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S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erry (想不开·撞树), 信区: HITSY
标  题: 第十章 从改革的马前卒到权力的核心层(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07日19:49:30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第十章 从改革的马前卒到权力的核心层(下)
  所有企业的大老板
  国务院经贸办副主任包括李岚清、王忠禹、张彦宁、赵维臣、李祥林、杨昌基、徐
鹏航、陈清泰、石万鹏等九人,大部份为生产办原来的负责人。新任者包括李岚清、徐
鹏航、陈清泰、石万鹏。
  徐鹏航生於一九四零年,湖北黄梅人。一九六四年毕业於湖北省农业机械巷科学校
。历任大冶县钢铁厂副厂长、党总支书记,大冶县副县长,中共黄石市委副书记,黄石
市市长。一九八五年任湖北省副省长。一九九二年十月任国务院技术监督局局长。
  陈清泰历任中共第二汽车制造厂厂长、二汽集团董事长。
  石万鹏历任国家经委交通局副局长,国家计委生产调度司司长。一九九一年十月任
国务院生产办副秘书长。
  经贸办开张之後,朱熔基即开始利用企业集团的组建,将企业从中央部委和地方主
管部门中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实体。大批的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後,力量扩大
,可以撇开官方的渠道,有自主权地按市场规律去安排自己的生意,而朱熔基则成为了
国家所有大型企业的大老板。
  从九二年六月,李岚清出任经贸办笫一副主任时,即正式成为朱熔基的副手。李是
一个典型的技术官僚,不爱出风头,改革派得势时,他的才干可以得到发挥,而保守派
得势时,他亦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或屈服於压力,或逃避,不至於与保守派产生争执。

  但李岚清亦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性格和工作作风正好辅佐朱熔基:另一个有
利於他们合作的因素是,他们都获得中共元老薄一波的赏识。
  李岚清作为中共开放早期引进外资和科技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中共外贸体制改革的
主导者,这些「政绩」虽一度遭到非议,但最终获得最高层的肯定。更利於李岚清的是
,召开「十四大」的九二年,正是中共外贸获得猛进的一年,总额超过一千五百亿美元

  李岚清一九三二年出生於江苏镇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的影响,使他自幼好学
,并能接受正规教育。四十年代末,李岚清即就读於上海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而且是
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担任了该校学生会副主席。
  一九五二年大学毕业,李岚清被分配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计划科,几年後被派到
苏联利哈乔夫汽车厂和高尔基汽车厂实习。
  五七年李岚清回国之後,再到长春第一次车制造厂计划科当科长。他的才华很快引
起了厂长饶斌的注意。饶任过中共松江省委副书记,中共建政後即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厂长。
  李岚清成为副手
  五九年,饶斌调到北京任一机部副部长。由於李岚清擅长写作,又有留学经验,亦
随饶斌调到北京,任娆斌的秘书。
  这对於李岚清的仕途是关键的一步。当时一机部部长为赵尔陆。赵是中共早期重要
军事领导人,任过第四野战军第二参谋长,五五年获上将军衔。中共建政後,赵主要担
任国防工业系统领导人。
  赵尔陆对李岚清极为欣赏,曾亲自将李介绍给国家经委主任薄一波。六零年,赵尔
陆调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第二年饶斌也调任同职,李岚清成了国家经委主任室的秘书。

  「文革」开始後,薄一波、赵尔陆均遭到冲击。薄一波被打成「叛徒、三反分子、
刘少奇爪牙」,赵尔陆更被迫害至死。
  李岚清亦受到波及,国家经委企业管理局科长职务被免除。六九年到七二年,李岚
清被下放到国家经委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了三年。不过,那段备受压抑的精力,成了日後
从政的本钱。假如他在文革中对赵尔陆、薄一波踏上一脚,他就难有今日的辉煌。
  薄一波正是八零年代以来中共人事的主要安排者。从某种程度上讲,李岚清受益於
薄一波这位「老首长」。
  一九七二年,李岚清得以复出,被调到华中支援三线建设。当时他的老首长饶斌任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厂长,李岚清因而得以出任计划处副处长、发动机厂党
委第一书记,後任第三汽车制造厂建厂指挥部副指挥、重型汽车厂筹备处负责人。
  长期在大型企业工作的实践,使他对中国的企业管理有第一手经验,知道中国企业
