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ingworld (我心之忧,若弗云来。), 信区: Graduate
标 题: 毕业生薪水与“高校名气”能否成正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02日15:37:3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2/11/29 10:23 中国青年报
主持人 刘声
沙龙在座:
王立平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
苏先生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史老师 北方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
张车伟 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室研究员
如果你毕业于武大、华中科大等企业认定的“首选大学”,月工资是3000元;如果
你毕业于武汉理工大、武科大,月工资则为2000元。武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
今年招聘的一批毕业生,采取这种明码标价的“差别”工资发放方式,引发争议(11月2
7日《武汉晨报》)。一些来自非首选大学的“烽火”员工认为,这种有差别的工资标准
不公平。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市场自身的自由选择,毕业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劳
动部门则表示,只要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政府不干涉。
●王立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公平,就是交易双方都认可的规则。企业对大
学生择优录取,名校学生工资3000元,普通高校学生工资2000元,这种现象无法说是否
公平。就像我们买一件商品,名牌肯定比普通的贵几倍,名牌的效应就是无形资产。
但是人才与商品不同。一些企业在选择人才的初期,很可能看重应聘者的显性价值
,即名校背景。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就是比一般学校毕业生薪水高。但是在实践中人才
的“潜性价值”,才是老板最看重的。而这种“潜性价值”并不是名校学生的专利,它
是个人才华的体现,并不与学校名气成正比。
我个人认为,武汉这家企业薪金设置未必科学。企业不应该用“显性价值”评估人
才,这样有可能出现名校学生嫌价低,普校学生感觉受歧视不愿来的情况。在中关村,
许多企业老总都不喜欢用名校学生,因为他们自视甚高,不能脚踏实地;相反普通院校
、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珍惜工作机会,能吃苦、踏实、肯干,企业觉得更需要这样的人才
。
●苏先生: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只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有明文规
定,各省、市也有不同的执行标准,而对企业发放工资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其工资不
低于当地劳动力的最低标准,劳动部门就不干涉。
这种现象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我认为很正常。供需双方参照劳动力市场报价,进
行商谈,如果合适就可以签协议,如果不合适完全可以放弃,一切由市场说了算。
●史老师:学生毕业后的薪水与学校“牌子”直接挂钩,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公平。
有些优秀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高考没发挥好进了普通院校,难道就能说明这个学生不
优秀吗?难道普通院校的学生就一定比名校学生差吗?从我多年做招生工作的经验来看
,许多学生的能力和高考成绩并不成正比。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高低与自身是否努力学习
有关,而外在环境的影响只是次要因素。
对大学生来说,择业不能只看企业薪水的高低,更要全面了解这个企业是否有发展
前途,提供的岗位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这个角度出发,武汉这家企业有差别的工资
机制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可能自设门槛,把更多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
同时,这种现象对我们的高校教育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现在的就业前景成为学
生选择学校的指挥棒,学生一进校就发现,由于学校的知名度不高,将来毕业后工资就
要低人一等,一定会对学校产生不满情绪。这样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都会带来一系列麻
烦和困难。
●张车伟:从学历来讲,虽然都是本科四年,但名牌大学与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肯
定是不一样的。武汉这家企业的做法无可厚非,毕竟在市场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有选择
自己游戏规则的权利,如果行不通,企业肯定会自动调整政策。
不同类别的高校毕业生工资标准不同,反映的是一种市场评价。上个世纪80年代,
大学的录取率很低,当时的大学生,确实是人才的标志。现在高校不断扩招,太多的人
挤进大学校门,大学生已不再稀罕。但是现在想上名牌大学还是不太容易,能上名牌大
学的,基本素质都比较高。于是,选择名校毕业生,成为企业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这
种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是,社会对名牌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国高
等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水平,才能从机制上确保名牌与质量成正比。
--
当我离开的时候,这个Login会送给另外一个人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6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