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ughter (讨点酒吃), 信区: HITComment
标 题: 《走进哈工大》第六章第一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3日20:53:3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一目三行地参观了哈工大校史展,走马观花地看了八大学院。觉得哈工大真大,好像进
了一个迷宫,说不清东西南北,又好像进了一个含有工业的、军事的、社会的多种"成份
"的博物馆……
对哈工大,党委书记吴林了如指掌。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开场白一刻钟,我
暗暗佩服这位党委书记的"学问",这里所指的学问,广义的,阅历,基础知识,专业知
识,政治的,经济的。这主儿,个子不高,瘦瘦的,脑子里却有那么多货。一个赫赫有
名的大学的党委书记,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老工人的外貌。深蓝色的晴纶棉夹克衫,既
不是名牌,也不是毛料,在零下20来度的哈尔滨,这身打扮,配上那黑多于白的背头发
型,那浓浓的眉毛,凸出的前额,嘿,格外精神,比起那些大腹便便西服革履头发染得
黑黑的党委书记,显得那么高雅,气度不凡。真的,与吴书记刚刚谈了15分钟,就改变
了我对党委书记的"印象"。自入党至今,见过各种各样的党委书记,走进哈工大之前,
我正在像小学二年级学生那校琢磨而今的大学,书记大还是校长大?(文雅点,谁的位子
排在前面)因为这些年跑企业多,在企业,厂长、经理一般要排在书记前边。大学呢?哈
工大的司机告诉我书记大,背地里称吴林为"吴老大"。开始,我以为吴林在兄弟姐妹中
排行老大哩,得知这老大是一把手的意思,我才知道书记排在校长前边,党的领导嘛。
在此,我庄严声明,我也好那位司机也好,谁大谁小,"老大"的论点,绝无不尊重党的
意思。我一直把党看成神圣的。可这几年,脑子不时出现这样的问号,党,作为一个抽
象的名词、"组织"而言,是神圣的。党员、书记是实实在在的有形有影的。英明的党的
政策方针要靠党员、书记们去落实、执行。一个优秀的党员、书记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
可以为神圣的党增辉,比如焦裕禄、孔繁森。反之,一个刘青山、管志诚、阎建红式的
党员、书记,简直是给神圣的党抹黑。绕来绕去,我的意思,与吴书记谈了刚刚十五分
钟,我认为这样有学问有修养的大学党委书记,真是为党增辉。
吴林,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30年代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吴林,有众多
的令人敬慕的头衔: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现代焊接
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如此高深的学术造诣,国内外叫得响的焊接权威,早
在1986年任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时,便与蔡鹤皋教授共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焊接
机器人。这权威,不是权生出的威。
想着权威,望着他那凸出的前额、炯炯有神的眼睛,我想起了不知谁对我谈话称他
为"小诸葛"(绝对不是那位称他"吴老大"的司机),小诸葛?聪明。
这位党委书记自幼就非常聪明。用聪明绝顶一句也不过分。这是不是遗传基因的关
系?吴林的祖父吴梅,就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吴梅,字瞿安,号霜崖。江苏苏州人。当今文学界,40岁以下的人,可能对这位文
学界有影响的名人的大名,有些陌生。可一提朱自清、田汉、郑振铎、齐燕铭,则如雷
贯耳。可这些大教授甚至带长(官)的大作家,见了吴梅却要鞠躬叫老师。奇怪吗?更奇
怪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俞振飞,见了吴梅也要哈腰称先生。80年代的日
本东京大学校长也是吴梅的弟子。见怪不怪。吴梅对古典诗、文、词、曲研究精深,作
有《霜崖诗录》、《霜崖曲录》、《霜崖词录》行世。又长于制曲、谱曲、度曲、演曲
。作《风洞山》、《霜崖三剧》等传奇、杂剧十余种。老先生终生执教,自1905年至19
