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ughter (讨点酒吃), 信区: HITComment
标  题: 〈走进哈工大〉第九章第二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3日21:10:02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党办主任的插话正在兴头儿,被张大成打断:"刘作家,您喝水。""噢,你们谈。"张克
秀知趣地离去了。
  "唉,做什么事,就怕别人不理解。"借着张克秀的
话题,张大成长出了口气,一半自言自语:"同事不理解,妻子不理解,女儿也不理解。
唉,好在女儿慢慢理解了。"他又叹了口气,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材料"递给我:"这是女
儿的一篇作文,我看了后,掉了泪,理解,理解,难怪有人称'理解万岁'!"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位干大事的汉子,很看重女儿的理解。女儿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有些至高无上。但愿下一个除夕夜,他能使女儿开心。爱子女之心,人皆有之。有时
一心不能二用,往往向事业心的天平上倾斜。实业报国,实业报国,为了实现这一理想
,张大成牺牲得太多了。这其中,最让他伤心的还是那些不理解。
  产生那么多不理解,一半原因是他太超前了。比如不愿会见记者作家极少在媒体曝
光。并不是讨厌记者宣传,总觉得做得不够,还不到火候。到了他认定的火候,肯定把
记者们请来,好好的"吹一吹"。"到2000年园区成立8周年时,我才48周岁。那时你看吧
,年产值至少200亿,中国数得上的大集团,世界……"哈哈,谈到美好前景,一下子泄
露了天机,年产值至少200亿。那么至多呢?
  "有学校和杨校长的支持,这个目标,不在话下!"此时的工大集团总裁,满脸春色
,眉飞色舞,"为学校和杨校长分忧,集团将为学校提供更多更好的房子,我们的教授太
苦了,不少赫赫有名的教授,住房才几十平方米。我有个想法,给博士生导师盖比较高
级的复合式住宅……"
  哈工大那么多博士生导师,这个想法能实现吗?我的疑虑一产生,立马想到他讲的
"有杨校长的支持"……
  知张大成者杨士勤也。我想起杨士勤校长在谈张大成时的那种感觉那种兴奋:"大成
年纪不大,很能干。许多事换别人连想都不敢想,他都干成功了。市政府几项大工程,
不给钱,没有单位敢干。大成却揽了过来。红博广场改造,一分钱没给,他干成了,还
赚了钱。最近机场路改造,又不给一文钱,他又揽了过来。我很担心这么大的工程一文
钱不给赔了过去的老本,他拍着胸脯说:'校长,你就放心吧,保证赚钱!'大成太能干
了,他本身就可以写一本书……"
  那么多不给一文钱的大工程都干成了,给博士生导师盖复合式住宅,岂不是小菜一
碟。在房地产开发百发百中屡屡成功的张大成,创办园区最初想法,是那么朴实:"学校
穷,知识分子穷,但决不是学校和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在改革大潮中乡镇企业发展起来
了,我们哈工大这样的全国重点大学,人才济济,科研成果累累,为什么不能给国家做
出更大的贡献呢?只要国家像扶植乡镇企业那样大力扶植高等学校,学校的知识分子也
一定能够在直接发展产业、发展经济中做出辉煌业绩。为了高等学校的发展,为了给知
识分子鼓励,我愿做这样的带头羊。"这最初的想法,有愤愤不平的动机,名牌大学的大
教授住筒子楼,小小乡镇企业的业务员住高级别墅。不平则鸣,想不到这头带头羊一鸣
惊人。靠房地产开发成功为学校提供了大量住房的张大成,还要为学校、教师提供更好
更舒适的房子。谈笑间,博士生导师复合式住宅即将成为蓝图。随着"八路五桥"和"马家
河工程"的启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面积,很快便实现陈康白校长的梦想……
  校园,房子。房子,校园。与张大成长谈后六个月,在工大集团大连金州培训中心
,无论是伏案疾书,还是在海边散步,房子,房子。"房子"的信号不断地干扰我的思绪
