许是文人们向社会对自己地位的质问,社会谈然回答
了他。文人在我们的时代,已不能如唐如宋那样作为时代的主宰;文学的明天或许更是
如此。发展,再发展,现代化,再现代化,这是时代的主题,而文学恰恰是最难以发展
,最难以现代化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今天的飞机比唐宋时的轿子快成千上万倍,今天的
原子弹比元明时的火铳伤力强成千上万倍,但我们很难说今天的诗歌散文比唐词宋词更
加动人;今天,科学家可以用计算机进行运算,企业家可以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唯独文
人离信息时代还是很远,计算机对他们的帮助,似乎只是用来打字排版的word或wps,用
来投稿的e—mail,可能再没有更多的了。
    搭不上时代这班车,文学的明天就没办法轰轰烈烈,人类也不再需要文学的轰轰烈
烈。但只要人类还有情感的存在,就还有对文学的需求。
    或许还可能有人忠诚的拜伏在缪斯的脚下、呕心沥血,但那永远会是被时代遗忘的
角落。文学的特点决定了他无法实现产业化和自动化化,这块土地需要有人不辞辛劳的
精耕细作。正因为此,文学的明天注定是大多数人在喧嚣生产线之外一片宁静而美丽的
花园,人们在走出局促的现实工作后在其间挥洒汗水或驻足欣赏以求的内心的放纵与宣
泄。
    文学不可能有蒸汽时代,不可能有电气时代,但可以有信息时代。在全球;体化的
明天,由于交流的加强,文学或许会空前的繁荣,在web页上、在BBS上我们似乎已经可
以看到某种征兆,但那绝对是依附于科学之上的。
    文学已经不可能去主宰历史,但可能成为历史最美的一页,这或许就是文学的明天


--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好书,应当多读几遍
风味的肘子味道不错,我还想再吃它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0]
※ 修改:·ssos 於 06月05日09:21:15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30.2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