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xg (~~~), 信区: CRC
标 题: 电信网管现状一宽带网管发展(3)(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1月14日08:37:3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twork 讨论区 】
【 原文由 weboy 所发表 】
2.5 数字同步网监控系统
——在数字通信网中,为实现链路之间和链路与交换节点之间的信号连接,最主要的是
要求相应连接设备所处理的信号具有相同的时钟频率,数字网中的同步就是网中各数字
设备内的时钟源的相互同步。目前数字网同步方式主要有准同步方式、主从同步方式、
互同步方式,我国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主从同步网由主时钟节点、从时钟节点和传送基
准时钟的链路组成。主从同步网又称为数字同步网,它是电信网主要支撑网之一,因此
建设该网的监控系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与我国四级数字同步网对应(有关数字同步网结构请参阅有关文献),同步网管分
为三级,如图4所所示。
——数字同步网网管结构由全国网管中心(NM)、省级网管中心(RM)和本地网管中心
(LM)以及同步时钟节点(上图中的圆圈)和连接链路组成,连接链路采用X.25 SVC(
交换形虚链路),在分组网达不到的地方可以使用PSTN补充。
——数字同步网网管功能有:
——(1)故障管理:设备自身故障,设备性能劣化,链路故障、链路传输性能降质,链
路定时性能降级等;
——(2)性能管理: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TIE)、时间偏差(TDEV)、频率偏差、原始
相位等数据的收集、整理、贮存和处理;
——(3)配置管理:设备内部冗余配置中的主备倒换,对输入信号的判决门限的设置与
修改,对定时参考输入信号的分析和强制倒换;
——(4)安全管理:操作级别的管理,口令的设置、修改和保护等。
2.6 DDN网音系统
——我国已经运行的DDN设备都带有厂家的网管系统,由于骨干网和省内网采用了不同的
厂家设备,不同厂家的网管设备不能互通,而DDN业务又迫切需要开通骨干网到省内网的
业务,这就提出了DDN兼容网管的要求,其结构如图5所示。对DDN兼容网管的要求有:
——(1)各级NMC对所辖范围内网络进行管理;
——(2)兼容网管是通过各厂商的NMC达到管理控制DDN设备;
——(3)兼容NMC和全国DDN的NMC可以使用同一硬件环境,也可以在分开的设备上工作
;
——(4)要求全国NMC和省内NMC对兼容网管的信息有中转功能。中国电信数据局已经选
取OSI公司NetExpert软件作为开发兼容网管的平台,由数据所负责开发。
2.7 移动电话网网营系统
——全国移动电话网也建立了综合网管系统,其基础是各厂家的OMC(操作维护中心),
OMC主要功能是对所辖移动交换设备和基站设备进行集中监控,测试修改局数据,并完成
故障修复工作。省级移动网管中心综合省内各个OMC,监视全省移动电话网状态,对话务
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业务报表,对网络故障告警数据进行采集、显示、定位。全国移动
网管中心综合各省移动电话网运行状态,完成最高层网络协调工作。
2.8 IP网网音系统
——从Internet(CHINANET和中国公众多媒体网的网管均属于IP网网管范畴)的出现到
目前的飞速发展,它在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都依然存在先天不足,为了满足因特网
应用快速增长和电信级服务的要求,以IETF为代表的因特网业界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目
前基本上以采用HP OPENVIEW套件解决方案及其此平台之上的第三方软件管理IP网,采用
简单网管协议(SNMP)和管理信息库(MIB)技术实现,IP网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故障管理:作为因特网运营部门,我们要防止局方的网络设备运行故障,包括
拨号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同时要保证支持服务提供的认证服务器、AAA服务器、
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正常运行。这些部分是因特网正常提供服务的基本设备,目前技术上
