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ughter (讨点酒吃), 信区: HITComment
标  题: 〈走进哈工大〉第九章第一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3日21:08:4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北大有"方正"。
  清华有"紫光"。
  哈工大有"园区"。
  哈工大园区1992年6月一诞生,很快名扬四方。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有两位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哈工大视察,对"园区"做了重要指示。
  1993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时指示:"大学办高
新技术园区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园区办实业、办企业,应该做到有一流的技术,一流
的管理,一流的效益。这样,提出的目标才能实现。"
  时隔六个半月,1994年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哈工
大视察时,听取了校领导关于园区的汇报后,高兴地说:"方向是对头的,很有前途,还
要进一步发展……"
  有益的探索。很有前途。
  哈工大为什么要创办园区?
  如果用一个字回答:钱。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穷国。这么一个大的穷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
程中,教育经费少得可怜。没有钱,如何实施"211工程"?钱少,怎能办成一流大学?为
什么创办园区,吴林书记直言不讳:"学校过去是伸手向上要钱,我们校领导总往部里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光靠国家解决是不行的。现在是要靠天要靠地、更要靠自己。"杨
士勤校长更直率:"这是逼上梁山,探索新路。"书记校长一唱一和,哈工大高新园区原
来是逼上梁山的产物。如林冲上梁山,经吴林、杨士勤多次酝酿谋划,逼迫中诞生的工
大园区,是一项发明创造。如果申请专利,名称为"一校两制"。杨士勤校长如此解释:
"哈工大园区不同于国内其他的开发区,也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校办产业,更不同于美国的
'硅谷'。哈工大园区不是由政府来办的,而是自行开发建设的。园区建设经费全部自筹
,国家没有直接投资。园区是哈工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园区绝不是旧形式的校办工厂
。它是现代的企业,所谓'一校两制',即学校实行事业管理体制,而园区则实行企业化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就是"一校两制"。在"一校两制"认识上,又是校长唱书记和
,可谓异曲同工。"哈工大园区适合哈工大的具体情况,这里是一校一区。"吴林书记扳
着手指说,"校区和园区的运行机制和追求目标是不同的,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校区主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出高水平成果,它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造成一种净
化的、宽松的学术研究的环境。而园区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又支持
学校建设和发展。校区不仅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且为推动社会前进服务。但是,学校对
园区的管理是宏观管理,是放权。学校只抓园区的产权和少数领导干部的调配。"
  嗬,一校两制,四个字,内涵如此丰富,可见,吴林杨士勤这对师兄弟,对一校两
制是动了脑筋的。
  大政方针确定,关键在人。关键在那少数领导的调配。关键的关键在园区主任这一
把手的人选上。谁能想到,园区主任张大成,走马上任前是一个"囚犯"?一个蹲了近一
年大狱的"囚犯"。
  入狱前,张大成是哈尔滨市粮食局副局长,最年轻的副局长,当副局长时,28岁。
这个从工人、车间主任、团委书记、科长、厂长、经理一步一步熬到副局长的年轻人,
一朝权在手,便想搞改革。众所周知,粮食部门一直是吃皇粮靠国家补贴过日子的特殊
单位,亏损是正常的,不吃补贴是倒是反常。28岁的张大成一上任,搞技改,抓粮食精
加工,一来二去,使这个亏损大户一下子赢利1.3亿。神了,哈尔滨粮食局的张大成成了
全国粮食系统的明星人物。
  中国有些事情神兮兮的有时连圈内人也说不明白,按理,张大成政绩突出,成就大
大的,应当嘉奖、提升。谁知,1989年一个寒冷的冬日,正在玩命工作的张大成,被莫
名其妙地戴上手铐,随之宣布拘留。说是拘留,一拘留就是一年,这一年中,拘留所、
监狱换了好几处。最惨的是刚入狱时,一帮真正的犯人围着他拳打脚踢,边打边咬牙切
齿地喊:"打,打死这个'打兔子'的(当地话嫖娼)。"真荒唐,坏人打好人,那些五大三
粗的刑事犯,出手又狠又重,拳打脚踢之中,不知是谁使了暗器,张大成的头突然血如
泉涌,连那些心毒手狠者也禁不住地叫:"不得了啦,再打就没命了!"
