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day (idea), 信区: Energy
标  题: 清华挑战杯作品1(转寄)(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1月18日20:30:27 星期六),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day 的信箱 】
【 原文由 eday 所发表 】
【项目名称】基于h.261标准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第一作者】阴晓昕 计71 9#302

【其他作者】易珂 孙晓明 马威

【指导教师】史元春

【项目简介】
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大,和视频压缩的技术不断提高,网络视频传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H.261协议是为低网络流量设计的网络视频传输协议,由于要实现实时的视频压缩,
即压缩与视频获取同步。这就要求算法的时间代价比较小。所以相对于非实时压缩的MPEG
算法,H.261算法要简单一些,以适应实时压缩河堤网络流量。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网络视频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视频会议,可视电话,远程多媒体教学等。美国一些
大学已经开始了网络教学的试验,我国很多学校也在做类似的试验。但是,我国现在采用
的网络多媒体软件多为进口产品,比如Microsoft Netshow等等。而我国在网络视频领域做
的研究比较有限。虽然我们的这个项目只是一个简单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但是希望能为
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技术简介】
1. 视频压缩算法
我们的项目采用176x144的彩色视频。每帧称为一张Picture。每张Picture被分割成3个(G
OB)Group of blocks,每一个GOB为176x48。
每个GOB又被分成33个Macroblock。每个Macroblock为16x16。
每个Macroblock包含四个8x8的亮度块和两个8x8的色度块。也就是说,色度块的分辨率只
有亮度块的一半。
然后对每一个8x8的block进行离散余弦变换。之后再进行量化,降低其数值精度。然后进
行行程编码和Huffman编码,Huffman编码后的数据被传送到客户端进行解压缩。
2. 网络传输
这个项目用Client/Server结构实现网络视频传输。,Server端获取摄像头的输入,并进行
实时压缩。Client与Server的连接用Socket(MFC对Winsock的封装)实现。一个Server可
以带多个Client,为了避免造成局域网流量过大而造成堵塞,所有没有采用广播协议,而
采用点对点的TCP/IP协议。

【项目指标】
这个系统是为ISDN用户设计的。ISDN的流量为128k bits/s,即16kbytes/s。目前可以达到
50:1的压缩率,每秒1.5kbytes。这样可以做到10帧/s。目前在局域网上实验,不受网速的
限制,可以做到15帧/s。压缩器在Server端的CPU占用率控制在40%一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WWW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4.150] 
--
※ 转寄:.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1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