。为什么天下"寒士"只能在"茅棚"蜗居?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在培训中心主楼这间宽敞
的套间里,写累了,打开凉台的门,沐浴着清凉的海风,在这30多平方米的大平台上散
步,脑海里总是翻腾着房子、房子。人这一高级动物好怪,总是爱思爱想,思和想是爱
聚焦于反差。平生第一回住进这么大的套间,特别是这30多平方米的平台。整栋楼惟此
房间有这么大的平台,原来它是一层门门凸出部分的天顶。在这硕大的平台上,早晨散
步观日出,夜间倚着墙栏望天慕上的星星,面对只有50米之远的黄海,除了涛声,静的
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星球。怪,越是静,居室平台越显得宽敞,脑海越是思考房子。房子
,房子难道真的成了社会主义"权力"的象征?人言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反映在房
子上,知识与权力的"分配",不平衡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导弹专家的住房别谈与政府
的局长处长相比,和乡镇不入级的股长相比,其全部面积也仅相当于小股长家中的客厅
。素有中国航天摇篮之誉的哈工大航天学院,作为工大的龙头,聚集了近百名著名专家
教授,看看这些著名专家教授的住房,你会心酸、落泪。拥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国外院
士头衔的刘暾教授,谈到房子,这位温良恭俭让的老北京旗人,一副有火无处发泄的怒
容。这位1949年7月从北京坐了5天火车(因为辽宁发大水)到哈工大报到的铁路员工的子
弟,加上预科,读了7年毕业留校,1960年被挑选办尖端专业,不久就任弹道导弹设计研
究室主任。在哈工大干了一辈子,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很大贡献,他的住房才70平方米
。刘暾教授对房子一肚子火气,不是因为自己,他不平他不服气为什么这么多教授专家
的住房这么"寒酸"?搞导弹的不如小小的股长科长?!他气惯他发火的是中国住房的不
公平。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位《静压气体润滑》作者愤怒时的表情,那种震撼人心的"润滑
"式的愤怒。与刘暾教授相识,比与王仲仁教授相聚还偶然,97年9月27日,我从大庆乘
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40次特快列车返京,刘暾教授陪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考列斯尼科夫·
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在哈尔滨市上了这节软卧车厢。又是缘分,按常规,他们应该
坐由哈尔滨开往北京的18次列车。真是缘分,写哈工大,做梦都想采访一位前苏联权威
人士。这从天而降的考·康·谢尔盖耶维奇,是前苏联著名的火箭动力学专家。50年代
末60年代初,苏联发射火箭时,出现过爆炸事故,原因是纵向震动引起的,发动机强大
的推力产生的后坐力,发生震动使燃料不均匀,引起爆炸。这种事故美国也发生过。当
时苏联集中大批专家学者解决这个问题,谢尔盖耶维奇是核心人物。这位院士有不少著
作,得过列宁奖章、国家奖章。在清凉洁净的软卧包厢里,刘暾教授向我介绍了谢尔盖
耶维奇的简历。84岁高龄的谢尔盖耶维奇不懂汉语,他坐在我对面,眯缝着眼,侧耳细
听,看得出,他一句也听不懂。这位身着一身T恤休闲装的谢尔盖耶维奇,个儿不高,鹤
发童颜,思维敏捷。他听不懂汉语,却一下子明白了刘暾教授在讲他。随之递我一张名
片,名片一面是俄文,一面是中文。好怪,这最新印制的名片,第一个头衔仍是苏联科
学院院士,依次为: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顾问教授,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博士、
教授。我觉得太怪了,苏联科学院已成为历史,老先生仍用苏联科学院而不改称俄罗斯
科学院,是怀旧还是……这时,刘暾教授也递我一张名片:"给,我的名字常被人读错,
