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Robusting), 信区: Graduate
标 题: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4 21:25:26 2003) , 转信
发信人: newer (新手), 信区: Science
标 题: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2002年12月17日19:10:06 星期二), 转信
绪 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和内容)
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
究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并由此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包
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
法论。
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è自然科学è自然界
历史唯物论è社会科学è社会
2、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教学内容):
1)自然观(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进化)
2)科学技术方法论
3)科学技术观
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综合研究(重点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意识之间的转化机制)
2) 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3) 自然观研究
4) 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
5) 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
6) 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哲学问题研究
7)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8) 科学与文化研究
9) 科学思想史研究
10)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名著与科学技术哲学史研究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宏观上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进
程,完善知识结构。 T、∏、+ 型 人才
2、理解和自觉运用科学方法
3、弄清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尤其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恩格斯:"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
有理论思维"
参考书和刊物:
1)《自然辩证法概论》,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椿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
3)《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主办
考核方式:
1)平时课堂作业 20%
1)期末课程论文 30%
2)闭卷考试 50% (以笔记为主)
第一篇:自然观(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化)
第一章: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的自然观
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
一、原始人的发明:
100-200万年前制造和实用石器工具;
50万年前:火
14000年前:弓箭
9000年前: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后来:古针缝衣、陶器烧制、房屋建造和木轮车、
独木舟的相继发明,……
原始人的发明始终同生产实践融为一体,技术起始于生产
原始末期:冶铜技术(划时代意义)
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是生产经验的积累,又是对自然界的初步认
识结果。(人类、劳动与创新)
二、奴隶社会:
体脑分工,文字、工具è研究手段
4000 B.C.--2000 B.C. 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4大文明
古国里程碑意义的科技成果:铁器、金字塔
三、古希腊科学:800 B.C--A.D.200
创立自然哲学和理论自然科学,是近代欧洲自然科学产生的主要思想渊源。
1、前期:800 B.C.--400 B.C.
主要成就:科学与哲学一体化的自然哲学,最有价值的成
就是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承前启后):
提出完整的世界体系
研究具体问题(通过经验)
著作:《物理学》、《论产生和消亡》、《天论》、
《气象学》、《动物的历史》、《论动物的结
构》、……
2、后期:"希腊化时期":自然科学与哲学分化,产生了一些
理论学科:
欧氏几何 《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物理学:浮力定律、杠杆原理、螺旋提水
器、滑车、投石炮、起重机;
数学家(墓碑)圆柱体的内切球,2/3
托勒密的天文学
盖伦的医学:把医学和解刨学知识系统化
3、5世纪~15世纪,欧洲进入中世纪,这期间阿拉伯人和中
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阿拉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保留了许多古希腊科学;
中国:东方科学文化的最杰出代表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三个阶段:战国到秦汉前(475 B.C.--221 B.C.)
科学技术的许多门类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秦汉到南北朝(221 B.C.~A.D.581)
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实用科学体系;
唐、宋朝(618-1276)
科技达到高峰
5世纪~15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四大学科体系:农、医、天、算
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与古希腊比较:由定律、定理表现的理论自然科学不如古希腊,而实用科学长期处
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与技术没有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缺少社会大生产推动
封建压制
中国古代实用科学本身的缺陷
……
第二节:古代的自然观和科学方法
一、古代的自然哲学,既是古代科学的一种知识形态,又是古
代的自然观学说:探讨自然界本源是一个核心问题
1)泰勒斯:"水是万物之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冷、热、湿、干构成万物";
阿那克西米尼:"气是世界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列宁称他为"辩证法
的奠基人")。
2)我国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相杂形成万物;
阴阳说:"阴阳有序,阴阳失调"
