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alplayer (演绎真实人生), 信区: Energy
标  题: 企业发展基本思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09日12:55:1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题  目:企业发展基本思路  
作  者: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 王家诚 
关键字:企业发展 改革 资本经营    论文搜索 
类  别:电力行业 
  
一、 企业形势和发展任务

  中国当前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滑,其基本原因依然是:体制不顺、结构失调、机制
不活。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当前和今后时期中国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的关键。实现中国跨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不仅需要保持一个快速的
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于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结构的合理程度。针对当前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实际情况,国家正在采取扩大内需
的积极措施,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有利。扩大内需,绝不是权宜之计,而应成
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战备性措施。中国人口众多、地域
广阔,国内市场前景看好。投资和消费同是市场需求,扩大内需应该双管齐下,既要坚
定不移地扩大投资需求,同时要为在买方市场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研究和采取更为积极
的政策措施。
  中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继续调
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公有制实现形式;要"着眼
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
略性调整"。这就是说,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行所有制结构和经
济结构两大战略性的调整,而这两大结构调整又必须结合起来进行,这是当前特别是"十
五"期间全国各级政府、各个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各行各业需要努力完成的一项既艰难又紧
迫的任务。
 
 二、 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体制条件。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
历史的正确选择。公有制不等于国有制。中国所有制结构中,除了国有经济外, 还应有
集体经济、以及非公有经济包括私营经济、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1997年,中国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835亿元
,其中,国有经济提供9193亿元,占46.3%;集体经济5256亿元,占26.5%;非公有制经
济5386亿元,占272%。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趋
重要。
  实践表明,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对提高中国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影响。据统计,1
993年以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总额所实现的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国有经济与
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大。1997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总
额所实现的增加值,国有经济为15.55元,集体经济为31.74元,非公有制经济为19.40元
,每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的利税总额,国有经济为7.58元,集体经济为15.40元,非公
有制经济为12.18元。集体经济的数值约是国有经济的2倍,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有经济的1
.5倍左右。可见,所有制结构中增加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对中国企业总体
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有利的。
  1、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近年来企业所有制结构中国有企业所占比例
减少和非公有制企业比例增加,这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必然反映,丝毫不影响国有企
业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地位。1997年,在中国全部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固定资产原
价中,国有经济的份额为57.14%和64.38%。国有资产的优势不能仅仅表现在数量上,更
要体现在质量和效益上。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
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
经济起主导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因此,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控制作用,加
强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收入,迅速扭转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于非国有企
业的局面,是"十五"期间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首要任务。
  从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和增强控制力角度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
经济还需要从过于宽泛的竞争性行业适当退出,集中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关键领域,主要是资源垄断性行业(如邮电、通信、原油开采等)和提供最重要公共产品的
行业(如铁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等),同时也包括一些竞争性
行业(如石化、钢铁、粮食主要是商品粮流通、金融、外贸、尖端技术等),以便更好
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中国"十五"时期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要适当收缩国有经济,把资金、技术、人才等集中到上述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
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上面,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必须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
要求的现有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奋斗目
标要求,2010年要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核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当前,中国国
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难点主要在于,实现政企分开难和建立现代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
体制难。此外还有经济效益差和历史包袱重等原因,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十五"
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突破难点,在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
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成果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
分开、管理科学"。
  实现政企分开是难点中的难点,必须重点突破。实行政企分开,就是要进一步明确
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
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
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实现政企分开,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推进
自身的改革,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为健康发展确立坚实的内在基础。
  建立责权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推进政企分开的突破口,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之一。正在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根据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所有者职能分
开、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营运职能分开的原则,各地都把建立权责明确
的国有资产营运体制作为主要任务,重点明确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加快构造国有资
本出资人制度,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主要有三种形式: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
或集团公司授权,使其成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企业主管部门转变职能,改组为授权的
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组建新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专司国有资产的营运。各地区、各部
门都要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国有资产管理形式,明确职责,搞活企业,
