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gl (老顽童), 信区: ECE
标  题: 广域网中的帧中继和ATM技术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Oct 27 13:46:59 1998), 转信


广域网中的帧中继和ATM技术

迟楠
  在未来五年中,对基于异步传递方式(ATM)的网络
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ATM这种增长势头不仅体现在专用企
业网的本地网(LAN)技术中,还体现在公共主干网的广
域网(WAN)技术中。上述对ATM的需求,使得接入ATM网络
所需要的ATM数据交换接口(ATM-DXI)和基于帧的用户
网络接口(FUNI)协议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它们都是基于
帧技术,FUNI和ATM-DXI常拿来和帧中继技术进行比较。
尽管ATM在工业上已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帧中继却有着更
为广泛的安装基础。这样一些帧中继与ATM业务/网络共
同工作的协议将在帧中继网络与基于ATM的网络环境的并存
中扮演重要角色。

   FUNI和ATM-DXI

  FUNI和ATM-DXI是ATM网络的接入协议,它使用低价
的基于帧的硬件,为了节省用户投资而设计。FUNI和ATM-
DXI不需要路由器提供ATM基于信元的接口,而是在一系列
接口中使用帧,将用户业务流中可重组片段(SAR)转换
为53字节的ATM信元传到网络的另一端。对FUNI来说,端点
为ATM交换机,对ATM-DXI来说,是ATM信道/数据业务单
元(CSU/DSU)。由于FUNI和ATM-DXI都可以在用于帧中
继的路由器上运作,这对那些不想购买新的对ATM信元接
口的路由器,或不想对现有路由器升级的终端用户来说极
具吸引力。

  导致FUNI和ATM-DXI相似的原因在于,ATM论坛标准
定义FUNI和ATM-DXI特性有重叠之处。尽管FUNI和ATM-DX
I都是基于帧的信元,需要着重指出的是FUNI在大型WANAT
M网络中比ATM-DXI功能强劲。FUNI使用ATM间歇本地管理
接口(ILMI)管理FUNI数据终端设备(DTE)路由器和FUN
I数据通信设备(DCE)交换间的线路。这条线路既可以是
WAN链路也可以是LAN链路,由ILMI来控制。ATM-DXI不支
持ILMI,不能提供连到ATM-DXI路由器的线路状态信息,
这会使ATM-DXI对线路问题敏感,较FUNI而言不太适于WA
N网络。

  FUNI串行线的带宽比基于信元的ATM要富裕得多,这
是因为固定53字节长度的ATM信元包括5字节信头开销,而
可变长度的帧不需要加那么多开销。当需要发送信息段很
大的包时,FUNI加上固定数目的开销就可使大包在一帧中
传输,这是基于信元的ATM业务无法做到的。所以在WAN线
路中使用FUNI连到一个ATM网络比使用ATM-DXI更为有效,
后者需要将ATM信元转换为ATMCSU/DSU,再把最终结果通
过WAN线路传到ATM网络。

   FUNI、ATM-DXI和帧中继技术比较

  FUNI、ATM-DXI和帧中继技术就帧结构而言是非常相
近的。FUNI和ATM-DXI的信头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与
帧中继信头在比特位置上类似,不过FUNI和ATM-DXI使用
的是ATM领域的定义,而帧中继使用的是帧领域的定义。

  当FUNI和ATM-DXI帧分段为信元时,ATM-DXI和FUNI
地址映射到ATMVPI/VCI(虚通路标志/虚通道标志)。

  将FUNI和ATM-DXI帧转换成为ATM信元的过程是帧中
继与ATM协同工作的基础。在这个映射中存在以下相似之处


  ●帧中继DLCI地址映射到ATM中的VPI/VCI地址。

  ●拥塞通告(CN)比特与帧中继提前明确拥塞通告(
FECN)比特具有相同的功能。网络将这个比特嵌入帧中或
信元中,根据前面要经过的路段业务流拥挤程度来确定从
源端到宿端的路径。CN和FECN借助终端用户的高层协议将
信息反馈给发端用户高层协议。当接口速度提高时,FECN
和CN的效率下降,这是由于通告给发端用户设备的程序产
生环行路线中继。

