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版 (精华区)
作 家: yany3 (manlin) on board 'graduate'
题 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Thu Oct 24 10:40:23 1996
出 处: lpy@hitgs.hi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于1920年。1950年从苏联管辖的中长铁
路局手中接管后,中央决定把它改造成为系统引进苏联理工科高
等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的示范单位,主要是依照苏联工业大学
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理工科师资。1954年,
哈工大与北大、清华、人大、北医大、北农大一起,被国家确定
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到50年代中期,迅速建成为一所为机械制
造工业服务的包括机、电、仪以及工业管理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其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工程训练全面、外语水平高而受到社会欢
迎,成为第一个五年计划许多工厂的得力骨干。在哈工大主要由
苏联专家培养的研究生,遍布国内重点工科大学,成为当时建设
专业、从事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50年代末,遵照邓小平总书记
的指示,学校为了适应我国独立发展尖端科技的需要,增设了一
批尖端技术专业和应用理科专业。随后学校建制划归国防科委领
导,成为一所为国防尖端科技服务、以理工爱用专业为主的综合
性国防科技大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哈工大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获得了
巨大的发展和显著的提高。1984年被列入人国重点建设的15所大
学。目前哈工大是一所主要为国防建设、特别为航天工业服务,
兼顾地方需要,以工为主,理工管结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
社会主义科技大学。学校现有19个院系、53个专业;有69个硕士
点、29个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
专业实验室。现在,哈工大是我国航天系统唯一的常设分校。在
深化改革的15年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直保持着安
定团结的局面。学校已能独立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研究生人
数已居全国理工科大学前列,本专科生也已逾万人。教学上坚持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建国以来,共为国家输送5 万余名各
层次合格毕业生。近十年来,分配到航天系统的研究生有1500人
(占毕业研究生的32%)、本科生4500人(占毕业生的39%)。
科研上已能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规模和水平上
都已居全国重点学校前列,93年度科研经费已逾7000万元。依仗
学校的科技实力,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学校正在建设高
新技术园区,积极探索一条“以校办区,以区补校,校区结合,
一校两制”的教学、科研、开发一体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大学的改革新路。回顾近十五年来的进程,学校始终遵
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主要致力于以下
几方面的改革:在教学方面着重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模式,
例如产学结合(与第一汽车制造厂合办汽车学院)、教研结合(
与航天第一、二、三、五研究院合办航天急需的新专业)、国际
合作(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技大学合办工业外贸专业)以及为
深化教学改革而成立实验学院等;在科研方面重视组织跨专业交
叉型的大项目,成立研究中心、研究所,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优化人力及物力资源的配置,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学科群的新格局,
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管理方面着眼于提高效
率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形
成校、院、系三级管理,建立和完善全校决策、咨询和监督管理
体系,理顺教学、科研、开发之间的关系。此外,我校的工作也
获益于近年来的对外开放与引进。学校从1987年开始,多次考察
研究了世界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和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对形成我们的改革思路很有启发。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学校借鉴有
益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实践。特别是“校
办园区、一校两制”的构思和实践更为学校的深化改革和回忆发
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9月, 是国务院批准
首批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现已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管理结
合,兼有文、哲、法、经济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培养体系,成
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全国首批进行在
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和自行
审定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试点单位。研究生院下设院办公室和培养
处2个处级管理机构。院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管理、招生工作、
教育研究;培养处主要负责教学管理、学籍和学位等工作。
学校早在50年代就开始培养研究生。到“文化大革命”之前
已培养研究生1100多名。在 1978 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考制度、
1980年颁布实施学位条例之后,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得到了迅
速发展,不仅在招生数量上有较大增长,而且注重研究生培养的
全面质量。近年来,学校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
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先后进行
了硕士研究生筛选、研究生导师遴选、本科生──硕士生连读、
研究生导师责任制、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以及硕士生学制调
整等一系列改革试验,不断完善研究生的培养管理体系,使学校
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为实现基本立足国内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宏伟目标逐步摸索和
积累经验。学校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
“三个面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和航天传统精神教育,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全面
素质。研究生院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在加强马克
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
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根据新时期研究生工作的特点,在
教育内容和方式上向多样性、灵活性、自我教育为主的方向发展,
努力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各学科点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具有
较强的实力,以理论联系实际、搞重大尖端工作项目见长。如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教授主持研制的“新体制
雷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王仲奇教授创立的“弯扭叶片降
