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weeting (仙人不闲), 信区: HITComment
标 题: 综述: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浮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7日20:05:4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8月13日 07:17 科技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文天
这是一个困难的题目。当整个社会都多少弥漫着一种浮躁的气氛时,我们深知
科技界绝非世外桃源。但是人们还是对这一领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因为这里是探
求真知的所在,这里的人们肩负着民族和国家复兴的重任。这也是记者撰写本文的
初衷。———题记
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是,20年来,中国科技界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
在党和政府确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之后,我国
科技界的科研条件和科技人员的境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都形成了可喜的态势。
然而,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在发展中,科技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以各种
形式表现出来的“浮躁”现象,使许多人看在眼里,忧在心头。
浮躁,似乎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难以明确界定的词,但当记者就“科技界浮躁
现象”向许多资深的科技工作者提出采访请求时,他们几乎都觉得有话要说。
“你来吧。”电话那边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明星研究员的语气十分
爽快。一见面,他就说,如果是别的话题,他就没有时间了;
中科院原副秘书长王玉民研究员,为采访准备了满满几页纸,言谈中他的情恳
意切让人难以忘怀;
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女士谈锋甚键,直言不讳,全然没有“位中人”的做派;
……
上篇:形形色色的“浮躁”
A、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科学研究的价值形态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近期的,有长期的;有显现的
,也有内在的、隐含的。如果过分强调直接的、现实的、近期的、显现的价值,而
忽略了间接的、长远的、隐含着的价值形态,就会走向急功近利。从整个科技界到
社会,都存在着这样的急躁情绪。”长期从事科技战略研究的王玉民先生在谈到“
浮躁”的表现形式时,首先谈到这一点。
而尚在一线的王明星先生,则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表现有着切肤之感。“
科学研究应该是踏踏实实地去做,而我们却常常是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王所长
举了一个例子:有关沙尘暴在什么条件下起沙和向下游刮送,是一个科学难题。而
我们往往是投入一点钱就要立竿见影,搞出成果来。前一段有关单位组织了东西两
个考察队。考察一圈,就公布了许多不负责任、甚至被同行笑话的结果。西线的考
察队结束考察后,其负责人就向媒体表示,西线的沙尘暴的源区与原始沙漠无关,
主要是人为活动造成的,甚至还说沙漠已被刮光了。而实际上,他看到的很可能只
是戈壁滩。这样草率就得出结论是很荒唐的,以至一位院士打电话给我,问怎么会
出这样的事。
像是对应王先生的例子,曾留学苏联并在沙漠所从事多年研究的刘恕女士直言
不讳地说,现在的浮躁已经到了出现许多非科学内容的程度了。这决不像我们过去
那一代人所做的。我们过去监测沙丘的水分,是一年12个月,每月3次,连续要测
10年,多少个定点都不变,这样来积累资料,观察沙丘底下的水分变化,从而得出
水分与植被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奠定科研的基础。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这也是
生态学家,那也是生态学家!
原中科院化学所所长胡亚东研究员,则用他在科学院图书馆观察到的一个现象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浮躁:中科院图书馆大概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最好的。过去
那里经常坐满了看书做学问的人,其中不乏像竺可桢、卢嘉锡这样的大科学家;可
是现在,人少了,去的人也多是有目的的———去找资料去了,不是去搞学术去了
,找着了想要的东西一复印走了。味道完全不对了。
业内人士指出,急功近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为夸大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水平
等级,“重大突破”、“世界领先”、“世界首次”、“引起国际轰动”之类的最
高级的修饰词语满天飞,缺乏起码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而对这种做法人们似乎
已是见怪不怪了。
B、追求数量和速度科研低水平重复
在采访中,专家们再三谈到,由于各种原因,科技界热衷追求数量和速度,科
研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大量存在,常常出现“一窝蜂”。
王明星说,沙尘暴是一个独特的现象,早在1997年,就有不止一人向有关部门
提出设立重点项目进行研究,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应。到了去年,北京沙尘暴次数多
了,媒体一炒,于是一哄而上。北京有关方面就设立了4个项目,而国家级的有3项
,此外还在考虑设立重点项目,科学院的创新基金重大方向性项目也要立项……从
而形成了全面开花的局面。
王玉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科技创新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原始创新,特
别是在重大问题上新的创造发明。这些往往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在于其在科学技
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这是我们科技界应该充分重视的。而现在在各种导
向的影响下,过多地重视科研论文和成果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科研创新的质量