16年,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堂、存古学堂、南京第四师范、上海民立中学任教。1917年
至1937年间,在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大学、金陵大学任教
授。他精通昆曲,他不但整理了唐宋以来的不少优秀剧目,还创作了不少昆曲,并且是
第一个把昆曲这一民间艺术带入大学的教授,在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昆曲和戏剧。难怪他
的弟子既有名教授大作家又有梨园界的大师,可谓桃李满天下,目前台湾的昆曲名家,
都是吴梅的第二代弟子。1993年,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在吴梅故里苏州召开了
吴梅诞生100周年学术讨论会,海内外特别是宝岛台湾,来了不少专家、学者……
遗憾的是,这位著名的教授、昆曲大师正当壮年客死他乡,什么原因?用长孙吴林
的话说,老爷子才华横溢但胆子小,一生胆小。抗日战争爆发,当时在中央大学任教的
吴梅,决定举家"内迁",大逃亡!从苏州经武汉逃到湘潭,从湘潭逃到桂林,从桂林逃
到昆明,可是两条腿加上火车轮子,也没有日本鬼子的飞机快,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昆
明,老爷子怕挨炸弹,非要躲到飞机找不到的乡村,1939年1月11日,吴教授率领一家人
从昆明出发,坐了两天汽车,又步行两天,来到了大姚县李旗屯。这个在当时云南地图
上找不到的李旗屯,虽然离昆明不远,生活条件却很差。缺医少药,卫生条件更差。在
大姚县李旗屯住了两个月,吴梅因喉病复发去世,年仅55岁多一些。被誉为"曲学之明辨
章得失,明示条例,成一家成言,领后来先路"的一代戏曲大师,因芦沟桥事变后日寇轰
炸苏州,自9月12日携家人离苏州经南京达武汉到桂林,从桂林到昆明而大姚县李旗屯,
做梦都想回到故乡苏州,辞世前两日,致友人书云:"避居始入鄂,继至湘,又至桂,最
后至滇,今不再动矣。路日行日远,病亦日积日深,目下气急咳呛,骨瘦如柴,虽有卢
扁,亦无能为役,但冀稍延时日,得返故里而已。"遗憾的是,梦想落空,只能魂归故里
。令人不解的是,自幼酷爱古典诗、文、词、曲的戏曲奇才,在逃难路上仍有诗词问世
的吴梅教授,竟然不让子孙们学文。用毕生献于古诗文戏曲事业形容吴梅,一点儿也不
过分。离昆明前还在手抄《霜崖诗录》,去世前数日仍然为弟子的著作校阅,并作《羽
调四季花》--"法曲续长平,把贤藩事,娇儿怨,又谱秋声。前朝梦影空泪零,如今武昌
多血腥。旧山川,新甲兵,乱离夫妇,谁知姓名。安能对此都写生。苦语春莺,正是不
堪重听。倒惹得茶醒酒醒,花醒月醒人醒。"花醒月醒人醒,骨瘦如柴却头脑清醒的大教
授,作诗写词的同时,有气无力地写遗嘱,哆哆嗦嗦,一天仅能写一、二条。最后,手
不能,临咽气,特别嘱咐孙子们:要学工,不要搞文……吴梅有4个儿子,都学理工。吴
林的父亲排行老三,上海交大土木工程系毕业,从事铁路桥梁设计、施工。祖父去世时
,吴林不足5岁,祖父的遗嘱,牢牢地刻在了他的心上……
祖父去逝后,吴林一家逃到重庆,后又到龙里、贵阳。在贵阳,开始上学,从一年
级到四年级,上了12所小学,有时二三个月就换一个学校,有时在这所小学上三年级,
到了另一所学校,改上一年级,比祖父遗训还刻骨铭心的是上学真不容易,这么难。越
是不容易越是难的越要珍惜。这流亡的动荡生活太难熬了,好不容易盼到了抗日战争的
胜利,一家人可以高高兴兴回老家苏州了。回家高兴,可路费呢?没办法,只好摆地摊
卖东西,唉,可怜属于国民政府中级职员的吴家,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卖了,居然凑不
够回家的路费。无奈,父亲只好"出卖"自己--此时国民政府在贵阳发布告示:铁路工程
师如果去东北工作三年,可由政府出钱将家眷免费送回老家。政府出此告示,看来,从
沪、宁、杭、苏到大西南逃难的不止千百户,这些人家大都是中产阶级……父亲把去东
北的想法告诉母亲。母亲根本不同意父亲去冰天雪地的东北修铁路。父亲解释,讲好了
的去吉林市修松花江大桥,如果大桥修好,可以提前回苏州,"政府"同意了修好可以提
前回去的条件。既然"政府"承诺这一条件,望望膝下的儿女,母亲只好答应了父亲去东
北的要求。
这就是抗战胜利给吴家带来的实惠。母亲带子女回到苏州,父亲却去了吉林。
两岁离开苏州逃难到大西南的吴林,10岁才回到苏州。这个在"大后方"读了12所小
学的四年级学生,硬是插入水城美国教会办的新民小学五年级,在六年级毕业时,考了
第一名。全校第一,金发碧眼的美国校董大喜,亲自找前三名谈话:"你们的学习这么好
,我要保送你们上苏州最好的教会中学。"一通赞扬之后,这位平日抠抠索索的校董设宴
招待3名优等生。席间,令校董大人大失所望的是,第一名居然婉言谢绝,那个最优秀的