  奄奄一息的张大成被抬进监狱医院。
  在拘留在监狱,张大成被隐姓埋名,像商品似的编了号。在监狱医院,更是戒备森
严,不许任何人探视,连市领导也不准进入。他们扬言:"看谁都行,就是不能看张大成
!"一位市领导闻讯,找了主管政法的副市长,获准探视张大成。面对遍体鳞伤的张大成
,这位从不讲粗话的市领导,擦着眼泪气愤地说:"他妈的,太不像话了,干工作的人遭
如此……"看来,知张大成者莫如这位领导,气愤中的一句话道出了要害。
  这位市领导探视张大成后,张大成的处境更惨了,他被转移到另一家监狱医院,那
里更封闭,更森严。
  使粮食局扭亏为盈1.3亿元的张大成,躺在监狱医院的病床上,叫天天不应,喊地地
不灵。
  为了寻找张大成的罪证,专案组到哈工大外调。与此同时,张大成的同学托关系找
到杨士勤校长。身为哈工大校长的杨士勤,给来找的人打气:"我相信张大成,他没有问
题,让他多保重,问题会弄清楚的。"
  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没有问题想弄清楚没那么容易。没有问题的张大成死不招供
,不招供,又找不到证据,无法定案。无法定案只好"判"保外就医。保外就医,仍没有
自由。失去自由心烦意乱的张大成,想起同学转达的杨士勤校长的话,灵机一动:"找杨
校长,对,找杨校长帮忙伸冤!"想到这里,忽然犹豫起来:自从遇上这冤案关入囚牢,
多少平日自称铁哥们儿的朋友都躲了起来,自己和杨校长仅有一面之交,找他,他能见
吗?"我相信张大成。"万般无奈的张大成,品味同学转告的杨校长讲的这句话,思前想
后,决定去找杨校长。为了不给杨校长带来麻烦,张大成像电影中我党地下工作者那样
,精心打扮一番。他戴上宽边墨镜,穿上军大衣,特意从某军借调一辆军车,夜黑人静
,像一个师级干部神秘地来到杨士勤校长家。面对杨校长,张大成掏出一大叠材料,一
页一页地翻着,一遍又一遍地"解说"。杨校长点着头,安慰他:"你放心,我一定设法把
材料转给有关部门。"放心,一定。张大成心里热辣辣的,不知说什么好,他真想说一声
"谢谢,谢谢您!"可话到嗓子眼,又咽了下去。杨校长把材料收好,拍着张大成的肩重
申:"大成,你放心吧!我保证把材料转给有关部门,你要多保重。"
  杨士勤让张大成放心多保重。他的心一点儿也不轻松。他要转的有关部门,可不是
一般的部门一般的领导。他明白,如此复杂的冤案,不把材料捅到省委,是解决不了的
。问题是,材料送到省委,万一……这万一是存在的,要不,为什么明目张胆地把张大
成拘留一年?万一张大成有什么……杨士勤比谁都清楚,做为哈工大校长、中共十四大
代表,由他转呈到省委的材料,一定会认真处理的。认真处理不外两种结果,一是张大
成没问题,彻底平反。一是经查证张大成有问题,严办。有和没有,这个万一非同小可
,万一出现了万一,那不仅仅是校长这顶乌纱帽的问题,包庇坏人,是何等罪名?!管
他什么万一不万一,杨士勤心一横,毅然把张大成的材料转呈省委书记亲阅。材料送上
去不久,又亲自找省委领导,并致函省高检检察长……
  材料转呈省委一把手,又给检察长写了信。杨士勤的心平静了。戴着宽边墨镜穿着
军大衣的张大成再次、三次、四次来访,所谈话题,竟是桃花源式的哈工大园区。筑巢
引凤……运用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挡着厚厚窗帘的灯光下,清茶一杯,描绘园
区蓝图,最高兴最兴奋的莫过于那张平反通知,恢复党籍、恢复副局长职务。有关人士
暗示,干一段副局长有可能荣任副市长。出乎市里的意外,恢复副局长之日,竟是张大
成辞职之时,怎么挽留也不行,铁了心了,非要去哈工大搞园区。脱掉军大衣摘下墨镜
堂堂正正到哈工大见杨士勤校长的正式谈话,简单明了,实实在在:"按既定方针办,园
区不是校办企业,更不是学校的后勤。不要学校一分钱,白手起家,独立自主……"
  白手起家。那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哈工大园区的前身--哈尔滨工业大学综合开发办
筹备处挂牌时,是临时借的一家粮店的仓库,说是借,因为没有钱交不起房租。凭张大
成的面子,不交房租,白使。白使的房子条件可想而知,又脏、又潮、又暗。一所库房
,8个创始人,没有办公用品,各显其能从各原单位"借",老李拿几本信纸,小赵弄几支
铅笔,大吴奉献几盒曲别针、大头针。
  那些买面粉买大米的顾客,谁也没有注意那间又潮又暗的粮食仓库里的人在干什么
。除了吴林、杨士勤等少数校领导,哈工大绝大部分人也不知道从监狱出来的园区主任