低叶轮机械能量损失的机理及其设计理论与方法”获国家自然科
学二等奖;振动工作与一般力学专家黄文虎教授在大型旋转机械
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等项目先后获航天部、机械电子部科技成果
一等奖;粒子物理学科博士生导师刘亦铭教授创立了多π干涉学
理论被国际物理学术界誉为多π干涉学的先驱者;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委员、激光专家马祖光教授发现近红外谱区,被国外誉为“
揭开了新光谱的奥秘”等等。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体现学术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校在实现成规模、高质量培养硕士生的基础上,逐步把工作重
点转移到博士生的培养上来。学校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如直接
攻博、在职攻博、特优本科生提前攻博以及采取统考、单考相结
合的报考办法等)广开生源渠道,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另一方面,
注意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管理,逐步完善和规范博士生培养的规
章制度,切实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十年发展的标志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硕士研究生增长3.7倍(1994 年为1577
人),在学博士生人数增长24倍(1994年为600人); 2)累计
授予硕士学位4965人,授予博士学位342人;3)硕士学位授权学
科由37个增加到6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由12个增加到29个;4)
获得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4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
研究生院成立十年来,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主
管部门和省市的关怀指导下,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严格履行了自身的职责,完成了国家所赋予的使命,为我国学位
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成绩,积累了经验,使学校成为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将继续为实现“硕士、博士的培
养立足于国内”的目标而做出新贡献。
研究生院十年历史经验证明,加强研究生院的建设十分重要
办好研究生院,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
战略措施。
加强研究生院的建设,首先在于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国家
教委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研究生院“是在校
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领导职能的教学行政管理机构”。建院十
年来,无论是在管理体制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上,学校都十分重
视研究生院的建设,注意发挥研究生院的作用。
研究生院建院十年来,主要履行了下列职责:①研究制订研
究生培养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②组织制订研究生培养和
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③审批各学科培养方案和加强研究生课程
建设;④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⑤严格遴选指
导教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⑥组织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⑦
办理学位的审核和授予事宜;⑧合理使用研究生业务费和有关专
门经费;⑨检查评估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组织交流工作
经验;⑩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和思想
政治工作。
加强研究生院建设,是全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责任。
研究生教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科研工作和管理工
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
这一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给管
理工作和条件保障上带来了压力和困难。十上来,我校研究生教
育和学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正是全校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师生员
工共同奋斗的结果。
加强研究生院建设,是一个深化改革、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的发展过程。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全校各部门的支持,我校研
究生教育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1)在招生工作
中,逐步提高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积极扩
大在职人员的录取比例;吸收校内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等;2)
在培养工作中,试行本硕六年一贯制、特优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
学位、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硕士生二年制试点等;3)在管理
工作中,实行硕士生筛选制度、建立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体
系、实行研究生培养工作导师负责制、适当提高研究生学习和科
研津贴以及实行助教、助研、助管兼职制度等等。这些改革措施
不仅对我校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有些作法还
被国内部分兄弟院校所借鉴,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生院试办十年,是深化改革的十年,是加快发展的十年,
也是业绩辉煌的十年,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考制度到今天已经
走过了16个年头、再经过若干年时间我们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
要把我校建成国际知名的科学技术大学,任务是十分艰巨而光荣
的。今后一个时期,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重点抓
好博士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是要调整和拓宽学科专业,明确
博士生的基本要求,在“博、新、实”下功夫;二是要在切实保
证质量、提高水平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优秀生源,适当扩大博士
生培养规模。一定要把博士生教育作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
点,学校的教育事业也就一定会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与此
同时要精心实施,做好调整硕士生学习年限的改革试点工作。2)
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
养质量的关键。目前,我校硕士生指导教师近800人。 各级学位
评定委员会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按照硕士生导师资格进行遴选,
并及时报校学位办备案。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通知精神,
认真进行自行审定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试点工作。做到按需设岗、
保证质量、控制总量。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增补导师的岗前培训工
作,同时要充分发挥那些在研究生教育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博士导
师的作用,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授更好地培养博士生。3)加强