的弊端所在,这为他後来的主持外贸体制改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九七九年七月三十日,中共五届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组
织、协调和管理全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对外经济贸易部成为其所属单位之一。当时薄
一波已经获得平反,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经济,饶斌则调任一机部部长。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岚清也被调任国家进出口委政府贷款办公室负责人,李岚
清虽是第一次涉足中共外贸系统,但他在这方面的才干很快显露出来,他利用政府贷款
扶植优质出口商品的生产,迅速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外贸出口基地。
  一九八三年四月,李岚清调任天津市副市长,主管对外经贸、开发区、旅游、港口
管理等工作,辅助当时的天津市长李瑞环。天津人对他的评价是:颇具开拓精神,且建
树甚多。
  李岚消在天津的政绩主要有三件事,一是主持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外商投资服务中心
;第二是积极参与要求中央下放天津港口的权力;第三是参与了天津经济开发区的筹建
工作。
  经贸委地位扬升
  天津的工作经历,为李岚清积累了政治资本。更重要的是,在李瑞环与陈伟达(时
任天津市委书记)的斗争中,李岚清比较支持李瑞环,李瑞环八九年成为中共权力核心
层政治局常委的成员,对李岚清的晋升自然有益。
  八五年结冻「外放」生涯,回到了经贸部,任经贸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据知情
者透露,李岚清当时返回经贸部,系赵紫阳亲自点的将,要李主持外贸体制改革工作。
八七年十一月在中共十三大上,李岚清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当时的部长郑拓彬是一个「外贸元老」,五三年开始即在外贸部工作。郑的文化水
平较低,并不适应外贸的发展,经贸部的日常工作多由李岚清主导。
  李岚清在副部长任内大刀阔斧,除主持创建保税区外,还对外贸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九零年十二月李岚清替代郑拓彬,正式出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
  九一年元旦起,中共对外贸易实行取消出口补贴、「自负盈亏」的新体制,这是李
岚清上任放的第一把火。其後继续推出一系列大的改革措施,呼吁尽早颁布实施「对外
贸易法」、「反倾销法」,进一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使中共外贸出口体制,逐步符合
国际贸易规范。李岚清也因此塑造了自己「实干」、「改革」的个人形象。
  一九九二年十月,随著朱熔基正式进入党的核心决策层,李岚清成为政治局委员,
并等待在次年召开的八届人大上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经贸办的领导力量被再次加强。
  一九九三年三月在中共十四大上,王忠禹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杨昌基获任中纪委
委员。自此,人们已经明白朱熔基已经开始扮演第一副总理的角色,主管国务院大部分
工作,而李岚清则接替朱熔基刚刚进入国务院时的角色。
  在九三年三月的中共八届人大上,经贸办正式升格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由王忠
禹出任主任。
  九三年五月七日,经济贸易委员会正式挂牌办公。王忠禹在中外记者会上说,国务
院常务副总理朱熔基和副总理李岚清共同主管经贸委。经贸委作为国务院综合经济管理
部门,其主要职能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搞好宏观调控,协调服务。
  九一年六月,朱熔基除兼任国务院生产办主任外,另一个重要的兼职是国务院「清
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组长。所谓「三角债」是指甲欠乙的债,乙欠丙的债,丙又欠甲的
债。
  但作为中国商业现象的三角债,其本质并非只是商业现象,而是经济体制中所存弊
端的外在表现,因而要处理起来格外困难。
  「三角债」死结难解
  八八年李鹏亲自抓过「三角债」的问题,他强调制度化、统一化,要把大型工矿企
业、重点项目、主要产品都集中到中央计划内,搞「全国一盘棋」,结果是一筹莫展。

  在八九年春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李鹏不得不坦承:「三角债、产品质量、生产效
益,这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後来常务副总理姚依林又接管
清理「三角债」的非但问题末获解决,「三角债」现象反而更加恶化。
  到一九九零年七月,大陆各企业之间拖欠的「三角债」,已累计到百三千多亿元,
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全国八百多家大型国营企业拖欠的。姚依林提出「必须严格执行中央
