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寄信人: like (Michael Galasso)
标 题: 您好,探讨问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07日23:51:55 星期二)
来 源: 218.9.120.175
刚才我看到了一篇《李约瑟难题与东方主义》的文章,其中大体上概述了西方中心论和
东方主义的形成,李约瑟难题:什么东西阻碍中国科学技术由经验科学向近代理论科学
的演变?李约瑟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工程解决了这一难题。而这篇文章的作者的主
要观点是:李约瑟仍然没有逃出种族中心论的束缚,只要他出生在彼族,拥有彼族的思
维方式,那么他在看待此族的文化问题时就无可避免的沾染偏见色彩。
就我所知,您对社会文化现象有所研究,我想探问您对此问题、东方主义的问题有着什
么样的看法,或者可否推荐一些网络内的相关文字资料,现在我觉得好像晕晕的。
like.2003.1.7.盼复
======================================
对不起,这么晚才答复你,一来因为要考试,二来你的问题问得很大,也不是一言两语
能够说清楚。不过我不喜欢你的语气,呵呵,一口一个您,咱们没有那么生分吧,好歹
也认识这么久了阿。
你在信中提到了“东方主义”(Orientalism),这本身就是一个西洋词汇,如果我们想
脱离欧洲中心论的窠臼来讨论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就请我们现在就忘记这个词。不过
在我们忘记这个词之前,我想指出的是,绝对的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是几乎不可能的,
从中国文化社区的内部来关照东方文明的兴衰际遇,实际上不过是以一种偏见代替了另
外一种偏见。绝对超然独立的视角是不存在的,文化学者自身的价值评判标和美学取向
准就带有文化色彩。有人说文化就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种说法有些偏激,不
过我们确信的是,文化就象血液和空气,将我们的全身浸淫,我们欲逃无计。另外值得
注意的是,关于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中国的学界基本上是从西方借鉴过来
建立的,这里面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个更加尴尬的现实:即使那些纯粹本土的中国学者,
他们看待中国文化的眼光也有可能是西化的。
好了,回到正题,也就是李约瑟的难题: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由经验科
学向近代理论科学的演变呢?这实际是任何一个中西文化比较学者都关注过的问题,关
于这方面的书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不计其数。近代除了李约瑟,费正清这些东方研究
学者是经典外,辜鸿铭也是一个有趣的个案。此人生在马来西亚,是地地道道的归国华
侨,却在五四时期的北大一身前清遗老遗少的装扮。他的《论中国人的精神》是用英文
写的,到处都能买到,可以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一读,呵呵,主要是因为辜鸿铭对于
东方文明的热爱近乎偏执,连女人裹脚到他嘴里也成了东方的文化精萃。还要关注的是
胡适,也用英文写了一些书,譬如那本《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哈工大书店就有卖。
另外,我还推荐殷海光,林语堂,梁漱冥和钱钟书,他们几个在中西文化关系上都有绝
妙的论述。而当代的学者,在中国,首推北大的老教授张岱年, 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结
构性特点的论著在图书馆可以找到一些。另外,E书时空上可以下载到一本非常好的书,
名字叫《兴盛与危机――论中国文化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从前言开始就在思考你
提出的问题,并且对思考本身也提出了反思。如果你找不到我可以用附件发给你。
现在我简单谈谈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几个基本观点。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的古代文明一样,已经不可避免的衰败了。这是社会发展的
必然,我们不必学王国维投水来祭奠这个文化的死亡。我们和西方文明的差距不仅仅体
现在技术科学,也体现在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
第二,我们曾经有过比欧洲灿烂得多的文化,这其中包括让李约瑟羡慕不已的科学技术
,这其中自然以四大发明为代表了。造纸术给西方平民带去了廉价的圣经读本,从而直
接让罗马教会的宗教垄断破产,而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宗教改革正是西方走出黑
暗的中世纪迈入现代社会的起点。纸张作为思想的物质载体,它的普及对于启民智的效
果不可估量。而这一切巨变,在造纸术的发源地,中国,没有看到。火药是西方迈向文
明的又一个重要酵母。中国人用火药来做鞭炮,但是西方人用火药实现了军事上从冷兵
器向热兵器时代的飞跃。没有西方殖民者的船坚利炮,就不会有甲午战争后中国的一败
涂地。指南针对于文明的意义就更加明显了。我同意《河殇》中的一个观点,即将西方
文明看作是一种海洋文明,或者说蓝色文明,而中国则是一种内陆文明,或者说是黄色
文明。苏晓康进一步认为中国文化的救赎之路在于敞开国门,拥抱蓝色文明。姑且不看
这样的说法对不对,我们只需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从哥伦布时代开始,欧洲列强的扩
张都是从海上开始的。和陆地不一样,大海是一个能够极大地刺激一个民族想象力和野
心的地方,你永远都想象不到海岸线那边会是怎样一个到处都是香料,可可,象牙,钻
石的地方。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绝少有关于“宝藏,海盗,
船长,水手”这样的叙事原型,而在西方,大海从来都是和浪漫,征服,财富联系在一
起的,小孩子耳熟能详的都是关于水手在甲板上歌唱,海盗把宝藏埋藏在某个神秘海岛
,或者小飞侠Peter Pan勇斗HooK船长的各种故事。在英美小说中,更是不乏以海上探险
为背景的经典著作,譬如欧亨利的,譬如约瑟夫康拉德的等等。但是,仔细想想,我们
的童年有自己的“海盗”和“船长”吗?