吴林,非要自己考。校董不理解,保送去苏州教会办的最好的高中这个第一名却不买账
,太那个了……不买保送账的吴林有自己的想法,苏州最好的教会中学不等于是苏州市
最好的中学,一定要考苏州最好的中学苏州中学,苏州中学不仅是苏州最好的中学,还
是江苏省的重点中学。人小志大,胸有成竹的吴林一下考上了苏州中学,吴家此时双喜
临门,父亲如愿提前从吉林回到杭州,杭州到底比吉林近多了,又是省会。所以说是双
喜临门。在那多变的年代,没想到,双喜过后是双忧,刚入苏州中学,由于"政府"拖欠
教师工资,教师罢课,学生回家。父亲在杭州,母亲里里外外一把手,忙不过来。无可
奈何,只好迁杭州。因为苏州中学是名牌,隔一个省的杭州许多中学都表示免试接收吴
林。可小小的吴林很"牛",又要考杭州最好的,又心想事成考上了杭州最好的杭州初级
中学。
考入全杭州最好的杭州一中,是吴林一生的一个转析。
一入学,吴林觉得这个班主任好怪,记得牢牢的,班主任名叫王洪礼。这个王老师
怪就怪在不按上面规定的课文讲,选北新书局以活页文选的形式出的鲁迅的文章为教材
,还常常邀学生们郊游散步,记得清清的,一次在西湖散步,走到陈布雷墓前,王老师
问大家知道陈布雷吗?见学生说不上来便指着墓讲:陈布雷不仅是"政府"的要员,还是
蒋"总统"的秘书,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他是自杀的。写一手好文章的"总统"亲信,为
什么自杀云云在吴林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王老师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吴林。王老师点名
让吴林当班长,不久,王老师动员吴林竞选杭州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听说竞选要演讲
,有祖父胆小基因的吴林,吓得直吐舌头,连连摆手推辞讲不了讲不了。王老师讲没什
么可怕的我帮你写提纲。尊敬的老师亲自写竞选提纲,还怎么推辞呢!师命难违,吴林
硬着头皮登台演讲,记忆力极好的吴林下了台不知道是不是按提纲讲的、讲了些什么,
只记得双方演讲后开始投票,唱票结果,吴林以87%选票当选。当了学生会主席更犯难了
,怎么当?没当过,不会当。谁当学习部长,谁当生活部长,都是由王老师出主意提供
名单。老师提供名单,他这个学生会主席照办。王洪礼老师还组织他收听新华社的广播
,速记新华社广播的电讯稿,然后以学生自治会名义把稿子抄成大字报贴出去。记得清
清楚楚的,他们贴,三青团便撕,贴了撕,撕了贴,怪,胆小的吴林一下子胆子大了,
为迎接解放,组织救护队,还请浙大学生来校演革命歌舞。1949年5月3日,解放大军光
临杭州,号称"稀饭将军"的杭州守军李延年溃不成军逃命,学生会主席吴林组织同学们
欢迎解放军进城。记得清清楚楚的,最先迎来的是侦察连,英俊威武的侦察连骑着高头
大马。杭州解放了,后来才知王洪礼老师是共产党员,杭州中学有5名共产党员。真相大
白,这时才知当时的学生会被三青团控制着,王老师非要吴林竞选,这是夺权。5月3日
杭州解放,5月9日王洪礼老师把吴林带到操场一角的僻静处,送给他一张表,即申请加
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志愿书,郑重的要他填好后次日交回。除了这张表,还有一
本书,法捷耶夫写的《青年近卫军》。不到3天,《青年近卫军》看完了,吴林也批准入
团了,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杭州中学第一批第一名团员。同时担任杭州市西南区
学联主席。又过了三四天,吴林参与组织了3万杭州学生慰问解放军的活动,这次,他见
到了杭州市学联主席钱里仁。这时,解放军组织南下工作团,吴林抢着报名,王洪礼老
师不批准,理由是:年纪太小,好好读书,做好学生会的工作。
说到这里,吴林长舒了一口气。
遗憾,如果王老师批准南下,这么年轻凭着杭州中学学生会主席、杭州市西南区学
联主席的头衔,在南下缺干部的时机加入南下队伍,他的仕途……如果王洪礼老师批准
了,那……
见我愣神儿遐想,吴书记反问:"这样讲是不是太慢了,要这样讲下去,三天三夜也
讲不完。是不是简单些。"我连忙制止:"别,别,这样讲很好,我听得都入迷了。"
"可以说,从1935年出生,到1945年,10年逃难。二三个月换一所小学,感到上学真
不容易。可从1949年到1957年,是我最顺的时候。"
吴林呷了口茶,对于未能南下并不遗憾。
王洪礼老师没批准爱徒吴林南下。可杭州初级中学没有高中,转眼1950年吴林初中
毕业,恰巧此时父亲工作调动,由杭州调到上海铁路局,吴林只好告别亲爱的王老师随
家迁回上海。回到上海,一举考上上海最好的中学上海中学和国立高等机械工业学校(中
专),两个最好的任选,选中上海中学,上海中学分工科、理科,不知是祖父的遗训还是
