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odao (沐浴焚香 斋戒三日), 信区: Energy
标  题: 院士论坛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19日20:20:1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锅炉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林 宗 虎
摘    要
    从电站锅炉的容量、参数、水循环方式、环保要求和锅炉新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际
锅炉技术的发展, 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 提出了今后15年内我国锅炉技术的
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前言
    电力工业是一切工业发展的先锋和主要基础。自本世纪50年代至今, 由于世界工业
蓬勃发展的需要, 国际电力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 作为电源结构中最重要组成部
分的火力发电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我国的电力工业建设在"八五"时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电力工业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67820 MW, 比"七五"时期增长46.4%。1995年,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13240 MW, 比1990
年增长54.6%。目前全国百万千瓦以上的电厂以达到34座, 其中, 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总
容量70%以上的火力发电设备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
    近来, 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的建议中指出, 在今后15年中, 必须在能源等工业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能源应以发
展电力为中心。由此可以预计,在今后15年中, 电力工业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火力发电工
业必将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要设备之一, 因此, 在此情况
下了解发电工业以及电站锅炉的进一步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
    电站锅炉的发展和锅炉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锅炉的经济性与设备投
资费、电站循环效率、可用率等有关。锅炉的安全性除保证锅炉本身的安全运行外, 从
广义上还应满足环境保护提出的各种要求和指标。经济性和安全性是相互制约的两个因
素, 一般要提高锅炉的安全性便需增加设备的投资费用, 亦即将降低经济性。只有应用
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才能促进电站锅炉工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锅炉容量的发展和展望
    在火力发电设备中, 提高单位机组容量可降低设备费用和基建投资费用, 并可减少
金属材料消耗量。因此, 自本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 以美国为首, 单台电站锅炉的
最大容量迅速由蒸发量670t/h(200 MW机组)增加到4500 t/h(配1300 MW机组)左右。在欧
洲, 以德国为例, 在此期间单台锅炉蒸发量也迅速由200 t/h提高到2000 t/h以上。但自
70年代初期后, 根据国外统计及展望资料, 一直到下世纪初, 国际上电站锅炉的最大容
量仍将保持在4500 t/h左右的水平, 国际上电站锅炉的标准容量大都将保持在1500 t/h
 到2500 t/h蒸发量之间(约相当于配500 MW到800 MW机组)。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早先都认为电站单位机组容量愈大
