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aea (嘎雅§冷热之间), 信区: HITComment
标 题: 学界的本钱和普遍的正义(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2月18日14:56:2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ygj 所发表 】
仅仅“没有修养”四字,就让亓培玉送了命。这很可能成为2001年中国最著名的暴行。
这一暴行有三个特别值得关注之处。一是它的“偶然性”:暴行是随机的,而非蓄谋
;
二是“必然性”:施暴者面对要求他们行为文明的指责,做出了匪徒般不假思索的武
力反应,而且是赶尽杀绝,连女人也不放过;
三是在这几个匪徒的坐骑上还没抹去的权力印记———“法院”字样,留给人不尽的
思索。
暴力如果是蓄谋的,还谈得上预见和预防。但当致命的暴力随时可能发生时,预见和
预防就完全无从谈起,这种“偶然性”已经表明了那个地方危机四伏的“秩序”特征。
它对弱势阶层的最大的“教育意义”,就是千万要“夹紧尾巴做人”。
不假思索的暴力必然得到了长期的“培养”;赶尽杀绝的态度则绝对是有恃无恐的证
明。
不幸的亓培玉全赶上了,包括那张“虎皮”———喷有“法院”字样的越野车。本来
在这场暴力众多的目击者中,或许会有一二勇者挺身而出,援之以手,使亓培玉幸免于
难。但那张“虎皮”把所有的目击者都变成了看客。
除了悲愤,还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
那么多中国人之所以知道了亓培玉,原因恐怕就是他是上海同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在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大背景下,恶性案件发生后,引起普遍关注,得到迅速处理的
,还可以举出许多实例。比如:
北大女生为了索回身份证,向扒手跪地求情。这就成了吸引众多眼球的话题。如果是
个民工向扒手跪地求情,会有多少人关心重视呢?
1998年夏,刚到广东佛山科技学院任教的文学博士潘先伟街头挨打,面部缝了17针,
这激怒了广东学界,于是就有了个要“严肃处理”的批示。
因此,亓培玉一案的以下动态也都是必然———“公安部、安徽省领导、安徽省公安
厅领导对此案极为重视。同济大学和上海公安部门也派人来到阜阳协助办案。公安部长
贾春旺批示:对犯罪嫌疑人要抓紧依法处置。安徽省公安厅立即派出刑侦专家赴现场指
导侦破,阜阳市公安局随后将主要犯罪嫌疑人穆学文抓获归案。同时组织精干队伍进行
抓捕工作。慑于公安机关的强大压力,2月10日,赵苏安、张杰到当地公安机关自首。另
有一名犯罪嫌疑人韩永臣仍在逃。据了解,公安部门将利用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抓捕
工作。”
毋庸讳言,令人发指的罪恶,因为受害者受过高等教育而变得更加让人“高度重视”
了。然而可悲的,是在这种“高度重视”中被人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的意识。佛山的潘
博士被打,佛山学界强烈要求严惩凶手,理由是“为引进和保护人才”。这理由听上去
很过硬———连博士都敢随便打,凶手却能逍遥法外,人才还敢来吗?可是,没受过高
等教育的又该怎么办?他们若遭遇了暴行,又到哪里去找严惩凶手的“过硬”理由?
当学界只能把知识作为要求严惩罪恶的本钱的时候,如果社会在更多时候不能堂堂正
正地以公民的权利和法律来追究罪恶,这难道还不发人深思吗?
那几个残害亓培玉的匪徒已注定在劫难逃,但这就意味着普遍的正义得到了伸张?
这几个匪徒也许正在后悔。但后悔的可能并非杀人,而是杀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
社会的各阶层不再是只会或只能顺“势”而为要求伸张正义,属于全社会的正义才有
指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4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