不了解内情,吴林选了工科。入学后才知道上海中学的规定,工科属中专,不准考大学
,毕业后直接工作。中专就中专,毕业后早日参加祖国建设更好,无所谓。无所谓的年
轻的吴林,对于团的工作和社会工作十分热心,一度担任上海中学纠察大队大队长,不
仅维持社会治安,还雄赳赳气昂昂地配合公安局行动,有一次公安局让他选派100名纠察
队员执行任务,100名队员紧急行动,威风凛凛,十分气派!上海中学学习3年,尽管社
会活动很多,吴林的学习成绩仍然名列前茅。人生真有意思,就在吴林快要毕业参加工
作时,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指令上海中学工科班选30名学生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接到
这从天而降的好消息,不少入选的学生又喜又忧,忧的是上海中学工科没学地理、历史
。所学数学也是工程数学,和普通高中不搭界。紧急之中,只好临时补课。匆匆补课匆
匆上考场,结果是,30个考生有13人考入哈工大,吴林是13人中的佼佼者。
人生真有意思。考哈工大时,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考上这所名牌大学。拿着入学通
知书,到了哈工大,傻眼了,这么冷,冷得受不了。这里大米太少了,吃粗粮,真是难
以忍受。这就是哈工大,寒冷加粗粮。吴林学的是焊接专业,本科5年外加1年预科,6年
粗粮加寒冷。6年寒冷6年粗粮给江南才子注入了东北粗犷豪放的激素。
人生真有意思,不管愿意不愿意,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吴林这一代人,所有的
"运动"都赶上了,镇反、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四清、"文革"、一项不落。在这
风风雨雨的6年,早在1949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吴林,1955年加入共产党。入了党
,社会工作更多了,团总支书记,半脱产的政治辅导员,党小组长。这么多的社会工作
,自然占用不少学习时间。对此吴林很坦然,他认为得大于失。做社会工作,投入不少
精力,挤了学习时间,可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人,锻炼了实际能力和组织能力,增强了
思考能力。这一切,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社会工作那么忙,学习那么紧,吴林还抽出时
间学哲学。这得益于两位校长的教诲,刚入学时,校长是大科学家陈康白。学了三个月
,团中央书记李昌接任陈康白,李昌校长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人生真有意思,社会大环境无法选择,尽力适应这大环境发挥自己的特长,吴林还
是觉得这一段很顺,这顺不仅仅是党团重用委任重要的社会职务,觉得心顺,是向往新
社会,向往的新社会来了,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心情舒畅,学习劲头很足,使不完的劲
,除了本科专业、社会工作,还津津有味地学哲学。
人生真有意思,1957年反右,开始大鸣大放,吴林心气很高,不久180度大转弯,吴
林感觉跟不上了,政治辅导员管1000多人,成了反右核心小组的法定成员,并任命为组
长。一份份反右材料交上来,绝大部分是针对苏联的,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些:苏军把鞍
钢的设备拉走是强权行为,苏联长期占领江东64屯不合理应该收回来等等。这就是右派
吗?学过哲学的大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是右派的现实。这不能算右派,不算就压住
不往上报。不往上报的结果是政治辅导员吴林所在年级没有一个右派。没上报右抓出右
派的结果是反右核心小组组长有右倾嫌疑。于是,在第二轮反右高潮时,撤掉了他的反
右核心小组组长职务。接着,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反右倾。大炼钢铁好钢炼成了废钢
,又接着,3年自然灾害,这期间的1960年,吴林留校当助教,不久,任教研室党支部副
书记,再往后,"文革"爆发了,批"三家村"……(未完待续)
--
不醉不归,一醉方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xmz621.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