可以提供统一平台,综合实时监视因特网上主要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告警故障。
——(2)性能管理:为了保证并提高服务质量,网络管理员十分关心网络性能、应用性
能和服务器性能,目前技术上可以提供如下统计报告:网络/设备报告,线路报告,服
务器报告,拨号服务器报告,数据类型统计报告,服务类型报告。
——(3)安全管理:IP网的安全管理设备包括防火墙软件和相应探测软件,防止黑客破
坏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以及认证服务器、AAA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4)配置管理:目前尚未有统一软件可以完成因特网上各个设备的配置工作,但是
Cisco works可以完成其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工作;3Com的Total Control Man
ager可以完成拨号服务器的配置工作;网上为了提供服务的认证服务器、AAA服务器、邮
件服务器的配置没有统一的软件可以完成,但是只要有权限,完全可以从一台机器上对
主要服务器实现远程管理。
3 北京本地网管系统
——北京电信网管中心主要负责实时监视北京本地网的运行状况,实施网络统一调度,
协调处理网络重大故障;各区县维护中心负责故障的日常维护工作。图6是北京电信网管
中心的网管系统结构图。
——北京本地网管网采用ATM技术,在城区范围内与运维有关的大楼之间用155 Mbit/s
光纤互联,将来有关系统的城域通信均通过ATM运维管理专网,现有系统在时机成熟时也
要割接到ATM运维管理专网上,将原来占用的业务专线归还业务网,这样只要确保网管网
上设备正常,就能够为集中维护监控提供一个稳定的网管网基础。当然在电信网设备和
底层网管系统之间的结合处仍然要采用X.25、DDN等通信线路方式。
——北京电信网管系统建设的思路是将各专业的重要告警集中到综合告警系统上分析处
理;将话务数据集中到话务分析系统上生成话务告警,并产生各种有用报表,同时将话
务告警送到综合告警系统;从下级专业网管系统中得到资源信息,及时维护,形成一个
电路资源管理系统;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支持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运维网管的办公自动化
。
——北京本地传输主要有朗讯SDH、朗讯PDH和少量西门子PDH设备,图6中ITM-NM是朗讯
SDH网管系统,TransVU是朗讯PDH网管系统。交换网管市话局、郊区局和移动局各自开发
,将数据库数据(告警/话务)实时传送到北京电信网管中心相应系统中。MFOS(多功
能操作维护系统)直接与3个国内长途交换机、2个国际交换机、4个北京本地六号信令网
STP连接,监控本地长途交换和六号信令网。网络评估测试系统(NEAT)是从用户的角度
对公用电话网的服务质量、运行状况进行测试,以设备代替人灵活地在电话网产生呼叫
,并对接通率、端到端的传输质量等指标进行测试和统计。测试中排除了人为过失呼损
,能够更准确地发现网络瓶颈,更全面地评估网络的服务质量和运行状况,为网络维护
、调度和规划人员提供数据。
——综合告警系统目前接收ITM-NM、TransVU、西门子PDH网管、长话交换机、市话交换
机、郊区交换机以及七号信令网的重要告警,将来还要综合数据网告警、动力环境告警
以及各种交换机的话务告警。
4 未来宽带ATM网网管发展
4.1 未来宽带网发展趋势
——随着IP和因特网的发展,业界就IP和ATM哪个是未来宽带网主流技术的讨论更加激烈
。IP协议对上层协议屏蔽各种底层物理网络(如X.25、DDN、以太网、令牌环、帧中继、
ATM、SDH、WDM(波分复用))技术,是业界公认的数据应用平台;而ATM的优势在于提
供统一的网络平台,使话音、数据和图像三网合一,ATM具有端到端的QoS保证、完善的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灵活的动态带宽分配与管理、支持多业务以及技术综合能力等方
面优势。因此未来宽带网技术是以光纤为传输介质,IP与ATM技术融合发展。
——ATM是面向连接的,而IP是典型无连接方式,它们有各自的信令、选路和地址结构。
为了将两种技术发挥各自优势,ITU-T将ATM与IP的结合方式分为两类:重迭方式和集成
方式。所谓重迭方式是对两种协议均不做修改,而将IP包分装在ATM信元中,典型的重迭
方式有LANE(LAN Emulation)、IPOA(IP over ATM)、MPOA(MultiProtocol over A
