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gl (老顽童), 信区: ECE
标  题: 智能卡产业的喜与忧(3)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Oct 12 14:44:50 1998), 转信

智能卡产业的喜与忧--03

    二、智能卡产业初创中的喜与忧
    从1993年开始实施金卡工程以来,IC卡在我国的生产、应用发展
迅猛,目前已在金融、商贸、交通、电信、医疗卫生、社会保险、旅
游、人口管理、劳动就业、组织机构代码、银行帐户管理,以及公共
事业收费管理(如水、电、加油等预付费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初步成效。为满足国内蓬勃发展的IC卡市场的需求,电子信息
产业中涌现出一批IC卡和IC 卡配套机具的开发、研制、生产企业。1
995年,华旭金卡公司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和计算机系,
组织了IC卡芯片的联合攻关,历经7个月,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张从芯
片设计、生产到卡片制作全部国产化的IC卡———中华IC卡,并顺利
通过了专家鉴定。它填补了我国逻辑加密存储器卡的空白,并将改变
金卡工程所需IC卡用芯片和IC卡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这不仅能
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还将加快我国IC卡及其相关产品产业化的进程,
使我国IC卡产业进入初创阶段。

    1.国内IC卡产业现状
    目前,国内IC卡生产主要引进国外的后道封装制卡生产线和IC卡
模块生产线。其中,后道封装生产线有26条以上,年生产能力达1.2亿
张以上;IC卡模块生产线有5条以上,年生产能力达5000万块以上。这
些引进生产线大部分已经到位,有半数以上开始试生产。总体来看,开
工严重不足,估计达不到生产能力的20%。
    目前,国内引进的IC卡后道封装线主要是买国外的模块制卡,PVC
卡基由国内磁卡生产厂和国外厂商供货,引进模块基本是德国Siemens
和美国ATMEL两家的,型号和品种以逻辑加密型存储器卡模块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IC卡发卡量在1500万张左右,其中国内生
产约占60%,国外直接进口成卡约占40%。今后,随着国内IC卡制卡能力
和质量的提高,将很少从国外直接引进成卡,但模块仍需进口。即使国
内模块生产线投产运行后,短期内仍要从国外进口半导体圆片或芯片



--

        老顽童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wb502.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