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cy (俏皮小花仙), 信区: CRC
标  题: 智能网及其发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12日12:59:3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电 信 科 学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1998年 第1期 No.1 January 1998 科技期刊 
*研究与设计*

智能网及其发展

龚双瑾
(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北京100045)

  摘要 本文道德介绍了智能网的定义、特征、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目前智能
网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智能网 CS-1 CS-2

  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电话普及率的提高,用户对于电信业务的需求已经
不仅限于打电话,而且要求能提供更多的新业务。而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快捷方便
地提供新业务创造了条件,因此智能网(IN)的出现是新业务需求和新技术发展的
结果,本文将简述智能网的概念,目前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发展方向。

1 智能网的概念和特征

  智能网是一个以计算机和数据库为核心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方便地向用
户提供各种业务,其物理配置包括:SCP(业务控制点)、SSP(业务交换点)、
SDP(业务数据库)、IP(智能外设)、SMP(业务管理点)、SCE(业务生成环境
)、SMAP(业务管理接入点)。  智能网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向用户提供各
种新业务,比如在国际上使用较多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通常称为“800号”
业务)、“信用卡呼叫”业务、“虚拟专用网”、“个人通信”业务等,目前国际
电联已经标准化的智能网业务已有25种。智能网的目标不仅在于今天能向用户提供
众多的业务,而且今后也能方便、快捷、经济地提供新的业务,因此智能网在向用
户提供新业务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主要是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同
时配有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以便智能网能方便地对业务进行管理和
生成新的业务。  智能网能为各种网路提供业务,它既可以为现有的电话网(
PSTN)服务,也可以为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移动通信网服务,今后还可以为
宽带通信网(B-ISDN)服务。智能网与这些网路的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网与其它网路的连接

  从图1可见,这些网络通过智能网的业务交换点(SSP),接到业务控制点(
SCP)和数据库(SDP),获取各种指令和相关数据,以向用户提供相关业务。

  正由于智能网体系是采用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因此它可以提供诸如:
电话呼叫卡业务、虚拟专用网业务、先进的被叫集中付费等业务,而用传统的电话
网(PSTN)、ISDN很难提供这些业务,下面以电话呼叫卡业务为例说明。

  电话呼叫卡业务是一种利用电话卡可以在任一部电话机上打电话,特别是打长
途电话和国际电话的业务。购买电话卡的用户每人拥有一个唯一的帐号,用户打电
话时只要拨电话卡的接入码,如“300”,然后按照录音通知的引导输入自己的帐
号,有密码的电话卡还要输入自己的密码,经过集中的数据库确认后,就可以打国
内长途电话或者是国际电话,并且打电话的费用记在自己的帐号上。这种业务给用
户提供了很多方便。

  由于每一种电话呼叫卡都有各自的特性和数据,比如卡的帐号、卡的密码,如
果是现金卡,还要有卡的现金数。此外,每一张卡还有用户自己规定的一些属性,
如一张卡一天最多使用的钱数、呼叫的次数等。这些用户数据必须要有集中的数据
库。

  由于用户持卡可在网中任一部电话机上使用,如果没有集中的数据库,就需在
每一个程控交换机都备有电话卡的数据库,同时由于这些数据库的数据随时都会有
变动,因此如何保证这些分设在各程控交换机中的数据库数据的同步非常困难。因
此像这些业务必须要采用集中数据库、集中业务控制点的智能网方式来实现。

  虽然对用户而言,所能看到的是电信网络向他们提供什么业务,怎样的服务质
量,以及能否快速、经济地得到这些业务,能否修改和管理这些业务。但是从网路
提供者来看,智能网和非智能网在提供补充业务时的业务处理方法大不一样。在非
智能网情况下向用户提供的各种补充业务是通过在每一个网路结点上增加相应的软
件,有时还需要增加相应的硬件后才能提供,每增加一种业务都要在相应的网路结
点即交换机上作相应地补充和修改。但在智能网中,对业务的处理则采用了一种新
思想,即把业务处理和呼叫处理分开,在每一个结点上只完成基本呼叫处理,并把
智能业务逻辑从普通的网路结点上分离出来。