计划,该统的就统,不能分散。」不过姚的意见末获政治局采纳,於是姚依林托病休假

  李鹏让朱熔基具体负责清理「三角债」,一般认为是保守派人士给朱熔基出的难题
。但正是这个难题,给朱熔基提供了发挥才干的机会。
  面对「三角债」这种积重难返的债务连锁现象,犹如面对一种病情严重的综合症,
能否治愈取决於大夫的医道。
  朱熔基首先组织一批专家、企业行政主管人员,召开清理「三角债」专题会议,给
「三角债」综合症找出了症结所在:其一,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缺口严重,相
当部分是依靠拖欠来弥补投资缺口的;二、大中型国营企业亏损严重,由於亏损使企业
支付能力大大削弱,形成大量的拖欠货款;三、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生产成品比正
常库存量多出八百亿元左右,乡镇企业甚至更为严重。由於产品实现不了最终消费,商
品不能转为货币,企业无钱购买燃料和原材料,为了支撑生产,只有依靠拖欠来过日子
。与此同时,各地商品交易秩序混乱,结算纪律松弛,信用观念淡薄,也是形成「三角
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搭脉找出病症根源之後,朱熔基认为,「三角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长期作用
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运行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集中表现。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取得
突破,以清理「三角债」为突破口,整顿生产秩序和金融纪律,才能使大中型企业逐步
搞活。
  会议之後第三天,朱熔基便先後赴「三角债」纠结最深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的重工业区。通过试点,提出了注入资金、压货挂钩、结构调整、扼住源头、连环清欠
等一整套治标而又治本的解决措施,疏通资金循环渠道,解开债务链。
  他的明确而严厉的措施很快取得成效。只用了二十六天,仅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就清理拖欠款一百二十五亿元。
  利用舆论监督效率
  朱熔基带著一片赞誉声回到北京,次日又召开全国清理「三角债」电话会议,部署
新的一轮「消欠」战役。
  朱熔基用长途电话、传真、电报向全国各地政府下达了一道口气强硬的「军令」:
「各地务必在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日二十一时以前,将你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拖
欠注入资金情况(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和清理项目数),报至国务院清欠办公室,如果
做不到,请省长、自治区政府主席、市长直接向朱熔基副总理汇报,说明原因。」
  各地政府首脑收到北京发来的「军令状」,知道这一次要动真格的了,倍感压力,
均作出了快速反应,因为谁也不愿意被以办事严肃认真闻名的朱熔基,在报纸上公开点
名。诸侯们通过自已的渠道获悉,朱熔基已要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台,详细披露各地清欠的进展情况。
  据说朱熔基有关清理「三角债」的讲话,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邓小
平叫家里人一起来看,十分赞赏。
 
  九月二十六日,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全国省、自治区、
直辖市清理「三角债」的情况,至九月二十六日的统计,各地拖欠资金二百八十亿元人
民币,已注入信贷资金一百四十七亿人民币,自筹资金三十亿人民币。
  十月底,他又下令全国冶金、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企业拖欠中国统配煤矿
总公司所属企业的贷款,一律在十一月十日前注入资金清理完毕,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
清欠。
  到九二年五月十五日,中国大陆总计共清理固定资产项目四千二百八十三个,收到
了注入一元资金清理三元五角欠款的效果。李鹏、姚依林讲了几年毫无改进的「三角债
」问题,终於有了解决的办法。
  朱熔基自上海调升北京之後,雷厉风行,连续处理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几大难题,
诸如清理「三角债」,打击伪劣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破「三铁」(即铁饭碗、铁椅子
、铁工资),强调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使其不仅获得邓小平的赞赏,民
间也是一片叫好声。
  一九九一年八月中,邓小平在北戴河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赞扬了朱熔基,他说
