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gl (老顽童), 信区: ECE
标  题: 不同的声音千兆位和ATM的对话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Oct 27 13:59:10 1998), 转信


不同的声音千兆位和ATM的对话

刘文利
  千兆以太网:风起云涌

  在美国硅谷,风险资本团体正在狂热地投资于千兆以
太网项目上。这种新的联网技术是革命性的,因为它可以
构筑在现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上。千兆以太网如此之热,
以至于由此诞生了大批新兴公司。

  一家引人注目的公司是GraniteSystems。这家新兴公
司的创始人包括SUN的首位雇员AndreasBechtolsheim、斯
坦福大学教授DavidCheriton以及Bechtolsheim的投资人K
leinerPerkins。

  大约1年前,Bechtolsheim与David Cheriton就数据
网络的发展各展鸿论,共同得出结论,即让网络工作得更
好的办法就是简单地提高现有网络技术的速度。因此,他
们两人就开始创办一家公司来开发千兆以太网产品。1997
年3月开始,IEEE接过了制订标准的工作。

  有人认为ATM不是灵丹妙药

  谈到ATM的前景时,Bechtolsheim完全持反对态度,
他认为,最终能够获胜的网络技术也必然是最简单、最快
、最便宜而且最容易与IP使用的。这就是以太网,而非ATM
。这与ATM所谓的技术优势毫无关系,市场的混乱开始于1
993年,当时ATM行业开始发送录像带,宣称ATM是联网技
术的未来,能够扩展,可以进行交换,支持视频等等,还
把IP和以太网看作老式网络。但事实上,IP才是所有人都
围绕的网络协议,而且IP完全独立于底层网络技术。它可
以运行在以太网、令牌环、FDDI上,甚至也可以运行在ATM
上,只是在ATM上让IP工作比较困难而已。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是由于ATM是面向连接的:
在能够发送数据前用户必须建立起一条端到端的连接。而I
P是动态链接协议,采用路由器来转发数据包,没有端到
端连接的建立。而在Internet上,半数的数据流量是与Web
有关的。每次用户点中一个链接,就打开了与另一个服务
器的连接。平均每个http传输的数据量大约为2K字节,按
照每秒155兆比特的速率,大约需要100微秒的时间。而Fo
re最先进的ASX1000交换机的连接建立时间是10毫秒,因
此连接建立时间占了吞吐量的99%,这意味着实际吞吐量
为1.5兆而不是155兆比特,与T1线路相差无几。整个连接
建立的概念从根本上就与动态化日益加剧的IP环境无法兼
容。

  事实上,ATM发展的动力源自电话公司想给数据联网
重新定义。想法是对数据、话音和视频采用不同的协议。
端到端连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们能够记录数据流量,从
而进行收费。但整个开发完全没有考虑到Internet,这就
是它的致命缺陷。

  Bechtolsheim、Dagres:各执一词

  从商业观点看,ATM和以太网的经济模型完全不同。
以太网是开放的、竞争的多销售商环境:可以插入别的设
备,又便宜,而且人们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从根本上说
,ATM完全是专有的网络模型:如果从某家销售商购买了AT
M交换机,它就无法与别的厂商的交换机协调工作,而且
没有网络管理。最后还有一个事实是ATM从未有广告所说的
那样好的表现。Bechtolsheim在实际工作中就从未碰到哪
回使用了ATM的产品安装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人们做过
各种各样的原型实验,每个人买一台交换机,但最终承诺
无法得到满足,因为技术本身无法提供。

  就速度而言,Bechtolsheim认为千兆以太网可以运行
在1万兆的速率上。只是由于目前1千兆以上的光纤还非常
昂贵,高速光纤技术的市场还不大,而且1千兆也是高性
能PCI总线主机能够处理的最高速度了。例如,很早以前Ul
tranet在1984年就有了一个千兆网络,但是它对当时的机
器来说太快了。事实上,过去几年来网络只是在跟上CPU
速度的增长,网络成为CPU的瓶颈还较为少见,但现在的奔
腾和Unix芯片的速率都超过了现有网络的性能。如果以千
兆速率运行,网络较CPU稍稍超前,因此网络不再是瓶颈
。想象中人们总以为这很困难,事实上要做的只是借用一
些光纤通道的成果,再加上以太网接口,然后用更高速率
的逻辑实现。这样做甚至费用都不会增加太多。速率的增
加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费用增加,因为并不需要更多的逻辑
门。

  在标准方面,Dagres却持不同观点,他指出目前实际
上有16种千兆以太网标准。因此,ATM在标准方面的进展
更好,而且已经得到采纳。而千兆以太网才刚刚起步,但
他的论点实际是,“我们了解并喜欢的是以太网”。如果
确实如此,那为何会有16朵花盛开呢?这又带到了另一点
。Mr.Bechtolsheim声称他是在现有基础设施上进行构造
,Datgres认为这只是玩弄一种推销的把戏,“嗨,这是以
太网,我们做的只是把时钟调快了一些。”事实上有一种
新的物理层,叫做光纤通道,而在千兆以太网MAC和光纤
通道之间就是仁者见仁了,甚至对千兆以太网的MAC也还没
有达成一致。

  Bechtolsheim论述中的重点就是IP,声称必须为IP构
造网络。这一点又遭到了Dagres的反对。他认为构造的网
络必须能够满足应用的要求而不仅是某种给定的协议。IP
正在占据主导地位固然不容否认,但同样在Internet和
内部网络上有许多新型多媒体应用无需成为面向IP的。以
太网的无连接特性对某些应用来说也许非常合适。但如果
要构造高性能多媒体主干的话,Dagres仍然极力认为ATM
比千兆以太网更适合更先进。因为在他看来以太网是非常
混乱的技术,ATM更安全。在距离和用作大型主干网时如何
管理方面千兆以太网也存在局限性。如果要构造千兆以太
网网络,就会构造一个桥接网络。而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
到大型平铺式网络工作不会很好,ATM看起来像平铺式网
络,但实际上和一个更具层次性的网络一样运行,取决于
其构造方式。

  千兆以太网、ATM:各领风骚

  千兆以太网支持多媒体应用非常困难,因为以太网市
场采用的是共享带宽。ATM本质上在多媒体支持方面就更
加有效一些。采用千兆以太网时的目标是试图通过增加带
宽并进行交换来解决不同类型服务质量的问题,而ATM本质
上就是一种交换技术,因此本质上在多媒体流量方面性能
更好。

  千兆以太网用作高速服务器和主干网之间以及把100
兆工作组接入主干网时的连接媒介一定会取得成功,而作
为主干网技术本身,在分解式交换机或分解式主干网环境
下它的表现不会很好。用户正在主干网中使用它。当然ATM
进入桌面的前景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因为人们在桌面工作
时并不需要155Mbps的速率,而25Mbps对于10Mbps交换来
说又不是合适的单位。ATM用于主干网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技
术。

  千兆以太网吸引用户的最大优势在于:用户可以用它
建起一个基于以太网的全面和统一的网络,同时保证设备
与维护费用低廉,这些优势再加上千兆的高速性能,使得
千兆以太网能够在不需ATM带宽服务质量的应用中获得成
功,同时IEEE正在考虑制定千兆以太网的标准,整个业界
正在向推进千兆以太网发展的方向努力。


--

        老顽童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51.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