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dc (高个子,大胖子), 信区: CRC
标  题: 基于CDMA的IMT基于CDMA的IMT-2000空中接口方案简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04日16:35:1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1  引言
  ——IMT-2000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称为未来公
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其目的在于形成全球统一的频率、统一的标准、
实现全球漫游和提供多业务的服务。对IMT-2000无线传输媒体(RTT)而言,ITU要
求在室内环境达到2Mbit/s,室外步行环境达到 
  384kbit/s,室外车辆中达到144kbit/s,卫星移动环境中达到96kbit/s的数据速
率。
  ——围绕IMT-2000展开的竞争正在猛烈的进行,与任何激烈的经济竞争一样,用
“战争”来描述并不过份。截止1998年的6月底,提交lTU的第三代地面候选天线接
口技术多达10种,经过类似技 
  术彼此合并,到目前为止还有5种:W-CDMA、cdma2000、TD-SCDMA、UWC136和
EP-DECT。W-CDMA是欧洲和日本支持的方案,cdma2000是由美国提出的方案,
UWC-136是基于IS-136(D-AMPS)的TDMA方案,EP-DECT是在欧洲DECT基础上稍加改
进而来的,我国提出的TD-SCDMA采用TDMA和CDMA混合接入方案。
  ——但由于CDMA技术使用单一的频率,并可在整个系统区域内重复使用,小区复
用系数为1,各个 
  用户采用一组正交码来区分,因而,频率规划简单,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在
相同的频段内提供的系统容量比模拟TDMA系统大10-20倍,比TDMA数字系统大4-6倍
。使用功率控制技术、智能天线、干扰消除等技术后可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因而
IMT-2000技术方案已基本上统一到CDMA技 
  术上。
  ——目前,这场电信业战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方案上:W-CDMA和
cdma2000(Wideband 
  cdmaOne)。本文先简要描述CDMA方案的特征,然后分别介绍W-CDMA和cdma2000
的空中接口方案。
  ——2  第三代CDMA
  ——和第二代CDMA相比,第三代系统采用了更宽的带宽、更高的码片速率。在提
交给lTU有关IMT-2000的方案中,几乎所有的方案使用的带宽在名义上都是5MHz,
一方面,这是因为用5MHz带宽可以在合理用户容量的前提下提供144kbit/s和
384bit/s数据速率,以及在一定条件下提供2Mbit/s的数据速率。另一方面,宽带
系统本身具有频率分集作用,比窄带系统能更好地克服多径衰落。改善通信质量。
改善载波特性。例如,通过提高码片速率,缩短了码片周期,进而可以提高时间的
分辨能力,对在多径环境下接收合成波的有效路径更多。
  ——第三代CDMA系统中一般采用时分复用或码分复用方案来提供多业务(多速率
)服务,如图1所 
  示。时分复用方案中,由于避免了多码传输,可减少发送功率的峰平比(峰值功
率和平均功率之比),因而可以降低噪声功率,提高系统容量。码分复用是把不同
速率和业务质量(QoS)要求的业务完全分割开来,不同的业务独自编码和交织,
映射到不同的物理数据信道中。并且,各个业务信道是单独控制,因而比较灵活。
但缺点是峰平比较高。

  图1 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原理
  ——为了进一步减少峰平比,提高功率效率,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干扰,第三代
CDMA采用了如图2的复数扩频电路。扩频调制一般采用对称WQPSK(balanced 
  QPSK)和双信道QPSK(dual-channel 
  QPSK)。对称QPSK扩频,数据先串并变换分I和Q两路,再进行调制。双信道吸亚
扩频,I和Q信道中的数据不是一路信号串并变换得来的,而是相互独立的两路数据
。由于QPSK调制允许在I和Q信道中使用同一个扩频码,所以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扩频
码和频谱资源,下行链路也采用QPSK调制。

