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新年快乐!), 信区: Aerospace
标  题: 喜看火箭排云上(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14 19:30:57 1998), 转信

提交着: 喜看火箭排云上--访长三甲、长三乙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 于 January 12, 1998 at
21:21:09:

喜看火箭排云上--访长三甲、长三乙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
(科星灿烂)

本报记者 贾西平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一两年,我国为外国发射的卫星不仅渐渐多了起来,而
且成功率很高。读者也许不解:为什么短短时间内会有这般奇迹出现?

让我们去问问龙乐豪吧,他是中国最新运载火箭长三甲和长三乙的总设计师。

“要干,就跨一大步”

今年58岁的龙乐豪,一头银发,1963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国
防部第五研究院火箭总体设计部,迄今,已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拼搏了整整34个春
秋。

1986年,龙乐豪参与设计的我国首枚高轨道火箭长征三号发射成功之后,
国家主管部门鉴于这种火箭只能发射1吨多重的同步卫星,为了使我国运载火箭迅
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决定研制高轨道大运载能力火箭,并将这个新火箭命名为长
征三号甲。

长三甲的研制是在长三的基础上修修改改,还是在技术上跨一大步?龙乐豪的
目光投向了远方。

美国的大力神、前苏联的质子号、欧洲的阿里安……世界航天界强手如林。各
国都争先把最尖端的科技应用于自己的航天计划,来创造新的优势。作为中国的航
天专家,要在世界航天领域为国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锐意求新。

在龙乐豪的设计方案里,长三甲除了包括我国运载火箭研究的全部成果外,还
应该有一些顶尖的新技术:

———四轴挠性平台,世界上只有美国在使用。这种平台,体积小,可靠性很
高,可使火箭在天上任意运动,又能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

———火箭三级液氧箱采用冷氦增压技术,全世界真正靠自己力量研制的只有
美国一家,其中一项试验的危险性无异于把一颗定时炸弹放进火药库。

———双向摇摆伺服机构上有一项用低温氢气做能源的关键技术,全世界尚无
人攻克……大大小小的新技术算起来达100多项,敢不敢上?

作为总设计师,龙乐豪的自信与果敢再一次表现出来:“要干,就跨一大步;
再难,我们也要上!”

  “国际一流”与“几十分之一”

1994年2月8日晚,长三甲首飞圆满成功的庆祝会在西昌市腾云楼宾馆举
行。长三甲的研制成功,把我国运载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1.4吨提高
到2.5吨,各项技术指标跃居国际一流水平,是我国航天科技的一次重大突破。
国防科工委负责同志举起酒杯说,我们长三甲的投资只是国外同类火箭的几十分之
一,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大力协同的优势,今天我要“端杯美酒敬亲人”。掌声一阵
又一阵,这时坐在墙角一个餐桌上的龙乐豪,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赞誉,眼前浮现出
铸箭8年的组组镜头———

研制工作开始时,许多条件尚不具备,冷却用厕所里的水来进行,螺旋喷管也
是用手一点一点弯成的,工人们的手冻得通红,还划了一道道血印。

1993年冬,在北京云岗山区进行三级火箭试车,前两次都失败了,第三次
试车时有一个女工叫王素芹,孩子住院了,她也生病发烧达39摄氏度,但为了试
验成功,她一直顶着刺骨的寒风站在山顶的岗位上,身上只穿了一件破军衣。

三级动力系统试车,一般需要一年多时间,耗费数发火箭,但长三甲只用了半
年时间,一发火箭连续三次加注、泄出,四次点火试车,这在我国没有先例。这些
外国人无法想象的事,我们干出来了,仅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元。

在龙乐豪的回忆里,有工人的身影,有技术人员的身影,有各级领导同志的身
影,却很少有自己。用他的话说:“工作是靠大家干的,那么复杂的一个火箭,一
个人的作用只是很小的一点。”

“平生最大的心愿”

长三甲成功后,龙乐豪和广大研制人员并没有止步,他们仍在构思着。他们在
长三甲底部捆4个助推火箭,使之变成长三乙,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达13.6吨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5吨,可与美国大力神4火箭相媲美,超过了欧洲空间
局的阿里安4L火箭,居世界第三。又在长三甲底部捆两个助推火箭,发展成长三
丙,可以发射3吨左右的地球同步卫星。这样一来,由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组
成的我国新一代火箭,可以发射目前世界商业发射市场上的所有卫星。

喜看今朝箭成林。长征三号甲火箭的加入,大大增强了我国运载火箭的阵容,
迎来了我国航天事业空前繁荣的今天。

龙乐豪说:“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用我们自己研制的火箭多发几颗外星。”

《人民日报》  〔19980113№E〕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