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sos (存在与虚无),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学做中国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5日09:23:37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学做中国人
———我看《红楼梦》
做一个中国人其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历经前年而不断的国度
,时间累计下了厚重的底蕴,从道德到文化,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中国有太多得讲
究,有太多的说法。比如中国人说话的方式,可能很多外国人都接受不了,因为中国人
的语言含义太丰富了,中国人会用最不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国的每一个
角落都有文化的存在,中国有饮食文化,有建筑文化,有诗文化,有茶文化。生长在这
样一个国度里,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所谓幸运,一个人一生中可以窥见如此五光十色
的世界,所谓不幸,学习在这个国度里生活需要太多的精力,说话办事,吃饭喝酒都有
一大套学问要讲,很多还是没有也没有办法成文的,很多人在学校里读得满腹经纶,到
社会里却四处碰壁,偏的要出国之后才能够大展宏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做中国人

做中国人是要专门学习的。
《红楼梦》就是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学做中国人的入门读本。
“四大名著”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学习的,他们代表了中国精神的四个维度,“红楼梦”
应当是在“平凡”这个维度上的,其实“平凡”正是中国人要学的第一件事情。在中国
的文化中,平凡绝对是一个褒义词,如果一定要做出不平凡的样子,在中国肯定要吃亏
的,所以中国人常常谦虚到外国人无法接受的程度。《红楼梦》首先让人学会平凡,“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曹公以看破红尘的笔法将故事
写来,让人们,不论平凡的或者是不平凡的都能够明白,功名富贵都不过是如此,安于
平凡或许才是快乐的。
《红楼梦》中男人很少,真正意义上的男人更少,散发光彩的是一群女子。其实中国文
化也正是一种柔性文化,一位颇为偏激的作家说,“中国从来没有过男人”。中国没有
激昂的尼采,却有恬和的老庄;“家”与“家族”始终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概念;《三
国演义》和《水浒传》是男人的故事,笔法也是刚猛的,但文人们偏偏对《红楼梦》情
有独钟。在中国,试图真正的做个男人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中国人也别指望用男人的方
式解决问题。“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做中国人,就要学会这样的艺术,《红楼
梦》中的mm们把这种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可以把《红楼梦》中的这些经典台词像
有些人对于《大话西游》那样活学活用,在中国,甚至于说中国文化渗透的地方就可以
处置裕如了。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持久性的,几千年来,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样样数数
都有无数的规矩要讲,在中国的文化里,规矩越多,就是越有品位,就是越有文化,。
而中国文化的触角像毛细血管那像深深嵌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哪一个方向上少了
规矩,弄不好都要遭到别人的白眼。学习中国文化的规矩,《红楼梦》合适不过,它本
来就是“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这就是真实的不能够在真实的中国高
格调的家庭的生活方式,体现的是最被中国文化瞧得起的生活方式,而且过年、元宵、
中秋样样齐全。纵然没有条件效仿,心中也少不了高格调中国生活的框架,没吃过猪肉
,总算见过猪跑了。
平心而论,我并不喜欢《红楼梦》,它不能够像《水浒》那样,给人足够的激动与感动
,也不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给人足够的智慧与启发,但我还是要一遍一遍的读《
红楼梦》,每多读了一遍,我就觉得自己更像真正的中国人了。作为已经和一个民族像
血与肉那样没有办法分开的文化,已经没有人有能力去改造它,如果希望能在这样的文
化统治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它。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没的选择,必须
努力的学做中国人,《红楼梦》是不可缺少的入门读本。

--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好书,应当多读几遍
风味的肘子味道不错,我还想再吃它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