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gyy (胖子), 信区: HITComment
标  题: 超限战——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13日12:28:4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
                     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
                       战争的指导,就像医生给病人
                     看病一样,是一门艺术。
                                ——富勒
  “军事革命”的说法,对于今日各国军事界,就像乔丹之于NBA球迷一样时髦。除了
每一项新鲜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因素之外,恐怕更主要的是与美国人善于制造时髦
有关。一向喜欢在各种问题上执世界牛耳的美国人,非常擅长对每一项有前景的事物进
行美式包装,然后再向全世界倾销。尽管不少国家对美国文化的入侵忧心忡忡并加以抵
制,但对他们在军事革命问题上的见解却大都依葫芦画瓢,全套照搬。其结果不难料定
,自然是美国人患感冒,全世界打喷嚏。因看重隐形技术而被誉为“隐身之父”的美国
前国防部长佩里,在回答中国访问学者有关“美国军事革命的重要成果和理论突破是什
么”的问题时,不假思索地脱口答道:“当然是隐身技术和信息技术”。佩里的回答代
表了美国军界的主流看法——军事革命就是军事技术革命。在佩里们看来,只要从技术
上解决了让士兵们在山前就知道“山后面有什么”的难题,便等于完成了这一轮军事革
命[1]。从技术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正是典型的美国式思维。其长处和短处都
像美国人的性格一样一目了然。这种把技术革命等同于军事革命的观念,通过海湾战争
的形象演示,对全世界的军队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几乎没有人在这种情况下还
会保持足够的冷静和清醒,当然也就更不会有人发现由美国人开始的误解正在引起整个
世界对一场遍及全球的革命的误解。“高技术建军”的口号像太平洋飓风一样在越来越
多的国家登陆[2],就连大洋西岸的中国也几乎在同一时间里溅起了回声。
  --------
  [1]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伯江大校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采访了一批美国军界要员。
陈伯江问佩里:“美国军事革命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成果和理论上的突破是什么?”佩里
回答:“最重要的突破当然是隐形技术。它是一种巨大的突破。但是我要说在一个完全
不同的领域,同样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明。信息技术解决了士兵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
要求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在下一座山的后面有什么?几个世纪以来,解决这一问题进
展甚慢。最近10年,技术的进展非常之快,使解决这一问题有了革命性的办法。”(《
国防大学学报》1998年第11期,P44)作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的佩里,显然更愿意
从技术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军事革命。他无疑是一个军事革命的唯技术论者。
  [2]《1997年世界军事年鉴》在“军事形势综述”中指出:“1995-1996年军事形势
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一些主要国家开始在质量建军的框架中,突出‘高技术建军’
。”美国以实现战场数字化为目标,确立了高技术建军方针;日本拟定了新自卫队整备
大纲,要求建立“精干的高技术化的军事力量”;德国提出“德尔斐报告”,谋求在8项
尖端技术上实现突破;法国为提高军队“技术素质”,推出改革新方案;英国和俄罗斯
亦有所动作;一些中小国家也竞相采购先进武器,力图使军队的高技术水平“一步到位
”。(《1997年世界军事年鉴》,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P2)
  不可否认,军事技术革命是军事革命的基石,但它无论如何不能被看做是军事革命
的全部,充其量只是这一狂飙突进历程的第一步。军事革命的最高体现和最终完成只能
归结于军事思想的革命,而不可能仅只停留在军事技术、编制体制变革这些形而下的层
面上。军事思想革命,说到底是作战样式和方法的革命。军事技术革命也好,编制体制
改革也罢,其最后的结果都将落脚于作战样式和方法的改变。只有这一改变的完成,才
意味着军事革命的成熟[3]。如果把军事技术革命称作军事革命第一阶段的话,那么我们
现在正处于这次革命至关重要的第二阶段。军事技术革命的接近完成在多大程度上为新
阶段的开始做了充分的铺垫,也就在多大程度上给这一阶段进行思想作业的人出了难题
:军事技术革命使你可以在更大范围选择手段的同时,必将使你在同样范围内受到这些
手段的威胁(因为垄断一种技术在今天远比发明一种技术要困难得多)。这些威胁从来
没有像今天这样由于手段的多样化而变得无边无际,真正让人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
任何方向,任何手段,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而你除了能清楚地感受
到威胁的存在以外,却很难一下子弄清楚——威胁来自何方?