  ●帧中继BECN比特与ATMFUNI和ATM-DXI两者没有相
同的功能。BECN是对帧中继源端的后向通告,说明它传送
的信息遇到了阻塞。BECN通过在反向传送的帧中嵌入BECN
比特,可以使网络直接通知帧中继源端有阻塞发生。

  ●帧中继抛弃资格(DE)比特和信元丢失级别(CLP
)比特具有相同的功能。CLP/DEΚ1标志着在网络发生阻
塞需要对帧或信元做抛弃处理时,有此标志的帧被抛弃的
可能性最大。

  ●帧中继C/R比特在帧中继用户间是透明的,在FUNI
和ATM-DXI信头中没有与此对应的比特。

  尽管这种帧中继和ATM之间的映射非常简便,要知道
其他方式的映射也是有可能的。

   帧中继与ATM业务/网络协作技术概述

  在前面我们已经比较了帧中继和ATM协作功能,这一
节将讲述这两种网络拓扑。

  ●内部为ATM工作方式帧中继网络,在两个帧中继终
端之间使用ATM传输。

  ●内部为ATM工作方式帧中继网络,允许ATM终端与帧
中继终端进行通信,二者均不需要知道对方使用的协议。


  内部采用ATM方式帧中继网络中,任意两个帧中继终
端,通过帧中继网络与帧中继/ATM协作功能块(IWF)相
连接。IWF与一个ATM网络连接,作为帧中继终端的传输中
介。网络IWF对数据流和PVC信令信息(连接控制接口(LMI
))透明地传输到ATM网络,有效地将帧中继转换为ATM格
式。它可以使多层协议封装(RFC1490)和更高层功能在
网络中传输。网络IWF的位置放在帧中继一端或者ATM交换
端均可,也可以单独放在与两种网络分立的盒子中。

  帧中继/ATM业务基本拓扑中,帧中继/ATM业务IWF
作为协议转换器,允许一端为帧中继终端/网络,另一端
为ATM终端/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要注意ATM终端可以使用
标准ATM用户网络接口(UNI),也可使用FUNI和ATM-DXI
)。协议转换和映射机制与“FUNI、ATM-DXI和帧中继技
术比较”一节中所讲的一样。由于进行了协议转换,IWF将
帧中继多层协议封装(RFC1490)转换为ATM多层协议封装
(RFC1483),以确保高层协议可以工作。这种转换就是
在FRF.8中转换模式,它同时允许反转ARP在帧中继RFC129
3与ATMRFC1577之间工作。还有一种透明模式不需要进行
转换,当两端的终端设备做语音包业务等上层协议兼容的
业务时,就可以使用透明模式。

   PVC与SVC的争论

  另一个对于帧中继和ATM技术都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围
绕业务应建立在永久虚链路(PVC)还是交换虚链路(SVC
)基础上的争论。PVC是建立在两点间的虚链路连接,它一
旦建立,永久存在。与之相反,SVC在两点间建立的虚链
路连接与数据流有关,发送数据时建立连接,否则将连接
撤销。PVC在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只需建立一次即可,但当
网络要求全连接时就变得非常繁琐而且造价很高(也就是
说,当网络节点数为N时,PVC的数目与N的平方成正比)
。相比之下,SVC是依据数据流类型来不断建立和撤销连接
。这样,虚链路数目是与节点间实际存在的对话数成正比
,而与节点数目无关。SVC适用于要求建立全连接网或动
态虚链路的情况,PVC适用于为模拟租用线路设计的部分网
状网络拓扑情况。

  目前,帧中继无论对业务发展商提供的网络还是专用
帧中继网而言都采用的是基于PVC技术。在1996年间,帧
中继SVC开始逐步在需要全连接的专网以及一些小型业务发
展商的网络中使用。尽管如此,至少在1997年内帧中继网
络中PVC还将占据大多数。

--

        老顽童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51.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