,形成了求数量,求速度,进而求社会反馈这样一种趋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了这样一个例子,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科学
难题,本应由有关学术权威部门专门组织科研力量,科学规划,进行长期的研究。
可是在经费效应的驱动下,结果是你搞,我也搞,甚至不是这个专业的人,也加进
来。有一位是搞农业气象的,连“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的区别都没弄清楚,
也加进来申报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项目。
专家指出,尽管我国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不少,申报的科研成果也很多,
但在重要科技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原创的成果却很少很少。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自然科
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几年空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C、科研规划立项模仿跟踪为主
受急功近利和追求数量和速度的浮躁情绪影响,以及囿于科研低水平重复的状
况,我们的科研规划和立项基本上是以模仿和跟踪科技发达国家为主。
“我们现在的科研,在我看来,基本上是模仿大国和跟踪大国,从总体水平还
没有进入到科学研究的核心国家之列,也没有进入到科学研究的强国之列。”王玉
民说,“我们的科研立项,大概有90-95%属于跟踪立项。而属于开拓领域或具有原
创性,引导别人跟着我们去进行研究的领域项目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别人热起来,
我们跟着热,甚至比别人还热,像超导、纳米技术。”
在规划立项方面,还有一个趋势就是课题越做越小,越做越分散,而摊子却越
铺越多。王明星所长介绍说,大气所科研人员不足200人,而大大小小的课题有近
400个,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就有100多个。甚至像“973”这样的国家重大基础项
目,也分成了大拼盘,按照“科学家负责制”,最后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只有三万块
钱。
D、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科研经费渗漏严重
尽管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无论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还是绝对数量上都
与科技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但近些年来,国家还是在尽力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每年的增长比例也是很可观的。仅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据该基金委员会彭
连明先生介绍,这项以资助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学科研究为目的的国家科学基金,
已由创建第一年拨款8000万元,增至今年拨款16.7亿元。
然而,就整体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说,加大的投入并没有产出相对应的成果。
谈到这点,刘恕坦言指出,“钱多了,但是并不一定成果就多了。实际上包括周光
召主席在内的人,对此都是非常有意见和看法的。”王明星则语气沉重地说:“国
家投入很多,但没有用到刀刃上。我感到有愧。”他介绍说,这些年,国家给大气
物理所的科研经费大约5000万元。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用在科研上的经费也就一
半,而另一半则以各种形式用做他途(有关原因,本文将在后面谈到)。实际上,科
研课题费的多“功能”性并不是什么秘密,申请课题费时尽可能地多,批下来后再
尽可能地省,然后……也并非个别现象。
E、剽窃抄袭学德失范
上世纪90年代中,某重点大学的几位作者(其中包括博士甚至科技名人)在国外
某专业杂志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结果被指称大段抄袭了国外某位专家的成果。此
事尽管有“只抄了英文,数据过程是自己的”之说,据说这种说法还得到了那家外
国杂志主编的审查和认可。但是,无论如何这不是件叫人愉快的事情。有业内人士
质问,既然复杂的研究是自己搞的,为什么相对容易的英文表述还要“借”别人的
呢?可见一旦失信于人,有些事是很难解释清楚的。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不雅之举,并不罕见,而比之更为恶劣的例子也不难找出
。据国家基金委提供的材料,承担基金项目的某高校的教师竟将原本是某公司产品
说明书的译文稍作修饰后,就作为科学基金项目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并标注“科学
基金资助”。其合作者在明知有诈的情况下,仍将该文作为项目结题成果上报。再
如某研究所研究员伪造《SCI》收录论文检索证明,将实际收录论文数1篇夸大为7
篇。
如果说,这还是为数不多的特例的话,那么,有关调查还表明,学术失范的群
体行为也是存在的。去年8月,天津市科协等单位开展了一项本市科技工作者道德
与权益问题的调查。之后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市科委有关部门每年在评定科
技成果奖时,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查对’和‘挤水分’的工作。”“
另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评定技术职称过程中弄虚作假。有的伪造学历;有的
在论文上作假,或是剽窃、抄袭,或是通过关系,花钱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文章;有
的在获奖排名顺序上不实事求是;更多的是事先做评委的工作,致使评委在评审时
不实事求是地发表意见。这些都造成目前技术职称的‘含金量’不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联合办公室主任彭连明告诉记者,经调
查,有关申报基金项目的投诉绝大多数都基本属实,申请项目过程中弄虚作假、剽
窃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滥用科学基金等事例的绝对量在增加。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ugserver.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