提高效益。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完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任务,需要同时完成配套制度
的改革,包括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
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城镇住房公积
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还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发展资本市场,以利于企
业采取多种方式充实资本金,并培育和发展多元投资主体。在全面、配套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方面,应特别重视上海的实践。三年来,上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由点到面逐步
推开,列入试点的国有资产约占全市的国有资产总量的75%。上海市实践的核心是以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的"五大机制"为目标,大力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五大机制",一是
企业优胜劣汰机制。通过推进企业重组,优势企业得以不断发展,扭亏无望的困难企业
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平衡退出市场。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上海建立了由国有资
产管理委员会(新组建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原有各工业主管局改制后的国有控股
公司以及授权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构建的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由资产运营机构出资
形成的各类公司,"三个层次"构成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新体制。三是企业经营者选拔任
用机制。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出资考试选择经营者、市场竞争评价经营者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劳动力流动和再就业机制。实施再就业工程,通过再就业中心托管,多渠道分流企
业富余人员,使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五是社会保障机制。上
海初步形成了包括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和社会救助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有力地维
护了社会的稳定。上海市的实践为今后时期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提供了有益
的经验。
  2、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变化是,非国有经济比重的迅速上
升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的形式。而在非国有经济中,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集体经济发展更为迅猛,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之一。中国现有集体
经济在企业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实现形式上同样存在着产权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
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从各地集体企业的改革实践情况来看,多数企业采
取的是股份合作制形式,而其本身又是多种多样,有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按劳
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结合等,在农村,通过股份合作制的改
革,清晰了产权,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城市,国有小
企业的改革比较集中地采用了股份合作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企业制度的
创新,需要规范化操作,在发展中完善,并在不断完善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乡个体私营企业、外商
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等非公有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国城乡个体私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无疑会对中国经济、文
化、政治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
把整个经济搞活的重要因素和必由之路,是实现共同富裕、藏富于民的必然选择。
  三、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经济增长的
实质是经济结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
结构、外贸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的调整等。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
起一个面向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龙头,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目标,以国有企业为骨
干,以增强经济技术实力为重点,产业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有效利用,
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结构。从经济结构包括的范围看,"十五"期间,中国应该着重在
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上加大调整力度。企业组织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具体实现,又是
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检验。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战略性重组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
合,相互促进。
  1、 合理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即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中小型企业的比重相应下降。据统计,中国
工业增加值中大型企业提供的份额,1993年为38.59%,1997年增加到43.93%上升534个百
分点;小型企业提供的份额,1993年为44.46%,1996年减少到42.80%,下降1.66个百分
点;中型企业的份额,相应的由16.94%降到13.28%。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是中国国民经
济的中坚,1997年资产总额所占份额为51.47%,向国家提供利税总额的份额达60.75%。
每百元资产总额和固定资产原价提供的利税总额,大型企业(6.55元和10.43元)高于小
型企业(4.83元和9.63元)和中型企业(3.78元和6.77元);大型企业的资金利税率和
产值利税主率均大于中小型企业。可见,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合理的规模发展
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可以提高中国工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企业总体经济效益。
  "十五"期间国有企业的发展,仍要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出发,继续贯彻"抓大放小"
的方针。"抓大",国家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大
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扶优扶强,显
著提高它们的素质和竞争能力。在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情况下,从战略上主动调整国
有资本的行业布局,推进国有资本在不同行业和企业间的流动,实现国有经济向关键领
域、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的集中。要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扭带,通过强强联合,在一
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2、 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
  "放小",就是要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推动下,对众多国有中小型企业因地制宜
地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搞活国有小型企业,是要充分发挥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
方面的作用,而决不是要放弃国有小型企业,不是对它们撒手不管。更不能把"放小"简
单化地理解为一个"卖"字,对国有小型企业统统采取一卖了之的做法。各地可以因地制
宜、自主选择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实现国有与非国有、公
有与非公有相互借重、共同发展。各类企业实行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和横
向联合,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经济。
  中国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85%左右,在职工人数上约占30%,在资产上占1
8%。小型企业每百元资产总额和每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增加值(25.13元和59.20元)要
高于大型企业(16.37元和31.75元)。这一情况说明,小型企业有它的优势所在,合理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可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四、 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
  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是当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九
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依靠市场竞争,促进现有资产合理流动与优化重组",