  图2 复数扩频
  ——为了克服TDMA系统中上行链路限制容量的瓶颈效应,第三代CDMA在上行链路
采用了相干检测技术,这样可以改善性能3dB左右。为改善下行链路性能,第三代
CDMA采用了比第二代CDMA更快的功率控制技术,能更好地克服多径衰落的影响。并
且通过分集发射来改善下行链路的性能。为充分挖掘无线信道潜力,增加系统容量
,第三代CDMA在上行和下行链路都采用了多用户检测(MUD)技术。
  ——此外.第三代CDMA还采用了智能无线技术。智能天线是一种多波束、用户跟
踪、自适应定向的天线阵。当用户一定时,可以减少其它用户信号的干扰。下行链
路中使用附加导频以实现接收机对信道进行估计。
  ——对业务密集的热点地区,第三代CDMA采用分层小区的方案:在微蜂窝或微微
蜂窝上面叠加一个宏蜂窝,不同的蜂窝使用不同的频率。此时,对越区切换时的载
波搜索有两种方法:对于分集接收机而言,可以暂时分配一个分枝来搜索不同的载
波;对于单个接收机而言,可以在空闲时间里搜索载波(这是因为下行链路的数据
一般是在特定的时隙里传输的,如每帧10ms)。
  ——到目前为止,基于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两种方案:同步方案和
异步方案。其主要区别就是基站间是需要还是不需要同步。在提交给ITU的方案中
,ETSI、ARIB以及TTA 
  II的WCDMA提案属于异步网络方案;美国TR45.5定义的cdma2000是同步方案。
  ——纵观各方案,竞争的焦点在于W-CDMA和cdma2000。不过,两者采用的技术基
本上是一致的,如表1所示,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码片率、下行链路结构和网络
的同步。前者下行链路采用直 
  接序列扩频,码片速率为4.096Mchip/s;后者下行链路既可采用直接序列扩频
也可采用多载波CDMA方式。前者码片速率为3.6864Mchip/s,后者码片速率为1.
2288Mchip/s。W-CDMA系统中采用不同的长码进行扩频,而cdma2000采用同一长码
的不同相位偏移来进行扩频,这主要得益于cdma2000是同步网络。
  表1 W-CDMA和cdma2000的参数比较
        WCDMAcdma2000
        信道带宽5,10,20MHz1.25,5,10,20MHz
        多址接入DS-CDMADS-CDMA/Multicarrier CDMA
        码片率(Chip 
        rate)4.096/8.192/16.384Mchip/s直接序列扩频1.2288/3.6864/7.
3728/11.0593/14.7456Mchips/s(n=1,3,6,9,12)
        帧长10ms/20ms(可选)20ms(数据和控制信息)5ms(基本信道和专用控
制信道的控制信息
        扩频调制对称QPSK(下行链路)双信道QPSK(上行链路) 复数扩频调制
对称QPSK(下行链路)双信道QPSK(上行链路)复数扩频调制
        数据调制QPSK(下行链路)/BPSK(上行链路)QPSK(下行链路)/QPSK(
上行链路)
        相干检测用户专用的时分复用导频信号(上行和下行链路) 公共导频信
号(下行链路)导频信号与PC和EIB时分复用(上行链路) 
        公共连续导频信号和辅助频信号(上行链路)
        信道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导频信道时分复用 数据信道和控制信
道同相(I)正交(Q)复用控制、导频、基本以及增补信道码分复用 
        数据、控制信道同相正交复用
        多速率可变扩频和多码扩频可变扩频和多码扩频
        扩频参数4-256(4.096Mchips/s)4-1024
        功率控制开环和快速闭环(1.6kHz)功率控制开环和快速闭环(800Hz)
功率控制
        扩频码(下行链路)正交可变参数码(OVSF)(区分信道)Gold序列(区
分小区和用户)可变长度Walsh序列(用于区分信道) 
        长为3×215的M序列(不同小区采用不同的相位偏移码)
        扩频码(上行链路)可变长度正交序列(信道识别码) 长为241的Gold码
(用户识别码) VL-Kasami(可选)可变长度正交序列(信道识别码) 
        长为215的M序列(区分I和Q信道) 长为241-1的M序列(用户识别码)
        越区切换软切换/频率间切换软切换/频率间切换
        小区搜索3步码捕获方案搜索广播公共导频信道
        基站间定时异步/同步(可选)同步

  ——3 W-CDMA

  ——如表1所示,W-CDMA采用不同的长码进行扩频。图3所示的是前向链路专用物
理信道(DPCH)的扩频调制示意图。采用的是对称QPSK调制,同相(I)和正交(
Q)数据用相同的信道标识码(channelization 
  code)和扰频码(scrambing 
  code)来扩频。同一小区的不同物理信道用不同信道标识码来区分。信道标识码
采用的是正交可变扩频参数(OVSF)码。OVSF码在不同的扩频参数的情况2下也能
保证不同下行物理链路的正交性,因而可以提供不同的比特率。同属一个小区下行
链路采用相同的扰频码。长为40960码片(10ms)。系统可用扰频码512个。为了更
快的搜索小区,下行链路使用的扰频码分成32组,每组16个码,采用如图4所示三
步小区搜索方法。

  图3 W-CDMA上行链路扩频调制结构示意图

  图4 W-CDMA三步小区搜索方法
  ——图5所示的是上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扩频调制示意图。采用的是双信道QPSK
(dual channel 
  QPSK)调制,I和Q信道用不同的信道标识码扩频后复用成I+jQ信号,再用信道标
识码进行扩频。最后调制到射频。上行链路使用的信道标识码和下行链路中使用的
码属于同一类的OVSF码,以保证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DPCCH)的正交性。上行链路使用的扰频码通常也是长为40960码片(10ms)的伪
随机码。为较易实现MUD,上行链路扰频码也可采用短VL-Kasami码。
  ——下行链路,各用户相干检测所需的导频信号是用时分复用方式来发送的。并
且每条链路对应一个导频信号,所以可以被用来进行信道估计。在使用自适应天线
情况下,上行链路也采用时分复用的导频信号来进行相干检测。