2 智能网的发展方向

  智能网的长远目标如下:

  ——有效地使用信息处理技术;

  ——有效地使用网路资源;

  ——网路功能的模块化;

  ——重复使用标准的网路功能来生成和实施新的业务;

  ——网路功能灵活地分配在不同的物理实体中;

  ——通过独立于业务的接口,网路功能间实现标准的通信;

  ——业务用户(Service Subscriber)可以控制由用户所规定的业务属性;

  ——业务使用者(Service User)可以控制由使用者所规定的业务属性;

  ——标准化的业务逻辑管理。

  智能网的长远目标是逐步完成的,目前正在建设的国际和国内智能网是能力级
1,即通常所说的CS-1,CS-1主要限于向PSTN和N-ISD N提供各种智能网业务,及在
一个网的网内业务,对于UPT业务的提供仅限于一些基本的UPT(通用个人通信)业
务。但是随着网路发展以及实际网路运行的复杂性,用户还有业务管理和业务生成
方面的要求,因此CS-2增加了网间业务(Internetwork Services)、业务管理、业
务生成业务、UPT能力级1业务及呼叫方处理业务(Call Party Handling 
Services)等。

  目前CS-1和CS-2方面的建议已经标准化,现正着手CS-3方面的研究,下面将简
略介绍ITU关于CS-2和CS-3的研究情况,从中可看到今后智能网的发展方向。

  (1)智能网CS-2的能力和主要特点

  CS-2是智能网的第二个标准化阶段,包括电信业务、业务管理业务和业务生成
业务。它的整个体系既考虑了目前业务的需要也为CS-3及以后作准备,适用于
PSTN、ISDN和移动通信网络,还将适应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的要求。

  CS-2提供的电信业务:

  ——网间业务

  包括网间被叫集中付费,网间附加计费,全球虚拟网业务,国际电信计费卡等


  ——多用户间通信

  在CS-1阶段,一个呼叫基本上只涉及两个用户间的通信,即在一个呼叫中只有
主叫和被叫而无第三方介入或撤出,但在CS-2阶段则考虑了涉及多用户的业务,如
:会议呼叫、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呼叫保持等业务,从而使智能网的呼叫处理更
为复杂。

  在业务管理和生成方面,CS-2除了向业务管理部门(包括业务提供者和网路提
供者)提供管理方面功能外,业务用户也要有能力对业务进行一定的控制。由业务
用户控制业务的能力,称为“客户控制的业务能力”,而这种控制能力对不同的用
户可以有不同的规定,比如对于“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的能力可以不同于VPN的能
力。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他们可以观察、调整业务参数及请求和接收报告。客户对
业务控制可以有两个途径:用专用的终端通过SMAF(业务管理接入功能)接至SDF
(业务数据功能);通过CCAF(呼叫接入功能)接至主网路。

  CS-2的管理业务和业务生成业务种类很多,管理业务允许客户控制和规定业务
,同时客户可以对业务进行监视,如:“用户业务激活/去激活”,“用户监视激
活/去激活”,“用户性能管理”,“用户业务报告”,“用户话务监视”等等。
而在业务生成方面,可以提供“业务规范”,“业务开发”、“业务证实”、“业
务展开”、“业务生成管理”等。总之CS-2和CS-1相比增强了业务管理和业务生成
方面能力,为客户自己管理和控制业务创造了条件。

  (2)智能网CS-3能力和主要特点

  智能网CS-3是在CS-2的基础上对智能网的进一步发展,它的主要扩展是将智能
网与未来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及与电信管理网(TMN)结合起来,其主要特点如下:


  ——把呼叫和连接分离;

  ——“与业务有关的控制功能”和“与业务无关的控制功能”分离;