则单位电能的投资费用愈小, 而且设备的可用率愈高。但实践表明, 随着单位机组容量
的增长, 单位电能投资费用并非是一直下降的。资料比较表明, 带再热器的燃煤电站, 
在单位机组容量超过600 MW后, 单位电能的投资费用已不再随机组容量增大而下降, 而
是近乎保持常值。对于燃油/气的带再热器电站, 在单机机组容量超过400MW后, 单位电
能的投资费用已保持常值。
    与此同时, 电站的可用率并非随机组的容量增大而上升。相反, 根据美国爱迪生电
力研究所的统计资料, 锅炉以及发电机组的可用率是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而下降的。
    当时形成大型机组可用率下降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机组容量上升过快, 科研
工作未及时开展, 以及设计和运行大机组的经验不足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当时较少强调
可用率的概念, 而制造厂只考虑投标价格, 而留有设计裕度不够。此外, 70年代爆发的
石油危机使石油、天然气价格猛涨, 促使电站锅炉大多转而烧煤, 且煤质不断下降。这
些情况也造成当时大机组的可用率下降。
    此外, 电站结构中核电担负基本负荷的比例增高, 火电机组担负中间负荷的趋势增
强也是火电机组最大容量停滞发展的一个原因。
    目前, 我国电网的主力机组已由200 MW转为300 MW。300 MW国产机组技术上已趋成
熟, 国产最大机组容量已达600 MW,引进的美国苏尔寿-燃烧工程公司的超临界参数600
 MW机组等也已正式投运。因而, 我国火力发电机组在近15年中将逐步过渡到300~600 
MW机组。同时, 应试制配800~1 000 MW机组的电站锅炉, 以便为我国锅炉工业的进一步
发展作好准备。
    三、锅炉参数的发展与展望
    火电机组的参数愈高则热耗愈小, 亦即电站运行经济性愈高, 但设备投资费也随之
增高。各国电站机组采用的参数是根据各国具体国情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的。
    计算表明, 在温度参数相同时, 因压力参数增高而产生的热耗降低值可参见表1。
表1 压力增高与热耗下降值的关系
  压力增高范围/MPa       热耗下降值/%
   由14增加到17          1.7
   由17增加到24          1.8
   由24增加到30        0.6~0.8
   由30增加到40        0.4~0.6
    由表1可见,随着压力增高,热耗下降幅度先增高后下降。由于压力增高会使设备费
用增大, 因而需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确定何种容量锅炉用何种参数为宜[1]。
    技术经济比较表明, 单机容量为300~600 MW的机组, 以采用亚临界压力(16~19 M
Pa)为宜;单机容量为900~1000 MW机组, 则采用超临界参数具有一定优越性。超临界压
力参数一般采用24~25 MPa。
    在蒸气温度参数方面, 由于奥氏体钢价格仍高, 因而国际上大型机组采用的一次蒸
气和再热蒸气的温度一般仍在530~560℃范围内选用, 不管蒸气压力为多少。采用最多
的汽温为540℃。这是因为蒸气温度再高以后, 由于汽温增加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不能抵偿
由于汽温增加必须采用奥氏体钢而带来的投资费增加。
    美国曾在1957~1960年间开始投运数台超临界压力锅炉, 其中以埃迪斯通电厂的蒸气
参数最高, 其蒸气压力达34.5 MPa, 其蒸气参数为649/566/566℃(具有两次再热)。但由
于锅炉技术不成熟和缺乏运行经验, 事故频繁, 不得不降参数运行。
    但从远景来看, 只要奥氏体钢价格下降, 提高蒸气参数以进一步改善火电机组热效
率的思路仍是具有吸引力的。因而美、法两国仍在积极研究开发压力为31 MPa, 汽温为
593/566/566℃或汽温为650/610/565℃的高效率两次再热超临界压力大型机组, 以期作
为可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下一代机组。  日本已于1989年推出首台超临界变压运行锅
炉, 其蒸气参数为31 MPa, 566/566/566℃。当然, 经过多年探索研究, 近期推出的超临
界机组远非已往的可比, 均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
    我国颁布的电站锅炉参数系列中, 配300~600 MW机组的锅炉参数定为16.66MPa, 5