  图5 W-CDMA下行链路扩频调制结构示意图
  ——对W-CDMA系统业务信道而言,较低的数据速率采用单码扩频,较高的数据速
率采用多码扩频。同一连接的多业务,在正常情况下,采用如图1所示时分复用的
方式。经过外部编码,内部编码、业务复用和信道编码后,多业务数据流被映射到
一个或多个专用的物理数据信道(DPDCH)。在多码扩频情况下,数据经过串并变
换分成两路,分别映射到1和0信道进行扩频传输。W-CDMA中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和
级联码,对要求BER=10-3的业务采用的束长度为9的卷积编码,卷积率在1/2和1/
4间。对要求BER=10-6的业务,采用级联编码和外部Rs编码。一般一帧内部采用块
交织。但为了改善长时延的性能,W-CDMA还支持帧间交织。目前,Turbo编码处于
研究阶段。
  ——对短的不常用的分组数据,W-CDMA一般采用公共信道分组传输方法,即把分
组数据直接填充到随机接人串中发送。对长的常用的分组数据采用专用信道来传输
。数据大的单个分组数据采用单个分组传输方案,此时,一俟传输完将立即释放占
有的专用的信道。多分组传输方案中,在分组间将保持专用信道以传输概率控制和
同步信息。在W-CDMA中,随机接人串帧长10ms,并且用固的功率发射,遵循Aloha
原理。
  ——4 cdma2000
  ——由于载波间可以重叠,频谱利用率较高,cdma2000提供了多载波方案。在此
方案中带宽为1.25MHz,码片速率是1.2288Mchip/s。采用此方案可以使日IS-95
平稳过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cdma2000系统下行链路中,I信道和Q信道分别采用一个长为3×215的M序列
来扩频。不同的小 
  区采用同一个M序列不同的相位偏移。搜索小区时只需搜索这两个码及其不同的
相位偏移码。在上行链路中,扩频码采用的是长为241的M序列,以不同的相位来区
分不同的用户。信道是用相互正文的、可变扩频参数的Walsh序列来区分。
  ——下行链路在不使用自适应天线的情况下,采用公共导频信道作为相干检测的
参考信号。使用自适应天线时,采用辅助导频信道作为参考信号。辅助导频信道是
用户通过码分复用合用一个信道。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和功率控制以及丢失指示比
特时分复用。
  ——在多速率业务方面, 
  cdma2000系统提供两种业务信道类型:基本信道和增补信道。这两种信道都是码
分复用信道。基本信道支持的数据速率为9.6kbit/s、14.4kbit/s及其子集的速
率,可以传输语音。信令和低速数据。增补信道提供不同的高速数据速率。在下行
链路中,不同Qos要求的业务都是用码分复用的方式在增补信道中传输的。
cdma2000的帧长为20ms,但控制信息用5ms和20ms,在基本信道中传输。基本信道
使用约束长度为9的卷积编码。增补信道中传输速率为14.4kbit/s。对高速数据而
言,采用约束长度为4,卷积率为1/4的Turbo码。
  ——cdma2000系统中分组数据的传送也遵循时隙Aloha原理。但与W-CDMA不同的
是,第一次随机接入不成功后,其后将增加发射功率。移动用户得到业务信道后,
第一次发送数据时,可以不必事先约定发送速率。如果数据速率超过一定的门限,
就需要申请一个新的接入。移动台传输完后,将立即释放占用的业务信道,但专用
的控制信道不释放。如图6所示。过了一会儿,释放专用控制信道,但保持链路层
和网络层的连接以便减少链路重建时的设置时间。短数据串可以通过公共业务信道
传输。cdma2000系统中还采用了简单的自动重发请求的方案。

  图6 cdma2000 MAC状态示意图
  ——5 结束语
  ——然而,IMT-2000的政治色彩似乎比其技术本身更加令人关注,美国为
IMT-2000提交了多达4个方案。但综观各方案,cdma2000的前景不容乐观。在几个
建议中,只有韩国的CDMA 
  I和cdma2000有使用的可能性,其余的建议更有可能偏袒W-CDMA。但美国凭借其
巨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不会坐视cdma2000落败的;而欧洲国家深受GSM巨大成功
的鼓舞,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似乎是志在必得。此外cdma2000是依赖全球
定位系统(GPS)来实现同步的,一方面使得室内基站同步困难,另一方面GPS是由
美国控制的军用技术,易受美国的控制。所以,对其他国家而言,不大会愿意完全
支持把cdma2000方案作为全球统一标准。而且,基于CDMA的方案与目前在全球获得
广泛应用的GSM系统不兼容的情形,使得GSM运营商不大可能支持采用CDMA技术作为
标准,因而,对IMT-2000而言,唯有可能的是出现多个标准并存的局面。W-CDMA、
cdma2000以及基于GSM对3G的演进方案一起作为IMT-2000标准,称为IMT-2000家族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