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dc (高个子,大胖子), 信区: CRC
标  题: 卫星通信在信息网中的应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20日18:46:49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卫星通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过去主要用于电话通信及电视广播等方面。到
了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IDR(中速率数字通信)和VSAT
方式工作的卫星通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陆地光缆通信的迅速发展,对传统
的卫星通信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再加上卫星通信本身所具有的广播式传送及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使得它在因特网
,宽带多媒体通信和卫星电视广播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陆地光缆通信的迅速发展,对卫星通信传统工作方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现在光缆通信的容量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几十吉的光缆系统已得到较普遍
的应用,同时由于光缆自愈环功能的健全,使得网路的安全性能得到加强。因此,
在干线通信中继续用卫星通信方式作陆地干线通信的补充和备用的传统方式已失去
了以往的作用。但是由于卫星通信具有广播式传送方式的特点,从而较易实现点到
点,点到多点的通信,又由于传输过程与地面距离无关,从而容易实现与终端用户
的连接。这些特点,使得卫星通信能够更多地扮演接入网的角色,并因而使卫星通
信在与陆地光缆的竞争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点。

--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为卫星通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卫星网的优越性:

--(1)能以较低的成本价格提供较宽的带宽,从卫星上下载的速率目前最高可达
60Mbit/s

--(2)点到多点的实时服务

--(3)广播式服务

--(4)对终端用户实现地址化管理,从而为用户及时提供所需信息(即tailor 
made information just in time)

--(5)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

--由于卫星通信具有上述优越性,近年来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卫星通信业务卫星因特
网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据DTT提供的研究报告称,全球卫星因特网的业务收入
1999年为2.104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可达7.46亿美元,目前,全球超过11%的
ISP使用卫星作为其骨干网,其发展度也很快,有些地区每四个月就翻一番。根据
一些研究机构的分析,今后十五年,通过卫垦传送的话音业务基本维持不变,保持
在100亿美元左右,而数据型业务的发展将会很快,从2001年的300亿美元达到
2015年的600亿美元左右。

--三、卫星网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业务概念如图1所示

--2、系统结构见图2

--四、对卫星空间段的需求增长迅速

--由于通信,多媒体,因特网及娱乐等业务的迅速发展,对带宽的需求增加很快,
其中也包括对卫星空间段容量新的,更大的需求。根据国际卫星商业委员会(
ISBC)的一份报告,全球因特网使用的空间段容量以达15Gbit/s,今后四年将增加
五倍,达到60Gbit/s。

--五、值息网的发展将推动卫星技术发展

--目前,信息网使用的卫星工作频段主要集中在C频段和Ku频段。这两种频段,特
别是C频段的卫星和地面设备的能造技术都比较过关,但是,它们的容量有限。因
此,为了适应更高的速率和带宽的需求,正在积极开发使用Ka频段和更高频段的卫
星技术,其中使用Ka频段的卫星和相应系统己有实验,但由于其稳定性和成本较高
等原因,真正进入商用化还得几年时间。但是卫星的工作频段向更高频段发展是个
趋势。

--六、我国卫星信息网发展潜力很大

--利用卫星组织信息网,在我国是近几年的事。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很快,以卫星
因特网为例,截止今年四月底的统计数据,我国国际互联网的总带宽已达700MHz。
其中利用卫星传送的带宽已达208MHz。国内因特网上网用户也已超过1000万,按照
同前国际发展现状,其中如有10%的用户通过卫星接入网接入因特网,用户可达
100万之多,可见其潜力之大,国内采用卫星作为接入网的Direct PC还处在起步阶
段。广东省电信公司的星网通就是利用"中卫-1号"卫星的Ku波段进行的。我公司目
前正在与有关方面探讨加速卫星因特网的推广应用。

--七、卫星通信的战略调整

--作为传统的电信运营企业,在新的电信发展环境下,为了充分发挥自己己有的卫
星系统的优势,就应该研究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在保证卫星通信作为电话通信一种
重要手段的动时,应不失时机地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在卫星因特网,宽带多媒体接
入和电视广播等方面寻求新的发展,是卫星通信在电信通信发展中取得新的发展机
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