40/540℃, 这一蒸气参数和国际亚临界压力锅炉的常用参数是一致的。预计在今后15年
中, 我国的主力机组参数仍将以亚临界压力为主(压力为16~19 MPa), 蒸气温度大都不
宜超过555/555℃。我国从原苏联和美国引进的超临界大型电站锅炉已投入运行, 以期积
累和消化吸收国际上有关超临界压力大型锅炉的设计和运行经验, 为国产大型超临界压
力锅炉的试制作准备。预计在今后15年中,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超临界压力锅炉也
将小批量生产和投入运行。
    四、锅炉水循环方式的发展与展望
    锅炉根据水循环方式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自然循环锅炉、多次强制循环锅炉、纯
直流锅炉、低倍率循环锅炉和复合循环锅炉 。
    自然循环锅炉的主要特点是依靠下降管与上升管之间工质的密度差进行工质循环的
, 循环倍率较高, 无循环泵, 因而工作可靠。但运行压力有限制, 锅筒中最高压力应保
持在19.5 MPa以下。这是国际上应用最多的循环方式。纯直流锅炉无锅筒, 给水靠给水
泵压头一次通过受热面形成规定参数的蒸气流出锅炉, 循环倍率等于1.0。直流锅炉金属
耗量小, 汽水系统简单, 无循环泵和锅筒, 但水质和自动化程度要求高。为了保证低负
荷安全运行, 这种锅炉必须保持低负荷时管内工质仍有高的质量流速, 因而额定汽水系
统阻力大。多次强制循环锅炉具有锅筒和循环泵, 利用循环回路中工质的密度差和循环
泵压头建立水循环。这种锅炉的循环倍率一般为3~5, 但由于存在锅筒, 金属消耗大于
直流锅炉。为了降低直流锅炉汽水流动阻力大的缺点, 后来在直流锅炉和多次强制循环
锅炉的基础上发展了低倍率循环锅炉和复合循环锅炉。前者的循环倍率为1.2~2.0, 有
循环泵; 后者在负荷低于65%~80%额定负荷时投入循环泵按低倍率循环系统运行, 大于
此负荷时, 停用循环泵, 按直流锅炉系统运行。这两种锅炉都用汽水分离器代替了锅筒
, 其允许最低允许负荷可降低到额定负荷的10%左右, 并且其金属耗量低于多次强制循环
锅炉 。
    这些具有不同循环方式的锅炉, 在国际上, 由于各制造公司的专利以及各国的具体
国情, 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近年来, 工业发达国家的电网负荷比已达1:0.5左右, 电源结构中核电担负基本负荷
的趋势增长, 因此美、日、原苏联等国均要求火电机组能参加调峰运行。在各种循环方
式的电站锅炉上都采用各种措施(如在高热负荷区采用内螺纹管、改进燃烧器等)来保证
锅炉的调峰性能。其中, 采用炉膛下辐射受热面为螺旋管圈 炉膛上辐射受热面为垂直管
屏的直流锅炉, 特别是这种结构型式的变压运行低倍率循环锅炉和复合循环锅炉由于起
动快、调节幅度大、调峰速度快而受到普遍重视。我国已引进了这种结构型式的锅炉, 
并已投入运行。
    我国电站锅炉的主要水循环方式为自然循环锅炉, 其它水循环方式的锅炉在我国电
站中也均具备并运行正常。各种水循环方式的锅炉今后在国内的发展将取决于造价和对
运行方式的要求。我国电网负荷的峰谷比已逐步向工业发达国家靠近, 大型锅炉应参加
调峰运行的任务已提上日程。因此, 对国产大型锅炉应加强研究在设计中考虑锅炉的调
峰性能和变压运行性能的问题。同时, 也应研究如何改装原有的锅炉, 以适应调峰的要
求。
    五、锅炉新技术的发展于展望
    5.1 燃烧技术
    本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迅速上升, 从而使燃煤锅炉
再次在国际上得到发展, 不少原来烧油和气体燃料的锅炉也设法改为燃煤锅炉。由于煤
粉燃烧器负荷调节范围较小, 为了保证锅炉的调峰要求, 使燃煤锅炉能在15%额定负荷下
运行, 国际锅炉制造业开发了多种宽调节比煤粉燃烧器, 如宽量程煤粉燃烧器等。 现以
宽量程燃烧器为例来说明其作用原理。
    这种燃烧器在其当中部位设有小容量煤粉喷嘴, 也称低负荷喷嘴。在低负荷时, 进
入燃烧器的煤粉气流经过一个旋风分离器浓缩后送到低负荷喷嘴, 以保证在低负荷下稳
定燃烧。日本曾在1989年应用这种燃烧器在15%额定负荷下使燃煤锅炉安全运行。
    为了改进煤粉燃烧技术和确保环保要求, 英、美两国正在研究微煤粉磨制和燃烧技
术。英国已生产出最新式的微粉磨煤机, 其结构紧凑, 型式有园盘和锤式微粉磨粉机、
气动离心装置式微粉磨煤机等。 微粉磨煤机磨出的煤粉比常规磨煤机磨出的煤粉细10倍
, 因此显著提高了煤粉颗粒的有效燃烧表面, 其燃烧化学反应过程大为加快, 可以和石
油或天然气媲美, 微煤粉燃烧时碳燃尽较快, 灰冷却加快, 所以不易发生管子粘灰。此
外, 将燃油或燃气锅炉改为燃煤时, 只要增设微粉磨煤机、煤场及排灰设备即可, 较为
方便。如采用微煤粉分级燃烧, 可使NOx排放量大为降低。
    在对锅炉提出的众多环保要求中, 限制锅炉排放的NOx量是很重要的一项。为了减少