暾读成墩,在工大,都叫我刘墩,音错了没多大关系,墩和暾,意思大不一样。"是东北
口音的发音问题,还是?暾,刚刚升起的太阳,朝阳。名如其人,刚刚露出地平线的太
阳,不燥不烈,温文尔雅。刘暾教授的名片"内容"依次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气
体润滑专业委员会主任,宇航学会,运载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国
院士,美国航空航天学会高级会员……"我这个人,平平常常,没干成什么大事。"刘暾
教授谦虚地指着谢尔盖耶维奇说:"他很了不起。曾任鲍曼工学院第一任副院长,现在还
担任俄罗斯机械制造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型设备论证评议委员会委员。你想采
访什么,我当翻译,保证你满意。"我思索了一下,向谢尔盖耶维奇提了下列问题:根据
您多年与哈工大的接触,谈谈您对哈工大的印象?有人称哈工大是苏联的鲍曼,请您对
哈工大与鲍曼作一下比较并谈谈哈工大的前景。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继承者,像鲍曼这
样的高等学校的尖端研究有什么变化?对于我的提问,谢尔盖耶维奇连比划带摇头晃脑
地侃侃而谈。刘教授随之干净利索地转述给我--哈工大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学校,培
养了许多高质量的人才。我和哈工大交往有6年了,亲眼看到不少实验室的设备逐渐完善
,如贯导测试中心、热加工实验室。还有计算机在教学的应用上,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
象。至于哈工大和鲍曼相比,50年代鲍曼派到哈工大不少专家教授,这决定了哈工大在
不少方面朝着鲍曼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火箭和动力技术的发展。要是对比,不太好比,
因为鲍曼历史悠久,哈工大建校才70多年。如从学科学派来看,鲍曼占上风,在技术应
用方面,哈工大有优势。如果从整体看,鲍曼要高一些,要拿某个学科比,哈工大也有
比鲍曼强的。但有一点,这几年哈工大发展快,加上中国政府的重视,哈工大学者的天
赋高、勤奋,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哈工大不仅是中国一流的工科大学,也会成为不亚于
西方一流工科大学的著名大学。这方面,鲍曼比不了。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解体之后
,俄罗斯发生经济危机。经济不景气,军费减少,军费减少鲍曼的尖端研究受到很大影
响。不客气地说,就是签了合同的项目,鲍曼按合同完成了,给不了钱。用中国的话说
,三角账,白条子……
  刘暾教授翻译得太精彩了。他翻译完,谢尔盖耶维奇指着我连说带笑。这一笑,把
一向严肃的刘教授也逗乐了:"贵贤同志,他说称你同志没意见吧?达瓦列士(同志),你
写哈工大很有意义,他请你记住,书出来后,一定寄他一本。可别开白条了让他失望,
哈哈!"
  这难忘的笑声是个插曲。再次见刘暾教授大谈房子也是由谢尔盖耶维奇引起的。刘
教授愤怒的原因是房子中的不正之风、腐败:"50年代60年代,吃的住的都很艰苦,大家
为什么没意见,因为公正,风气正。现在为什么意见大,人们不服气。房子分配基本上
是官本位,说明一下,我所指的是整个社会。三年困难时,学校给专家教授补助油、肉
、蛋。那时,专家教授'值钱'。而今呢,教授专家的住房顶不上一个小科长。你能服气
吗?你心里能平衡吗?那天我真想提议让你向谢尔盖耶维奇提住房问题。我到前苏联和
俄罗斯去过几次。人家分配房子是根据需要,而不是按官位大小。你猜这位大院士住多
少房子?两室一厅,两间卧室,一间20平方米,一间14平方米。整个建筑面积也就是70
平方米,为什么,老爷子一口人,说住那么多没用。在我们中国像他这样的资深院士,
按副部级待遇,至少四室一厅。按官位分房子,弄得什么都论级别,什么处级和尚,科
级尼姑。可教授算什么级?老教授人口多,一家四五口五六口人挤在五六十平方米的小