张大成在干什么。忽然有一天,张大成和一帮人出现在面临西大直街的校园里,指着那
低矮密集的社会散户宿舍,扬言"动迁"。动迁?这870多社会散户,历届校领导想办都办
不成的老大难问题,这个张大成好大的口气,870多户,往哪儿迁?钱呢?年轻人说话不
知轻重。几百户的动迁,谈何容易。怪,认为张大成说大话,看张大成热闹的人还没醒
过神来,几乎在一夜之间,几百户住在哈工大的社会居民带上冰箱、彩电锅碗盆勺开始
了大搬迁。奇迹,神了。变魔术似的,一下子把在哈工大住了几十年的社会居民全部迁
出了校园,解决了令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
  国家没出一分钱,学校没掏半分钱,一下子动迁几百户居民,张大成名声大震,工
大园区名声大震。动迁引起人们对工大园区的关注。当人们的目光对准它的时候,简直
惊呆了,工大园区的发展在和时间赛跑,不,它跑在了时间的前面。1992年6月筹建,1
992年12月19日哈尔滨市长率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办公,同意建立哈尔滨工业大
学高新技术园区,1993年6月获国家科委批准。说它走在时间前面,在市政府和国家科委
正式批准前,边筹建边运作,随着将校内870多户社会居民干净快速地迁出校园,使昔日
脏乱差的"马路大学"焕然一新,到1993年6月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工大高新技术园区已经
形成工业、科技、金融、经贸、商业、房地产开发、人才交流中心八大系统的集团公司
。园区投入资金在郊区购置50多公顷荒地、旧厂房、旧仓库,建立了包括开发、中试、
生产、推广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随即在开发与中试基地建了"计算机硬盘驱动器
"和"科学中药生产线",就像搭积木似的,一个由机电、化工、电子、食品组成的六大基
地突然拔地而起。1992年6月到1993年6月,整整一年,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没用国家
一分投资,却创造了5亿元的家当(总资产)。边组建边大干的1993年,是哈工大高新技术
园区最热闹的一年。1993年2月2日,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孙维本来到热火朝天的园区施
工现场,饶有兴趣地参观现场后,欣然题词:办好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为牵动全省经
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5月27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哈工大创办园区作重
要批示。5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批示:看来许多人是赞赏这种模式的。5月31日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示副主任韦钰到哈工大进行实地考察。6月28日至6月30日,国
家教委副主任韦钰一行6人到哈工大考察时指出:"哈工大办园区是创举,你们做了一件
好事,要认真总结经验。"7月20日,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和教委直属的清华大学、北京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
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10所全国重点大学的校长来校参观访问,对工大园区建设的成绩
表示赞赏。同一天,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哈工大召开《发挥高校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的座谈会,会上,孙维本书记强调:"哈工大创办高新技术园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