燃烧产生的NOx量, 在国际锅炉工业中发展了一系列低NOx燃烧技术。如:二段燃烧法(将
燃烧所需空气的85%在燃烧器送入, 其余的在燃烧器上部喷口送入), 脓淡燃烧法(将煤粉
空气混合物用各种措施分成富粉流和贫粉流两股气流, 前者在低过量空气系数下燃烧, 
后者在过量空气系数大于或接近1.0的条件下燃烧, 而燃烧器的总过量空气系数仍保持在
合理范围内), 排烟再循环法(让一部分温度较低的烟气与燃烧用空气混合)等。 并设计
了一系列低NOx燃烧器, 如混合促进型、自身再循环型、多股燃烧型、阶段燃烧型号和喷
水燃烧型等。采用这些燃烧技术后NOx排放量的平均降低率列于表2。
    由表2可见, 这些低NOx燃烧技术的NOx平均降低率均小于45%, 因而,除采用这些燃烧
方法外, 还必须配用各种排烟脱硝方法, 以使NOx排放量达到环保要求指标。
    近10余年来, 各国对锅炉排烟中SO 含量和NOx含量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并且锅炉
所用燃煤的品质下降。为了解决煤质下降和排烟的除硫脱硝问题, 沸腾燃烧技术在国际
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表2  各种低NOx燃烧技术的NOx平均降低率
燃烧方法    NOx平均降低率/%
二段燃烧法  27
浓淡燃烧法  19
排烟循环法  32
低NOx燃烧器 27
低NOx燃烧器+浓淡燃烧法 25
低NOx燃烧器+二段燃烧法 34
二段燃烧法+排烟再循环法    44
    采用沸腾燃烧技术的沸腾燃烧锅炉, 简称沸腾炉, 具有很强的燃烧适应能力, 不仅
可烧一般锅炉用燃料, 还可燃用劣质煤。在燃用高硫煤时, 如在沸腾床添加一定数量的
石灰石, 可有效地抑制SO 的生成, 使锅炉排烟中SO 含量达到环保要求, 这比采用烟气
脱硫装置要经济得多。近10年来开发的循环床沸腾炉的脱硫率可达90%以上。沸腾燃烧的
燃烧温度较低, 因而可抑制NOx的生成。当采用2级分段燃烧时, 可使排烟中NOx含量达到
环保要求。
    沸腾燃烧技术已公认为最有前途的清洁燃烧技术。沸腾炉可分为鼓泡床沸腾炉和循
环创沸腾炉两类, 两者已投入运行的单台锅炉容量均已超过500t/h。为了进一步向大型
化发展并提高电站循环效率, 沸腾燃烧可以将一般在大气压下的燃烧改为正压燃烧, 同
时采用蒸气-燃气联合循环的电站运行方式。 国际上正在积极开发这一运行方式, 其技
术经济效果是富有吸引力的。设计表明, 对一台配330 MW机组的锅炉而言, 如将沸腾炉
布置在内压为1.6 MPa、直径为24 m的球内, 采用正压燃烧, 则和常用的同容量倒U型布
置的锅炉相比, 其高度可降低近2/3。如再采用蒸气-燃气联合循环, 则电站循环效率可
达42%, 且这种电站的尺寸比常规电站大为缩小。这样就能够达到既清洁燃烧又提高电站
经济性的目的。显然, 这种电站运行方式的技术经济效果是较为优越的。这种电站已开
发得较为成功, 已有几座这样的电站在运行。目前, 国际上正在积极研究开发一种整体
煤气化正压沸腾炉蒸气-燃气联合循环电站。在这种电站中, 煤在送入正压沸腾炉之前先
用增压流化技术裂解, 放出煤气、焦油后, 将裂解后的半焦送入正压沸腾炉燃烧。锅炉
排出的高压烟气用裂解产生的煤气补燃到1200~1300 ℃左右, 再送入燃气轮机作功。由
于提高了燃气轮机进口烟温, 所以可使电站效率达到45%~46%或更高。
    我国在燃烧新技术方面, 为了解决煤质下降和燃用劣质煤问题, 也发展了不少燃烧
新技术, 如夹心风燃烧器、钝体燃烧器、预燃室燃烧器等, 并正在积极消化吸收引进的
国外燃烧新技术。在发展沸腾炉方面, 已有20多年历史, 已运行的鼓泡床沸腾炉的最大
蒸发量为130 t/h, 并正在引进配125 MW机组的循环床沸腾炉。有关正压沸腾炉和联合循
环电站的开发研究工作正在积极展开。由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投资高, 要求用专用
煤种, 技术比较复杂, 我国尚未进行系统的开发研究, 但也已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性的
研究工作。预计在今后15年中, 我国在燃烧技术上将在保证低负荷、劣质煤燃烧方面会
有所创新和突破; 在沸腾炉方面, 将能设计制造配125~200 MW机组的循环床沸腾炉, 有
望建成示范性的正压沸腾炉蒸气-燃气联合循环电站;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 将进
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5.2  锅内技术
    近10余年来, 由于电网调峰需要, 各国均十分重视调峰锅炉的发展。由于内螺纹管
在推迟膜态沸腾方面具有一系列优点, 因而各国在自然循环锅炉上都采用了内螺纹管以
