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信 人: lili (老白菜), 信 区: ECE
标  题: 对建设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深入探讨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Wed Apr 16 18:10:29 1997
出  处: 202.118.229.43

        对建设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深入探讨
                  陈太一

      陈太一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通信学分会、信息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
信学会名誉会员、会士,电子学名词审定会顾问。总参通信部科技委、学术委
委员。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西大
学、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兼职教授, IEEE高级会员, CESEC高级顾问。

      一、关于信息基础结构的几点看法

      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是指信息基础结构(information in frastructure),又称信
息基础设施;查 infrastructure一词有二个含义,一为基本结构,一为基层设施。
因此我们觉得,对于已有的以用基础设施为宜,对于正在构想、规划的则用基
础结构为好,两者都是合适的。

      作为社会三大基础的物资、能量、信息都有各自的基础结构(设施),一
般说来,基础结构包括源、传输、分配应用系统。例如电能系统是由电站、电
力网及配电系统组成,信息基础结构则由信息源、信息网络和信息应用系统组
成。

      不同时期有各自相适应的基础结构,目前所探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适应
信息时代的信息基础结构。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NII)不仅要为国家经济
的信息化服务,总的说来,要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服务(包括文化、经济、国
防等等)。具体包括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巩固国防等。目前大家关心探
讨的包括全国的(NII),地区的(如亚洲信息基础结构 AII),全球的(GII)
和国防信息基础结构(DII)等。

      建设一个国家的 NII,大致包括:构想、规划,分阶段实现等步骤,其中
“构想”十分关键,大致包括(1)某一阶段(例如 2010年)的目标体系结构;
(2)过渡策略;(3)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等。

      要形成国家级的共识是不容易的,这里涉及政府、经济、文化、国防、科
技等部门;就信息业而言,它与制造业、运营业等有关。我们需要有一种机制
来汇集各方面的需求和想法,最后逐步集成、综合成国家级的共识——它代表
国家利益而摆脱部门的局限性。

      我国原有的物资、能源、信息、基础结构都比较薄弱,近年来虽发展迅速
,但均需投入大量资金,我们是在这一制约条件下来考虑它们的发展的。因此
对 NII而言,它既是一个较远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急待早日着手构想、规划的
问题,故宜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鉴于我们在信息、电信方面起步较晚,有好
些事没有经历过,好在有一些国外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概念性研
究,结合国情,形成我们的构想。

      建设一个国家的 NII,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今用系统工程步骤体系—
—时间维、空间维和参与者三个维来探讨我国的 NII。其中时间维包括构想、规
划、实现、运行、更新等步骤,在当我们探讨 NII的构想时,不准备加以探讨,
而仅讨论其它两维。
      二、从空间维探讨 NII——抓紧省、市级信息基础结构的构想

      我国幅员广阔,东西部经济发展亦不平衡,因此在构想 NII时,不可能一
刀切,正如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一样,亦要区别对待,结合实际地区的原有基
础及发展速度而定,然后集成为全国的 NII构想。

      在考虑 NII在全国实现集成时,使我们想起军事方面在开发 C3I系统(指挥
、控制、通信、信息系统)时所碰到过的一些问题。

      在 C3I级开发过程中,曾经历过到 底是由上到下还是自下而上地开发的两
条路径,由上到下地开发,对于保证在操作性方面有很大优点,但在缺乏经验
的条件下,困难不少;且若下面没有基层的系统,上级系统亦很难运作。自下
而上地开发,则恰恰相反。现在有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经验之
际,所以有些国家则都相继采取上下并举的办法,这是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教训


      同样,对于开发 NII,采取上下并举、集中力量、先搞好少数省、市的构
想亦是可取的,这是因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有这方面的需求,有一定基础设
施及技术力量。

      例如从手头的资料来看,海南领导机关对海南省的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战
略与对策进行了研讨,提出海南省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于下列五大领域:

      1.形成全岛的网络覆盖; 2.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提高; 3.连结社会,并与国
际接轨; 4.发展个人的潜力; 5.提高生活质量。

      海南省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包括:

      1.全省公用信息网,公安报警网,金融电子网,广播电视网及系统; 2.全
省图书馆网络; 3.旅游网络系统; 4.交通网络系统; 5.统一 IC卡(信用卡,识别
卡,成员卡等); 6.国家“金”字系列工程; 7.通信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各类系统
工程。

      海南省政府制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
海口和三亚市内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试验区(2000年前完成),在此工区内用光缆
连接 1000~ 2000个家庭、企业行政机构,配合相应的多媒体终端,提供全方位信
息通联服务,包括电脑购物,远程诊疗、教育、娱乐、多边电视会议,家庭办
公,电子博物馆等十几个主项,并且建成进出口贸易的 EDI网络,此外医疗保险
手续,法令检索等也实现 EDI化,银 行的付款机(ATM)一天 24小时工作,通
过电话 / PC的存款等电子银行业务也开始服务。第二阶段,(2001年开始)把信
息高速公路的试验区扩大到全省主要市区和农渔村地区。第三阶段,在 2005年
实现中小企业和住宅区等人口密集区的联网,到 2010年实现全省联网。