是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优势,实业兴校的新路子。"8月13日,国务院副
总理李岚清第二次批示:请继续注意进展情况,了解其成绩、问题和经验。
  注意进展。工大高新技术园区在高效率、高速度、高效益的轨道上迅猛发展。园区
相继成立的国际合作公司、进出口公司、边贸公司与独联体、东欧诸国的易货贸易成果
喜人。与此同时,与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尼、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和香港、台
湾地区签订了70多份协议,吸引外资近2000万美元,向着跨国财团的门槛跃跃欲试。
  工大园区名声大震,园区主任张大成名声大震。名声大震的张大成,万万没有想到
,九四年元旦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的头衔落到他的头上。他激动的热泪盈眶,
在拘留所,在监狱,遭犯人毒打,肋骨被打断,头部重伤血流不止,他没有掉一滴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思前想今,能不激动、流泪吗?想当初,在粮食局搞技改,起早贪
黑,绞尽脑汁,一个汗珠子摔成八瓣,风风火火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时,却在光天化日
之下戴上一副冷冰冰的手铐。而今,工大高新技术园区刚刚起步,就被任命为哈尔滨工
业大学的副校长。回想两年前戴宽边墨镜、穿着军大衣乘军车黑夜拜访杨校长的情景,
真是万万想不到能担任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副校长。杨校长、杨校长,张大成心中
默默念叨杨士勤校长……
  任命张大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始作俑者"正是杨士勤。对园区的发展,对
张大成的能力,杨士勤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人才,人才。这位酷爱人才的哈工大校长
,决定提升张大成为哈工大副校长。这个决定萌发时,他也犹豫过,比当初帮张大成向
省委书记呈报材料、给省高检写信还犹豫。此前,张大成任园区主任不久,他曾提议张
大成任校长助理,获常委会批准后,不久却招来部里调查,原来有人向部里举报,列举
的罪名很大--杨士勤重用坏人。杨士勤让蹲过监狱的人当校长助理……中国特色,一张
8分邮票,匿名信寄到上级单位,必然引起上级单位的高度重视。航天工业部也不例外,
派一位司长来校调查。面对司长,杨士勤一一列举张大成的成就。可有一点,张大成坐
过牢,这个事实不能掩盖。一般人总是这么认为,好人能蹲牢房吗?就是冤案,你没犯
罪,至少有错误吧?当然,不是一般人的司长是通情达理的,对杨士勤描述的有德有才
有水平的张大成,深信不疑。并答应如实向部里汇报。很巧,就在司长来调查的同时,
航天工业部栾恩杰副部长来哈工大考察工作,杨士勤不遗余力,陪这位哈工大校友考察
园区,借考察之机,竭力介绍张大成如何能干如何吃苦耐劳……好不容易,重用坏人、
让坐牢的人当校长助理的风波平息了。一波刚平,又起一波--这回任命张大成当副校长
,举报信肯定更多,上纲上线肯定升级,弄不好,寄到中组部、中纪委,一次又一次的
调查,那就麻烦了。麻烦,杨士勤不是怕麻烦牵扯自己什么,而是怕"麻烦"影响工作,
航天工业部来人调查尚且弄得沸沸扬扬,如果中组部、中纪委派员来调查,那还不搞得
学校、市里、省里满城风雨?麻烦,麻烦。在中国特色的麻烦面前,杨士勤犹豫一阵子
,再次做出顶风上的决定……
  差两个月才40岁的张大成,被任命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比当初李昌校长为吴
从破格晋升副教授还轰动。杨士勤胆子真大,让坐过牢的人当副校长,胆儿太大了。
  士为知已者赴汤滔火。真正干事的不在乎官职大小。干到这份上的张大成,从内心
讲,并不在乎副校长那顶帽子,他激动他流泪是因为杨校长那份真情。杨校长力排众议
担着风险提议自己当副校长,要对得住杨校长的这份真情。干,拼命干,把园区建设速
度再提高一步。人们发现,当了副校长的张大成,仍然和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上,哈尔