第三,中国的亚细亚式农耕模式,或者说地缘特性,加上先秦文化对中国整体文化心理
的影响,终于形成了我么中国特有的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和异乎寻常的文化惯性。比
较看看那些世界上的其他三大文明,除了中国还是百节之虫,死而不僵以外,哪个不都
是灰飞烟灭了呢?是的,我们衰老,但可惜我们并不老而弥壮。中国文明何去何从?如
果不能对李约瑟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我想任何对未来文明的建构方案都是
不会令人满意的。我只是把我认为最合理的一种解释模型和你交流一下。
先看文化心理。虽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是实际上“内圣外王”还
是占据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理人格。在内心的修行上,孔夫子的学说强调要“天人
合一”,这一点和西方的“征服自然”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从先秦一开始,中国人
就定下了重玄想,轻实验的学术基调。而老子虽然说“以无为,而无不为”和“大音希
声,大象无形”,但是实际上更加强化了中国人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
觉的价值系统。所以,中国人要求的“道”一开始就是形而上学的,直指宇宙的根本,
而西方人讲究的“知识”/“逻辑”却是可以归纳和演绎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另外
我们还要注意,“原罪”是西方文化之所以充满旺盛的野性扩张力的另一个合理解释。
正因为人是被上帝驱逐的有罪的东西,所以为了获得永久的彼岸关怀,人们不得不不断
的征服自然,改造自我从而来获得亲近上帝的神力。而在中国,人和天一开始就是一个
不分彼此的概念,所以人和自然要和平相处,因为宇宙就存在于内心之中。所以,真正
的问道正途是对经理的考据,而不是技术科学,实验科学。虽然我们历史不乏能人异士
,但是他们的发明创造被讥笑为“奇技淫巧”,很快就被淹没在主流学术的汪洋大海中
。
然后再对比中西方的经济发展我们会看得更加清楚些。欧洲大陆诸侯林立,文化各异,
征战不断,在火药和指南针的协助下,欧洲人开始在海洋上扩张,掠夺。这一切带来的
是殖民贸易的空前繁盛。殖民贸易上升,因而刺激国内的产品生产;为了扩大生产从而
攫取更大的利润,家庭式的作坊生产被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而这个时候生产的需求
自然又刺激人们对提高生产力的期待,于是进而带动科学技术的空前繁荣。用于科学发
明很好的和生产需要结合起来了,形成了良性循环,他们越发达,就需要越先进的科学
技术,而科学技术越先进,他们就能造成更多更好的机器,从而更加发达。回头来看我
们,中国的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一直不能打破,就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内大
陆中,虽然有匈奴等北方民族的不断骚扰,但是总体来说,中华文明在几千年里缺少实
质性的竞争对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几千年不变,似乎也没有必要变,因为它是缓解
国内社会张力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天子放心的君临天下。所以我们虽然有漫长的海岸线
,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海洋文明(郑和下西洋就是一次绝妙的历史反讽),我们闭关锁国
,我们不思进取,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没有扩张的野心。这些有经济的原因,有文
化心理的原因,有地缘的原因。最后等我们醒悟过来懂得要去建立新军对抗外敌的时候
,一切已经太晚了。关于这点,读读莫言的《檀香刑》也会很有帮助。
好了,今天先写到这里。如果你不介意,我打算把这个通信发到WISDOM,期望能引起更
加广泛深入的讨论。不知道你的意见如何?盼复!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