两居里,年轻的科长处长,两口人,照样三室一厅……"
  刘暾教授是愤怒的就是房子中的官本位。说心里话,这不仅引起我的共鸣。在这个
问题上,我比他还愤怒。在报告文学《滚动的冲击波》中,我止不住发出这样的怒吼:

  房子,房子,不要小看房子。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目光已
由吃穿定格在房子上。而相当一部分党员"公仆",忘了执政党党章上写的"吃苦在前,享
受在后",把房子看作是能力、财富、地位的标志,千方百计钻本来就大大高于老百姓住
房标准的空子,利用手中的职权多分多占,甚至为刚出世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也捞
一套二居室单元房……
  房子,啊,房子……
  此时,子夜1点站在这空临的平台上,除自己房间的灯光和院中暗如香头的四盏门灯
,整栋楼整个院子与乌云密布的天宇和黑黝黝的大海融为一体。房子,房子,房子随着
我的思绪在这广袤的空间驰骋。苏联科学院院士,大名鼎鼎的火箭动力学专家,仅住两
室一厅。记得清清的,刘暾教授怕我不信,随即给我画了一张平面图,卧室多大面积,
门厅、厨房、卫生间多大面积,标得清清楚楚,加起来建筑面积才70平方米。凭谢尔盖
耶维奇的地位、权威(据说在勃烈日涅夫时期,他要想见国家元首,是很随便的),要三
室一厅是马上可以办到的,可这老爷子想得通,够住就得,房子多了是负担,搞起卫生
来也麻烦。看来,在房子问题上,苏联人素质较高,不以房子为资本显摆自己的高贵。
苏联人素质高。真的吗?这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1991年十月革命节时,我在列宁山、
莫斯科大学随意漫步时,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讲的一则新闻又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你们
知道吗?我们的总书记总统戈尔巴乔夫,在这列宁山区有一处高级寓所。别看这栋房子
外观不起眼,窗户又窄又小,很普通的灰色水泥建筑物。可里边的装修却不得了,厨房
设备是西德进口的,壁纸、窗帘、灯架、吊灯也都是进口货,自动洗衣机、烘干机、冰
箱冰柜,更是世界名牌。还有根据最新物理原理设计的烧箱、食品加工机及名贵器皿。
他住的这套公寓有六室,两间卧室,两间浴室,地板是国外进口的名贵木料,所有这一
切,只有他和夫人二人享受。令总书记遗憾的是,装修完工时,开始了全国性的反特权
运动,列宁山上的这栋房子越来越引起人民的注意,为安全起见,总书记只好忍痛割爱
……
  我至今仍感遗憾的是,没有请那位消息灵通人士指路去参观一下外表普通内里金碧
辉煌的总书记公寓。只是入迷地继续听他评价--谁能想到,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一个
经历过多年简朴生活的人,当了总书记、总统,对建造豪华的住宅、别墅,对最精美的
家具,最高级的用具是那么感兴趣,以致有人称他天才的建筑大师。真的,戈尔巴乔夫
的前任中没有人决定为自己建筑专门公寓,都是简单地搬进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公寓大
楼。戈尔巴乔夫可好,不但专门建,还选定离他的母校莫斯科大学不远的列宁山区。天
才建筑大师太酷爱建筑了,他还计划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和基斯洛沃茨克、高加索等
地建设新的别墅。米哈依尔热衷于这种建设,热衷于把自己的思想溶入建筑、园艺设计
。他不愿意在前几任总书记或其他政治局委员用过的别墅度假。这位天才的建筑大师甚
至一度想把部长会议从克里姆宫迁出去,然后改造、装修,蓝图包括一间厨房、一间餐
厅、一间休息室、两间卧室,以符合苏联总统的身份……
  在列宁山上,听了消息灵通人士关于戈尔巴乔夫的轶闻,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这位
《新思维》的作者怎么能这样呢?莫斯科深秋的太阳落得快,我的心情就如那夕阳西下
后灰蒙蒙的天地……此时,面对海天一色的寂静,大脑有些不冷静:苏联解体,是否与
这位总书记热衷于豪华办公室豪华住宅豪华别墅有关系?玩物丧志,玩物丧志啊!可令
