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FP (冰川), 信区: Graduate
标 题: 中国研究生==小学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5日10:11:38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有人说,众多高校扩招研究生的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在驱动。据悉,在一些高校中
,一名导师要带三十多个研究生,这样下去,研究生还能成为一种精英教育吗。
研究生变成小学生?
■本报记者 敬雯 北京报道
明年1月14日,又有近百万的学子将涌入研究生考试的场地,持续了多年的“考
研热”今年又将掀起高潮——今年,研究生将再次扩招30%,招生人数达到27万。
研究生越来越多,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在研究生培养和就业方面,我们真的有这
样的实力吗?
考研迫于就业压力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23万,近70%的学生为了逃避眼下就业的压力
,为了取得将来更高的就业砝码,选择了考研。
方欣刚刚从北大研究生报名处走出来,抹着一脸的汗迹说:“我只能考研,现在找
工作特别难,有了研究生的文凭可能会好些。”作为今年刚刚毕业的计算机系的毕业生
,他从5月份开始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工作。大学一毕业就面临失业,这在当年入学时是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李老师说:“我们有近70%的学生选择了考研。”
北方交通大学负责分配的杨老师说:“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我们学校60%的学
生报考了研究生。”
123万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选择考研,再加上社会的在职考研队伍,有近百万人
来挤考研这个独木桥,这个桥的承受能力怎么样?这座桥又和20年前的那座高考之桥
何其相像啊。
当年,莘莘学子纷纷涌向高考的大门。在当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4%,他们有理由被称为“天之骄子”。但十几年过去了,“出路何在”再次被大学生
们当作头等大事考虑。当然,对于读书人来讲,没有什么比继续读书能更直接地解决人
生麻烦了。
“研究生录取率为30%”,北方交大的杨老师说。为了考研而拼搏2-3年,抛
弃一切的大有人在。然而当他们再次成功穿越了独木桥,步入更高殿堂后,他们是不是
就真的成功了,幸运了呢?
扩招以后质量堪忧
更多的本科毕业生,更多的报考者需要更多的深造机会。教育部负责人说会通过增
设一些硕士点来扩大人数。但学生们却并不卖帐,北大的在校研究生王涛说:“每个学
校能上硕士点的都已经拼了命申请硕士点,没申请上的条件的确是过不去,现在教委为
了扩招而‘增设’,明摆着就是降低硕士点的要求嘛。”
在广州某高校,一位教授一年要带30多名硕士生,这比有些专业一个本科班的人
数还要多。而西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说,近年来,他每年带的博士都有六七名。
这让众人对“研究生”中的“研究”二字不免产生怀疑。曾几何时,见到佩戴红字校徽
,头戴硕士帽站在礼堂前的毕业典礼上拍照的场景,我们总是抱有一种莫名的羡慕和崇
敬。考研和考博,在很多人的眼里,那是一种做学问的专利,但是今天,一锅粥式的研
究生的培养模式却让我们惊讶,研究生还算是一种精英教育吗?
人大李老师告诉记者:“在国外,一个导师只带一个研究生,在某些特殊的行业,
才会出现一对多的现象,但是在中国,1:4或1:5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很多高
校都在1:10左右。在就业趋向上,有30%的选择去企业,40%为了稳定的待遇
而去了国家机关的事业单位,专门做研究的人寥寥无几。”
教育部门的好心只能局部地解决名额不足的矛盾,却不能解决人才配置滞后于现实
的问题。就在研究生报考的专业上,报考本科时“热门过热,冷门过冷”的现象又出现
了。
“为了提高学历程度,增强就业实力,大家报考电信等应用型专业较多,研究性的
学科不多。”这是记者调查了北大、人大和北方交大的结果。
又是一轮恶性循环?
辛苦考研和三年的苦读,无非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前程。可是,按目前这种状况,考
研大军们又能得到怎样的回报呢?前几年的扩招,已经隐隐约约现出了苦果。
32岁的王小姐是从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管理学院毕业的一名研究生,一年的时
间过去了,她仍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西安工业学院电子仪器专业毕业的她,23岁就进入了研究所工作,工作了四年
,稳定、没有激情的工作让她感到了前途的无望。最终她报考了工商管理学硕士,抛弃
了稳定的工作,来到了北京。为了最基本的生活,她边工作边考试,用了两年的时间,
她终于如愿以偿。每次拿着辛苦挣来的四万元去交学费的时候,她就用一种更美好的未
来来安慰自己。
但毕业后,她去外企应聘几次均以失败告终。她自己都觉得奇怪,三年的“与国际
性接轨的专业学习”之后,她居然连最起码的英语都不能过关。
似乎时尚和追风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当人才市场的价值取向成为“欢迎研究生
,考虑本科生,谢绝专科生”的时候,人们的眼光又开始了另外一种追求——考研。考
研者把它仅仅当成了一种谋取职业的敲门砖。如果我们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来形容
高考,而今考研亦成了另外一座独木桥。
但随着研究生数量增加,质量下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正视自己的人才需求。大
量的硕士生又开始准备着考博了。
上文中的表格是中国人民大学今年硕博生毕业数据统计表的派遣数据,人大的一位
老师告诉记者,如果加上出国、二分、考博,总的来说今年研究生毕业落实率还算不错
。但记者看到,毕业生一次性派遣的数量并不高,已隐约表明今年研究生就业形势并不
是想像中的那么好。人大尚且如此,大量的一般高校研究生去向就更加不容乐观了。
沈阳农业大学的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系80%的同学决定继续考博士。黑
龙江大学中文系、辽宁大学俄语专业,近50%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决定继续考博。继续
攻读博士的动机各样,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今年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会不会又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呢?
但这并不能阻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
居住在北京的一个角落的半地下室里的刘民,已经拼了三年了,每年都是名落孙山
。
“我一定要继续下去。”他信誓旦旦地说,从他坚定的口气里,记者希望看到他成
功的瞬间的喜悦。但即使考上,未来又会如何呢?
来源:[21世纪人才报]
--
如果失去
是一种解脱........
除非你全心投入
----新的生活----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6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