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rpus (corpora),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教因缘论(fwd)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Apr 30 10:03:56 1998) WWW-POST
From: ctc@cis_nctu (ammon)
Subject: 佛教因缘论
对诸先进甚感抱歉,此篇此时才登出,原因其一是时间有限,其二是资料查阅的问
题·写此篇时甚感惶恐,因为一般相关资料中,能与高知识高要求的各家板友们说的理
论有限,心想届时定有许多疑问,所以此篇中有一些论点是不才自行研究的观点,以期
弥补传统说法之缺,故有所讹误处,尚请各位指出讨论·此处因缘论较针对近来板友的
研讨所写,广泛性有限,诸位若想就其他观念讨论,可再提出·讨论时,为利於阅读,
可否请各位能仅量就每一主题,另行建立一 title 讨论,而非‘ Re: 佛教因缘论'·
此篇不以‘因果论'为标题,是因其泛见於各种哲学与科学领域,所指常只论於前
因後果;今以因缘论为题,则不但含括因果论,也同时说明种种因果互相间的关系·又
因因缘论常见於许多学说中,故此篇所说,特指佛教的因缘论·
此篇分六节说明∶第一节先做一些定义;第二节简略回顾一下业与轮回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推论一些因缘的理论;接著,介绍一些业的分类方式;;再下一节则针对几重
点,与其他学说做一对照;最後,则谈一些因缘的人生观
(一)定义
因果∶‘因'以能生‘果'为义,‘果'以为‘因'所生为义;往後亦有以‘
能生'‘所生'代称之·简要的说,即‘原因'与‘结果'·
缘∶以关连为义,即是有某种关系,或亦称条件·
业∶以能造作事为义,属於一种潜势力·例如材料中的潜变·
报∶业显现出其作用时,称为‘报'·
轮回∶生命体断绝後转生另一生命体之谓·
(二)历史
业与轮回理论皆非佛教所创,为许多宗教与哲学所共同主张,只是佛教讨论的
较广泛·这类研究,在古印度甚为齐备,所以此处以印度历史为主·
业原本是印度下阶层民众中流传的一个观念,在西元前一千至八百年为吠陀学
者采用·
轮回观约发起於西元前五六百年,属印度梵书时代末期·
鉴於人生种种不同命运与行为,西元前六百至西元後三百年的奥义书时代,学
者将业与轮回结合成‘依业而有轮回',说明各个生命皆有其实体,且依其往
世所做的种种的善善恶恶,而交替投胎於各种生物,并感受不同的命运·
佛教创於释迦牟尼後,以因缘论来解说业及轮回,但当教主一走,许多学人仍
受传统业及轮回观的影响,认定实有一生命体作业受业,并轮回不断,并因众
说纷纭,而争纷不止·直至佛教一代大师‘龙树菩萨'出现,以辩证方式说明
诸业及轮回中实无一独立自体可得(无我观),才圆融收摄了种种学说·
(三)因缘果报
因、果、缘、业、报、轮回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
众生意念行为皆会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这影响力无时无刻不在驱策其所影响
的对象,当各条件配合,便能真正显现作用时,同时又会再造成另一个影响力
·
在上面的说明中,影响力即是业,条件便是缘,作用显现便是报或业报,轮回
便是业报以一期一期生命为单位而说·
因果是据於逻辑上的推演·於此,意念行为为因(业因),能生业果;所生业
再为因,待缘而生业报·故业因、业果、业报,为二重因果·
因果观可有递移性,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意念行为可导致相对应的报,而省略业
果那层次·
一个果欲呈现时,至少须两缘才成,一是因缘,一是助缘·因缘就是‘因',
主要之因,助缘就是辅助条件,次要之缘;例如欲见物,其最重要的是须有能
见的能力,配合著其它光线、空间、外物、眼睛後,才能发生见的作用·
缘是最容易被错谬之处,一般所知,以事件之同时出现者为因果关系,反之,
则无关系,故助缘常被视为因缘;例如,瓶子破裂可能被归之於被碰倒,而实
际上,被碰倒只是助缘,具有分裂性方为主因·更有一些助缘因与因缘几近必
同时显现,故被视为因缘·
助缘本身亦是另一业报,由其业因来;因缘也可是他业果的助缘·所以因缘助
缘,是有著重重无尽、无法分割的关系·
对任一事物,吾人皆可发现其由因缘助缘结合而有,故都无其独立不变的性质
,也因无独立不变的性质,才能随著不同的因缘助缘组合,而显现出各种暂有
的风貌,这也就是佛教缘起论的基础·
在缘起法(诸缘组合而显现)的立论下,吾人甚至无法观察到这种种现象中有
一永不变的自体可言,这与原先习於假定肉体或精神为我有所差异,为无我论
的一大基石·
至此,反观业因、业果、业报、轮回,甚至一切种种,皆为诸缘结合而显现,
无一个吾人所假定或体认的我是常恒不易,是故佛教说空无自体,却幻有业报
,或更简洁的说,一切现象是‘空而不无,有而不实',如泡沫、朝露、电光
····
或又问∶‘谁为能运作者?'须知,即此能运作者,在缘起论的理论下,依旧
为诸缘而有的作用,只是诸缘所显现的一种能运作的能力·
当诸缘不配合时,业报便无法显现,故欲使业不能产生作用,只需断其助缘即
可能令其不显现;例如欲一个人不要做恶,将他独自关起来,此可能性自然降
低·有时无法一时断却,但可以渐次改善亦可·