:「朱熔基在地方工作有突出表现,到中央工作後,思路广,敢挑担,敢碰硬,可以胜
任。」
  在国际舞台上,朱熔基以务实、开明的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评论他是「中国行政
管理能力最强的官员」。连海外那些批评、反对中共政权的人,也承认朱熔基是中共高
层领导人中的异数。然而,在中共内部一种试图排斥朱熔基的暗潮,却在同时兴起。
  明批暗斗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姚依林,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财政部的名义,炮
制了一份调查报告,声称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一九八六年至九零年)期间,上海、天津
两市问题最多,经济效益滑坡最显著,工业产值、利润、税收的增长率以及产品的成本
,消耗、质量变动等生产指数,上海名列全国倒数第七,天津倒数第十一。
  谁都知道,这份报告旨在打击「七五」期间主政上海、天津的朱熔基与李瑞环。在
随後的筹备中共「十四大」过程中,有关人事的安排,成为中共内部各种势力争夺的焦
点,而朱熔基又是焦点中的焦点。
  反对朱熔基的人最明显的动作是,制造一些不利流言,毁坏朱熔基的形象。而且这
些流言,不断从中组部、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及一些部委中传出。
  一则消息说,九二年五月二十日,中组部部长吕枫在部工作会上说:「人事调整的
立足点是平稳。根据中央的精神、小平同志的指示,「十四大」中央领导班子除了年纪
较大的要退下,一般不变动,不会有大起大落,更不会有三级跳。」
  什麽人会三级跳?吕枫没有说出口,但谁都知道,说的是朱熔基,他是中央候补委
员,要进入政治局常委,就要跳过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这两级。
  四月初,中组部以所谓「部分部、委、省、市的情况反映」,向政治局上报,对朱
熔基列出四个「不是」:一、在主管上海工作期间,成绩平平,被人吹嘘和抬举过高。
二、讲得多、调子高、放空炮。工作不踏实,使一些事件的处理、工程建设造成积压。
三、在原市委班子和市属部、委、局组织路线上,搞任人唯亲。四、对市属部、委、局
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放任,形成党不管党,市委书记不抓党的工作。
  香港的《镜报》曾报导说,对朱熔基,陈云曾指出:「多考察,注重实绩」。李先
念也说:「要多听意见,上来了,再下去就被动。」王震则说:「国务院对朱熔基意见
不少,他的主观世界资本主义的东西不少。」
  斗争最激烈的阶段是九二年七月。当月九日,当时的中宣部长王忍之,在中共高级
党校组织一个座谈会,参加者有中共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
会科学院、人民日报及新华杜、广播电影电视部等单位的负责人。
  中共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组长朱穆之,以「通报情况」的名义传达了「一些老同
志」对当前工作(实际是对朱熔基的工作)的看法,朱熔基「过去犯过错误,谁也难说
他今後一定跟我们党一条心了,政府的大权交给这样一位未经考验的同志手中,我们不
放心。」
  又说,「朱熔基去东北二省作关於三角债」问题的处理後,中顾委秘书长李力安同
志也去了那边,从调查情况来看,事情并不像他说的那麽好,亏损的国营大中小企业不
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当然,这方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总不能说成是朱熔基的成绩
吧!」
  陈云的矛盾心理
  与此同时,高狄在七月中旬《人民日报》的一次编务会上说:对朱熔基的新闻不宜
处理太突出,在报导他是国务院副总理时,可别忘记了他还不是中央委员。有人当即反
驳说:「朱熔基已经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席人员了。」
  《人民日报》常务副总编张云声立刻插话说:「不是出席,是列席。我同意高狄同
志的意见,朱熔基的有些新闻可以放在第二版或第四版,一般外事新闻可以抽掉。」
  在那段时间里,细心的大陆人也都从每天收看的电视新闻中发现,朱熔基的镜头明
显减少了。
  中共国务院也传出消息说,从执掌国家经贸办的那一天起,朱熔基就继续表现出他
在上海已经习惯了的我行我素和粗暴的工作作风,对同事、下属及副手批评毫不留情。
不但是李鹏,就是身为经贸办第一副主任的李岚清,也已经对朱熔基的工作作风开始不
习惯了。
  九二年八月上旬,当中共政治老人们在十四大人选问题上争论不休时,高狄控制的
《人民日报》突然在「党的生活」栏目里发表一篇通讯,介绍新成立不久的国务院经贸
办的「党组织生活」。
  在这篇千字小通讯里,读者们看到了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朱熔基「作风粗暴」,「
与下属相处不好」等「缺点」。
  虽然文章表面是在赞扬朱熔基具有「谦虚的自我批评精神」,知错就改,勇於向下
属致歉,表示「愿意纠正自己的毛病」,但发表此文的真实目的,明眼人谁看不出来?

