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st (洛之秋), 信区: WeAreFamily
标  题: Re: 新闻後有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01日12:57:09 星期天), 转信

对于台湾的政治转型问题,我还是有几点需要和Butler兄商榷。诚然,从雷震案到
美丽岛,国民党迁台后民主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为此有多少台湾自由知识分子
为之身陷囹圄,甚至付出了生命。但是,如果仅仅将台湾的民主化巨变归功于这些
带有启蒙性质的民主运动,我觉得还是不够的。文化精英的行为,就如五四运动一
样,对带有普遍性质的公民社会,或者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政治民族”的形成是
有推动作用,但应该看到,一个国家机器在自己掌握了军队和媒体的条件下,因为
一小撮知识分子的民间行为而放弃专制制度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最好的例子就在
你们对岸。我所主张的依旧是一个好的制度才能锻造一个好的公民社会!记住,这
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民主素质,这种素质不是菜市口的喋血君子可以实现的,而
是在广泛的民主选举以及党外力量茁壮以后才可以想象的。而这些,都依赖于一个
好的制度。

而好的制度从哪里来?Bulter断然否认“皇帝施舍”的说法。这种说法也对,但是
也不对。举例而言,就台湾的个案来看,86年党禁放开,台湾解严是一个分水岭,
这其中外部因素很多,像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富足独立的中产阶级,像两岸博
奕中美国外交的对本岛政治改革的压力,像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像国民党政府在
来台后本身所引入的民主选举因子....所有这些都促成了86年的一蹴而就。但是正
如我前面转载的《台湾政治转型成因宗述》所云:“

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虽为为正相关,但也有人并不认同两者间存在某种必然
的因果关系。经济的发展只是提供一个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环境,充其量也只政治
民主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我们无法回避的还是政治菁英的理性行为对台湾民主化的启动的重大影响。因为在
容忍和镇压的双重选择中迈向后者,是了不起的决定。在此,自上而下的政治革新
和自外而内的社会渐变完成了一次良性的互动,这些才让台湾的民主成为可能。

而解严后,也就是一个好的制度出来后,对于公民社会的形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是
显而易见的,台湾群众不仅仅关注政治上的民主演变,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体
现出了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下面的数字就很能说明问题:

  1983年—1988年社会运动发生次数

  年代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次数 173   204  274  337  734 1172

所以,综上所述,没有制度的配合,仅仅依赖某些文化精英的奔走呼喊,是断然行
不通的。而好的制度(直选,言论自由,宪政等),需要的还是决策者的转换思维。
在全球化的今天,暴力革命已经很不现实,渐进式民主需要的是外部环境,内部环
境,以及掌握了国家机器的少数人的通力协作才可能完成。

【 在 Butler.bbs@bbs.cs.nccu.edu.tw (岸上的秋天) 的大作中提到: 】
: ※ 引述《tst.bbs@bbs.hit.edu.cn (洛之秋)》之铭言:
: : 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 : 等人的素质都上去了再搞民主宪政那黄花菜都凉了
: : 我想台湾民众的民主意识的提高也就是解严后的事情
: : 有了好的制度  全民自然就有不同的精神面貌


--


        网络文学电子期刊《丁香雨》  最新一期 已经在五月五日推出!
        欢迎到 lilacpark版精华区 来看我们自己的电子期刊!
        web版网址为 http://gaea.hit.edu.cn:99/ 
        电信网用户请访问 http://www.lilacrain.ne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7.9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