缘起论本身有一机率的意思·即某一个缘将显现什麽样的果,这是机率的问题
;但是也有其机率分布的因素,多做什麽因,便较可能得什麽果,所谓‘功不
唐捐、福不唐舍'·
业因与业报方便上来说是同一性质,但是会依著当时情况而给与善恶苦乐之分
,例如,有些人会以恋爱所受的煎熬为一种美,也有人以天葬为殊荣·
本文尽量以‘显现'来取代‘生'这字眼,以别於一般所认为之‘由无而有,
由有而灭'之生灭现象,因为这在逻辑上无法成立·所指显现为随缘组合而成
种种不同现象,以表示虽无不变主体,却有种种组合的现象·
(四)业的分类
业依著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今列举如下∶
1·善业、恶业
依著贪嗔痴所造的业称为恶业,反之称为善业,如杂著善恶,则称杂业,
如皆非,则称无记业(无有记忆作用)·一有以黑业白业分之·依善恶业
,吾人便会感受苦乐之报·
2·世业、出世业
依著是否解脱世间缠缚而立·一称有漏业与无漏业(漏,烦恼之别名)·
3·轻业、重业
依著潜在作用力大小而定,不论善恶,作业时,如故意而做,其作用力便
较大,反之则否,故吾人常说‘不知者无罪'·
4·强业、弱业
依现有某种业作用力之强弱而定,例如有时善业较强,有时恶业较强·当
某个时後某种业较强时,生命便显现那方面的特性,故轮回何处,以强业
为准·
5·定业、不定业
依业可否改变而定,定业不可改,不定业则反之,之所以有此差别,在於
其故意的程度,导致所受报的性质或时间固定不可改,或是既成事实无法
改·严格来说,业都是定,作用力显现後才消失;只是如再依其诸缘配合
程度与环境现况,则有一些变数,故都无定数·所说定,则多已指作用力
很强几近无法改善而言,例如生而为男,要转为女不是不可能,难些而已
,但是要转为狮,则下辈子才还有可能·
6·引业、满业
依轮回分·引业,为引导生命转生某处某身之业(多为强业);满业,则
是转生後,再依各生命各自的业,而显现不同福报·故同为人,却有种种
差别命运·
7·共业、不共业
依抽象化程度而分·共业,指能共有或相似的业,不共业则反之·如果今
日以人身为对象,则山河大地社会国家便是我们的共业,而各人所受报,
便是与他人不共有之业·今如以地球为单位,则宇宙是地球与他星球之共
业·如今以五官为对象,则身体便是五官的共业,而四肢各有其业·共业
与不共业有表里关系,也就是说共业须大家改善,不共业是各自修养·而
吾人先前所说,亦多以人为单位·至於几个因成几个果,亦是抽象化层次
的问题·
8·思业、思已业
思业即心念所造就的业,思已业即思考後,附诸身口实行所造的业·
9·表业、无表业
依是否能表现於外在而言·无法表现出来的,称为无表业,反之表业·许
多人以不见业果,便说无业报,是因无表业无法表现于外故·
还有许多分类无法尽述,谨以此九者为代表·
(四)比较
此节约略对一些东方及基督思想做一比较,只属粗浅之分类·另外,此处不探
讨科学上的角度,因为这些论题在科学上至多尚属假设,基於其科学精神,不
于列入·
(1)生命根源
现今之宗教哲学对於生命的源起,约分为三种看法∶一是生‘无所从来
、死无所有'型,认为此生机会如此,死後一无所有,属无因无果说;
一是‘造物者创造一切'论,认为一切在冥冥之中皆有一主宰创造一切
,并主导之,一切由其出,终回归主宰为务,此以基督教、道家、一贯
道、印度梵我思想为主,属一因说;还有一派是佛教的缘起思想,认为
生命及一切不外乎诸缘组合才显现,无有主宰,亦非空无所有,即使穷
尽至久远,亦无第一因及最终果,属因缘无始无终说·
(2)生命延续
无因无果说者,多认为仅此一生即了,无前生後世;一因说者,以造物
者为重心,生命来自造物者,回归造物者;因缘说者,采轮回说,认为
有无数的前生,也将有无数的将来,除非能脱离轮回·
(3)苦乐来源
除了现世已知的因果外,三派对於莫名的苦乐的来源亦有所差异∶无因
论者,苦乐来自运气,做好做坏,依其良心;一因论者,苦来自於主宰
的磨链,或是魔类的考验,乐者则多是造物者的恩泽;因缘论者,所受
苦乐,皆是自己以前所做,现在所做,日後将受·此处,有些一因论者
亦接受轮回思想,故亦含有一些因缘论的思想,有些则依中国‘未知生
,焉知死'的观念,而未提及·
(4)真理的来源
此论题不以三派分之,但今亦分三类∶一是思唯学习而得,一是造物者
得,一是体验而得·
(五)因缘人生观
写到这里要虚脱了,杂乱之处,诸位可别见笑·
因中国已固有完备之经世致学之儒家,故佛教在中国流传多偏於自修部份,不
似基督教的发展,虽有四十二章经经、八大人觉经等集撰,但於世间仍脱不出
中国固有之道德观·
佛教徒於世间自是拳拳服赝於往圣之学,以饶益众生为务·为求超越轮回颠离
,则须常自观察,以因缘观破除虚妄执著,方是出期·
常有学人以宿命论画地自限,认为往昔所作,今日所受,一切因缘以定,但是
殊不知,诸业无缘不发·亦有人以定命论故步自封,以为今所造者,来日当受
其果,但是诸业无绝对的结果可言,仍是须善加护持才是·
佛教如无证严法师这类人,可能还是被认为是隐居的一群,都只有各自内心修
证的世界,於世事鲜有过问·吾人认为,除了内心修证的光明灿烂分享於他人
外,也应为所处共同环境尽一分淑世之力·
此篇限於篇幅,诸多语意未尽处,尚请不详者提出研讨·
谢谢各位能阅读至此,小弟由衷感激,愿您能时时庇护於信仰之中·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3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