人心寒的是,我们一些地位远不如戈尔巴乔夫总统的科长、处长、局长们,玩起房来,
要比这位总统疯狂得多。利用权力运用社会主义的福利分房自己弄三室一厅、四室一厅
又为乳臭未干的孙子外孙女捞一室、二室的大有人在。强占国家土地巧取豪夺兴建别墅
屡见不鲜。反特权运动开始,戈尔巴乔夫考虑影响未敢入住列宁山公寓,我们的某些公
仆面对怨声指责身居豪宅面不改色心不跳……房子,房子。想到房子产生的腐败,我真
的比刘暾教授还愤怒,我们以级别分配房子,科级多少平方米,处级多少平米,局级多
少平米,那么占城镇人口大多数的工人职员定什么标准呢?思绪回到学校,不带长的副
教授、教授、研究员们,他们应该住多少平方米呢?刘暾教授住在寒酸的70平方米的旧
楼里,模糊数学专家吴从、早稻田大学中国第一个工学博士洪炳熔也是如此。某夜,与
洪炳熔教授参加一项活动,他在市政府工作的一个学生把他搀上5楼,下来后气喘吁吁地
吐了口痰:"嗨,堂堂大博导,住的房子还不如我们单位的打字员哩!"……房子,房子
,张大成变魔术似地给哈工大教职员工解决了那么多房子,单单这一点,就应该"树碑立
传"。房子,房子,难倒多少像刘暾、洪炳熔这样的"叱咤风云"的教授专家?!房子、房
子,也是从老校长李昌到杨士勤历任校长最关心的头等大事。难怪哈工大校友、国务委
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95年8月19日再次视察工大园区时,面对焕然一新的园区环境和
搬进新居的哈工大教职员工,感慨地说:"园区的建设,给哈工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老校长李昌看了也会高兴。"
  历史性的贡献。思维严密的控制论专家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张大成受之无愧。老校
李昌看了也会高兴,如宋健所预测的,老校长李昌岂止是高兴,简直是心花怒放,非常
高兴。一向爱惜人才的李昌,对园区的成果对张大成的成就,所给的评价超出人们的想
象:"从某种意认来上说,不要国家一分投资白手起家的工大园区,它的价值它的深远意
义在某些方面超过了××××……"
  房子,房子,由房子而张大成、由张大成而房子引发的奇思搅得我一夜未眠。
  一夜"胡思乱想",第二天郝老头儿突然要请我喝酒。郝老头儿姓郝名树远,我称他
好老头儿,因为他脾气好,有求必应,总是一脸笑容。他个头儿不高,矮墩墩的个头儿
有些驼背,黑乎乎的脸膛,脖子上总是搭着一条毛巾。这是一个闲不住的老头儿,不是
在院子里侍弄花,就是到菜地里拨草,很少见他在办公室坐一坐。他的头衔是主任助理
,干的工作主要是采购,去大连、金州、庄河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买"便宜"货。他请我喝
酒的理由是,来了一个多星期了,写作很辛苦。大成来电话说好好关照……大成,张大
张?正要碰杯,我连忙放下:"你和大成熟悉?""熟?嘿嘿,关系可不一般哩!"他干了
一杯白酒:"你知道假酒案的事吗?我是'主犯'……"
  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么巧……郝老头儿很有酒量,三两酒下肚,滔滔不绝--
  "长这么大,快退休时,蹲了巴篱了(牢房)。你说冤不冤?!那一天,我一辈子也忘
不了,1989年10月14号,我正在局基建处开会。散会时,走到二楼(会在三楼开的),保
卫科的刘长友领着公安局的人,把我带下楼。说:'老郝,你上这个车吧!'我心里咯噔
一下,没吭声。一上车,有王仁生,我一下子明白了,酒的事犯了。车开到市公安局,
说把我送拘留所。我要求给家里打电话,他们不让,说是已经通知家属送行李了。在顾
乡那个拘留所关了5天,又把我送到阿城拘留所,一个房间60多号人,挤得噔噔的,根本
躺不下,使劲躺下,不能翻身。关了3个月,开始提审我,纪委、公安、检察院联合办案
,六七个人审我,对我拍桌子,要我承认假酒案一开始就知道。我大声抗议。第二回审
我,他们的态度好了些:'老同志,要配合我们……'3个月后,抓住了夏广生,夏广生供
出了张大成,随着就抓了张大成。审我时,口气又变硬了:'夏广生全交待了,你们局长
张大成也抓起来了!'我反问:'你们抓他干什么?''他有问题,你和张大成什么关系?