提高运行可靠性。在直流锅炉上都采用改进措施, 以适应调及变压运行的需要。例如, 
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在其生产的超临界压力大型直流锅炉上加装了新型的汽水分离器
, 以适应变压运行的需要。这种分离器作立式布置,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由水冷墙来
的汽水混合物自顶部轴向引入, 经螺旋臂使之分离后流入筒体。水沿筒壁经涡旋叶片往
下流出, 蒸气则经滴水环自顶部的蒸气引出管流出, 并送往过热器 。
    我国在锅内技术方面正在研究开发试制国产600 M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所需的
各项技术, 如内螺纹管特性、汽水分离器研制以及汽水混合物在各并联管中均匀分配问
题等。同时, 也在研究自然循环大型锅炉中采用内螺纹管问题。这些均已取得一定成果
, 并正在继续深入研究中。
    5.3  受热面结构
    现今电站锅炉各种受热面结构, 除炉膛水冷墙广泛采用膜式水冷墙外, 对其它承压
的屏式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也趋向于膜片化 。这些受热面采用膜式结构后可以减少金属
耗量, 尤其是昂贵的受压管子金属耗量, 可以减少管组所占空间, 这对解决大型锅炉对
流受热面的尺寸太大而难以布置的困难有积极意义。此外, 还有利于减少受热面污染和
灰分磨损, 提高运行经济性。至今, 对于屏式过热器、再热器、对流过热器和省煤器都
进行过一系列膜片化试验研究和工业性试验, 效果很好。特别是膜式省煤器在各国已得
到广泛应用。我国也开始在省煤器上采用膜式结构并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在空气预热器方面, 由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空气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以及需
要定期维修, 因而采用热管空气预热器的趋势逐渐增长。热管空气预热器无运动部件、
无空气泄漏、维修时不会造成运行中断且管壁温度较高不易引起烟气侧低温腐蚀, 因而
对电站锅炉具有吸引力 。我国也曾对热管空气预热器开展了研究, 取得了成果, 并在一
些电站锅炉上试用。但是否完全适应于我国电站锅炉, 尚有待于根据我国国情进行综合
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确定。
    5.4  其它锅炉新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锅炉设计周期大为缩短。过去费时甚多的锅炉热力计算、水循
环或水动力计算、空气动力计算均可用计算机程序迅速完成。同时, 依靠计算机画图, 
可使锅炉图纸用计算机绘出。这样, 可使锅炉设计进行众多的方案比较, 并从中确定最
优方案, 提高设计质量。
    锅炉的各种数学模化技术在近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 其中研究最多的炉膛数学模化
技术的一元方法已可在锅炉设计中粗略预测炉内过程工况, 三元计算正在大力开发中。

    此外, 对锅炉厚壁构件瞬态温度和应力分布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并建立了有关
数学模型。在气流横向冲刷管束时引起振动的工况以及锅炉管束的传热过程方面, 也均
建立起数学模化模型。这些技术对于避免管束振动及优化传热过程方面均可起到判别和
预报作用。用计算机程序评定现有锅炉的管子剩余寿命, 进行在线监测和设备诊断等计
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我国在以上这些方面也积极开展了研究工作, 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在今后15年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各方面科学研究的深入, 应用数学模化技术预报锅炉各种工
况的工作将扩展到设计、运行等更多的锅炉领域, 并向更为实用化发展。
    磨损和腐蚀从来是影响锅炉钢管寿命和危及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近10年来, 
除了针对锅炉具体情况采取专用的防腐、防磨措施外, 也研究开发了耐腐蚀和耐磨损的
新型材料和喷涂材料, 例如:对于腐蚀和磨损严重的碳钢管, 可以采用复合管加以代替。
复合管由低碳钢作内层和310型不锈钢作外层挤压成形, 其外层腐蚀率只有低碳钢的30%