  有人甚至抓住朱熔基五零年代当过「右派」问题不放,说不能重用「右派」分子。
自邓小平时代开始以来,已经陆续有几个五七年的「右派」,进入中央委员以上领导层
,如前中宣部部长朱厚泽,前文化部部长王蒙,却又因为政治上不可靠而被很快遗弃,
显然中共元老人物对「右派」干部仍耿耿於怀。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地位仅次於邓小平的大老陈云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虽然有证
据显示,起初陈云对邓小平提拔朱熔基一事有意见,但最终还是表示同意。
  陈云曾让秘书给他读过朱熔基的一些文章,对他的一些见解,比如调整工业结构资
源优化再配置、企业实施承包责任制要以技术进步为主要内容、强化企业管理等,表示
欣赏。虽然朱熔基当过右派,但当马洪向陈云介绍朱熔基当年是因为反对不实际的经济
指标「犯上」时,陈云也颇能理解,因为当年他也是反对「急躁冒进」者。
  务实特色
  再者,陈云也认为李鹏和邹家华,包括江泽民在内,都是搞技术出身,对於宏观经
济理论一知半解,而朱熔基在现有中共高层领导中,应该算得上是理论素养较完备的一
个。
  朱熔基还有一项能够为陈云所接受的原因是,虽然他领导改革大刀阔并,但同时又
能清醒地看到改革「大干快上」将会导致的危机。九二年下半年大陆的股市热和房地产
热一烧再烧後,朱熔基立刻明确指出:「该热的改革企业没有热,不该热的试点却一热
再热。」
  他强调说:「改革的中心环节不是股市,也不是房地产,股市和房地产只是改革的
试点而非重点。」而在十四大开过以後,朱熔基又在国务院工作会议上表示。「对於各
地的房地产热、股市热、开发区热的现象,将来如果发生问题,一概各自负责,中央不
认帐。」
  有趣的是,在大陆股市热和房地产热,一再升温时,虽然保守派的李鹏,和被认为
是稳健派的邹家华,也在国务院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表示担忧,却以被认定是改革派的
朱熔基吹冷风,吹的最无顾忌。
  从这件事例中,一方面能够充分看出朱熔基务实和敢说真话的可贵,但另一方面也
证明了共产党政治的无奈。李鹏和邹家华也许对「不该热的一热再热」的现象,比朱熔
基有更强烈的担忧,但却因为怕再次被指斥为保守和反对改革,连应该坚持的也不敢坚
持了。
  当然,朱熔基在深明改革不能搞「大跃进」的同时,还是给邓小平留足了面子的。
他解释邓小平关於经济改革「步子要快一点」的定义时,加上了三个定语,即:效益要
好,质量要高和应该是外向型的。所以,凡不符合这三项条件的「高速度」,就会出问
题。这一来,他既让邓小平觉得舒服,同时也能求得陈云的认同。
  有一则无法查证的消息说,朱熔基在解释为什麽要实行杜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时,曾
经强调了所谓「杜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大意是,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在中
共建政以後的很长一段时间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随著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过去
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应该不断得到更新。
  而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陈云的文章《悼念李先念同志
》,其中在写他自己和李先念对特区的态度时,有一段说明: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
比过去要大得多,复杂得多,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很多已经不再适用,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所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黑猫白猫的继承人
  陈云的这番表态与朱熔基对计划经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积极意义」的称赞,
是不谋而合,还是双方达成了一种默契?
