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Corpu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桐子), 信区: Drama
标 题: 移动Internet访问协议——WAP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Sep 13 23:02:00 2003)
http://www.c114.net/
2000-3-3
移动Internet访问协议——WAP
摘要 Internet和移动通信是90年代IT产业最为活跃的两个领域,两者的融合是技术发展
和人类对信息需求的必然结果。本文介绍了推动这两者融合的协议——无线通信协议(WA
P)
的结构及组成。WAP能够使移动用户访问丰富多彩的Interne资源,众多厂商共同支持的开
放式标准为移动服务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关键词 移动通信 Internet 无线应用协议
Internet和移动通信是90年代IT产业最为激动人心的两个领域,两者的融合使得用户
在移动中可以访问丰富多彩的Internet资源。目前移动用户的信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已
经不再是单纯的话音服务。无线技术使得人们能够通过PDA、手机访问Int-ernet和收发电
子邮件。各大信息提供商,包括微软、Yahoo、AOL等公司为无线访问提供了新格式的内容
,
这样无论用户身在何处,都可以得到股票价格、天气预报等信息,并可以进行网上冲浪。
移动Internet访问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巨大的信息增值服务,现在无线服务还处在萌芽
阶段,各大信息提供商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为用户提供直观、实用并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服
务。
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种类繁多(手机、PDA、汽车、火车和飞机等移动装置上的设备等)
,
移动Internet服务提供商不得不为每种无线设备提供不同的访问格式。为了改变目前的格
局,加速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以Nokia、Erisson、Motorola和Unwired Planet为首的无
线设备制造商组成了无线应用协议(WAP)论坛,并提出了WAP(无线应用协议)。WAP使
得移动Internet访问技术具有开放性并且可以升级。WAP包含了传输层、会活层和表示层,
并具有安全特性。WAP一提出,便得到了众多服务厂商的响应,目前微软公司已经宣布支
持WAP,3Com也已经计划在Palm操作系统中集成WAP兼容的创览器。
以Nokia为首的移动电话生产商提出的新的市场概念“WWW:MMM”(World Wide Web:
Mobile MediaMode)将会成为与WAP相关的增值业务的符号。据认为,这一概念将会迎来
自WWW之后Internet的下一个飞跃时期。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不会为长途旅行的乏味而
苦恼、不会因为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而茫然失措,也不会因为开着汽车在川流不息的公路
上为无法到达目的地而心烦气躁,移动Internet服务将会给您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21世
纪的WWW:MMM将会给您处处如家的感觉。
1 WAP的基础
WAP旨在创建一种开放的标准,为移动用户提供先进的无线应用和Internet服务。WAP
规范是建立在现有的Internet基础上,针对无线环境的独特特性优化过的新协议。WAP综
合考虑了无线网络有限带宽、较长反应时间的局限和无线设备的局限(如威力小的CPU、
有限的存储和电源容量、较小的显示屏和不同的输入设备等)。
WAP是在众多移动设备运营商实切合作下推出的开放的公用平台,已经进行了广泛的
测试,能够保证不同的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开放的编程模型和编程语言有利于推动市场采
用相同的标准,给移动用户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作为一种开放的标准,不论何种网络,WA
P
提供相同网络的服务模式。到目前为止,该协议已经得到全球市场75%的移动设备生产商
和1亿多用户运营商的支持。同时网关技术也是开放的,这更加促进了WAP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WAP潜在的市场前景,激励了移动设备厂商和Internet服务商投资这一激动人心的领
域。
2 WAP结构
2.1WWW模型
WWW结构提供了易伸缩、功能强大的编程模型。应用和内容通过标准的格式进行提供,
应用端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WWW协议提供了3类服务器:
起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资源驻留和功能创建服务器
代理:完成客户对服务器的请求服务
网关(Gaeway):处理不同起源服务器之间的交换
2.2 WAP编程模型
与WWW编程模型相似,这种相似性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包括熟悉的编程模
型、已经证明过的结构和利用现有工具的能力(如Web服务器、XML工具等)。为了适应无
线环境的应用,已经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扩展。
WAP定义了一组在移动用户终端和网络服务器之间通信的标准组件,包括:
