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山东周村
孝仙祠及文化遗存
中国文化史中,董永织女的故事应是传播地域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传说故事,后来
又被编成戏曲广为流传。现代搬上银幕之后,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
间文学故事,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从现存的史籍中考察,董永织女故事的前身,是远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
事。早在春秋时代的《诗经》中就有记载。汉代以后,才出现了董永织女的故事,同牛郎织
女的故事相类似,但故事性更完整,更加易于被人们接受。据汉代的刘向《孝子传》、山东
武梁词画像石等记载,历史上董永确有其人,并且是山东“千乘人”。千乘是汉代以前的山
东古地名,在今山东淄博市高青县一带,其一部分属后来的长山县,而长山县则包括今天的
高青、周村、长山、张店等部分地区。
从大量资料来看,董永在最初只是封建社会所树立的一个伦理道德典型,是以孝于出名
的。后来人们将他神化,把牛郎织女的故事嫁接到他的事迹中,增加了文学色彩,更富于吸
引力。故事变成了:董永本是山东千乘地方的一个农民,家境贫寒。从小没有母亲。长大后
父亲生病去世却无钱埋葬,为了尽孝,他出卖自身为奴,换了钱为父亲安葬。这件事感动了
天上的织女,就下凡来与他相会,帮助他解决了各种困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封建社
会中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理想化模式。
周村古来就有董永庙(孝仙祠)、董永墓、织女阁等遗址。其初修年代不可考,仅存有
明代重修的记载。整个建筑群落占地五千多平方米,位于周村东郊马鞍山上。正门朝南,门
外是高大的石牌坊,上刻“孝感天庭”四个大字。庙门宏整,上悬“孝仙祠”金字匾额,进
门第一个院落迎面是玉皇殿,供玉皇太帝及大白金星等神像,东、西厢为王母殿、观音殿。
第二院落正殿为孝仙殿,上有“人间楷模”字样的匾。供着董永的彩色塑像,两侧是土地神
殿、送子娘娘殿等。还有一头耕牛的塑像。西北角是织女阁。供织女像,手持金梭,膝前有
金重玉女,是她与董永的一双儿女。
据《长山县志》记载,董永庙周围数里之内,冬天从来不下霜,夏大也不落冰雹,成为
当地奇观,庙北十字路口有一古槐。树旁立一石碑,上刻“槐荫碑”三个大字。据说是董永
织女最初相会的地方。老槐树是土地神的化身,是他们结合的证婚人。庙西侧有一个水潭,
人称“金盆底”,是传说中织女下凡洗澡的地方。流下出来成为一条小河。
董永墓在庙南二里的山坡上,原墓前立有“汉孝子董公讳永之墓”石碑,一九六四年四
清运动中墓被掘开,石碑被砸,料石下落不明。墓南不远是萌水河。传说天上的织女下凡与
董永私订终身,并结婚生子。王母娘娘发现后大怒,带天兵天将她捉回,董永领着孩子赶到
水,瞬间成为一条大河,就是萌水河,它连接天上的银河,拦住了牛郎父子的去路。玉簪后
来化作今大的萌山。经过织女姐姐们的请求。王母才同意织女与董永每年七月七日在萌水河
上见一次面。因此,萌水又称返阳河,后讹为范阳河,它的中游今天已建成一个人工湖,成
为旅游胜地。
周村城西有东董、西董两个董家庄,据称是董永的后人居往形成的村落,过去还有族谱
。湖北省孝感市过去也有董永庙、董永墓,据宋代王象之《舆地纪盛》考证,孝感在汉代叫
做孝昌,因当地孝子董黯得名,至唐代避讳,才改为孝感。又因董永名气大,将他的事迹也
附会在了当地。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