滨的冬天滴水成冰,穿着单薄的张大成干起活来额头如刚掀开的蒸锅--热气腾腾。这个
工作狂,干得更狂了。
  士为知已者赴汤滔火,职工为深入现场苦干实干的领导拼搏玩命,这一来,快速发
展的园区又爆发了超常的速度、效率。由园区筹资1000万元为黑龙江省教委新建的7000
平方米的教育考试培训中心大楼,仅用46天就完成了主体结构,园区内两座近20层的商
贸大厦、购物中心,也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而为哈工大教职员工提供的500套住房,如
三维动画的速度一栋一栋交付使用。喜迁新居的教职员工,跷指称赞张大成张副校长有
两下子。有两下子的张大成不仅仅是在房地产开发上有两下子,在金融、资本运营方面
,也显示出不凡的"功夫"。"工大高新"在沪市成为一支稳健发展的高科技绩优股,为园
区的高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园区布局由幅射哈尔滨五区二县(市),跨越省界、国界
,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大连设立了分支机构,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
、泰国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建立了经济伙伴关系。张大成,很快成了神奇而又神秘的
人物。
  在工大园区成立6周年前夕的一天,中午加一个晚上,在工大集团(随着发展,工大
园区更名为工大集团)总裁办公室,我与张大成总裁进行了长谈。说张大成神奇而又神秘
,这神奇和神秘,一多半是他极少在媒体亮相造成的,这位把一分钟当两分钟用的来去
匆匆的总裁,一见面就直言:"我有约束,不见记者和作家,要不是杨校长打电话,我是
不回来的。"看来,他真给杨校长面子,杨校长一个电话,立马从古城西安飞了回来。我
顾不上他不愿见记者作家的原因,就着话题谈杨校长。"杨校长,仗义"。一说杨校长,
他来了精神儿:"我当粮食局副局长时,读哈工大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就是杨校长
指导的。后来发生的事你知道,要不是杨校长,我……"
  对于冤案,他避而不谈。只是淡淡的说,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整人的人,也是
被人利用。不能他整我,我得势再整他。那样整来整去没完没了,还能干事吗?现在可
好,又争论姓社还是姓资,有那工夫,把经济搞上去干点实事好不好。不知怎的,我总
觉得时间不够用。信息时代,要争分夺秒,干企业比别人抢半步,也许就是绝对的辉煌

  谈到快半步,他突然想起什么:"噢,上中学时,跑百米,我的成绩13秒4,比别人
快半米,半米之差,冠军。而今,我还常常琢磨这半米之差,研究这半米之差。"
  半米之差,有这么大学问?
  我正琢磨这半米之差的奥妙。他一下子转了话题:"20年前,麻省理工建立了世界上
较早的高科技园区,大学建园区,集中了那么多优秀人才。麻省理工学院所处的纬度,
与哈尔滨相同。20年后,在同一纬度,中国建立了第一个高科技园区。"
  啊,昔日跑百米比别人快半米的中学生,而今要急追麻省高科技园区。
  "美国一家权威机构1997年评全球企业家,我算一个,在美国领奖。可有些人总是不
理解我,时不时的说我跑了!"说到跑了,他很委屈:"要跑,早跑了,那么多亲戚在国
外,我大哥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年薪100万加元,几次让我去,我不干,还
动员他回来。不知受什么影响,上中学时就想实业报国。而今这么好的机会,哈工大那
么有名气,工大工大,工业老大。工大集团,奋斗目标是跨国集团……"
  想起来了。张大成的神秘,就在于时不时有人发布他跑到美国的消息。怪不得有人
信,他又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兼职教授,美国又评他为全球优秀企业家,还持有纽约市政
府授予的金钥匙。人嘴两片皮,人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消息自称是来自他的朋友,
很权威,说的有鼻子有眼,说什么张大成把妻子女儿的户口早就办到了美国,什么时候
办的,落到美国什么城市,听了让你坚信不疑。
  "我的事业在中国,干吗要跑到外国去呢?"
