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zy (一笑而过), 信区: ECE
标 题: 雷达波段的由来(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14日08:39:1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RC 讨论区 】
【 原文由 zzy 所发表 】
雷达波段的由来
Stuart Slade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
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
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它的定义规则如下: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
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
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
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
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
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
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
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
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
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
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 P波段 = 现 A/B 波段
原 L波段 = 现 C/D 波段
原 S波段 = 现 E/F 波段
原 C波段 = 现 G/H 波段
原 X波段 = 现 I/J 波段
原 K波段 = 现 K 波段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
(摘自《微波技术基础》,西电,廖承恩著)波段代号
标称波长(cm)
频率波长(cm)
波长范围(cm)
L
22
1-2
30-15
S
10
2-4
15-7.5
C
5
4-8
7.5-3.75
X
3
8-12
3.75-2.5
Ku
2
12-18
2.5-1.67
K
1.25
18-27
1.67-1.11
Ka
0.8
27-40
1.11-0.75
U
0.6
40-60
0.75-0.5
V
0.4
60-80
0.5-0.375
W
0.3
80-100
0.375-0.3
另外,所有电磁波(包括微波、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的行进速度都为300000000米/秒
。国内一家微波炉企业的广告竟然把可以屏蔽这一行速的电磁波作为该企业产品性能突出
的指标,真是令人啼笑皆非(除非该企业生产的不是微波炉,微波炉频段为2.45GHz左右,
为微波S波段)。
--
☆ .·°∴° ☆ .·°∴°.☆°★°∴°
°∴ 那怕星际无垠 ☆∴☆° .·★°∴° °
∴°.°★ .·°∴°°∴°.★☆° .·
°.☆° .★·我也要追到你 °.°°.★
.·°∴★°.°∴°.☆° .·°∴°.°
.·°∴°★.°.∴·°°并永远爱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6]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0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