  --------
  [3]除了那种把军事技术革命等同于军事革命的看法之外,许多人更愿意把军事革命
看成是新技术、军队新编制和新军事思想结合的产物。如,美陆军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
的斯迪文·麦兹和詹姆斯·凯维特在他们的研究报告《战略与军事革命:从理论到政策
》中谈到,“所谓军事革命,就是在军事技术、武器系统、作战方法和军队组织体制诸
方面同时而相互促进的变化,使军队的作战效能发生一次飞跃(或突变)”。(美陆军
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研究报告《战略与军事革命:从理论到政策》)美国战略和国际问
题研究中心关于军事革命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军事革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
托夫勒把军事革命与文明的更替等量齐观,就显得有些大而无当。
  长期以来,无论是军人还是政治家,都已经习惯于用一种定式进行思考,即对国家
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是敌国或潜在敌国的军事力量。而20世纪最后十年发生的战争
和重大事件,则在不动声色地向我们出示相反的证明:军事威胁已经经常不再是影响国
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尽管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领土争端、民族纷争、宗教冲突以及势
力范围的划分,仍是人们干戈相向的几大动因,但这些传统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与攫取资
源、争夺市场、资本控制、贸易制裁等经济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让位于这些因素,
形成威胁某个或某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新形态。这类形态从外观上看可能毫
无军事色彩,因而被某些观察家们称为“亚战争”或“类战争”[4],但其在所攻击的领
域里造成的损毁,却绝不亚于一场纯军事战争。在这方面,我们只须举出乔治·索罗斯
、本·拉丹、埃斯科瓦尔、麻原彰晃、凯文·米特尼克[5]这些疯狂的名字就足够了。人
们或许已经无法准确地指出,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起战争的主体不再仅仅是那些主权国
家,日本奥姆真理教、意大利黑手党、极端穆斯林恐怖组织,哥伦比亚或“金新月”贩
毒集团、心怀叵测的黑客和掌握大量对冲基金的金融家,随便哪个目标坚定、意志顽强
、性格偏执的心态失衡者,都有可能成为一场军事的或非军事战争的制造者。他们所使
用的武器可以是飞机、大炮、毒气、炸弹、生化制剂,也可以是电脑病毒、网络浏览器
、金融衍生工具。一句话,所有新技术能够提供的战争新方式、侵略新手段,都会被这
些狂热分子用来进行形形色色的金融攻击、网络攻击、媒体攻击或是恐怖袭击。这些攻
击大都不是军事行动,但却完全可以被视作抑或等于是强迫它国满足自己利益诉求的战
争行为。这些与军事战争一样甚至破坏性更大的力量,显然已经对我们所理解的国家安
全造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多重方向的严重威胁。
  --------
  [4]见赵英《新国家安全观》。
  [5]乔治·索罗斯,金融投机家;本·拉丹,伊斯兰恐怖主义者;埃斯科瓦尔,恶名
远扬的毒枭;麻原彰晃,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教主;凯文·米特尼克,著名电脑黑
客。
  在这种情形下,只要稍微撕开一点视野,我们便会看到,基于地缘概念的国家安全
观已经明显过时。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已远不止是敌对势力对本国自然空间的武
力侵犯。在数月之内货币贬值百分之几十、经济濒临破产的泰国和印尼,与被军事打击
和经济封锁双重遏制的伊拉克相比,在国家安全指数的低落程度上,恐怕已没有多少差
别。就连冷战后唯一仅存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意识到了最强大的国家往往是敌人最多、
所受威胁也最多的国家,在连续几个财年的美国《国防报告》中,除了把“敌视美国利
益的地区强国”列在十种主要威胁的首位外,还将“恐怖主义;危及盟国政府稳定的颠
覆活动和无政府状态;对美国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威胁;非法毒品贸易;国际犯罪”,都
指认为是对美国的威胁,因此扩大了对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多重空间的搜索范围[6]。其
实不止是美国,所有崇奉现代主权观的国家都已经自觉地把安全边界扩展到了政治、经
济、资源、民族、宗教、文化、网络、地缘、环境及外太空等多重疆域[7]。这种“泛疆
域观”,是一个现代主权国家生存、发展和在世界上争取影响力的前提。相形之下,以
国防为国家主要安全目标的观念就显得有些陈旧,至少是很不充分。与“泛疆域观”相
对应的,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包容国家利益的新的安全观念。它所关注的绝不止于国防安
