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HAN (空间点阵), 信区: Aerospace
标  题: 揭秘中国“美男子”火箭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May  2 08:37:06 2000), 转信


  实力曾经受怀疑,拿着图纸签合同,中国火箭商业发射10年历史,
幕后故事鲜为人知
  继美丽的铱星童话被无情的市场打碎之后,已宣布今年4月从太空
舞台谢幕的和平号空间站,总算找到“赞助人”而暂时起死回生。热闹
非凡的太空,眼下正上演着一部部惊心动魄、惨烈无比的“大片”。1
0年前首次进行商业发射的中国航天,在进军太空的漫漫征程上,其实
也同样经历了无数坎坷。在它耀眼光芒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
事。
  ■“美男子”闯出国门
  10年前的4月7日,有着中国“美男子”之称的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
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精确地送入太空。首次发射外国卫星便博
得了“满堂彩”。一向傲慢的美国人也不得不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美男子干得漂亮!”成功的发射,使中国昂首迈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
务市场的殿堂。
  今天当国人已对商业发射的频繁成功习以为常时,没有人能够想到
当年中国的高科技怎么偏偏会从航天这个神秘的军工领域率先走出国门
。然而对当年的开拓者来说,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85年,从计划经济中刚刚走出,尚不知“商品”为何物的航天人
拿出了探险者特有的勇气,开始直面市场的挑战。这年10月,中国宣布
长征火箭进入国际市场,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开始承揽商业发射服务。
  ■用竹子做整流罩?
  时逢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德尔它火箭以及法国
阿里安火箭的相继失利,造成市场上火箭奇缺,刚好为中国进入发射市
场提供了契机。然而,步入市场,还要凭借中国的实力。
  那时外国媒体对中国提供商业发射服务表露明显的怀疑:“羽毛未
丰的中国航天技术要参加国际竞争?!”国外同行更是对封闭数十年的
中国能够独立研制火箭惊诧不已,有人因此疑心整流罩会不会是竹子做
的?经国家授权专营商业卫星发射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对此丝毫不摸
市场的门道。
  ■“谈判要先付谈话费”
  开发市场之初,美国一家卫星公司面对陌生的中国商业伙伴毫不客
气,上来就是一句话:“谈判要先付谈话费,如果要我们帮助编写标书
,请先付美元100万。”初上谈判桌,10个老美围着两位来自中国的推
销商发难,一连串高难航天技术问题却被中国商人用娓娓道来的流畅英
文一一解答。深厚的技术功底、丰富的从业经验使他们在与国外对手的
较量中胜出。
  在这种艰难的境遇中,中国人签下了第一份卫星定座协议,进军“
国际航天俱乐部”,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首次商业发射遇到奇怪天气
  1990年4月7日傍晚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乌云密布、雷雨交加。预
定当晚9∶30进行的中国首次商业卫星发射充满悬念。云层带电会对发
射构成威胁,而发射的窗口只有短短几十分钟,发射能如期进行吗?晚
7点传来发射场气象预报:两小时后气象好转。在场的所有人员,挨过
了难耐的120分钟。时针指向9点,却依旧细雨绵绵。许多人紧张得快要
透不过气来。
  “30分钟准备”,口令如期下达。翘首期盼中“老天开眼”,被丝
丝细雨包围的群山,此时独独在发射场上空展现出一片晴朗夜空。21∶
30定格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瞬间:长征三号火箭在呼啸声中拔地而
起,托举起亚洲一号卫星飞向无垠的天际。
  这一时刻独一无二:开创了一个事业———中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服务;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商业发射的卫星入轨精度刷新了
以往31颗休斯同类卫星记录;结束了一段传奇历史———给这颗从太空
抓回、又四易其主的休斯HS376卫星赋予了新生。
  ■“亚洲一号”“逃了又抓”
  中国火箭给其新生
  “亚洲一号”身世复杂。它的第一个用户是美国西方联合电报公司
,起名西联星6号。1984年2月3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将其送入太空,
旋即因故障导致卫星未能入轨。在支付了巨额赔付后,这个准“太空垃
圾”的所有权归属保险公司。为了挽回损失,保险公司开始导演人类第
一出“上天摘星星”的太空浪漫剧。
  专家们首先设计了专用回收杆来捕捉卫星,然后千方百计燃尽卫星
上残留的已成为重磅炸弹的200公斤高能推进剂,最后不惜耗费时日调
整卫星的轨道和姿态。休斯的专家在北美航空司令部的协助下,经过1
00多次点火,终使卫星进入460公里高的轨道。为了使宇航员能够接近
,专家还将卫星的自旋速度由每分钟50转逐步降至1转,以便抓住不听
话的卫星。
  这年的11月8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承载着人类第一次太空摘星的使
命发射升空。宇航员在没有空气阻力、摩擦力、几乎没有重力的环境中
,以从来没有过的极轻、极柔、极慢的动作,耗费整整6个小时,抓获
了这颗一度“逃掉”的卫星。太空特技表演到此圆满收场。
  回收成功后,卫星的原主购回了游子。随后西联星6号四易其主,
命运扑朔迷离。这颗历尽磨难的卫星最后被亚洲卫星公司购买,经重新
命名后与中国的长征火箭一道,开始了新的征程。
  ■拿着图纸找合同:罕见
  刚刚跻身国际市场之时,我国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火箭只能运载中
型卫星,而通信卫星大容量、重型化已趋明显。能否在成熟技术基础上
将长征二号火箭捆绑上4个助推器,从而把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2.5
吨提高到9.2吨?构想一出,先找用户。
  推销尚在图纸阶段的火箭,实在罕见。当年阿里安火箭打市场的条
件是提供两次免费飞行,而我们却是拿着图纸找发射合同。时值美国休
斯公司推销其新型HS601卫星,“纸上谈兵”意想不到的成功。长征火
箭承揽下第一宗大买卖———用“长二捆”发射澳星敲定。
  ■从图纸到火箭仅用18个月
  按照合同规定:18个月后,长二捆火箭应立在发射架上。国外最强
的对手坦言,大型火箭研制至少要3至4年。18个月———从图纸到火箭
,从荒草乱石到发射塔架,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当18个月到来时,
巨型的长二捆火箭和挺拔的发射塔架都已昂首矗立在凉山深处的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
  ■征战10年成名牌
  航天发射,谁也不能保证100%的成功。
  1996年2月15日,中国航天经历了惨烈的一幕。长征三号乙火箭首
次发射国际708卫星,起飞21秒后火箭坠地爆炸,星箭俱毁。这是中国
进入市场以来的第3次失利。商业信誉受到严重威胁,败者出局的无情
现实,考验着航天人。经过数月艰苦工作,航天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力
量完成了长三乙火箭故障调查,找出了故障原因,同时采用了行之有效
的改进措施。又是一个18个月后,长三乙火箭恢复发射并一举成功。自
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获得成功18次,已作为成熟
的火箭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谁能否认,中国航天走向世界,征战十年,描绘出的是一道壮丽的
风景。中国的长征火箭已如人所愿地成为叫响世界的高科技名牌产品。
                                                                  

--



         一阵风起,我心与之飞翔
 
              yanhanism@263.net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88.5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