八卦说: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天地(乾坤)两卦是自然界一切现象的最
初根源。
元气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二、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勾勒了自然界观的总画面,肯定了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
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局限性: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
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
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有神秘色彩
所以称为"朴素的自然观"(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相适应)
三、研究方法:观察方法;
带有原始性质的实验方法;
初步建立了以演绎为主的逻辑方法体系
第二章:近代前期的科学技术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15世纪~18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的大变革,自然科学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第一次科学革命;
2)机器代替手工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3)打破了宗教神学自然观的束缚,导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
第一节: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一、社会历史环境:
1、十字架东征:1096~1291年,东征8次,法、意、德、英
等国国王参与了东征;
促成十字架东征的三股力量:城市经济和商人
贵族和骑士
教会
旗号:宗教改革,实质是侵略
东征后果:东西方贸易增加10倍以上;
消耗封建和教会势力,刺激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背景:15世纪托勒密的《地理学》被译成拉
丁文:地球是圆的;
托斯堪内里绘制的地图:中国和印度
在大西洋对岸。
1)哥伦布(意)发现新大陆:1492.8.3~1493.3.15,率三只船
2)达·伽马(葡)到达印度:1493, 率四只船,换回大量香
料和象牙
3)麦哲伦(葡)环球航行:1519~1922,帅五只船,
西班牙è南美è菲律宾è印度è非洲好望角è西班牙
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土著人所杀
4)巨大历史意义:
a)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共产党宣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
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
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
速发展"
b) 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价值:
劳厄(1879-1960)在《物理学史》中说:"我们必须把十五世纪末的伟大的航海发
现,首先是哥伦布的发现,作为新的研究精神的起点。"
3、文艺复兴:
1)"十字架东征"欧洲人发现古希腊
2)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肯定现实生活,批判禁欲主义
3)学术空气活跃,出现了许多巨人
但丁、卜伽丘、达·芬奇、赛万提斯、莎士比亚……
复兴与再生
获得知识酵母
破除"信条",恢复人类理性的权威,培植自由研究精神
4)恩格斯说:"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
-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4、宗教改革运动:
1)16世纪,马丁·路德(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
核心:"信仰可以获救"、"廉价教会"
2)加尔文教:人实现上帝使命,提倡私有财产,发家致富光荣
3)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同路关系:资反封与科反神,
新教:用自己的意愿解释圣经,自寻信仰
科学家:用自己的经验找真理,用自己的
意愿解释世界
又势不两立:新教和旧教一样,迫害科学家,"布鲁诺"
4)马克思说过:
资产阶级的创业史,是一部用剑与火的燃烧着的文字写入人类的编年史的。近代自然
科学就是在这场普遍革命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必然会收到这个时代革命精神的影响,而
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
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1、毕德哥拉斯的地动说 (约580~500 B.C.)
1)万物都是数,最重要的数:1,2,3,4
最理想的数:10
2)对地星和中心火: 对地星 ,恒星,金木水火土日月,地球
3)恩格斯:"关于地球运动的第一个推测"
2、阿里斯塔克第一次提出日心说(310 B.C.-230 B.C.)
1)地球和行星都绕日作圆周运动
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比哥白尼早1800年)
2)论证:半月时
日食
月食 :测算:地球直径是月亮的3倍
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6~7倍
(实际109倍)
太阳比地球大是其理论的出发点
解释视差:极远
3)未被接受:两方压力:亚里士多德:天地异同,重物下落?
视差?常识给人假象
3、托勒密的地心体系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同心球: 地球在中心,神推动原动
天,力逐级下传
2)阿波罗尼斯的本伦~均伦体系(262 B.C.~190 B.C.)
解释:行星和地球之间距离的变化
行星运行的顺行、留、逆行
从理论与观测相符合这一点说,
它是一次重大而成功的变革
3)喜帕恰斯的偏心球(190 B.C.~125 B.C.)
4)托勒密集地心体系之大成(A.D. 100~170)
《天文学之大成》:系统论证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在解释现象时,应该用一种能够把各种事实统一起来的最简单的假说。
这种思想是正确的。
后来加到了79个轮子
5)评价:代表人类认识太阳系的一个阶段
4、哥白尼的日心说(1473~1543)
1)简历:在意大利学习10年,1499年成为罗马大学教授
关于地动的学说触动其好奇心,开始改进计算方法,
后打破地心说,到波兰乡村当牧师,1543年5月24
日出版《天体运行论》,去世。
2)内容:太阳是宇宙中心
地球在运动,公转和自转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水、金、火、土、木星以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
3)解释:顺行、留、逆行 34个均伦和本轮
4)缺陷:自转和公转引起的问题(视差)
不如地心说与观测相符
匀速圆周运动,借用均伦~本轮
5)伟大意义:
《天体运行论》是自然科学宣布其独立的革命行为,是近代革命的先声。
a)反对宗教神学:反对被宗教化了的"托勒密体系"
b)反对神云亦云,人云亦云:为自然科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c)对宇宙观、自然观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6)哥白尼为什么能提出太阳中心说?
