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lan (爱兰), 信区: HITComment
标 题: Re: “公安”当众小便 研究生说“没修养”被活活打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2月07日12:17:2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是谁败坏了警察的声誉
文:鄢烈山
1月26日《羊城晚报》在头版刊出了“一个警察的妻子”孙孟连写给广东省委分管政
法的副书记、原公安厅厅长陈绍基的一封信。该报正在就这位“警嫂”的来信展开讨论
,并精心组织了《“警察老婆不好当”》、《警徽后面的苦辣酸甜》等专题报道和专栏
文章。看来这场“讨论”方兴未艾,因此我也来讲几句。
对于这位“警嫂”代警察诉说委屈我是充分理解的:当一个好警察,辛苦,待遇低
,装备差,危险,这都是事实,有关方面应予以重视和改善,社会各界也应表示同情。
但是,如果所有这些能够成为谴责传媒揭露司法腐败、打击警界恶人的理由,那么,“
好医生”、“好教师”、“好党员”、“好干部”、“好村长”以及他们的家属的委屈
,是否都可以成为遏阻传媒对医疗界、教育界以及党政机关干部进行所谓“负面报道”
的理由?
事实上,近两年传媒不仅曝光了一批乱用权力草菅人命、敲诈勒索的坏警察,也曝
光了不少草菅人命、谋财不惜害命的冷血医生,残忍地体罚学生、收取乱七八糟费用的
校长、教师,贪财好色搞权钱交易的党政干部,横行乡里、欺压良善的村官……腐败风
气无孔不入,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令人触目惊心的丑恶现象发生和曝光。倘若“医嫂”、
“教嫂”、“官嫂”们都援警嫂之例来讨“公道”,“让社会承认他们(亲属)的付出
和价值”,我们的“舆论监督”还能监督谁呢?难道专门去监督那些手中毫无权力可言
的普通农民、下岗工人、中小学生?
这位“警嫂”在信一开头就说:“陈书记:您好!我是一名普通警察的妻子,今天
给您写信,是想和您打场官司。通过这场官司,还人民警察真正的面貌……”她“打官
司”是因为对传媒的某些报道不满意:
“最近,我不敢看传媒的某些报道。因为这些报道几乎都有‘坏警察’曝光。作为
一名警察家属,每当看到这些报道,心中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曾几何时,我引以为
自豪的警察丈夫,何时变得如此不光彩。虽然我知道,如此大的一个队伍,良莠不齐实
在难免。可被舆论过分地宣传,夸大其词,就变了味。”
我对此有与她不同的看法。
众所周知,传媒的揭露性报道把关是极严的,无中生有“丑化”警察的事几乎不可
能发生。譬如发生在浙江温岭、黑龙江、沈阳等地警匪勾结、警黑一家的案例都是开审
以后才公之于世的。从记者屡屡挨打的现状也不难看出,不少地方对当地发生的恶性案
件往往是尽力捂盖子,传媒揭露的恶人丑事仅仅是冰山一角。指责传媒“过分地宣传,
夸大其词”,我认为是不确切的。
到底是谁败坏了警察的职业形象与职业声誉?究竟是那些滥用公权的恶警,还是曝
光恶警的传媒?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只要传媒不曝光不作“负面报道”,
警察就能维持高大的形象良好的声誉,就能得到老百姓的衷心信任与爱戴,就能天下太
平,那好,下道禁令,不许传媒批评警察就行了,我相信新闻记者为此也会心甘情愿闭
上他们的乌鸦嘴。可惜,实践证明不准批评警察只能纵容恶警。
广而言之,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天天念“形势大好”,自欺
欺人地描绘莺歌燕舞,掩盖矛盾,回避问题,只能误国误民。
我想,当下腐败问题在多个领域包括警界表现出的严重性,决不仅仅是这位“警嫂
”信中所描绘的“良莠不齐实在难免”,更不能怪错对象,不恨病疽恨医生。我们只有
睁开眼面对现实,防范和治理那些败坏各界职业声誉的害群之马,才是改善职业形象的
正确选择。
【 在 leonado (小妖眼巴巴的盼春天) 的大作中提到: 】
: 晨报讯 2月4日下午,阜阳市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惨剧:阜阳籍上海同济大学在校研究
: 生亓培玉被几名歹徒追打进河中,至今死不见尸。截止到昨晚记者发稿时,尸体仍未打
: 捞上岸。
: 亓培玉系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汤庄村人,27岁,上海同济大学2000级社会科学系马
: 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 昨天下午,亓培玉新婚才半年的妻子杨雪含泪向记者讲述了事件经过。
: 当天下午,杨雪和亓培玉到颍河支流泉河河坝上散步,后面来了一辆带有“公安”
: 标志的车,二人赶紧闪到路旁给车让道,没想到车却在他们面前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
: 个穿蓝绿制服的人,口里嚷着“我尿尿”,便当着杨雪的面小便。见状,亓培玉说“真
: 没修养”,说完,二人往坝下走。谁知穿制服的人从后边骂着追了上来,给亓培玉就是
: 一拳,随后车上又下来三个人,有的拉着亓培玉,有的帮穿制服的人同时打亓培玉一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19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