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age (八哥 ), 信区: Aerospace
标  题: 载人航天故事---太空行走第一人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May 19 11:28:38 2000), 转信

二、太空行走第一人
在载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在太空行走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尤其是美国和俄
罗斯航天员,为了建造和修理空间站,他们经常到太空去漫步,进行各种试验和维修工
作。美国航天员在太空修理哈勃望远镜时,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而且他们是轮番出舱,
如履平地。然而,人类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就不是那么潇洒了,因为当时对舱外活动所
要遇到的各种情况还知之甚少,因而太空行走就被认为是一种风险极大的事情,搞不好
航天员可能有去无回,成为 “人体”卫星。正因为如此,太空行走也成为美苏争夺“航
天第一”的重要目标之一,谁能抢得太空行走第一人的头衔,谁就能在太空竞争中增加
筹码。结果前苏联获胜,航天员列昂诺夫在1965年3月18日乘上升2号飞船遨游
太空时,冒险出舱活动24分钟,成为世界上太空行走第一人。这次太空行走来之不易
,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撩开昨日内幕
1964年,前苏联弹射座椅和舱外太空行走设备总设计师塞弗林了解到,美国正在研
制舱外行走设备,并拟在双子星座号飞船上使用。于是他马上上书当局,呼吁加紧舱外
设备的开发步伐,要抢在美国之前完成这一创举,以名扬天下。
但事情并不如他所说的那么简单,因为前苏联的飞船没有供航天员出舱所需的气闸舱。
这种舱有两个气闸门,一个与密封座舱连接,叫内闸门;另一个是可通向太空的外闸门
。闸门的启闭需十分小心和熟练,以避免漏气。航天员出舱前,在飞船舱内要穿好增压
航天服,走出内闸门后关闭内闸门,把气闸舱内的空气抽入座舱内,当气闸舱和外界空
气的压力相等时才能打开外闸门进入太空。航天员返回舱内时顺序相反。这颇像船过水
闸。
当时,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已设置了气闸舱,而前苏联的上升号飞船空间很小,仅有一
道用螺母紧固的舱门,是供航天员在地面出入用的。若重新设计飞船在发射时间上肯定
要落在美国之后。为此,塞弗林提议采用一种能节省空间的膨胀式简易气闸。这一大胆
的方案立即得到了批准。
科罗廖夫命令塞弗林率领一帮精兵强将夜以继日地干了起来。开始时很顺利,赶制了几
个气闸,每个气闸内均有一套能自动膨胀的航天服,并进行了地面减压试验。后又用卫
星进行了不载人飞行试验。
1965年2月22日,带有简易气闸的宇宙57号卫星升空了。卫星在太空完成气闸
展开和航天服加压膨胀时,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地面人员错发了指令,引爆了自
爆装置。后来这种试验又失败了两次。这时已快到预定的完成任务的时间了,情况十分
紧急,如再研制一艘飞船进行试验需要一年时间,那时美国很可能会抢先一步进行太空
行走。而这时前苏联航天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又身染重病,他只能在疗养所听取塞弗林的
汇报,真是祸不单行。
在这关键时刻,塞弗林综合各方面意见,毅然决定按原计划进行,并请示苏共中央。没
多久,克格勃头目亲临现场视察,以防有人破坏。为安全起见,还建立了一个严密的监
视区,使包括塞弗林在内的所有人均草木皆兵,如临大敌,不敢有一点闪失。在认定万
无一失之后,苏共最高首脑才批准进行首次太空行走活动。
险象环生出奇迹
1965年3月18日莫斯科时间上午10时,上升2号飞船轰呜着,载着两名航天员
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其中别列亚耶夫为指令长,列昂诺夫是驾驶员。他们乘飞船进
入了497.7公里×173.5公里、倾角64.79度的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他们
便为太空行走做准备。在别列亚耶夫的帮助下,列昂诺夫将一个生命保障系统背包套在
自己的压力服外边,开始吸纯氧,吸了一个多小时后便出舱了。在舱内,航天员呼吸的
是氧氮混合气体,在到没有压力的太空时,人血液中的氮可能会形成致命的气泡,使人
患减压玻因此,列昂诺夫出舱前须清除他血液中的氮。生保背包用于调节航天员的体温
。为保持与飞船的联络及安全,列昂诺夫身上系着一根与飞船相连的绳链,绳链长5.3
5米,内有一根电话线, 很像婴儿的脐带。
当飞船飞到第2圈时,列昂诺夫在确认座舱密封完好后打开了向内开的舱门,随着别列
亚耶夫的一声“祝你好运”,列昂诺夫浮游进入密封过渡舱。
过渡舱设计得简单而又巧妙。它由一个通道和两个舱盖组成,很像一个手风琴,内盖与
飞船的两个舱门中的一个相连,通向太空的外盖是可移动的环形盖。在发射时该舱保持
压缩状态,入轨抛掉减阻装置后,过渡舱立即展开并充压。