A) 古希腊科学的种子
B) 普遍革命的社会历史环境
第二节 牛顿力学的诞生和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一、开普勒天体运行三定律:
1、幼年家贫,想当牧师,酷爱数学,认为上帝一定用数学设计
宇宙。
2、三次探索:接触到哥白尼体系后,为它的数学简单性与和谐
性而感动。"我从灵魂深处证明它是真实的,我
以难以相信的欢乐心情欣赏它的美。"
第一次:发表《神秘的宇宙结构》,
杜撰的正多面体与圆内外切
六、四、十二、二十、八?è土、木、火、地、金、水
1600年:成为第谷的助手
第谷告诫:"一定要尊重观测事实。"
第二次:揭开行星运动之迷,选定火星为研究中心,
无论怎样调整偏心圆,还差8弧分(0.133度)
"就凭这8弧分的差异,便引起了天文学的全部革
新。"
发现:轨道定律: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
太阳在一个焦点上
面积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
相同时间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次:探索行星运行的半径与周期的关系:T2=R3
3、开普勒的自然观和认识论:
一方面深信数学和谐,天体音乐;
另一方面尊重事实。
4、伟大意义:继承发展了日心说,为牛顿力学奠定了基础;
放弃正圆轨道,也背弃了教会的信条;
认识自然规律的信念。
二、伽利略:主要研究地上物体运动的规律;
把科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近代科学之父)
1、发现:单摆运动(教堂)
自由落体运动(思想实验,比萨斜塔实验)
惯性定律 (思想实验,斜坡实验,受控实验)
抛物运动理论
发明高倍数望远镜,支持日心说。
发表《哥白尼与托勒密两大体系的对话》
2、伟大意义:1)以实践和榜样确立实验科学的地位,
成为近代科学之父,
特点:受控实验,思想实验,
实验与数学相结合;
2)通过用望远镜,支持哥白尼日心说,
发现木星卫星、太阳黑子,
月球表面山谷;
3)打破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
2) 缺陷:伽利略不理解开普勒工作的意义,
天上和地上不能结合,
这个工作留给牛顿去解决。
三、牛顿力学和机械自然观
1、 生平:(1642~1727)生前丧父,三岁后母亲改嫁,
14岁务农,
1661年考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选为巴罗的助手,
1665~1667(18个月)回乡躲避瘟疫:
引力、微积分、光分解;
1687~1727(40年)没有大的科学成就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力学家、光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时代的代表。
恩格斯:"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建立了科学的天
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
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
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
学。"
2、万有引力理论(站在巨人的肩上)
1)背景:开普勒提出行星运行三定律后,很多科学家试图揭开
其原因。
惠更斯(荷兰)的向心加速度公式(a=V2/R)
如果同T2=R3结合,就能得出平方反比公式,
但没有,认为:向心力不等于引力。
胡克:重力就是引力,物体与地心的距离不同,
重量不同,后来提出平方反比的思想。
贝尔纳认为:概念属于胡克,公式属于牛顿。
2)牛顿:思绪从"苹果落地"飞到了月亮上;
旋转问题:旋转的"石头",绳子呢?
思想实验:高山发射火炮,向心力就是重量,
月亮类似炮弹;
把惠更斯的向心加速度公式与开普勒第三定律结
合,得出万有引力公式;
解释潮汐现象;
三次检验:地球形状的测定,
(在赤道钟表比法国慢2.5分/天)
哈雷彗星回归
海王星的发现(英国的亚当斯,
法国的勒维列)
对海王星的发现,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最后证明了哥白尼~牛顿体系
2、 牛顿的力学思想和机械论:牛顿力学为机械论哲学的产生和
流行,提供了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
外加力è外因论
只改变速度和位置,不改变质量è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力学定律对物体无论质量与速度大小都适用è机械论:机械力学解释一切
力学的精确预言è单一决定论,
物质特性:惯性、广延性、不可入性、
坚实性与机械原子论适应
所以,机械论的出现不可避免。
4、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优点:抽象,时空和运动,可取;
缺点:时空绝对,与物质及运动无关不可取
5、牛顿的神学观:存在全能的上帝
论据:太阳系的巧妙安排;
行星的横向推动力;
动物的巧妙构造;
上帝精通力学和几何学,具有光学知识,
声学技巧。
四、第一次技术革命
发端于英国,而后遍及欧洲,
以纺织机械的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
特点: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平行(有相互影响)发展。
五、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
1、 特点: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
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
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2、原因:蒸汽机械生产和机械力学;
分门别类、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所以,形而上学自然观有其历史必然性