学科建设。近年来,我校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我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设置配套,具有为国防服务,
特别是为航天服务的特色。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材料工程、航天工
程、机电工程、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数理力学和管理工作等
在内的多学科群体,不仅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而且在
若干学科领域的前沿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今后,
我校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拓宽专业面,优先发展带头学科和
新兴学科,改造伟统学科,鼓励学科交叉联合。重点建设一批支
柱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若干个大学科群体,使之成为教
学和科研的基地,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多出高水平的成果发挥
更大的作用。4)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自我约束、健康发展的运
行机制。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和校内院级职责的不断扩大,要对
现行校内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比如在经费使用
上,将逐步做到只向学院拨付研究生培养管理费,而由学校集中
使用业务费以加强人校性公共课程、公共实验室的建设、支持急
需发展的学科和设立研究生教育基金等;逐步改变招生名额连同
培养经费计划分配的管理办法,本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鼓
励生源条件好、社会有需求和培养质量高的学科、导师更多的培
养研究生。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和加强教学质
量、学位授予质量综合评估制度等等。5)积极创造条件,加强
国际学术交流。目前,研究生院已与美、英、日、法、俄等国一
些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已与1994 年5 月通过了主管部门组织的“
211工程”建设项目的专家预审。专家组认为,几十年来, 学校
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特别是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好了贡献。
学校有一个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忠诚教
育事业、治学严谨的科研开发队伍;有一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的政工、管理队伍;哈尔滨工业大学具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的治学传统和优良学风、校风;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学科点和重
点实验室,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学校今后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加快改革步伐,在教学、科研、
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需要,创办高新技术园区,努力探索“以校办区、以
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的办学模式,并已初见成效。从
总体实力看,学校基础好,有优势,有特色,有创新,有潜力。
面向21世纪学校建设的总目标和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
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经过十年和更长一点时间的重点
建设,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接近和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把哈工大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工为主,理、工、管
结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大学。
具体实施步骤分三步走:第一步,从现在起到2000年,通过
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加速完成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手抓
好重点学科建设,一手抓好园区建设。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
巩固在国内重点学校中的前列地位,缩小与国际知名理工大学的
差距。第二步,从2000年到2010年左右,学校进入全面提高的阶
段,逐步成为一所国际知名的大学。教学质量上要有显著的提高;
科学研究上要出现突破性成果;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形成更多
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群和世界知名学者;在管理上接近世
界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第三步,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随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哟,使学校在总体水平上达到世界
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
通过学校整体建设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到2000年,学校将基
本达到:
──拥有1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其中有6 个学科群在若干
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上达到世界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13个国
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工程研究中心;
──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
队伍(2000人);一支处于学科前沿、能承担综合性大型工程项
目、富有开创性研究成果的科研队伍(1000人);一支精干、高
效的教辅(500人)和管理(500人)队伍;
──形成以40名国际知名学者、300 国内知名教授为核心的
专家学者群。实施跨世纪“百名英才”计划,在专家学者群中有
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家学者;
──稳定学生规模, 提高办学效益(在校各层次学生14000
人、来华留学和进修人员300人),完成“教育基础工程”建设,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创造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
──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科研
新格局,发表论文和获将成果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完成一批对
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按照“以校办区、以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的
思路,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新
体制相适应的办学新模式,初步建成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
──大幅度改善办学条件,添置先进的仪器设备(设备总值
由目前的1.5亿增加到4亿元);建成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图书、
资料、信息体系;建成能传输语言、数据、图文的多功能多媒体
校园综合信息网;
──发挥后勤保障作用,明显改善教职工学生的工作、学习、
生活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建成文明整洁的校区;
──建立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加强党的领导,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发扬航天精神和优
良校风,创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lpy@hitg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