"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是第一次把资产存量的
流动和重组,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产重组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从
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对企业之间或单个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或分拆的
优化组合过程。它包括企业收购、企业兼并、股份制改造、企业拆整、企业破产等十分
广泛的内容。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为龙头,活化存量、优化增
量,以存量吸引和扩大增量,以增量带动和促进存量的调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重组
,是调整经济结构、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有效途径。
  1、 企业的资产重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在不断的竞争中按照"发展--成熟--衰退--重建"的生命周期
有规律地运行。特别是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要么兼并其它企业以重获新生,要么被其它
的企业兼并。但无论如何,都必须经过企业间或单个企业生产要素的分拆、整合及其它
形势的优化重组,以寻求新的发展出路。中国已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改革目标,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守这
一生命周期规律。国有工业企业只有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下,全面总结和借鉴世界先进市
场经济国家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以指导自己的发展进程,才能少走弯路,沿
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企业资产重组在国内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却是近几年的事情。结合世界先
进国家和中国部分成功企业资产重组的经验,企业的资产重组有以下几种典型模式:(1
)兼并收购均由合并后的企业负责处理;收购则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利用资金、债券、或
股票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票,并获得对该企业的实际控制权。(2)资产剥离模式。资产
剥离是指企业将非经营性资产、闲置资产和暂时不使用的资产从企业资产中分离出去,
以提高企业资产的有效性,减轻负担,降低产品成本。(3)联合模式。联合是指两个或
多个企业通过合并共同消失,同时形成一个新的企业。新企业接管原来几个企业的全部
资产和业务,重新组织管理机构。(4)托管模式。托管是指企业法人财产以契约的形式
所做的全部或部分让渡所实现的财产经营权和处理权的有条件转移。(5)买壳上市模式
。买壳上市是企业兼并收购的另一典型策略。其实质是一家非上市公司收购股票已经上
市却没有业务的公司,与之合并,将自己的业务注入,这样一来,收购方自然也就成了
上市公司。
  2、 企业的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是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下的资本经营的高级形式,公司制和资本金制度是企
业实行资本经营的制度基础。资本经营指经营资本的过程。企业资本所有者和企业资本
占有者都是资本经营的主体,资本所有者依据其对资本的所有权,决定资本的投向、数
量、形式等,通过经营资本的所有权,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作为资本占有者,对
其筹集的资本,企业经营者依法对其享有经营权和处置权。
  企业资本经营就是企业通过优化配置、流动等各种经营方式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
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完整的企业资本经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资
本经营。企业通过把资本和负债转变成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资产形态,通过整合企业
内部资源,包括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调整组织结构、
提高管理水平等,维持并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可称之为内部管
理型战略;另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的资本经营,就是通过吸纳外部资源,包括组建新企业
、吸收外来资本、开展技术转让、战略联盟、长期融资、进行兼并与收购等,迅速实现
企业能力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张,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可称之为外部交易型战略。二种
战备的有机配合和有效运用,构成了企业资本经营的整体内容,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
力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得到不断延伸。现阶段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重点就应实施外部
交易型战略。从中国实情看,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政府从传统的行政性办法过渡到
通过市场化方法改造与重组企业,通过产业政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从宏观上进行资本
的重组与配置,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适合国情的资本配置方式;二是企业通过外部交易
型战略,主要采取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与上市等手段,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重组与扩
张;三是发展中国特色的投资银行,通过其市场化的企业改造、重组技术和手段,为企
业资本经营提供专业服务,真正成为资本流动的桥梁和媒介。
  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可以给企业带来全方位的收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全过程的推动
作用。特别是兼并与收购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企业在资产规模、
新产品开发、市场份额等诸多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首先,兼并与收购有助于实现企业
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强资本扩张的能力。其次,有助于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
成本,迅速增值其可支配资本数额。第三,有助于企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形成更加有
力的竞争优势。应当特别强调,每一次兼并、收购并非资产的简单相加,更不是资本的
盲目扩张。在所有的成功的兼并、收购过程中,都伴随着企业资产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也就是资产的重组。资本经营是兼并、收购和重组的综合运用,资本扩张是资本经营的
形式,经过重组对资本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才是资本经营的最终目的。
  搞好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推进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当前应重视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1)加快建立现代制度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实质上是资本经营和资产重
组的过程。(2)培育和树立资本经营意识。要认识到,国有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战备,灵
活运用兼并、收购和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是解决当前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诸多问
题的有效措施。(3)组建企业集团。发展一批以产权为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
、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发挥其在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
、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4)加强企业内
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内在要求。搞活国有企业的根
本出路在于改革,但改革是慢功夫,对多数企业来讲,在深化改革的同时,通过加强企
业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是最现实、最明智和最有自主权的选择。向管理要质量
、要效益是目前各个企业都可以采取的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措施。(5)切实建立起实施
资本经营的新体制。首先,要解决企业资本经营者缺位的问题,即在建立公司法人治理
结构时,确立董事会作为公司决策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董事会作为投资中心的职能和
进行资本经营的责任,在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工作规范中,确定董事会进行资本经营的决
策程度;其次,在明确划分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职责,解决企业管理部门职能重迭交叉
的基础上,建立董事会下设的实施资本经营的工作机构,如信息咨询与战略研究部门、
投资规划与资产管理部门、财务公司、产权交易部门、法律中介事务部门等,分别进行
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投资方向研究,进行产权管理和交易、融资信贷、债券和股
票的发行、法律事务等资本经营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第三,是根据国家有关资产流动
与产权重组、资本经营的有关政策,制定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与产权市场衔接的资本经
营操作规范。(6)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与培训,提高资本经营的决策水平。
 

--
生活需要realplaye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2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