2、 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
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
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
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成为片面的、
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
,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
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
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正因为如此,随着自然科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必将为辩证思
维方式所取代。
第三章:近代后期(1800-1899)的科学技术
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主要部门由搜集材料为主转化为整理材料为主的
理论综合;
2)电磁理论引起第二次技术革命;
3)自然科学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一个个缺
口,导致自然辩证法的诞生,及自然观、科技
观和方法论变革
第一节: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一、天体演化学
1、笛卡尔的星云说:1644年在《哲学原理》中指出:
宇宙太初混沌,上帝赋予物质旋涡流,
中心形成太阳,较远细微物质分散,
较粗大的形成地球和行星
第一个提出星云说。
2、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
1) 康德星云说:1755年,31岁的康德匿名出版了《自然通史
和天体论--根据牛顿力学定理试论整个宇
宙的结构及其力学起源》
第一个科学地提出太阳系起源的假说。
要点:a)太阳是由星云形成的:
一团弥漫物质通过万有引力形成的
"给我物质,我就能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因为有了本质上具有引力的物质,
那么大体上就不难找出形成宇宙体系的原
因。"
b)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吸引和排斥:
"吸引和排斥相互斗争会引起一种运动,
这种运动是自然界永恒的生命。"
(辩证唯物主义)
C)对恒星轨道的解释:
同向性:引力与压力(排斥)平衡,
下落运动变为圆周运动
两向变一向(通过撞击),
自转
共面性:
近圆性:
D)行星质量和密度分布的原因:
离太阳近的密度大,远的密度小
而质量大(形成时的范围宽度)
2)拉普拉斯星云说:1796年出版《宇宙体系论》
当拿破伦问此书为何没有一处提到"上
帝" 时,拉答:"我用不着那个假定"
要点:旋转着的炽热的气体冷却收缩形成太阳系,
角动量守恒:J=MVR R小,则V大;
离心力=吸引力,形成气体环(冷却)è行星;
è 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自转:环外部线速度大,卫星与行星形成过程
类似,
土星光环是没有形成的卫星
3)星云说的意义:打破了牛顿的机械宇宙观,
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图景
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
"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康德的发现包含着一切进步的起点。"
二、地质学中的"灾变论"与"渐变论"之争
1、居维叶(法)的灾变论: 居维叶是古脊椎动物学创始人。
发现化石特点:地层越新越接近现代,
这已经揭示了生物进化规律,
但居维叶把这些发现与创世说调和,提出"灾变论",
多次创造;
代表作:《地球表面的革命》,
18286种动物化石分为27个系统,
27次创造。
恩格斯的评价:在词句上是革命的,在实质上是反动的。
它以一系列重复的创造行动,代替了第一上
帝的创造行为,使神迹成为自然界的根本杠
杆。"
3、 赖尔(英)的渐变论:发表《地质学原理》,用地质过
程(风、雨、河流、潮汐,……,地震)解释;
"渐变论"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二个缺口。
恩格斯的评价:"只是赖尔才第一次把理性带到地质学中,
因为它以地球的缓慢变化的渐进作用,代替
了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然革命。"
三、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
1、背景:多种能量形式的转化:1800年伏特电池:化è电
尼科尔森电解水:电è化
奥斯特:电è机械
法拉第:机械è电
至此,动摇了把自然界的运动都看作机械运动,
冲击着人为割裂自然现象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3、 做出发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卡诺:理想热机(1924),
后得出370公斤/千卡
迈尔:医生(航海得到启发)
1984年发表定律第一人
焦耳:造酒商,系统实验,
772英尺磅/千卡
Q=0.24I2R
赫尔姆霍茨:生理学实验:
mgh=1/2mv2
恩格斯强调:守恒è守恒与转化
3、伟大意义:自然界运动多样性的统一,
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
恩格斯:"伟大运动的基本定律"
四、原子~分子论的建立和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1、原子~分子论的建立
1)背景:罗蒙诺索夫(俄)的质量守恒定律
李希特尔(德)的酸碱中和定律,当量定律
普鲁斯托(法)定比定律
质变与量的构成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为什么?