。另一种方法可以对低碳钢管进行喷镀。日本曾用将瞬间溶融的陶瓷涂层粉末材料快速
喷镀在钢管上的方法使管子表面形成保护膜, 以达到防腐、防磨的目的。美国采用等离
子喷镀 50Cr50Ni 的方法使锅炉钢管外表面获得保护层。这两种方法均效果良好。美国
方法对抗火焰侧腐蚀性能很好, 镀层上的腐蚀率很低, 且很少有镀层剥落现象。我国也
正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工作, 预计在今后15年中能有更加成熟和实用的措施用于锅炉
的防腐、防磨。
    5.5  环境保护技术
    在环保方面, 烟气除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 目前电气除尘器效率已达99%以上, 可以
保证锅炉排烟达到环保的除尘要求。在保证排烟中NOx含量符合环保要求方面, 除前述采
用沸腾燃烧技术和其它有关燃烧技术外, 还可采用干法或湿法烟气脱硝。两者均可用氨
为还原剂, 干法设备费较大但运行费较小;湿法则刚刚相反。排烟脱硝技术中采用的方法
有半干法(利用石灰石作添加剂, 脱硫程度为90%左右), 湿法(利用石灰石作添加剂并生
产出石膏, 脱硫程度为95%左右), 再生湿式洗涤法(可加工生产出元素硫, 脱硫程度为9
5%以上)。各国广泛采用湿法, 也可采用串联方法联合脱硫脱硝。排烟脱硫脱硝装置的投
资费约占电站总投资费的20%--25%。因此, 研究和开发新的排烟脱硫脱硝技术, 降低其
投资费和运行费是各国今后的奋斗目标。我国在今后15年中应结合国情研究开发出新型
的价廉且实用的脱硫脱硝技术, 并使排烟指标达到环保要求。
    六、结论
    (1)到下世纪初期, 国际电站锅炉的最大蒸发量将仍保持4500 t/h水平。国际电站锅
炉的蒸发量大都为1500~2500 t/h。在今后15年中, 我国电站主力机组应为配300~600
 MW的机组, 并可试制配800~1000 MW机组的锅炉, 以便为我国锅炉工业进一步发展作准
备。
    (2)国际上新研制的具有高可用率和高效率的高参数超临界压力(31MPa, 593/566/5
66 ℃或以上)2次再热变压运行锅炉将在未来近10年中推出。我国是否研制这类特高参数
的锅炉, 应根据我国国情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但在今后15年内, 国产大型超临界压
力锅炉(压力为24~25MPa)将会小批量生产和投入运行。
    (3)在今后15年中, 我国电站锅炉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如何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满足提
高可靠性的要求和提高经济性的要求, 同时应考虑环保要求、调峰要求和适应燃料多变
的要求。这些要求将推动我国锅炉技术的发展。同时, 能进行清洁燃烧和具有广泛燃料
适应性的沸腾炉将用于我国电站锅炉, 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在今后15年内, 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将积极进行环保技术的开发研究, 以降低除硫
脱硝等装置的高额投资费, 并创制经济而实用的除硫脱硝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宗虎、张永照,锅炉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9。
2.  林宗虎、陈立勋,锅内过程。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0。
3.  Kakac S.  Boilers evaporators and condensers。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
ns Inc, 1991.
4.  Singer J G, Combustion fossil power, Windsor, U S A: Combustion Engineeri
ng Inc, 1991.
5.  高汉襄。国内大型煤粉锅炉的现状。见:高汉襄主编, 引进大型燃煤锅炉学术会议论
文集。西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199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etp5.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8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