  一提"跑到国外"的谣传,张大成就感到委屈,且愤愤然。"我的事业在中国!"他说
的很肯切,定格的眼球透着刚毅自信的神色。这位内向给人印象不善言语的总裁,天生
一个美男子形象。高高的鼻梁,浓眉浓发,白暂的皮肤配上右脸颊的那颗黑痣给人一种
柔刚并济大智大勇的感觉,一个干大事的汉子。这次在西安,年轻的工大总裁"出尽了风
头"。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确立"西安航天标志工程"为民品重点项目,从中国长城集团公
司、航天总公司第四研究院、航天总公司067基地和工大集团四巨头中选定项目牵头单位
,会上一致推举工大集团为牵头单位。这一决定,出乎张大成的意外,那三个单位,论
地位、论实力、论资历,都比工大集团厉害,都是航天部经营多年的嫡系部队。工大集
团被推举为"西安航天城"项目的领头羊,一下子确立了在航天系统的实力和地位。倚仗
航天这面"大旗",一手牵着"西安航天城",一手攥住"珠海航天科技园"两个大项目,而
占地1000亩投资13亿美元的"北京航天城"也已进入考察阶段,位于哈尔滨阳光广场的"航
天大厦"已经破土动工,这座高220米主体建筑55层的"航天大厦",竣工后将成为东北地
区的最高建筑。与此同时,经航天总公司批准,由"工大高新"为主与风华机器厂、哈尔
滨焊接切割成套设备公司、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组成的"哈尔滨航天风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申请上市……这一切,意味着工大集团按既定方针由起步阶段、打
基础阶段,迅速进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1996年至2000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出
国门,形成跨国集团,创造更大的效益。
  对于这个更大,张大成笑而不谈数字。
  走出国门。"野心"勃勃,好大的胃口好大的目标,怪不得时不时传出工大总裁跑到
国外的消息。张大成的目光,盯住了国外。但不是跑,而是堂堂正正雄赳赳气昂昂地打
入国外,靠自己的智商和集团的实力,创名牌占领国际市场。跑到国外,个人挣点美元
英镑,张大成看不上眼,打死也不干。他坦言:"我这个人,不爱钱,也不会花钱。粮食
局那个案子,他们整我,以为我受贿多少多少钱,也好,受了一年罪,查出个清白……
…"说这话时,正逢工大集团党办主任张克秀进来续茶水,这位年近花甲却敏捷麻利的党
办主任,以老大姐的身份插话:"大成这个人,一不爱财,二不贪色。从当粮食局副局长
时,他身上就没几个钱,有时小青年开玩笑'局长,请客',随着翻他的兜,衣服兜、裤
兜都翻遍,十几元,只够买几瓶啤酒的。他这个人,吃饭不讲究,穿衣不讲究,花不着
什么钱。我刚来时,一辆微型面包,后来学校把李昌当校长时的破伏尔加作价给公司,
他挺满意。什么也不讲究,就讲究时间,连理发都是急茬的,不超过半小时。典型的工
作狂,女儿发高烧,母亲病重,他没工夫管……"快言快语的党办主任,历数总裁的"罪
行",年轻的总裁像小学生似的洗耳恭听。"唉,这么拼死拼活的干,有些人就是不理解
!"张克秀打报不平地叹了口气:"何苦来,在粮食局干的那么出色,到头来却蹲了一年
监狱,打的死去活来,脑袋上留下那么大的疤。"党办主任越讲越激动,指着张大成头上
核桃大小的疤,无可奈何地说:"我们这位总裁,是拿身体赌工作。刚过四十,一身的病
,冠心病,胆囊炎,胃病,常常是拼累了,一边打点滴,又一边工作,这样下去……"(
未完待续)

--
不醉不归,一醉方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xmz621.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1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