  ——业务控制功能与网路/网元资源管理功能相分离。

  在CS-3的呼叫模型中由于宽带呼叫处理要求把呼叫与连接控制相分离,因此呼
叫处理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呼叫处理、承载连接控制和参与方控制,以实现在
一个呼叫中增加、修改或取消承载连接;在一个呼叫中增加或减少参与方;在一个
呼叫中从一个连接上接入/拆除参与方;由第三方发起一个呼叫。上述只是对于
CS-3呼叫模型提出的基本要求,具体呼叫模型尚无定论,正在进行研究。

  目前除了对CS-3进行研究外,还在研究长期智能网结构(LTA)。LTA的研究是
为适应当前技术的快速进步,用户对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各种业务网间的互连以
及由于通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灵活的、适应最新技术
发展的、又能满足各种可能的业务需求的新型通信网控制与管理机制。而且从ITU
讨论情况看,LTA技术应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及开放式分布处理环境。

  综上所述,可见智能网的发展是以业务发展为前提,并且将逐步扩展到移动通
信和宽带通信领域,还要与电信管理网结合起来,提供一种更灵活,适应最新技术
发展的通信系统。但CS-2和CS-3还都有待进一步具体化。

3 我国智能网建设的几个问题

  (1)关于采用统一的接口规程

  自1993年我国就开始了智能网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智能网业务的预测,并首先
建设了用于开放国际业务的智能网系统,包括设置在国际局的SCP和3个SSP,开放
国际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记帐卡呼叫业务”和“国际虚拟专用网业务”。
1994年开始了国内智能网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设了3
个SCP,在12个省会城市建设了SSP用于开放国内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记帐
卡呼叫业务”和“虚拟专用网业务”。由于一些发达的省会对智能网业务的需求已
不满足于全国的三项业务,希望能提供“个人通信业务”、“电子投票业务”、“
大众呼叫业务”、“广域的集中用户交换机业务”。因此自1994年又开始了省内的
智能网的建设,在省内设置SCP和SSP用于开放上述4种业务。由于我国智能网是一
个统一的网,虽然是分块建设,但是应能互连互通,即网中的SSP应能访问网中的
任一个SCP。目前由于在国际智能网建设中SSP、SCP间所使用的接口规程不是中国
的INAP,因此国内的SSP不能访问国际的SCP;同样,国际的SSP不能访问国内的
SCP,这就给智能网业务的提供带来了困难,例如“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的业务用
户数据需要同时设置在国内的SCP和国际的SCP中,对于来自国内用户的呼叫只能由
国内的SSP到国内的SCP访问,对于来自国外用户的呼叫只能由国际的SSP到国际的
SCP访问。所以当前对于国际的SSP和SCP必须进行改造使其符合中国的INAP规程。


  (2)关于SSP逐步下移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网建设的SSP均是设置在省会以上城市,这是因为SSP不是一个简
单的交换机,需要增加业务交换功能,具有No.7信令SCCP、TCAP功能和INAP的接
口规程,需要对现有的交换机进行升版,或购置新的具有SSP功能的交换机,因此
在智能网建设的初期只能配置少量的SSP,且放在交换等级较高的位置,才能保证
全国智能网业务的开通。但由于SSP的位置较高而所有的智能网呼叫又必须通过
SSP才能完成,这样某些智能网呼叫就可能在话路上兜圈子,因此从长远的目标看
SSP的位置应逐渐下移。省内智能网的建设为SSP的下移提供了条件,当然,省内智
能网建设的SSP应满足全国智能网建设中的业务、规程等统一的要求。

  (3)关于共用智能外设(IP)

  随着智能网业务的不断增加,对于专用资源的要求将进一步增加,包括质和量
两个方面,录音通知的数量会大大增加,功能要进一步增强,如:话音识别、话音
合成、桥接设备等,因此在SSP数量较多时宜采用共用的IP,同时考虑资源可能经
常会有变更和补充,采用较少的智能外设(IP)是比较有利的。

Intelligent Network and Its Development

Gong Shuangj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 of MPT,Beijing 100045)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intelligent network,and its development,then introduces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attentioned.

Key words intelligent network,CS-1,CS-2

(收稿日期:1997-11-20)
 

--

有朝一日寒霜降  只见青松不见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