* 标准命名模型:完成WAP内容的定位;
* 内容类型:所有的WAP内容以与WWW兼容的方式提供;
* 标准内容格式:与WWW格式兼容;
* 标准的通信协议:移动设备之间是兼容的;
WAP的内容和协议是对面向大众、手持无线设备市场经过优化的,通过代理技术实现
无线领域与WWW的连接,WAP代理由下列功能组成:
* 协议网关,协议网关用来完成从WAP协议栈(WSP、WTP、WTLS和WDP)的请求到WWW
协议栈(HTTP、TCP、IP)的转换。
* 内容编码和解码,编码器将WAP的内容转化为紧凑的编码格式以减少网络数据传输
量。
该结构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浏览大量的WAP内容和应用,应用提供商能够创建在大量移
动终端上应用的服务和应用,WAP代理内容和应用可以驻留在标准的WWW服务器上。
2.3 WAP安全模型
WAP提供了灵活的安全结构,主要集中在WAP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端到端的安全机
制增加用户使用的信心。
3 WAP的结构组成
WAP的结构为移动通信设备应用开发提供了可伸缩的、可扩展的环境,这种优越特性
建立在完整协议栈的分层设计的基础上;结构中的每层协议可以被上层的协议来访问。
分层结构能够使得其他的服务和应用通过预先定义的接口访问WAP栈,扩展应用能够通过
接口直接访问会话层、事务层、安全和传输层。
3.1 WAE(无线应用环境)
WAE基于WWW和移动电话技术的通用目的应用开发环境,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可操作的
环境,给生产商和服务商提供开发应用和服务的环境。WAE包含了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微型
环境,主要有如下的功能:
* 无线标记语言(WML),专门为移动终端优化设计的类似于HTML的轻型标记语言
*WMLScript,类似于JavaScript和VBScript的轻型脚本语言
* 无线电话应用(WTA),电话服务和编程接口
* 内容格式,预先定义的数据格式集合,包括图像、电话号码记录、日历信息
3.2 WSP(无线会话协议)
WSP为WAP应用层在两个会话服务间提供了一致的接口,第一个是运行在事物层协
议WTP上的面向连接的服务,第二个是运行安全或非安全数据报服务(WDP)上的无连接
服务。WSP中的协议是被窄带、长时间延时的承载网络优化过的。
3.3 WTP(无线事务协议)
WTP运行在数据报服务上,提供了轻型的面向事务的协议,适合在瘦客户机上实现。
3.4WTLS(无线传输层安全)
wTLS是建立在工业标准TLS(传输层安全)协议上的安全协议,以前称为SSL。WTLS
提供了数据完整性、私有性、认证、服务拒绝保护等特征,可以用于不同终端之间的安全
通信。
3.5 WDP(无线数据报协议)
WAP协议的传输层由WTP和WDP组成。WDP运行在数据承载服务上,支持不同的网络类
型,作为通用传输服务,WDP对协议的上层提供了一致的服务,而对于底层网络是透明
的。
3.6其他的服务和应用
WAP分层结构使得其他的服务和应用能够通过事先定义的接口利用WAP的协议栈,扩
展应用能够通过接口直接访问会话层、事务层、安全和传输层。扩展应用和服务包括电子
邮件、电话本、记事本、电子商务、白页、黄页等。
4WAP终端设备与服务
Nokia公司于最近推出了世界上首款WAP电话Nokia7110,该终端是无线Ihternet上
的增值业务和内容的理想平台。此外,像PDA、手提电话、录呼机等设备也相继拥有了下
载电子邮件和浏览Web的能力,如3Com的Paim VII、Motorola的寻呼机PageWriter 2000x、
Qualcomm公司的QcP-860和NeoPoint1000等。这些新型设备的出现将会促进无线Internet
的广泛应用。
WAP的出现将会改进现在的很多应用,同时促使很多新兴应用的出现,可能的应用
是无穷无尽的,唯一受限的是人类的想象力。目前的服务包括客户服务和备份提供、消息
通知与呼叫管理、电子邮件、基于电话的增值业务、统一的消息传递、地图与位置服务。
气
象与交通信息、新闻与体育报道等。最近,Nokia与CNN联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建立在WA
P
基础上的全球增值业务——CNN Mobile,提供24b不间断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日本研制的汽
车导航系统能够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查询和交通地图的路线选择。现在更多的令人振奋的
新兴领域等待去发现和开发,人类将会在21世纪实现“5W”的梦想。
6小结
WAP为人类对信息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并且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在人类迈向
无线网络的脚步才刚刚开始,在向真正的无线多媒体时代实现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
克服。我国应该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终端和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支持WAP的
无线Internet系统,赶上Internet发展的下一个浪潮。依笔者之见,在自由软件Linux操作
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对WAP支持的包括WAP代理和客户端浏览器的全套软件是一种可行之路。
【关闭窗口】
--
大海啊,没有水;
( 啊?!)//因为心灵已经干涸
骏马啊, 断了腿;
( 啊?! )// 它用思想来驰骋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20.113.18.13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