全问题,而是毫不犹豫地将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方方面
面的安全需要统统纳入自己的目标区。这是一种把传统的领土疆域概念提升为国家的利
益疆域概念的“大安全观”。
  --------
  [6]美国国防部长在1996、1997、1998财年的每一份《国防报告》中都提到美国面临
的多种威胁。但这种广角视野,并不是美国人能自觉保持的观察水准。1997年5月,美国
国防部发表《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在其第一部分“全球安全环境”中指出,美国的安
全将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是来自伊拉克、伊朗、中东、朝鲜半岛的地区威胁;第二是
敏感技术的扩散,如核、生、化武器及投射技术、信息战技术、隐形技术等;第三,恐
怖活动、非法毒品交易、国际有组织犯罪及移民失控;第四,大规模杀伤武器对美国本
土的威胁。“在2015年以前,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不大可能出现,但在2015年以后
,有可能出现一个地区强国或势均力敌的全球敌手。有人认为,尽管俄罗斯和中国前景
未卜,但有可能成为这样的敌手。”这份由国防部长办公室和参联会通力合作的报告,
显然仍沉溺于半是真实半是虚幻的所谓军事威胁之中。根据这份报告形成的1997年美国
《国家军事战略》,在对威胁的分析中,专以一节提到“不可知因素”,表现了美国人
对未来威胁的悄悄不安。
  [7]澳大利亚的小莫汉·马利克指出,影响21世纪国家安全的7个趋势:全球化经济
;全球化的技术扩散;全球化的民主浪潮;多极化的国际政治;国际体系性质的变化;
安全概念的变化;冲突焦点的变化。这些趋势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威胁亚太地区安全的
两类冲突根源。第一类为传统的冲突根源:大国的霸权斗争;成功国家民族主义的膨胀
;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经济竞争;大规模毁伤武器的扩散。第二类为未来冲突的新
根源:衰败国家中的民族(种族)主义;文化和宗教信仰冲突;致命的轻武器扩散;石
油、渔业和水资源的争议;难民潮和人口流动;生态灾难;恐怖主义。所有这一切都对
21世纪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多重威胁。这位澳大利亚人对国家安全的见解,比美国官方要
略高一筹。(详见美国《比较战略》1997年第16期)
  这种大安全观由于其载荷的增大,带来了目标的复杂化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方式的
复杂化。因此,作为确保国家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国家战略即通常所说的大战略,也就
需要做出超越于军事战略甚至政治战略之上的调整,对涉及整个国家利益安全指数的所
有方面进行通盘考量,把政治(国家意志、价值观和凝聚力)、军事因素与经济、文化
、外交、技术、环境、资源、民族等参数叠加在一起,才能绘制出一幅完整的国家利益
和国家安全重合的“泛疆域”——大战略态势图。
  任何人站在这幅态势图前,都会顿生望洋兴叹之慨:如此众多并且跨度巨大的领域
,如此复杂以至自相冲突的利益,如此错综甚至彼此排斥的目标,怎么可能用一种统一
的、单一的手段和方式去实现?比如说,用克劳塞维茨称之为“流血的政治”的军事手
段,如何解决东南亚金融危机?抑或用同样的方式,如何对付在互联网上神出鬼没的黑
客?结论不言自明,作为对大安全观层面上的国家安全的保障,仅有剑是不够的。独木
难支。一个现代国家大厦的安全拱顶,已远不是军队这一根支柱可以独力支撑的。它的
屹立不倒,关键在于涉及国家利益的所有领域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合力。而有了这种合
力,还需要有把这种合力变成可以实际操作的方式方法。这应是一种把军事和非军事两
大领域间所有维度、所有手段组合起来进行战争的“大战法”。与以往战争造就战法的
程式相反,这种大战法一经诞生,势必将造就出一种既包容又超越所有影响国家安全之
维的全新战争型态。而它的原理拆开来看并不复杂,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组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论二或是三还是万物,都是组合的结果。组
合才有丰富,组合才有千变万化,组合才有多样性。组合使现代战争的手段增至近乎无
限,从根本上改变了既往人们赋予现代战争的定义:用现代武器和作战方式进行的战争
。这就是说,手段的增多在使武器的作用缩小的同时,也使现代战争的概念获得了放大
。在一场从手段选择到战场范围都极大延展了的战争面前,那种仅凭军事手段就想迎取
胜利旭日的愿望,恐怕大半会在“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痴迷下落空。眼下,所有怀有胜
利野心的军人和政治家们,要做的就是扩张视野,审时度势,凭借大战法之杖,拨开传
统战争观的迷雾——
  去山那边迎接日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ftcl.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