      海南省发展对策方面包括: 1.设立“海南省信息科技发展协调委员会”对
全省的信息产业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信息产业的发展; 3.
设立“信息产业开发区”; 4.抓紧海南金融电子网络、公安报警网络、公用信息
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四大系统的建设。


      深圳特区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了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信息化,成
立了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和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并成立深圳市统计信息局,对信
息化建设进行全面规划。

      他们的构想是,到 2010年,深圳将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通信设施和应
用信息系统,包括为政府、企业、公民服务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管理
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利用,为政府及企业的
管理,为广大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在信息立法
、信息人才培养、信息科学研究方面达到 21世纪的世界先进水平。

      分 4步实现这个目标:第 1步在 1996年内作好规划,启动第一批重点工程,
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点”;第 2步约用 3年时间把这些“点”连接成线
,实现部门内和部门间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第 3步在“九五”末,把“线
”扩到“面”,实现 IC卡的良性循环;第 4步十年以后基本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
化。

      还有一些大城市如上海等地也做了许多工作,这些都反映了信息需求的迫
切性及实现的可能性。在这些构想的基础上,若能集中一定力量,加以完善,
并付之实现,一定会促进全国 NII的工作。美国北卡州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构
想直到实现,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因此,在我国抓若干省、市建立光纤系统(pilotsystem)的做法是有必要的


      三、从组成维探讨 NII——抓紧信息业的发展

      我国的信息产业(包括电信产业)还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我国的信息市
场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因此对今后哪些部门、企业来参与我国 NII的建设,是一
个重要问题。据有些国家的经验,包括政府、产业界(电子、电信)、劳工界
、学术界及广大的公众及公益团体,其主要参加者可分为 4大类: 1.用户; 2.决
策者; 3.财政金融集团; 4.供应厂商。

      广义的用户群包括家庭用户,大企业用户,中小企业用户以及政府和准公
用用户。

      企业用户包括:电信业务运营公司;广播及有线电视公司,大众传媒公司
,信息技术公司;加强业务运营公司(ESP);信息业务运营公司(ISP)及转售
经营公司。

      公用及准公用单位;包括政府的部局及全国范围的学术、研究团体。

      其它特种业务团体,包括医疗团体(需要实时高质量图象传输),电视会
议,金融(贸易)业务等。

      供应单位:包括网络服务供应(NSS),各种电子通信网络(ESP),电子
大众传媒(MM)公司,信息技术(IT)业,制造业,转售公司,电影与电视节
目制作业及其它企业。

      我国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由 信息设备制造业,系统集成和系统运营业两
部分构成,后者又称为信息服务业。
     所谓信息服务业是指以数据和信息作为生产(加工),流通(传播)、经
营(服务)对象的企业,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包括科技情报服务、图书馆及档案
、新闻出版、广播、数据库、软件及集成等业务。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我国的信息服务业有了很大发展, 1994年信息服务机构和信息企业达 6万家,
年增长率高达 56%,从业人员 1994年达 120万, 5年增加 3.5倍,信息服务业的服
务质量亦有所提高,绝大多数信息机构和企业都配置了计算机,通信及其电子
设备,以数据库为基础开展信息服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据调查,我国现有信
息网络 300多家,主要面向市场需求,为企业和个人服务。

      国家级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建成或启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七五”期间,建成了经济、金融、铁路、电力、民航、统计、海关、气象等
十几个信息系统,“八五”建成并开通了全国公用分组交换网 CHINAPAC和高
速数据骨干网 DDT,一系列“金”字工程已进入启动和实施阶段。

      数据库业务是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基础,但我国数据库产业在规模、容量和
质量方面均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软件业基础还相当脆弱,
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此,加强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培育信息市
场,建立公平的发展环境;在重视信息基础建设的同时,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在发展信息服务业的过程中,应把数据库业、软件业等现代信息服
务业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四、关于振兴现代民族电子信息产业

      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了 15载,在此期间,我国的信息技术领域有许多外来的
设备,技术和服务商参与,在强大的外国势力面前,中国面临如何形成系统集
成以及其它信息技术服务本地化,国产化问题。此外,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
振兴与繁荣是一个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

      前些日子,在一个会议上,听到一句名言:“一个国家若没有自己的技术
,这个国家将沦为技术殖民地。”与会者都觉得这是值得全民警惕的一件大事
,目前我国结合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的需求,在 863计划及国家的科学基金等方
面给予了相当多的科研项目投资,亦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但这些成果最终成
为产品者寥寥无几,我国目前一些合资工厂中用的多是外国的技术,长期下去
这的确是个问题。

      在另一次会议,曾听一种说法:“中国人搭戏台,外国人在台上唱戏”,
意思是说,我国近年来在电信与信息业方面上了很多工程,运营业一片兴旺,
但所用的设备,大多是舶来品,外国产品占领了大部分市场,这样也就没有了
自己的技术。长此下去,这的确也是个问题。

      因此在构思、规划我国的信息基础结构的同时,必须把信息制造业和信息
服务运营业结合起来,统盘考虑,使运营业与制造业共同繁荣,这样 才能使我
国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9.4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