  九二年五月二十二日,邓小平在陈希同陪同下去首钢视察,当著首钢党委书记周冠
五及许多首钢干部工作的面发牢骚,说自己说话中央没有人要听。并表示:对朱熔基的
问题是使用不够。
  在召见江泽民、乔石、宋平时,邓小平说:「党内在选拔干部方面,有股不正之风
和习惯势力,对敢干、肯干、实干、干出成绩的人才,总是要评头品足,爱翻旧帐。旧
帐也不一定是见不得阳光,不一定是错误的。有的旧帐是过去路线错误搞错的、整错了
人的。」
  邓小平还说:「朱熔基的情况我了解过,那是个错案。他到国务院一年多,总有些
人看不惯。对各种意见要有分析,要看实质的东西,党的「十四大」,政治局领导班子
是个焦点,要解决好,宣传、解释工作要上去。今年以来,国务院工作搞得有新的起色
,朱熔基、邹家华充实到国务院领导层,起到了预期的作用。」
  邓小平又说:「我们讲了几十年了,干部要能上能下,不要等犯了错误才能下。现
在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搞经济建设,对干部鉴定、提升,就是首要条件。我并不是说不
廉洁的、思想作风差的也可以上,要掌握的原则是能有所作为应当上,长期平平无政绩
的应当让,无所作为甚至起了阻碍作用的应当下,应当下而自己不下的,就要敢於把他
撤下来。」
  既然邓小平已经在公开场合如此抬举朱熔基,他也就更没有顾忌了。在一次谈到学
习邓小平南巡讲话体会时,朱熔基说:「什麽杜会主义,资本主义,我看只要是共产党
干的,就是社会主义。」
  这话当然十分符合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所以邓小乎称赞朱熔基把问题「说透
了」。从那以後,江泽民和李鹏即开始改变对朱熔基的态度。
  江泽民在政治局一次会议上盛赞朱熔基,说朱熔基在全国人大会的各省市个别讨论
会上的发言,非常好,「言之有物,分析得好,有具体方法,深悟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精
神」,要求党员干部详细阅读与学习。
  出乎意料的是,李鹏也公开称赞朱熔基,说他上调国务院以後,工作很有成效。观
察家们注意到,在过去李鹏似乎从未公开表扬哪一个副总理的政绩。
  在经改派宣扬邓小平「南巡经」时,江泽民,李鹏态给朱熔基戴高帽,无疑是有政
治象徵性,可以说是「感情投资」。但不论出於什么目的,江李的表态,毕竟是给朱熔
基的前景更加锦上添花。
  乔石也为朱熔基造势
  中共高层第一线实权人物,长期掌控政治系统,而思想又比较开明的乔石,也扮演
了为提拔朱熔基鸣锣开道的角色。
  九二年七月,乔石在中央直属机关召集的一次座谈会上说:「有些同志老是说对朱
熔基同志过去的错误,不能总是抓住不放,这话看上去公正,实质是错误的。朱熔基同
志过去有什麽错误?五七年他被打成右派,是我们当时的政策错了……他不是改正,而
是平反,是彻底平反。」乔石讲完这段话後,引起与会者一阵掌声,而带头鼓掌的则是
温家宝。
  邓小平南巡之后,卷起新的改革热潮。一些支持朱熔基的报刊也发表大量报导文章
,为他的晋升大造声势。为了塑造朱熔基的亲民形象,他的家乡湖南的《文萃》周报刊
出一则小故事,以表现朱熔基的这一面。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日上午,朱熔基一行来到平顶山矿务局十矿规察。在「矿工之家
」,他亲切地和矿工们话起了家常。开始矿工们有些拘谨,朱熔基就关心地问:「过去
说咱们煤矿工人找对象难,现在难不难?」接著他挨个问身边的青年矿工结婚了没有?

  因为在场的人太多,问答不及。突然,朱熔基提高了嗓音说:「结了婚的请举手?
」说著,他率先举起了右手。场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矿工们纷纷举起手。
  当了解到矿区的住房十分紧张时,他勉励大家要努力生产,并说:「我们的生活会
一天天变得更好!」
  另外,就像《家庭生活指南》这样一份生活方面的杂志,也专门发表文章,宣传朱
熔基的人格特色。
  杂志报导说,朱熔基在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期间,有位处长向国务院领导错误地报
告,说朱熔基应该对某项工作的失误负责。但谁也料想不到的是,不久後,这位干部却
被朱熔基提拔为某局副局长。朱熔基解释说,这个人工作负责,而且敢打我的报告,尽
管报告失误,但他是从工作角度出发的,不应该影响对他的使用。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亦大量报导朱熔基的活动,都在显示朱熔基眷宠正盛。在九二
年十月中共十四大上,朱熔基终于连跳三级,成为中共权力核心层----中央政治局七名
常委之一。
  不过,在选举政治局委员时,他得票二百八十七张,排名第十五,比政治局候补委
员温家宝,王汉斌还少了一、二十张票。从某种意义上,这一实事又显示着朱熔基仕途
仍有艰险。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16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869毫秒