列昂诺夫进入过渡舱后,便给自己的航天服充压,并检查过渡舱的密封性,调整头盔。
此后,列昂诺夫关上座舱盖,于11时34分51秒进入茫茫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在太空漫步的人。事后他说,当我准备好出舱时,轻轻地推了一下舱盖,于是人就像一
个软木塞一样呼的一下便冲出了舱口。
出舱后列昂诺夫在太空不仅浮游,还翻筋斗,并从舱外卸掉一个相机,移动了几件舱外
物体。事实证明,太空并不那么可怕,人只要穿上航天服和带上生保背包,就能在舱外
工作和生存。
10分钟后,别列亚耶夫提醒列昂诺夫准备返回座舱,可此时却出了麻烦。列昂诺夫报
告说取回舱外相机有困难,相机放进过渡舱时,一松手它就漂走,如此反复数次都是徒
劳。最后,列昂诺夫硬把相机推进通道,并用脚踩住,这才将相机放下。可这时列昂诺
夫已精疲力竭,出汗量超出了他的航天服所能吸收的量。在他本人进入过渡舱时,又遇
到了新问题。为了踩住相机,他的脚先进到过渡舱里,可身子怎么也进不去了,他被卡
在了舱门口。这是因为太空是真空的,无法从外部对航天服施压,此时的航天服比想像
的要鼓得多,如气球一样。此外,因戴头盔不能擦汗,汗水流到了眼睛上,汗气也使面
罩模糊。这时,列昂诺夫除了听到自己的心在咚咚地急促跳动外,什么也看不清,听不
见。突然他灵机一动,给航天服放气降压。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将航天
服压力降到了极危险的低限,即从40千帕降到25千帕。他终于穿着瘪下来的航天服活
着进了舱门。列昂诺夫在太空行走了10分钟,但为了挤进舱门他却拼力花了14分钟
。返回舱内后,不能重复使用的过渡舱即被抛掉。
当飞船飞完第16圈,别列亚耶夫准备点燃制动再入火箭以便返回地面时,又出现了险
情,测试时发现一个信号显示自动导航系统失灵,无法为飞船返回地面准确定位,故无
法按原计划返回地球。无奈,飞船只能再绕地球飞行一圈。地面控制中心指示,若还不
行,就采用手动再入返回方式。一圈后,别列亚耶夫按指令操纵上升2号飞船进入了正
确的轨道位置,并起动了制动火箭,开始再入。再入过程既热又可怕,包括天线在内的
所有通信元件都被高温烧毁了。列昂诺夫和别列亚耶夫看见舱外熔化的金属流到舷窗上
。由于飞船多绕地球飞了一圈,使他俩的着陆点偏离预定地点1300公里。返回舱最
后溅落在乌拉尔山脉终年积雪的一个偏僻山坡的两棵冷杉树中间,降落制动伞高高地缠
绕在树枝上。几架搜索直升飞机很快找到了他俩,但因地势原因无法降落,只能在上空
盘旋,给他们投下食物和防寒衣物,就飞走了。这使得列昂诺夫和别列亚耶夫不得不在
返回舱边上休息,一直呆到第二天。当地的伐木工人连夜赶修了一个直升飞机着陆坪。
救援人员坐雪橇滑行20公里赶往航天员降落地点,最后终于找到了快要冻僵的两位航
天员,并用雪橇把他们带到森林中新开辟的直升飞机着陆地,用直升飞机把这两位太空
英雄运回拜科努尔发射场。
在飞船使用手动系统着陆、着陆偏离预定着陆区、与地面人员失去联系后,前苏联航天
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着急万分,悲泪纵横。幸运的是两名航天员神奇地活下来了。回到莫
斯科时他们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图7__图中右边的是世界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诺夫
列昂诺夫小传
世界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诺夫1934年5月30日生于前苏联克麦罗沃州苏里区利斯特维
扬卡镇。1957年于丘左耶夫军事航空学校毕业后,在航空兵部队当飞行员。196
0年被选为航天员。在完成太空行走任务后,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于1
968年毕业。1975年7月15~20日,他乘坐联盟19号飞船参加了同美国阿
波罗号飞船的对接和联合飞行。由此可见,列昂诺夫在人类太空史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
贡献。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曾多次获得奖章和勋章。他的
名字将永载史册。
--
                     
           ooooO    Ooooo      *********************************
           (    )   (    )     #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  
            \  (     )  /      #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
             \  )   (  /       *********************************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1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