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jet (Seals_vib), 信区: Energy
标  题: 爱因斯坦传(9)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1月23日16:19:0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爱因斯坦不仅仅属于科学,科学也并不是与艺术毫不相干。对于伟大的科学发现来
说,
抽象的逻辑思维倒总是验证非凡想象力的工具。所以,爱因斯坦始终没有成为数学公式
的奴
隶,“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有时我感到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说明自己的信
心。
当1919年日蚀证明了我的推测时,我一点也不惊奇。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我倒会
非常
惊讶。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
着进
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和艺
术的
互补性与统一性,使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不管旅行到哪里,他总是身不
离提
琴,甚至参加柏林科学院的会议,也要随身带着琴盒,以便会后拜访普朗克、玻尔时,
能在
一起拉拉弹弹。在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或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爱因斯坦一旦遇到困难
,思
索陷入困顿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
律,
会在无形中开启他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音乐往
往催
化出爱因斯坦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
妙的
旋律。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很高,还能弹一手好钢琴。他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有
过许
多理论上的争吵,也有深厚的并肩战斗的友谊。在他们的交往中,音乐常常起到妙不可
言的
作用。爱因斯坦和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埃伦费斯特是终身挚友,但在相对论问题上
,又
总是争论不休。从1920年起,爱因斯坦接受荷兰的邀请,成了莱顿大学的特邀教授
,每
年都来几个星期,住在埃伦费斯特家里,讨论、争论自然是免不了的事。埃伦费斯特思
维敏
捷,又心直口快,批评意见尖刻、毫不留情。这点恰好与爱因斯坦棋逢对手,唇枪舌剑

后,能统一观点自是皆大欢喜。遇到无法统一的争论,两个好朋友会自动休战。埃伦费
斯特
是位出色的钢琴家,他喜欢替爱因斯坦伴奏。爱因斯坦则只要埃伦费斯特伴奏,那提琴
演奏
定是光彩四溢。有时,一支乐曲奏到一半爱因斯坦会突然停下,用弓敲击琴弦,让伴奏
停止
演奏。或许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触动了灵感,争论又开始了。争着、争着,爱因斯坦又会
突然
停下,径直走到钢琴边,用双手弹出三个清澈的和弦,并强有力地反复敲打这三个和弦

    熟悉这段典故的人都知道这三个和弦:
    像是在敲“上帝”的大铁门:“镗!镗!镗!”
    像是在向大自然发问:“怎—么—办?”
    弹着弹着,“上帝,”之门打开了,沉默的大自然与这些虔诚的探索者接通了信息

道。两个好朋友笑了,欢快悠扬的乐曲又响起来了。
    在柏林科学院,爱因斯坦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也是人们广为流传的美
谈。
弹钢琴者是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者,则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
和相
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在科学上,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
美和
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上,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
师的
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而且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只有
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只有艺术的美,没有科学的美,同样是残缺的。

    爱因斯坦毕生痴迷音乐,尤其痴迷西方古典音乐,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
品。
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
只有
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的确,爱因斯坦的一生,对物理学
之外
的世界发表过很多议论,但他从不议论音乐,他仅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千百次地去

受,仿佛音乐是来自天国的福音。
    应该得出的答案是,从童年就钟情于音乐的爱因斯坦早就视音乐为灵魂的安息地,
它就
是和谐,就是完美。和谐、完美是真实的基础,是人生的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爱
因斯
坦在物理学领域中的划时代发现,竟建立在一个古亦有之的美学原则之上。
  
--
        ★◎ 我 是 绿 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41q01.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