2)道尔顿创立原子论(1803):
把以上定律与物质由原子组成的观念联系起来;
原子论基本点: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
原子量;
复杂原子(化合物)
与古代原子论和牛顿原子论的区别:
原子量和化学符号
3)分子假说的提出和分子论的形成:
a)盖·吕萨克的气体反应简比定律:
解释:化合时,原子整数比è体积整数比
推论:相同体积有相同的原子数
对此,道尔顿不接受,认为:不同原子的体积不同
会出现半个原子:
2H+O=2HO1/2
b)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1811):
分子阶段,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
化学反应是分子重新组合
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有相同
的分子数
没有被采纳,后出现混乱:OH:H2O,H2O2
CH:有机物
c)康尼查罗(1860)重申分子论,被接受
3) 原子~分子论的意义:原子:重要综合,化学的中心
(恩格斯评语)
分子:巩固了原子论,有利于结构理
论发展
原子~分子论在物质结构方面的统
一性(自然界)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869)
1)背景:原子量测定的日趋精确;
原子价的建立;
元素发现量的积累:电解方法(戴维电解出钾钠钙钡
锶镁等),
光谱分析法(铯铷铊铟等)
1800年27种,1860's年63种
理论准备:迈尔的"六元素表"(1864)
钮兰兹的"八音律"(1865)
2)门捷列夫的发现:用量与质的关系修改原子量:铀116è240
共修改15种元素
大胆空格:"类铝" 镓,
1875年(法)布瓦博德朗
修改比重:4.7è5.9~6.0
"类硼" 钪
"类硅" 锗
3)重要意义:a)指导科学发现:24年发现20种新元素
对研究原子结构,合金制造,催化剂选择,
天体起源有意义;
b)揭示自然界的辩证规律,为辩证自然观提供
坚实科学基础;
c)恩格斯:"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
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个
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列计量尚未知道
的行星海王星轨道的勋业居于相同的地位
五、生物进化论和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提出:1838年施莱登发现植物细胞
1839年施旺发现动物细胞
重要意义:把动植物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来,
(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
2、生物进化论:
1) 达尔文的学生时代:喜欢动植物标本,
放弃医学,改学教会学
2) 随贝格尔号航行:5年航行改变了观念
3) 生物进化观的形成: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但机制不清
人工选择会产生新种,
(受中国的启发)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海岛鸟的特点)
如何实现:生存斗争,进化动力
(受马尔萨斯人口论启发)
4)《生物进化论》发表(1859)
与华莱士不谋而合,1958年同时发表论文。
5)围绕进化论的斗争:反对达尔文的人包括地质启蒙老师,
朋友赖尔;
焦点:打击宗教神学
赫胥黎和海克尔
(1999年8月美国肯萨斯州教育理事会决定把生物
进化论从该州的课程表中驱逐出去。)
伟大意义:生物学革命,不仅对整个科学,而且对哲学有深远
影响,破除创世说;
马克思学说的"自然史基础"和"自然科学根源"
恩格斯:唯物史观与进化论相比。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一、自然观和科学方法论的进展
1、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
1)生动地显示了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关系:
星云说、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元素周期律、进化论
2)找到了事物千差万别,但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物质基础
原子~分子论、细胞
这些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图景。
2、科学方法论的进展:
1)观察、实验和数学等传统方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发展出整理经验材料的新方法,
如,比较方法(达尔文)、历史方法(赖尔)
假说方法(门捷列夫、道尔顿、康德)
总之,19世纪,自然观和方法论的进展为辩证自然观
和自然辩证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自然观的出现
1、康德以吸引和排斥来解释星云说,把历史主义带进了自然
科学。
2、黑格尔在唯心主义范围内对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作了全面概
括:
提出辩证法三规律和一些范畴,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具体与抽象、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自然哲学》把自然界分为:
力学 吸引与排斥
(空间总是充实的空间,事物本身是时间性的,
空间和时间从属于运动。
物理学 批判热质说,电与磁相互转化,
光的连续性间断
有机学 地质有机è植物有机体è动物有机体
"头足倒立"的辩证法
三、自然辩证法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成果,
批判吸收了前人的辩证法,创立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著作是自然辩证法诞生的标志。
1、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
2、确立了新的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和辩证法的若干范畴:
从星体到微粒,有无穷层次;
时间、空间、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把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这些运动形式相互转化。
3、总结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性:
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理论思维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几何规律;
人、自然、技术、社会协调发展;
4、科学预见:原子可分、电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边缘学科是发展方向:
恩格斯:"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
家和化学家)双方都宣称与己无关,但是恰
恰就在这一点上可望取得最大成果",预示
了物理化学的出现。
"……化学进入到有机生命的领域,而且它已
经足以使我们确信:它独自就可以给我们说
明向有机体的辩证转化"
即生物化学将出现。
第四章: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第一节:物理学革命
一、量子力学的建立:
黑体辐射问题(光谱只与温度有关),是开尔文的"一朵
乌云",导致量子力学的出现。
1、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1)1896(德)维恩的经验公式:P(v)=BV3e-AV/T
根据热力学导出,把光作为粒子(类似分子),
在短波段与实验符合,长波段与实验不符合。
2)1900(英)瑞利-金斯公式:P(v)=
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导出,
把光作为波的汇集,
长波段符合,短波段出现"紫外灾难"。
3)1900(德)普朗克公式:P(v)=
用内插法获得,长波和短波段都符合,很快证实。
4) 普朗克的理论说明:能量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
即能量子。
5)量子概念的意义: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
普朗克的态度:"孤注一掷的行动"
2、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1905):
把能量子用于对光的解释,提出光量子,
和波粒二项性:对于统计的平均现象,光表现为波动;
对于瞬时的涨落现象,光表现为粒子。
解释:光电效应:hv=1/2mv2+A
3、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1)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根据a粒子轰击铝箔散射实验推出
2)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把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引入有核模型,
提出定态、能级和跃迁概念,量子力学发展的里程碑
特点: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的混合物(半径、轨道),
只能解释氢原子。
经验:玻尔的成功在于科学前沿三方面(能量子假说、"行
星"模型和光谱学成果)的结合。
4、德布洛意(法)的物质波(不是机械波和电磁波)
1)生平:历史学毕业,在哥哥的影响下学习自然科学。
2)用类比的方法提出物质波假说:
光学:波动性:费尔马原理,有粒子性
力学:粒子性:莫伯图原理,应该有波动性,即物质波
关键:这两个原理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预言:电子穿过小孔的衍射现象,解释玻尔的"定态"。
得到爱因斯坦的重视。
1927年证实:戴维逊、革末、G.P.汤姆逊实验
1929年获诺贝尔奖
3)意义:概念极为深刻,表达极为简单;
从普朗克è爱因斯坦è玻尔è德布洛意è量子力学
5、量子力学的建立:建立在物质波的基础上
1)海森堡的矩阵力学:抛弃电子轨道,以可观察量(如原子发
光的频率和强度)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用"对应原理"
2)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受物质波的启发:
通常力学:波动力学=几何光学:波动光学
用波函数描写微观粒子的波动性è波动力学
后来证明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本质相同,称其为量子力学
3)如何理解量子力学的"波"?
a)玻恩的"统计解释":"几率波":
波函数在某一点的强度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
b)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
"h"在宏观世界可忽略,在微观世界不可忽略。
6、量子力学中的哲学争论:
1)玻尔的"互补原理"
从哲学上解释测不准关系、波粒二象性。
认为:在描写量子现象时,一些经典概念的使用将排斥另
一些经典概念,而另一些经典概念在另一种情况下
却是描述现象所必须的,即互斥有互补。
例如:粒子(实体)和波(场):一种实验表现为粒子性
另一种实验表现为波动
性
同一实验不能粒子和波兼得
强调:测量效应:仪器与粒子的相互作用è测不准è统计
性,
能描述单个体系(而不是单个粒子)的状态的理论,
就是完备的理论。
主张:物理学应该描述"观察到的物理实在",
而不是不受干扰的物理实在;
应该用统计决定论,而不是传统的单值决定论;
2)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理论
主张:不受干扰的物理实在;
完备的理论不仅能说明经验,而且要对单个过程
作出决定论描述,统计性理论是不完备的。
3)如何看待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
a) 新的实验结果对玻尔有利,现大多数物理学家站在玻尔一
边,
b)新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统计描述不是人们对自然界无知,
或知识不完备造成的过渡状态,而是自
然界本质特性的反映。
c)量子力学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微观世界普遍联系和因果关系
的认识,会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相对论革命 (爱因斯坦,1879-1955)
有人说:爱因斯坦应该获得五个诺贝尔奖:
分别是:对布朗运动的研究、光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
质能
--
__ __ ______ __ __ ______ ______
█╲█ █____ █│█ █____ █__█
█ █ █____ █┴█ █____ █◥◣
※ 来源:·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www.newer.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7.4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