TM);所谓集成方式是以IP协议为核心,将IP包以ATM信元方式传送,因而只需要IP地址
和选路,典型的集成方式有IP交换、标记交换(TAG)、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显然
从表面上看集成模式效率高于重迭模式,但是考虑现有网络和平滑过渡等因素,集成模
式的推广尚需时日。
——除了IP和ATM结合技术之外,目前流行的宽带技术还有IP over SDH(省略了IP层与
SDH之间的ATM层),IP over WDM(IP直接在光纤上传送),但是基于上述的同样原因和
这些技术的标准尚未成熟,今后数年内IP仍是以ATM作为主要网络平台。
4.2 宽带ATM网网管发展
——前面论述了未来宽带网技术以IP和ATM结合为主,IP网的网管在前文中已经讨论,A
TM协议中物理层可以是PDH、SDH、ATM信元,但是实际中基于SDH居多,SDH网管在前文中
也已论述,其MIB在RFC1595中有详细定义。因此宽带网网管的新内容集中体现在ATM网管
上。
——图7是ATM网管模型,它用于整个ATM网络和业务管理,是对网络从上到下的管理。图
中包括对ATM设备、专网、公网以及它们之间需要的网管类型。M1是管理ATM终端设备的
接口。M2是管理专网的接口。M4是管理公阿的接口,包括网元管理和业务管理。M3接口
允许用户监视公网中他们使用的部分的运行状况。M5定义了管理两个公网之间互操作的
接口管理。有关各个接口的定义,请参照ATM论坛的有关标准。
——虽然M2,M3,M4和M5接口定义能够提供对ATM网的自顶向下的概览,但是除了它们,
ATM还有相关的管理功能定义临时本地管理接口(ILMI),提供了ATM链路配置和UNI故障
参数管理,UNI还通过OAM(0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信元提供层
管理。
——ILMI可以配置在具有ATM接口的终端上,也可以配置在ATM交换机、帧中继交换机或
LAN桥/路由器上,ILMI利用SNMP和ATM MIB(参看RFC1695)来提供ATM设备、有关ATM接
口的物理层和ATM层的配置、状态和控制信息的管理。对于任何设备的ATM接口都有一个
ATM接口管理实体(IME)支持ILMI接口,两个相连的ATM接口的ILMI通信发生在相应的I
ME之间。
——ILMI利用专用的VCC(实际是VPI=0,VCI=16)来传送相邻IME之间的SNMP消息,IL
MI管理信息包括:
——(1)物理层信息:接口地址,传输类型,介质类型(同轴电缆、单模/多模光纤、
屏蔽/非屏蔽双绞线),运行状态(在线、不在线、回路);
——(2) ATM层信息:VPC/VCC的最大数目,VPC/VCC的地址宽度,配置的VPC/VCC数
,UNI类型(公用/专用);
——(3)有关每个VPC/VCC的信息:VPI/VCI值,业务成型描述符,业务警管描述符,
运行状态,QoS类别;
——(4)ATM层统计信息:收到的信元数,发送的信元数,丢弃的信元数等
——ATM层管理提供了物理层和ATM层的OAM管理功能,按照ATM协议模型,网络的OAM功能
分为五级,如表1所示。
表1 OAM功能分级
级 OAM流
VC F5
VP F4
传输通道 F3
数字段 F2
再生段 F1
——在每级端点之间执行OAM功能,对应的称为相应的信息流。如在VP级端点之间执行O
AM功能,对应的称为F4信息流。每一级只完成自己的管理目标,保证各OAM级动作不影响
其它级工作。ATM层的OAM功能是通过OAM信元实现的,由于物理层可以是SDH、PDH或基于
信元的传输,后者利用物理层的OAM信元传送OAM信息,前两者OAM流的传送必须遵循各自
的协议。
5 结束语
——中国电信的网管体系跨多个电信部门包括管理基础网和多种业务网,管理多个网络
层次和子网,是具有多种网管功能的综合网络管理体系。由于各种电信网多种厂家设备
并存,设备入网时间和对网络管理的支持能力不同,因此目前网管系统基本上是采用接
口机采集数据后,逐级上传处理分析的方式,对设备一般多监视少或不控制,这种方式
就目前电信网现状和集中维护体制改革是现实的,实践证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更
高的网管要求而言,今后的电信网和网管建设要同步进行,要尽量按照TM的技术要求,
从而使网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232]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e.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