要老实交待!'我说:'他是局长,是我的领导,没什么特殊的关系……'
  "忘了告诉你了。那个夏广生是我们联通贸易公司的副经理,王仁生也算公司的一个
小领导。联通贸易公司属局基建处管,我是书记兼经理。1989年公司刚成立时,卖豆粕
,赚了不少钱。到了8月份,夏广生和王仁生,一个说搞汽车,一个说搞酒。说做这两种
生意赚大钱。考虑到搞汽车容易犯错误。就同意他们搞酒。夏广生和王仁生8月中旬去四
川宜宾,快国庆节了,还没搞到酒。我打电话催他们回来,夏广生这才说再有几天就能
搞到。国庆节后,他们回到哈尔滨,很快,酒也发回来了,一个车皮。奇怪的是,他们
把酒放在别人的仓库里,说是等糖业烟酒公司验收。后来我催他们快卖,他们说五粮液
没人要,尖庄好卖。没多少日子,卖出去的尖庄纷纷退货,说是有杂质。我起了疑心,
问夏广生,他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我一琢磨,也不会出问题。当时尝五粮液时,觉得挺
好喝,因为是头一回喝五粮液,口感不错,感觉这就是五粮液。89年春节,夏广生把酒
厂的人叫来,一块儿去大庆卖酒。不久,四川宜宾检察院来人,到粮食局纪委,找夏广
生、王仁生谈话,说的什么,不告诉我们。
  又过了些日子,夏广生跑了,宜宾检察院来哈尔滨抄他的家。再后来,粮食局介入
。我明白,局里介入,想整大成。你想想,我们这个小小的联通公司,上边有基建处,
和张大成隔着好几级,他是分管基建的副局长,可小小联通公司出了事,也不能抓他呀
!张大成被抓后,提审时我们在楼道里碰到过,我说:'大成,根本没你的事,蹲巴篱子
,应该由我一个人蹲!'话这么说,我也觉得冤,凭什么抓我呀!就算是失职、官僚,也
不该拘留蹲巴篱子呀!太不讲理了,还抄了我的家,什么也没抄出来!对我又拍桌子又
吼,职业病。后来总算查清了,夏广生、王仁生弄假酒,每个人受贿十万。跟我没关系
,更没张大成的事。对了,那假酒不同于山西那有毒的假酒,是冒充五粮液、尖庄的白
酒。夏广生、王仁生在宜宾那么久,做商标、搞酒瓶子。没想到,这两个小子心这么黑
,这么坏……我是1989年10月14日号抓的,1990年6月放的,放出来的第二天是五月节(
端午节)。我放出来半年,大成也出来了,保外就医,我偷着去看他,他安慰我:'老郝
,过去咱俩关系一般,通过这事,弄到一块来了。你放心,我很快就会平反。你也准备
些材料,找找高检。'后来,他真的反平了,我的不给平。我跑了几趟市纪委,市纪委让
我找粮食局。两边推,都说没给你定罪,怎么平反?嗨,弄了半天,关了我8个月,没定
罪名。没定罪就进巴篱子,你可没体会蹲巴篱子的滋味儿,比下地狱还难受,没法说。
大成比我还惨,差点把命丢了!人那,干什么也别蹲巴篱子。我的冤枉,没定罪就进去
了,后来粮食局基建处长在基建处大会上讲了讲,安排我当基建处办公室主任,说是一
切照常。我干了一年办公室主任,退休了。每逢想到蹲巴篱子的冤枉,想想大成,就不
冤了。大成是条汉子,有种。那么大的冤枉,他说:'老娘打孩子,打错了打重了,没事
'。可好,整了一年多,整出个廉政干部。当领导就应当像大成那样,不贪财,生活俭朴
,一心扑在工作上。在粮食局,他分管基建,就住一套很普通的房子……"
  借着酒力,郝老头儿越谈越激动。他说好人总会得好报的。又说大成特像《渴望》
里的大成,好人一生平安。最后非和我再碰一杯,为好人大成祝福。碰了这一杯,他喝
了快6两了,我连忙劝他打住……
  郝树远真是个难见的好人。工大集团如日中天,为了不给张大成添麻烦,他从粮食
局退休,一直在家呆着。经张大成再三邀请,来大连金州培训中心帮忙,真正的帮忙,
临时工的待遇,报酬少得可怜,也就是个烟酒钱。在培训中心,郝老头可算是最勤奋的
人,起早贪黑,闲不住。勤俭持家,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房子,房子。我的思绪又回到房子上,原来张大成的住房那么普通。据说,身为工
大集团董事长、总裁,仍然住在粮食局那套普通的居室里。
  好人张大成,身居陋室,为博士生导师绘制舒适宽敞的复合式住宅蓝图,为哈工大
花园式校园设计最佳方案,谱写雄壮的工大集团交响曲。
  他的恩师--好人杨士勤,期待着早日剪彩,更希望工大集团早日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未完待续)

--
不醉不归,一醉方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xmz621.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6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