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st (洛之秋◎盲眼刺客), 信区: WeAreFamily
标 题: Re: 我见识过丑陋的台湾──呵呵,一个发泄的文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9日09:27:38 星期三), 转信
中国北京城的城市建筑在古代封建血缘-家族的封闭式的制度的影响下是以高墙深院的
四合院结构为特点。每个四合院好比历史隧道,代表着传统文化,代表着北京。北京的
民宅里巷有着庄严肃穆之感。它的四合院是有等级的,是排他的,身份制的,是家长制
的,偏正分明,主次有别;它正襟危坐,慎言笃行,它能使人肃然起敬;它是那种正宗
传人的样子,理所当然,不由分说。当你走在两面高墙之下的巷道,于人交谈,会有压
力之感,因为巷道是有权利的,是权威的,不是平易近人的。。。。。。北京建筑本身
就是文化,就是凝固的历史和传统。
而纽约这个城市的大街是以坐标和数字编码组成的,这座大城市是个千位数,街道是百
位数,小巷是十位数,个体住房是个位数,这是理性数据的存在。倘若去一个地方,仅
凭路名街名,仅凭路标和直线推理,就直接到达目的地。
北京是直觉的,感性的,是圆式的,纽约是演绎的,理性的,是直线性的;北京是文化
的,传统的,是历史的;纽约是实用的,是现代的,是未来的;纽约林立的高楼大厦是
平等地,独立的,你我分明的;而北京的四合院是主次分明,相互依存,渗透着等级差
异,而且亦此亦彼………
选自《跨文化交际》第五章“物理环境和跨文化交际“,贾玉新著
-----------------------------------------------------------------
sigh,说可耻的确是有些口不择言了,是我的错,我接受大家的批评。
其实昨天晚上我的论点主要是,建筑物有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建筑物,
当我们从小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时,我们接
受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就不仅仅是一些地理或者建筑学意义上的了,
而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上的。上面这段算是一点小资料,大家感兴趣
的话可以读读。
【 在 loneman (夜行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建筑就能让你觉得可耻,嗯?
: 我看你哲学看多了
: 在伊斯坦布尔有一个十分著名的索非亚大教堂,古罗马统治时期的建筑;
: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并没有因为宗教的冲突而毁灭它,今天它已然是
: 宗教宽容的象征。
: 同那些狭隘的民粹主义相比,你这种念头一样狭隘。
: 【 在 tst (洛之秋◎盲眼刺客) 的大作中提到: 】
--
女友问我为什么要灌水,我说:灌水是一种艺术;
导师问我为什么要灌水,我说:灌水是一种学习;
站长问我为什么要灌水,我说:灌水是一种生活;
水友问我为什么要灌水,我说:我灌我的,关你P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tlab4.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